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全宋词辛弃疾水调歌头

1.辛弃疾——《水调歌头》的全诗翻译

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⑵壬子:指绍熙三年(1192年)。陈端仁:即陈岘,字端仁,闽县人。

绍兴二十七年进士。曾先后任平江守、两浙转运判官、福建市舶。

淳熙九年在四川安抚使任上罢职回家。给事,给事中,官名。

为门下省。宋制,门下省的给事中有四人,掌管:侍从规谏,掌读中外出纳,日编章奏目录以进,驳正政令失当,考其稽违而纠正之。

(见《宋史·职官志》门下省条)⑶长恨复长恨二句:长恨,即《长恨歌》。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短歌行》,乐府平调曲名。《乐府解题》:“魏武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晋陆机‘置酒高堂,悲来临觞。’皆言当及时为乐。”

⑷何人为我楚舞二句:《史记·留侯世家》:汉高祖刘邦欲废吕后的儿子,另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事情没有成。“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楚狂声,楚国的狂人接舆的《凤兮歌》。接舆曾路过孔子的门口,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见《论语·微子篇》)⑸余既滋兰九畹三句:《离骚》:“余既滋兰 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 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⑹门外沧浪水二句:《孟子·离屡篇》:“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缨,丝带子。这两句的意思是:对清水、浊水态度要明确,不要然然可可。

表示了他刚正清高的品德。⑺毫发常重泰山轻:这是说人世间的各种事都被颠倒了。

⑻悲莫悲生离别三句:屈原《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新相识。”这里是对陈端仁说的。

表示对陈端仁有深厚的感情。⑼富贵非吾事二句:陶渊明《归去来辞》:“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译文长恨啊!实在更长恨!我把它剪裁成《短歌行》。及时唱歌行乐吧!什么人了解我,来为我跳楚舞?听我唱楚狂人接舆的《凤兮》歌?我在带湖既种了九畹的兰花,又栽了百亩的蕙,到了秋天可以吃菊花的落花。

在我的门外有沧浪的清水可以洗我的丝带。请问:一杯酒与身后名誉,哪一件重要?身后名当然重要。

但是,现今是人间万事都是本末倒置,毫发常常是重的,而泰山却倒很轻。最悲伤也没有比生离死别更悲伤的,最欢乐也没有比结识了一个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更欢乐的。

这是古今以来儿女的常情。富贵不是我谋求的事,还是回到带湖的家去,与我早已订立过同盟的老朋友白鸥聚会的好。

2.宋词水调歌头

名称: 水调歌头 作者: 苏轼 苏轼简介 (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嘉佑二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苏轼是杰出散文家、诗人、词人、书画家、文艺评论家和审美鉴赏家。

词集有《东坡乐府》。其词视野广阔,风格豪迈。

体裁: 词 年代: 北宋 原文 水调歌头①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②,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③,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④。 【注释】 ①水调歌头:《乐苑》:“《水调》,商调曲也。

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 ②玉宇:道家所谓天帝之居所。

③绮户:绣户。④婵娟:美丽的月光,代指月亮。

【赏析】 这首中秋怀人词,久负盛名,横绝今古。开头一句虽在用李白诗句,而举止超逸,气韵终高一筹。

人间天上,连通情感脉络。接着以浪漫瑰伟的想象,集中描写自己与朝廷的微妙关系,突出“去”与“留”的矛盾。

下阕实写中秋赏月,写与弟的离别相思之苦,由怨而转入彻语,足见作者不为环境所拘束的豁达品格,“但愿”二字,忧患俱释,惟以善保天年,藉明月而寄相思互相劝勉。 over。

3.水调歌头 赵善括

【赵善括】字无咎,号应斋居士,江西隆兴(今江西南昌)人。

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时间在孝宗朝,尝登进士第。乾道七年(1171)知常熟县,后通判平江府。

淳熙六年(1179)知鄂州,后罢免;淳熙十六年差知常州。着有《应斋杂着》6卷。

杨万里为之序。 【年代】宋 【背景】靖康之变后,赵宋偏安于江左,夜夜笙歌,不思恢复。

面对此局势,多少忠臣义士心急如焚,个个摩拳擦掌,奔走疾呼。怎奈朝廷昏庸、奸贼当道,诸使他们的所有努力化为灰烬。

“一腔热血无处洒,赋予笔端报国忧。”请缨无路的英雄志士们便拿起笔来以文为武,令怒澜排空的爱国词潮一浪高过一浪!由此流传后世,绝唱千古。

【注解】 “北固”:又名北顾山。高58米,长约200米,坐落在镇江市区北面长江边上,山壁陡峭,形势险固,南朝梁武帝曾题书“天下第一江山”来赞其形胜。

北固山由前峰 、中峰和后峰三部分组成,主峰即后峰,是风景最佳处。雄居山巅的甘露寺建于东吴甘露年间,游人至此,不由要以刘备招亲的故事为线索去寻找有关胜迹和传说。

北临长江,形势险固,故名北固。北固山与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势,三山鼎立,在控楚负吴方面北固山更显出雄壮险要。

