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三

1.古诗词三首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2.词句解析。(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所见》的大意是: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了树下。

这首诗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舟 过 安 仁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

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2.词句解析。(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这可能是诗人闲来一瞥发现的情景,当然,两个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不是很奇怪吗?由此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

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

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①梅子留酸软牙齿,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②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可以参阅。不同的是,《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

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词】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绿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面又美好--那满头白发是谁家的公婆父老?大儿,豆地锄草身在河东,二儿,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欢喜是小儿的调皮神态,横卧在溪头草丛--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说明】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

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作者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

所以在《稼轩词。

2.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的意思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人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品译文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独坐敬亭山》读出诗人与敬亭山的寂寞孤独;《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该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彩.译文洞庭湖的湖水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潭面无风好似一面未磨的铜镜.遥望洞庭湖非常美丽.就好像白银盘上的一个青螺.《望洞庭》读出月色笼罩下的洞庭湖的宁静;《忆江南》本为隋唐时期词牌名,原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春去也》.《金奁集》入“南吕宫”.唐代白居易作《忆江南》三首,调名遂改名为《忆江南》.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宋人多用双调.①忆江南――既是标题,也是词牌名.②旧曾谙――从前很熟悉.③江花――江边的花.④蓝――蓝草,叶子青绿,可制染料.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先说选材.这首词就是写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江南风光之美,在于她的秀丽明艳,而最美丽的是那碧绿的江水,最明艳的是那鲜红的江花.可以说,写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春来江水”,正是写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的景色.再说修辞.形容花红和水绿的两句诗,都是比喻: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那迷人醉人的春色,当年在苏杭是曾经金属锰览过的,而今却没有那样的机会了.诗不禁叹息地说:叫人怎能不怀念江南呢?结尾这个反问句,诉说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的热爱,也激发着读者对那美丽风光的深深的向往.《忆江南》读出对江南春景的赞美与热爱.。

3.五年级上册5古诗词三首和解释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对面的)京口和(这里北岸的)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再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对面江南的)故乡呢.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山一程①,水一程.身向榆关②那畔③行,夜深千帐④灯.风一更⑤,雪一更,聒⑥碎乡心梦不成,故园⑦无此声⑧.一路上爬山涉水,向榆关那边行进.夜深宿营,只见无数行帐中都亮着灯火.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雪声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家乡没有这种声音.。

4.古诗词三百首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风鸢图诗(其一) 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 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 带将儿辈上青天. 所见 【清】 袁 枚 牧童⑴骑黄牛, 歌声振⑵林樾⑶. 意欲⑷捕⑸鸣⑹蝉, 忽然闭口立.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初夏睡起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5.古诗词三首

1、古诗词三首

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A李白 山 B杜甫 山C夏 刘禹锡D秋 刘禹锡)

1.__A李白__(谁)独自一人坐在敬亭山上,以_敬亭山_为伴,抒发了孤独寂寞之情。 (A)

2.__夏_夜,__ 刘禹锡__(谁)经过洞庭湖,看见优美的洞庭湖夜色,既赋诗一首。(C)

3.“忆江南”是_词牌_名,诗人__白居易_描绘了江南_春_季秀丽的风光。

二、判断对错我能行

1“孤云独去闲”中的“闲”是“悠闲的”意思。 (V)

2、“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青螺”指洞庭湖的湖光山色。(X )

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朗读停顿是正确的。 (X)

三、填空

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而“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是人则以奇特的( 想象 ),运用( 比喻 )的修辞手法,把(洞庭湖)比作( 白银盘 ),把( 山 )比作( 青螺 )。

三、课内语段阅读。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__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__。能不忆江南?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曾:_很_谙:_熟悉_

3、诗人描写了江南的___江花__、___江水__和_春天_的景色之美。___江南好__一句是对江南风景总的赞美,与___能不忆江南____一句相呼应,表达出作者对江南景色的__喜爱之情____。

四、连一连。

李白 ----诗圣

杜甫 ----诗仙

刘禹锡----诗豪

李贺 ----诗鬼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