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诸葛亮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诗词以及俗语歇后语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假的)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也可以是“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焚香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注释:也叫做“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个臭皮匠”的源头应该是“三个臭裨将”,也就是三个副将。 )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秘莫测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隆中对——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诸葛亮耍掸帚——出计不出面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俗语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不出茅庐,知三分天下聪明莫过于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2.与诸葛亮有关的诗句、对联、成语、俗语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杨慎所引的武侯庙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曰又曛.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三国演义》中的诗句: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 注释:也叫做“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个臭皮匠”的源头应该是“三个臭裨匠”,也就是三个副将。 3.有关诸葛亮的诗句或成语一、关于诸葛亮的俗语(收录其中一部分)1、三个臭匹匠,赛过(顶一个)诸葛亮(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解释〗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2、事后诸葛亮:〖解释〗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3、一个诸葛亮,稳做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4、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5、不出茅庐 知三分天下 6、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 7、聪明莫过于诸葛亮 8、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9、死孔明吓走活仲达二、有关诸葛亮和三国的成语:(收录其中一部分)B不求闻达 不知所云 闭门思过C赤壁之战 豺狼之吻 草船借箭 初出茅庐 初出茅庐 草船借箭D淡泊明志F伏龙凤雏 方寸已乱 虎踞龙盘G盖世无双 苟全性命 肝胆欲裂H汉贼不两立J鞠躬尽瘁 既生瑜何生亮 俭以养德 计日而待 集思广益K空城计 开诚布公;L龙盘虎踞 龙蟠虎踞 龙骧虎视 力排众议 临危受命Q七擒七纵R任重才轻 如鱼得水 如虎添翼 任重才轻S三顾茅庐 三足鼎立 思贤如渴 死而后已 所向无敌 上楼去梯 识时务者为俊杰;W危急存亡 我心如秤 妄自菲薄X胸中鳞甲 Y游辞巧饰 欲擒故纵Z 作奸犯科 坐以待毙 众难群移三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收录其中一部分)注:以事件为序进行编制B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C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草船借箭——多多益善草船借箭——坐享其成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F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诸葛亮借东风——金蝉脱壳 G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J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K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诸葛亮用空城计——迫不得己诸葛亮开口——尽是计谋 L诸葛亮借雕翎――少箭(见)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孔明会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M诸葛亮放盂获——欲擒故纵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诸葛亮斩马谡(su)——执法如山诸葛亮斩马谡(su)——不念旧情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头诸葛亮住茅庐——怀才不遇 Q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诸葛亮的丑妻——家中宝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著想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R诸葛亮战群儒——全凭一张嘴诸葛亮舌战群儒------从容不迫诸葛亮舌战群儒------引古论今 S诸葛亮治蜀——顺应民心 W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X诸葛亮吊孝——假仁假义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Y诸葛亮的羽毛扇-----神妙莫测 Z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孔明弹琴退仲达------好沉着诸葛亮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诸葛亮做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其他孔明练琴——老生常谈孔明加子龙——智勇双全孔明夸诸葛——自夸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凿壁偷光----孔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刘备三上卧龙岗——就是请你这个诸葛亮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门角里藏着诸葛亮——暗中盘算。 4.有关诸葛亮的诗句,成语或典故三顾茅庐 典故:【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三顾茅庐 草庐之中。”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 三顾茅庐 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南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的宏伟蓝图,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 5.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和故事1、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庐里。 谋士徐庶向刘备推荐说:诸葛亮是个奇才。刘备为了请诸亮帮助自己打天下,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去请他出山。 可是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留下姓名,怏怏不乐地回去。隔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着关羽、张飞冒着风雪前去。 哪知诸葛亮又出门出去了,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 刘备第三次去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 在交谈中,诸葛亮对天下形势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刘备十分叹服。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非常感动,答应出山相助。 刘备尊诸葛亮为军师,对关羽、张飞说:我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诸葛亮初出茅庐,就帮刘备打了不少胜仗,为刘备奠定了蜀汉的国基。 2、草船借箭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 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 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 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军士擂鼓呐喊。 曹操只叫弓箭手朝来船射箭,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 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3、赤壁之战 东汉建安十三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 九月,曹军进占新野,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 依附刘表屯兵樊城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 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 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 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 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 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 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 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 4、欲擒故纵 蜀汉建兴三年,诸葛亮率军进攻南中(平定南方蛮族的叛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听说蛮族的渠帅中有个叫孟获的人,少数民族和汉族的人民都佩服、尊敬他,(所以)悬赏将士生擒孟获。 等到抓住孟获以后,(诸葛亮)让他观看蜀汉大军的兵营、战阵。 问他说:“这样的军队怎么样?厉不厉害?”孟获回答说:“之前不知道您军队的虚实,所以打败了。 现在承蒙您恩赐让我观看(贵军的)兵营、战阵;如果您军队的实力不过是像这样子,是很容易战胜的。” 诸葛亮笑了,放了孟获,让他组织军队再战。 如此这般,放了七次又活捉了七次,然而诸葛亮仍然放孟获回去再战。孟获不肯走了,说:“您,真是天威啊!我们绝不再造反了。” 于是大军行进到滇池。南中平定了,全部使用本地民族的渠帅担任官吏。 5、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东汉末年,曹操摔兵南下,进攻刘备和孙权的联军。东吴都督周瑜决定用火攻破曹军。 一切准备好了,周瑜突然想起,必须要刮东南风才能火借风势,取得成功,而当时是冬天,刮的是西北风,那里来得东南风呢?周瑜急得病倒了。 诸葛亮猜透了他的心事,给他写下了十六个字的药方: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周瑜忙向诸葛亮请教办法。诸葛亮懂得天文,知道几天内会刮东南风,就说自己能用法术借来东南风。 后来,果然刮起了东南风,使吴军火攻成功,曹军大败而归。 6.跟诸葛亮有关的成语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 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 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 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神机妙算。 这个……故事很多。 3。 欲擒故纵。 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 就在这时,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 但孟获却不服气,说什么胜败及兵家常事。孔明得知一笑下令放了孟获。 放走孟获后,孔明找来他的副将,故意说孟获将此次叛乱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头上。副将听了十分生气,大声喊冤,于是孔明将他也放了回去。 副将回营后,心里一直愤愤不平。一天,他将孟获请入自己帐内,将孟获捆绑后送至了汉营。 孔明用计二次擒获了孟获,孟获却还是不服,诸葛亮便又放了他。这次,汉营大将们都有些想不通。 他们认为大家远涉而来,这么轻易地放走敌人简直是像开玩笑一样。孔明却自有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以力服人将必有后患。 孟获再次回到洞中,他的弟弟孟优给他献了个计谋。半夜时分,孟优带人来到汉营诈降,孔明一眼就识破了他,于是下令赏了大量的美酒给南蛮之兵,使孟优带来的人喝得酩酊大醉。 这时孟获按计划前来劫营,却不料自投罗网,被再次擒获。这回孟获却仍是不甘心,孔明便第三次放虎归山。 孟获回到大营,立即着手整顿军队,待机而发。一天,忽有探子来报:孔明正独自在阵前察看地形。 孟获听后大喜,立即带了人赶去捉拿诸葛亮。不料这次他又中了诸葛亮的圈套,第四次成了瓮中之鳖。 孔明知他这次肯定还是不会服气,再次放了他。孟获带兵回到营中。 他营中一员大将带来洞主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