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气候天气的诗句

1.有关天气或气候的古诗

有关天气或气候的古诗有: 1、泊船瓜洲:出处《临川集》,作者王安石,原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白话译文: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2、山居秋暝:出处《全唐诗》,作者王维,原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白话译文: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3、题都城南庄:出处《全唐诗》,作者崔护,原文: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白话译文:去年冬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4、登科后:出处《全唐诗》,作者孟郊,原文: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白话译文:往昔的困顿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今日金榜题名令人神采飞扬。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好像一日之内赏遍京城名花。

5、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出处《南唐二主词》,作者李煜,原文: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白话译文: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 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参考资料:泊船瓜洲-百度百科。

2.天气与气候的诗句

有关气候的诗句及诗: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反映了冷风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

也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5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6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7 “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8 “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9.“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10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有关天气的诗句:诗中日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舞《逢雪宿芙蓉山主人》)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另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诗中月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3.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诗中风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自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随风潜入夜,滑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诗中雨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螟》)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

3.有关天气与气候的诗句

有关气候的诗句及诗: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反映了冷风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

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也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6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7 “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8 “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9.“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10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有关气候的诗句

1、“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宋.陆游)-------城市热岛效应

2、“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地形雨

3、“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唐.宋之问)-----向阳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差异

4、“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宋.苏轼)------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

5、“三九要冷,三伏要热,不冷不热,五谷不结”,“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腊雪是宝,春雪不好”------气候资源对农作物的作用

6、“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暖锋和冷锋过境后的效果

7、“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春城昆明年均温14.7℃,一月和七月月均温分别为7.8℃和19.9℃

8、“春风摇荡自东来,折尽樱桃绽尽梅”,“凉风有信,秋日无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鲜明的季节周期性之美!

9、“亭亭柏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北国之春》------春季风风向与感受 10、“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白毛女》------冬季风风向与严寒 11、“白露秋风夜,一夜冷一夜”.-------极地冷气团逐渐南侵

10、“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西北地区日温差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1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既表示锋面雨中的暖锋,又体现了节律美之周期性

1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江淮流域准静止锋形成的梅雨 15、“冬朦(雾)晴,春朦(雾)雨,夏朦(雾)晒死鬼”(谚语)------冬夏多雾的原因是无云或少云导致的大气逆辐射弱,春雾是因为暖湿水汽足,极易形成锋面雨.

12、“蜀军火烧葫芦峡,大雨救了司马懿”-----诸葛亮把司马懿围困在峡谷低地,然后用火攻,人为地制造了一个气旋(热低压),中心气流上升遇冷降水.

1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内》-----四川盆地夜晚降温慢,山谷风热力环流中吹山风,夜雨多.

1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庐山垂直气候差异,体现了节律美之垂直地带性.

15、“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横断山脉垂直气候差异

5.关于天气现象的诗句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6.古诗词 关于天气的诗句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游庐山大林寺》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杜甫《屏迹三首》之一 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

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 村鼓时时急,渔舟个个轻。

杖藜从白首,心迹喜双清。 贾至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欧阳修《鸟啼》 穷山候到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

花深叶暗耀明日,日暖众鸟皆嘤鸣。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之一 竹外桃花三两技,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袁枚《题桃树》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

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十六字令十二组 1. 咏莲四季图 莲, 多少风雨若等闲? 新春到, 只把美名传。

