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人无信而不立的诗句

1.与人无信不立相近的句子

1、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2、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薛瑄3、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4、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5、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瑟6、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7、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

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池田大作8、民无信不立——孔子9、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10、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11、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12、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13、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14、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富兰克林15、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富科16、诚信为人之本——鲁迅1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18、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晁说之19、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20、以实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杨筒21、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22、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塞23、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乔臾24、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25、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26、一言之美,贵于千金——葛洪27、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28、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爱默生29、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30、意志薄弱的人,一定不会诚实——拉罗什夫利31、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杨泉32、要我们买他的诚实,这种人出售的是他的名誉——沃夫格33、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即使觉说直话也没有人相信——伊索34、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好下场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35、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36、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2.“人无信不立”是谁的名言

“人无信不立”是孔子的名言,此句出自《论语》。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①,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 :

子贡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备足粮食,充实军备,老百 姓对政府就信任了。”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在这 三项之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在这两项之中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回答说:“去掉粮食。因为,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没有粮食不过是饿死罢了,但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

关于诚信的名言:

1. 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2.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列夫·托尔斯泰

3.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

4. 人类最不道德订户,是不诚实与懦弱。——高尔基

5. 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6. 善良——这是天才者的伟大品质之一。——安格尔

7.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莎士比亚

8.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卢梭

9.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10. 要我们买他的诚实,这种人出售的是他的名誉。——沃夫格

3.人无信不立是谁的名言

人无信不立出自《论语》 原文 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①,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 子贡问怎样治理政事。

孔子说:“备足粮食,充实军备,老百 姓对政府就信任了。”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在这 三项之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

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在这两项之中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回答说:“去掉粮食。因为,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没有粮食不过是饿死罢了,但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

读解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就是“备战,备荒,为人民。”就 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从古到今,粮食、国防、信义都 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本问题。 粮食充足可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逐步进入小康社会。

军备充足就不会有“落后就要挨打”的危险,使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取信于民就可以唤起人民大干快上的精神,为两个文明建设贡献力量,使社会进步而繁荣。

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实际上是密切联系而不可割裂的。一方面, 如孔子所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取信于民是最重要的。 但另一方面,也如孔子所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没有“足食.足兵”,也就不能取得老百姓的信任。所以,一味高喊 “穷棒子精神”,要求人民“勒紧肚子闹革命”,的确是不能取信于 民的。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说到底,还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的问题。

儒学的观点是两个方面都不忽视而更倾向于精神文明方面,所谓“重义而轻利”。所以,当子贡提出二者必居其一的两难选择 时,孔子作出了“去食”的选择。

这正如后来孟子那个著名的选择一样: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孔子并非不重视“足食,足 兵”。

正如孟子并非不喜欢吃鱼不想活命一样,都是“必不得已而去”。 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

4.人无信则不立 这句名言是谁说的

这句话原文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出于《论语》,孔子说的。

意思是说,人如果不讲信誉那怎么可以呢?说明孔子对“信”的重视。在《论语》中,“信”有两层含义:一是受人信任,二是对人有信用。人生活在群体中,与人相处,得到别人的信任十分重要。据《论语》记载,弟子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要做到三点:一要“足食”,就是要有足够的粮食;二要“足兵”,有足够的军队;三要得到百姓的信任。弟子问,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回答:“去兵”。弟子又问如果还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说“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可见,在孔子看来,得到百姓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治国如此,其他事何尝不是如此。如果得不到别人的信任,什么事都办不成,无论大事小事都是如此。

5.人无信则不立后面一句是什么

业无信则不兴,国无信则衰。

原文:人无信不立,业无信则不兴,国无信则衰。 译文:人没有诚信就没有威信,企业没有信任就不会兴旺发达,国家无信则败落。

出自:《论语》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扩展资料: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

6.人无信不立下一句是什么

人无信不立下一句是“业无信则不兴”。

改编自孔子的《论语》,原文选段如下: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白话文释义: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可以做成什么事。

就像大车没有倪(车横木上的关键),小车没有杌(车辕横木上的关键)一样,怎么能走路呢? 引申义:告诫世人不管做任何事都要有基本的信用,这样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扩展资料:在《论语》中,孔子多次谈到“信”。

弟子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要做到三点:要“足食”,有足够的粮食;“足兵”,有足够的军队;“足信”,还要得到百姓的信任。 弟子问,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回答:“去兵”。

弟子又问,如果还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说:“去食。民无信不立。”

可见,在孔子看来,得到百姓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7.“人无信不立”出自何处

出处:化用自孔子弟子编著的《论语》。

原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释义: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可以呢!就好比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它怎么能够行走呢? 含义:人无信不立,业无信必衰,国无信必危。

诚信是人生的命脉,诚信是最大的财富,诚信是一切价值的根源。玉可碎而不可毁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无论前路荆棘丛生,我们都要让诚信伴我而行,使诚信充满身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召周围的人,建立一个诚信的社会。诚信利己利人利国,何乐而不为。

扩展资料 “人而无信”中的儒家思想: 孔子以后,儒家思想在诚信的问题上又有更深一步的发展,把信与诚相连,称“诚信”。孟子说:“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从天道诚信来进一步说明人必须诚信的道理。

诚,是实的意思。就是真实、实在,没有虚假。

天道,用今天的话说,是自然之道的意思。 天地之间,日月星辰的运行,春夏秋冬的交替,花鸟鱼虫自然万物的生长繁息,都是真实、实在的,没有丝毫虚妄;虚妄的东西,在自然中不能存在。

孔子把忠与信并提,认为忠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论语》中多处讲到这一思想。

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是把忠信作为修养的基本内容,要求每天检查反省,是不是做到了忠信。孔子又说,为政要做到恭、宽、信、敏、惠。

他解释“信”时说:“信则人任也。”只有讲信用,人们才会信任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而无信。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