北固山分成前、中、后三峰,现在北固山多指中峰和后峰。后峰是主峰,上有相传建于三国的甘露寺。

有许多有关三国时代吴国的传说和遗迹。 “红楼”:到了宋词,“红楼”一词开始真正进入艺术的象征层。

在这里,“红楼”不仅是一个普通的语词,而且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它不仅具有建筑的意义,而且在和丰富的人生体验的组合中显露出语言命名的诗性意味。据统计,在全宋词中“红楼”出现了84次中,除了唐诗中具有的两种主要义项之外,还有三种基本组合模式。

第一种,红楼与红尘的关系。考诸“红尘”之义,其第一义为飞扬的尘土,形容繁华热闹,这正和“红楼”的第一义有相通之处;“红尘”的第二义乃佛道称人世为红尘。

这样,由于与“红尘”的关联,“红楼”就有了现世人生的象征意味。第二种,红楼与兴衰的关联。

“貔貅”(píxiū):徐珂《清稗类钞·动物·貔貅》:“貔貅,形似虎,或曰似熊,毛色灰白,辽东人谓之白熊。雄者曰貔,雌者曰貅,,故,古人多连举之。”

多连用以比喻勇猛的战士。 “底事”:(1)什么事。

例:关你底事。(2)此事。

例:将底事告诉他。 “五胡”:两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着晋室的衰落与南迁,原居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纷纷南下,与汉族比邻,并先后建立了五凉(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四燕(前燕、后燕、北燕、南燕)、三秦(前秦、后秦、西秦)、二赵(前赵、后赵)、大夏等十五个北方政权和一个西南政权成汉。

由于这些政权主要是由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即「五胡」)所建,史称「五胡十六国」。 “六朝”:从公元3世纪初到6世纪末,中国南方先后有孙吴、东晋和宋、齐、梁、陈6个汉族政权在南京(孙吴时称建业,东晋、南朝称建康)建都,史家称为“六朝”。

“楚囚”:本指春秋时被俘到晋国的楚国人钟仪,后用来借指被囚禁的人,也比喻处境窘迫、无计可施的人。

4.辛弃疾《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译文

水调歌头 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 辛弃疾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

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高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鹘血污,风雨佛狸愁。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

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

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译文:日暮时漫天风尘扬起,清秋时节,胡人骑着马大肆南侵了。

宋朝廷组建了十万军队,舰船无数迎敌。谁说渡江南下非常容易,想起往日战场上痛杀胡人,风雨飘摇中胡人战败,北魏太武帝愁闷。

那时我正年少,希望能象苏秦一样得到重用,展报国之志。 现在已是老了,满头白发了,到扬州去。

倦烦了四处漂游想去江心洲,种上千株橘树。二位历游东南名胜,饱读万卷诗书,想建功立业也不得重用。

不如当个富裕的太平侯相,不要去做善战的李广吧。 1.汉家:此指代宋朝。

古典诗词常用此例,用"汉家"指代本朝。组练:组甲和被练,代指军队。

2.投鞭:《晋书·苻坚战记》:"坚曰:'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此处喻渡江南下非常容易。

飞渡:《晋书·杜预传》:"预又遣牙门管定、周旨、伍巢等率奇兵八百,泛舟夜渡,以袭乐乡。吴都督孙歆震怒,与伍延书曰:"北来诸军乃飞渡江也。

" 3.佛狸:为北魏太武帝小字,他南侵刘宋王朝受挫,结果死于宦官之手。 4.季子:苏秦字。

《战国策·赵策》:"李兑送苏秦明月之珠,和氏之璧,黑貂之裘,黄金百镒,苏秦得以为用,西入于秦。" 5.橘千头:据《襄阳耆旧传》载,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曾命人到武陵龙阳沙洲上建屋作宅种橘千株。

临终时称家有"千头木奴",岁岁收入足够儿辈使用。 6."莫射"二句:劝友人宁当太平候相,也不可作善战的李广。

此为牢骚语,讽朝廷不思北伐。射南山虎:指汉将李广。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家居蓝田南山中,射猎。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

" 7.富民候:《汉书·食货志》载,"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候。" 3. 长安:代指都城汴京。

