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送李端

1.唐诗送李端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

1. 首联和颔联,借景抒情(哀景写哀情、烘托),借“哀草遍地的故园”“伸向寒

云外的小路”“暮雪纷飞的归程”写出了一片凄凉衰败之景,表达了诗人和友人离别的悲伤。

颈联和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了和友人相识恨晚、友情深厚、依依不舍的深情。

2. 送李端

作者: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3. 译文

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好友相别实在是令人伤悲。

你去的道路伸向云天之外,我归来时只见暮雪在纷飞。

从小丧父早年就客游外乡,多经磨难我与你相识太迟。

回望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在战乱年月再见不知何时。

4. 《送李端》是唐代诗人卢纶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抒写乱离中的离别之情。前两联写诗人在故乡衰草遍地的严冬送别友人,后两联记叙与友人离别之后,诗人在孤独寂寞中感叹自己少年孤苦飘零。全诗情文并茂,哀婉感人。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1)(4分)本诗以“悲”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送别的伤悲之情。

(1分)首联以“故关”“衰草”“遍”写送别环境,含悲;颔联继续以“寒云”“暮雪”写送别情景,寓悲;颈联写“少孤”“多难”的身世之感,揭示送别的深层社会原因,堪悲;尾联以“掩泪”“空相向”直接写悲伤惜别之情,以期待再会的问句将笔锋转向遥遥不可知的未来,抒写悲伤的送别之情,余波不尽,耐人寻味。(3分)(2)(4分)这首诗的颈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

(1分)“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加上人生“多难”,知音绝少(“识君迟”),(1分)诗人感叹的就不只是个人身世的飘零,而更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揭示出送别的深层社会原因,已超越了写一般的离别之情,感情沉郁。(2分)。

3.唐诗送李端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

首联和颔联,借景抒情(哀景写哀情、烘托),借“哀草遍地的故园”“伸向寒云外的小路”“暮雪纷飞的归程”写出了一片凄凉衰败之景,表达了诗人和友人离别的悲伤。

颈联和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了和友人相识恨晚、友情深厚、依依不舍的深情。 送李端 作者: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译文 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好友相别实在是令人伤悲。

你去的道路伸向云天之外,我归来时只见暮雪在纷飞。 从小丧父早年就客游外乡,多经磨难我与你相识太迟。

回望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在战乱年月再见不知何时。《送李端》是唐代诗人卢纶创作的五言律诗。

此诗抒写乱离中的离别之情。前两联写诗人在故乡衰草遍地的严冬送别友人,后两联记叙与友人离别之后,诗人在孤独寂寞中感叹自己少年孤苦飘零。

全诗情文并茂,哀婉感人。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小题1:答:“早”“迟”;“早”字表现诗人少孤且饱经漂泊困厄,“迟”字明写诗人未能早日遇见李端这样的知音的遗憾之情,实则表现诗人与李端分别的伤感。

小题1:答: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落笔,四野苍茫,一片凄凉的景象,营造了悲意;“离别自堪悲”直抒悲意,为全诗定下深沉感伤的基调。

尾联写诗人遥望远方,不见友人,不由悲从中来,掩面而泣;又想着世事动荡,后会难期,更增悲凉之意。(每联2分)

小题1:此题考查练字,一“早”一“迟”,将惜别和感世、伤怀融合在一起,读之给人以悲凉回荡之感。“早”“迟”各2分,括号中的内容不作要求。

小题1:“悲”是情感之所在,首联以景来表现“悲”,先结合意象解析诗句,再回答作用,尾联是通过人的行为动作“掩泪”表现“悲”,步骤与回答首联相同。

5.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小题1:(1)①对友人依依难舍的别情;(1分)②对坎坷人生的悲叹:自幼失父、远役他乡、饱经困厄、绝少知音;(2分)③现世纷争、风尘扰攘,后会无期的凄凉之叹。(1分)

小题2:①上句写故人沿路远去,阴云密布,天幕低垂,小路仿佛伸出寒云之外,此景阴冷、压抑,有力地烘托出离别时沉重、悲凉的心境。②下句写客去人归,时值薄暮,又逢阴雪,郊原茫茫、踽踽独行,无限空寂凄凉,写尽诗人心中的孤独苦寂之感。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达的情感态度的分析能力。题干要求结合全诗分析尾联的“泪”字包含了哪些情感,其实按照诗歌起承转合的章法:先写景后抒情,分析结句中关键词所包含的情感,自然要结合全诗,题干明示出来,只是给诗歌鉴赏能力差的考生以警示而已。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首联写送别时的环境氛围,时当故关衰草,情正离别堪悲。颔联写送别情景,友人伴寒云而去,自己踏暮雪而归,依依难舍之情了然。颈联写回忆以往,对坎坷人生的悲叹。既是怜友,亦是悲己,词切情真,悲凉回荡。末联进一步写难舍难分之情,掩面而泣,冀望相会,现世纷争、风尘扰攘、后会无期的凄凉溢于言表。全诗以“悲”字贯穿全篇,句句扣紧主题,抒情多于写景,基调悲凉。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告诉考生颔联“情藏景中”,一是赏析范围在颔联,二是表达技巧是寓情于景,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诗歌怎样寓情于景的提炼出来。颔联“寒云”“暮雪”二景分别渲染了诗人送别友人上路和友人离别后独自回归的悲凉和孤寂之情。送别之景融入了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

相关内容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