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别董大古诗的全文注释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2.关于古诗 (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二首(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二首(其二) 高适 六翮飘飖私自怜, 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 今日相逢无酒钱。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关于董大,各家注解,都认为可能是唐玄宗时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脱略名与利”的音乐圣手。 高适在写此诗时,应在不得意的浪游时期。他的《别董大》之二说:“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 这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前两句,直写目前景物,纯用白描。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 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 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 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 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后两句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 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这首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作者简介] 1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 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xiu)(今河北沧县)人,曾做过散骑常侍。 有《高常侍集》。 〔作者简介] 2 高适(700—765) 唐代诗人。 字达夫。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 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 董庭兰董庭兰(约695-765):盛唐开元、天宝时期的著名琴师,陇西人。 董庭兰早年曾从凤州(今陕西境内)参军陈怀古学得当时流行的“沈家声、祝家声”,并把其擅长的《胡笳》整理为琴谱,董庭兰后来的声望已超过了沈祝两家,百年后,元稹在诗中仍赞道:“哀笳慢指董家本,”今存的《大胡笳》、《小胡笳》两曲,相传就是他的作品,另有《神奇秘谱中》收有他作的《颐真》一曲,据说此曲是他隐居山林,过着“寡欲养心,静息养真”的道家生活的反映。 董庭兰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如高适的《别董大》就写道:“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当时众多的诗人都与他有交往,并在诗中描写了他的琴艺,最为著名的就是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声》,诗中对他的出色琴技进行的详尽生动的描述。董庭兰编写的谱集,当时的善赞大夫李翱为之作序。 董庭兰一生清贫,高适曾在诗中说他:“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薛易简也说:“庭兰不事王侯,散发林壑者六十载”在他六十岁以前,几乎都是在。 3.别董大古诗注释别董大① 高 适 千里黄云②白日曛③,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④前路无知己⑤, 天下谁人⑥不识君⑦! 注释 ①别董大:选自《高常侍集》。董大,董庭兰,当时著名的音乐家。 ②黄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③曛(x&n):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④莫愁:不要愁,不要担心。 ⑤知己:知心的朋友。 ⑥谁人:哪个人。 ⑦君:您。这里指董大。 古诗大意 千里长空布满了昏黄的云,连太阳也遮得阴阴沉沉。大雪纷纷飘落下来,北风吹送着南归的雁阵。董大,你不要担忧前面的路上没有知心朋友,普天之下,有谁不认识你董庭兰君!</PGN0086.TXT/PGN> 作者简介 高适(702—765),字达夫,唐朝渤海沧洲(今河北省沧县)人。他半生流浪,比较接近人民,同情民间疾苦,曾两度出塞。去过辽阳、河西,做过节度使、散骑常侍等官,对边塞生活体会较深,边塞诗写得很好,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多描述安边定远的理想,歌颂舍身卫国的精神,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的现象等,风格苍凉悲壮。《燕歌行》是他的代表作。著有《高常侍集》。他与伟大诗人杜甫交情很深。 导读 这首七言绝句是送别友人的抒情诗。高适的《别董大》共二首。这是第一首。董大是诗人的朋友,唐玄宗时期著名的琴师董庭兰。诗里,作者劝勉友人董大不必为前程担忧,反映了他们的深厚友谊。 一、二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描写眼前的景象。写正值北方的初冬,天空布满黄云,遮天蔽日,北风吹雁,大雪纷飞的氛围。诗人与朋友置身于风雪之中,天寒日暗,四顾茫茫,怎能不产生天涯沦落之感呢?这荒凉、冷漠的景象,为下面描写悲壮的送别创造了环境气氛。 三、四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写送别,点明题旨。这两句话,是对朋友的鼓励和劝慰,是临别时赠给董大的豪言壮语。环境恶劣,生活艰难,仕途坎坷,但是不能灰心,要向前看。不要愁前进的路上没有知心的朋友,天底下有谁不了解您的品德和才能呢?诗人写这首诗时,也是处在不得意的时候,所以这里既是劝慰朋友,也是宽慰自己。诗人借送别友人的机会,也倾吐了自己心头的郁积。 这首诗是送人之作,其实作者也自抒怀抱,他当时有志不展,于是借此抒其才能过人,谁不识我的傲岸和自负。送别诗写得开朗达观,情调昂扬,毫无伤感之意,这是难得的。 这首诗的写作特点是:先抑后扬,写景逼真,为抒情作反垫,情语真切而自然,质朴而劲捷,恰到好处。 4.芙蓉楼送辛渐 送元二使安西 送孟浩然之广陵 别董大 富得古原草送别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别董大 唐 高适 诗二首 【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 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 今日相逢无酒钱。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