此词约作于淳熙五年,是一首抚今追昔的和韵之作。词前半颇类英雄史诗的开端,在战争风云的背景下,词人昔日以天下为已任的少年锐气跃然纸上,然而其壮词到后半却全无着落,反添落寞之感,通过这种跳跃性极强的分片,表现了白首之叹愤懑之情。

下片写壮志消磨,行文腾挪,用意含蓄,词情尤觉沉着,个中酸楚耐人寻味。

5.辛弃疾的水调歌头(万事一杯酒)

开头两句:“万事到白发,日月几西东。”

这自然是作者感慨流年易逝,人很快老了的叹喟。王安石《愁台诗》:“万事因循今白发,一年容易即黄花。”

大约就是这句词的出处。辛弃疾前去拜会郑舜举,郑舜举是位有才干的人,辛弃疾也就必然想到自己的身世与处境:归宋已经二十多年了,感旧伤怀,有负初衷,而获得的却只有岁月的流逝。

辛弃疾的词作,时时、事事都感慨到这些,此词即其一斑。“羊肠九折歧路,老我惯经从。”

写作者来到郑舜举的家乡所见。辛弃疾轻装简履,戴着竹笠,拄着手杖,兴致勃勃地来到上饶城隅的富佳山,他一面爬山,一面似乎在念叨:“好个曲曲弯弯的山路啊,我老头子是走惯了的。”

同时,也包含一种虚写成分,暗示他在政治上同样在走着一条曲折的道路。有双关意义。

“竹树前溪风月,鸡酒东家父老,一笑偶相逢。此乐竟谁觉,天外有冥鸿。”

这里作者写的是眼前实景:富佳山上,修篁峻岭,古木盘郁,孤村流水,风物宜人。父老乡亲,厚道质朴,见到外来客人,相与殷勤款待,有如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所写的:“见渔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这种纯朴山民的情谊,谁能领略并理解它呢?只有天外冥冥的飞鸿吧!作者写实景而有含蓄之妙,笔触轻快又有浓郁的感情色彩。下片,写与郑舜举的友情。

“味平生,公与我,定无同。”作者尽情赞美他与郑舜举两人的友谊,说这种朋友间的相互信任和深情,在人世间恐怕是难以找到比并的。

笔墨很浓,感情很重。辛弃疾一生交游广泛,结识的朋友很多。

有同事,有文友;有萍水相逢的泛泛之交,有志同道合的莫逆友好。其中著名的,有洪迈、陆游、朱熹、陈亮、刘过等。

交往的时期,先后不一,大都在词作里留下了名字。郑舜举于1185年调信州作州守时,辛弃疾已罢官居家四个年头,二人素昧平生,却一见如故,竟成知己,是十分难得的。

况且郑舜举又是一个有才干而又爱护百姓的官吏。所以用这种写法谈论交情,在辛词中是罕见的,可见二人情感之深。

在写法上,先有了上面的竹溪、风月、鸡酒、冥鸿的铺垫,便使这几句慨括性的叙述,不显得空泛。“玉堂金马,自有佳处着诗翁。”

这两句词的意境,跨度很大。“玉堂金马”,是指郑舜举守宰的官邸,但他不住在城内官邸,却在城外另觅一处山庄寄住,与山民为邻。

所以,下半句才有“自有佳处着诗翁”之说。这里说的“佳处”,决非指那“玉堂金马”的官邸,要不然就流于俗套了。

这里也包涵了作者对“玉堂金马” 的鄙薄之意。两句话,一正一反,留有余地,耐人寻味。

“好锁云烟窗户,怕入丹青图画,飞去了无踪。”这三句是引用郑舜举原词的话。

这里有一个出典:《世说新语·巧艺篇》注引《续晋阳秋》载,顾恺之曾以一橱画寄给桓玄,桓玄珍藏了多年,后来开橱取画,发现封题如旧,但画已幻变飞仙了。郑舜举为当时的俊逸文士,家中亦当珍藏有字画。

辛弃疾说要把云烟窗户关锁好,否则屋内的珍藏会神化而去。这里是赞美郑舜举的高雅。

“此语更痴绝,真有虎头风。”顾恺之小字虎头,世传他有“三绝”:画绝、文绝、痴绝。

辛弃疾因上文连类而发,赞美郑舜举兼有顾恺之的“三绝”作风。(公保扎西李红)。

6.辛弃疾

《水调歌头 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枝堂》

万事几时足,日月自西东。无穷宇宙,人是一粟太仓中。一葛一裘经岁,一钵一瓶终日,老子旧家风。更着一杯酒,梦觉大槐宫。

记当年,哧腐鼠,叹冥鸿。衣冠神武门外,惊倒几儿童。休说须弥芥子,看取鹍鹏斥鷃,小大若为同。君欲论齐物,须访一枝翁。

扩展资料

辛弃疾,初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当时恰逢金兵南倾之际,辛弃疾恨祖国不能统一,在朝堂上力主抗金并提出不少恢复失地的建议,但是现实却很残酷,他难以在畏缩而又圆滑、嫉贤妒能的官场上立足。所以其词很多都抒写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7.求辛弃疾《水调歌头》全文

八月十四日余卧病博山寺中,因用韵为谢,兼寄吴子似。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摩娑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

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

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

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白日射金阙,虎豹九关开。

见君谏疏频上,高论挽天回。千古忠肝义胆,万里蛮烟瘴雨,往事莫惊猜。

政恐不免耳,消息日边来。笑吾庐,门掩草,径封苔。

未应两手无用,要把蟹螯杯。说剑论诗馀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

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

人间万事,□□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

先生杖履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鸟,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

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

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荫少,杨柳更须栽。

高马勿捶面,千里事难量。长鱼变化云雨,无使寸鳞伤。

一壑一丘吾事,一斗一石皆醉,风月几千场。须作猬毛磔,笔作剑锋长。

我怜君,痴绝似,顾长康。纶巾羽扇颠倒,又似竹林狂。

解道澄江如练,准备停云堂上,千首买秋光。怨调为谁赋,一斛贮槟榔。

官事未易了,且向酒边来。君如无我,问君怀抱向谁开。

但放平生丘壑,莫管旁人嘲骂,深蛰要惊雷。白发还自笑,何地置衰颓。

五车书,千古饮,百篇才。新词未到,琼瑰先梦满吾怀。

已过西风重九,且要黄花入手,诗兴未关梅。君要花满县,桃李趁时栽。

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

襟似潇湘桂岭,带似洞庭春草,紫盖屹东南。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

看使君,於此事,定不凡。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

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裤,归诏凤凰衔。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

唤起子陆子,经德问何如。万锺於我何有,不负古人书。

闻道千章松桂,剩有四时柯叶,霜雪岁寒馀。此是瑱山境,还似象山无。

耕也馁,学也禄,孔子徒。青衫毕竟升斗,此意正关渠。

天地清宁高下,日月东西寒暑,何用著工夫。两字君勿惜,借我榜吾庐。

寄我五云字,恰向酒边来。东风过尽归雁,不见客星回。

闻道琐窗风月,更著诗翁杖屦,合作雪堂猜。岁旱莫留客,霖雨要渠来。

短檠灯,长剑铗,欲生苔。雕弓挂壁无用,照影落清杯。

多病关心药裹,小摘亲锄菜甲,老子正须哀。夜雨北窗竹,更倩野人栽。

酒罢且勿起,重挽史君须。一身都是和气,别去意何如。

我辈情锺休问,父老田头说尹,泪落独怜渠。秋水见毛发,千尺定无鱼。

望清阙,左黄阁,右紫枢。东风桃李陌上,下马拜除书。

屈指吾生馀几,多病故人痛饮,此事正愁馀。江湖有归雁,能寄草堂无。

君莫赋幽愤,一语试相开。长安车马道上,平地起崔嵬。

我愧渊明久矣,独借此翁湔洗,素壁写归来。斜日透虚隙,一线万飞埃。

断吾生,左持蟹,右持杯。买山自种云树,山下斸烟莱。

百炼都成绕指,万事直须称好,人世几舆台。刘郎更堪笑,刚赋看花回。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

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野光浮,天宇回,物华幽。

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

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归计狎沙鸥。

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

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

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高搂。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骨高〕血污,风雨佛狸愁。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

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

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木末翠楼出,诗眼巧安排。天公一夜,削出四面玉崔嵬。

畴昔此山安在,应为先生见挽,万马一时来。白鸟飞不尽,却带夕阳回。

劝公饮,左手蟹,右手杯。人间万事变灭,今古几池台。

君看庄生达者,犹对山林皋壤,哀乐未忘怀。我老尚能赋,风月试追陪。

千古老蟾口,云洞插天开。涨痕当日何事,汹涌到崔嵬。

攫土抟沙儿戏,翠谷苍崖几变,风雨化人来。万里须臾耳,野马骤空埃。

笑年来,蕉鹿梦,画蛇杯。黄花憔悴风露,野碧涨荒莱。

此会明年谁健,后日犹今视昔,。

8.辛弃疾的《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赏析

矛盾重重的《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2010-11-24 23:55:14)标签: 辛弃疾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稼轩词文化 分类: 读辛弃疾词札记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

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归计狎沙鸥。

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 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

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这阙词让我琢磨了好久,查了很多的资料。

因为我非常想了解:是什么时间、是什么地点、送别什么人。词的内容并不难懂,“落日古城角”是时间和地点;“把酒劝君留”是事件。

“长安路远”,物理空间上来说是去帝国的中心、心理空间上说是去帝王的心。以此为领:从上阙挂六国相印的苏秦、“欲上青天览明月”的李白,到下阙“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杜甫,投笔封侯千里乞归的班超……都是“劝君留”的凿凿证据(都没有好的结局)。

尾句王粲幕府于刘表时所作的登楼赋,将自古英雄多寂寞缓缓诉出。高楼远眺令场景回转到首句,郁郁之情却随目光悠悠宕开。

然而,令我难解的是,这首词是出自辛弃疾笔下。不论是之前细读过的、还是大概知道的词,我印象中的辛弃疾是应该有“转折”的那一笔。

可是,“长安路远还劝君留”一气而下,包括过片的“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都是将此意递进了一层。“落日古城角”一个朝代也正临近日暮,更有点滴血残阳的意思。

我查不到这阙词是辛帅为谁而做。1173年冬他从滁州调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这个职位是类似幕府的官员。

他没有立刻去南京,而是以“筋骸之疚退居闾里”,在获知叶衡“除知建康府”后1174年1-2月间到任。也许,只是也许,是这期间写给自己的。

南归10年深感“长安路远”,所以留下了和他的性格这样矛盾的一阙词。不觉中又在词意中沉溺许久。

还是一贯的想法,虽然体会内容美是重要方面,但是每种艺术形式都会具有不同的形式美,应当用心体会和研究,才能够完整的欣赏作品。今天在读这首词时,主要是学习龙榆生先生《词学十讲》的第三讲“选调和选韵”。

初读这首词,并不需深思内容,即感受到与以往所读辛词截然不同的隐隐幽怨。查阅《水调歌头》的词牌和选韵,就明白这感受的由来也是词人精心安排。

《水调歌头》源自于隋炀帝和著名的大运河。水调歌是为这个修建之凄惨可比长城的大工程而作,所以“声韵悲切”。

《水调歌头》为其中被流传的一部分或者是其首段。前后片各四平韵,以仄仄-仄平平为主要基调。

因为根基浅,我很难体会到古代的声调美,只是感觉仄声抒发起来较痛快有力、平声徐缓悠长。连着3个仄声后被2个平声压住,有种欲吐不畅的感觉。

词人选的韵也是幽怨的尤侯韵。内容安排上也仿佛与大运河有点关联,当时的运河是从洛阳到杭州,中间经过瓜州(我有些搞不清楚)。

苏秦是洛阳人、班超葬在洛阳。李白与杜甫在天宝三年(744)的春夏之交,相遇于洛阳。

李白是遭遇谗毁,由长安被赐金放回,时年四十四岁。杜甫是“忤下考功第”后的第十年,时年三十三岁(摘自《李白与杜甫诗歌往来·郭沫若》)。

我不知道王粲跟洛阳有没有关系,他是山东邹城人,现来看是辛弃疾老乡,不知道按宋朝行政区划是不是。从刘表到曹操,他一生都是幕僚。

辛弃疾闾居在哪儿不详,这期间有一首周孚的送别他的诗地点是京口,“京口瓜州一水间”相去应该不远。正如龙榆生先生所讲,优秀的作品在创作时的确是非常讲究的。

同时,随着作品的流传词人的思想也变得可以琢磨。经过矛盾之后,叶衡的调任也许是转折性事件。

但是,在这首辛词中流露出的“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之矛盾,也许是他一生喜爱陶渊明的端倪,那正是还有一大堆的废话要慢慢地说。

9.跪求辛弃疾水调歌头的翻译, 原文:上古八千岁,才是一春秋

上古八千岁,才是一春秋。

不应此日,刚把七十寿君侯。看取垂天云翼,九万里风在下,与造物同游。

君欲计岁月,尝试问庄周。醉淋浪,歌窈窕,舞温柔。

从今杖屦南涧,白日为君留。闻道钧天帝所,频上玉卮春酒,冠佩拥龙楼。

快上星辰去,名姓动金瓯。上古八千年,人才是一个春秋。

这一天不应,刚把七十岁寿您。看看天边云翼,九万里风在下面,与大自然同在。

你要计算时间,试问庄周。醉淋浪,“窈窕”,舞温柔。

从现在打鞋南涧,太阳为你留。传说天上帝所,接连上玉杯春酒,冠佩拥有龙楼。

节上星辰去,姓名动金盆。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