莲, 多少爱心洒人间? 阳光下, 无人可争艳。 莲, 为谁一生送缠绵? 想起你, 夜半犹凭栏。

莲, 为谁流芳到永远? 只有我, 等你一万年。 2. 风 风, 吹动长袖舞长空。

多少年, 吹得两袖清。 风, 吹将温馨入梦中。

千万里, 来去无影踪。 风, 少年吹成白头翁。

人已老, 宠辱皆不惊。 风, 为我吹落天上星。

化春雨, 落地皆无声。 3. 霜 霜, 寒冷带给小村庄, 一夜间, 天地换新妆。

霜, 令人牵挂我故乡。 告诉我: 岁月已沧桑。

霜, 知我苦读在寒窗。 冻结了: 窗前明月光。

霜, 劝我从此莫悲伤。 悲伤时, 伊人在远方。

4. 雨 雨, 声声向我诉心曲。 曲未尽, 随风轻轻舞。

雨, 愁如青丝恨如缕。 抚慰我: 温柔如父母。

雨, 能否知我企盼苦? 降甘霖, 人间尽欢呼? 雨, 点点滴滴似祝福。 为天下, 孕育稻和谷。

5. 雪 雪, 一年一度喜相约。 轻声问: 可曾记得我? 雪, 常使人间变天国。

在天国: 何人不超脱? 雪, 多少恩怨已忘却? 洁如玉, 净化魂与魄。 雪, 千言万语凭谁说? 雪山下, 奔腾血与火。

6.云 云, 日日为谁送温存? 这份情, 令人惜朱唇。 云, 夜夜为谁叩闺门? 门开处, 不见绿罗裙。

云, 梦中与谁做芳邻? 醒来时, 相伴唯星辰。 云, 化作秋雨愁煞人, 秋雨过, 伤心欲断魂。

7.乡村四季图 春, 花香鸟语飘满村。 细听来, 句句是乡音。

夏, 村前村后一幅画。 午饭后, 纳凉大树下。

秋, 有朋来自五大洲。 东海岸, 相约看海鸥。

冬, 佳节已在喜庆中。 大街上, 传来爆竹声。

8. 大雁歌十首 (十咏图) 雁, 可曾梦见你同伴? 深夜中, 遥闻你长叹。 雁, 声似心灵在呼唤。

乍闻时, 肝肠为你断。 雁, 昔日雄姿皆不见。

人烟处, 从此莫留恋。 雁, 奈何带走我思念? 留下了: 柔情千百万。

雁, 今朝又到小客栈。 寻故里, 行人驻足看。

雁, 带给诗人新祝愿。 自在飞, 诗人共企盼。

雁, 比翼依旧成一线。 寒风急, 阵容不曾乱。

雁, 生性高洁最浪漫。 白云间, 惹得嫦娥赞。

雁, 奋飞千年不厌倦。 为苍生, 驱尽苦与难。

雁, 胸怀万里在霄汉。 有了你, 天地更灿烂。

9. 诗词歌赋 诗, 旷世绝宇几人知? 尽情时, 方显我才思。 词, 如痴如醉如着迷。

细读来, 句句都神奇。 歌, 随风飞到柳花泊。

遇知音, 知音从此多。 赋, 东方巨龙狂起舞。

起舞时, 抖落风和雨。 10. 日月星辰 日, 你的世界最美丽。

因为你, 阅尽千古事。 月, 今宵从我窗前过。

悄无声, 凭添了寂寞。 星, 为谁闪烁在夜空? 知何时, 进入我梦中? 辰, 千里万里苦追寻。

叹银河, 隔断有情人。 11. 文房四宝 笔, 多少烽烟从此起? 弹指间, 战火千万里。

墨, 入我笔下成五岳。 五岳高, 雁飞不得过。

纸, 留住梦中的唯一, 人生如, 白驹过短隙。 砚, 岁月消磨成眷恋。

有几人, 灯下读秦汉? 12. 水乡图 江, 奔流不息到远方。 似血脉, 连着我故乡。

河, 源头飞来白天鹅。 问询我, 为谁作《三别》? 湖, 石壁耸立千丈余。

截云雨, 一展我宏图? 海, 奔腾咆哮数万载。 睡梦中, 犹为你喝彩。

7.有关天气和气候的诗词佳句

清·洪升: 斑竹一枝千点泪,湘江烟雨不知春。

暴雨洗山山更秀,乌云压城城不摧。

唐·白居易: 残暑蝉催尽,新秋雨雁来。

唐·岑参: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清·黄景仁: 地无一片登临处,天送满城风雨来。

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8.有那些关于气候的诗句

一、描写地形的诗句如: 李白的《蜀道难》: “. . . . .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渲,崖转石万壑雷。 . . . . .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此诗生动地描写了四川省西部崎岖的地形。

四川盆地西部邛崃山等山脉属于横断山脉的部分,山峦起伏,连峰接天,削壁深壑,连山耸立,地形非常复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该地区的地形特征。

地势高低起伏,导致道路只能围绕山峰盘旋,所以历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 二、描写气候的诗句如: 1、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

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而形成季风。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

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

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2、描写平原与山地气候差异的诗句如: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

三、描写河湖的诗句: 1、李白的《将进酒》诗中前二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二句描写的是黄河源源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

上句写大河之水天上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这里的“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巴头面颜喀拉山,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了许多支流,经过了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

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它与第二级阶梯高出2000-3000米,与平原地区高出3000多米,所以在平原上的人们来看,黄河好似从天而来。

这种落差之大,使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目前,已在干流上相继建立了多个水电站和水利枢纽。

2、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青山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中以“轻舟”沿江下行,来形容长江流速之快。而“彩云间”三个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以体现长江上下游之间的斜度差距,突出长江上下游的落差之大,说明长江蕴有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长江流到四川盆地以东,深切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

由于两岸青山的约束,水流湍急,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四、描写自然景观的: 1、苏东坡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而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人从横看、侧看,从远视、近视一观察庐山,所见的庐山雄姿各不相同,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人在庐山之中。

庐山飞峙于长江南岸,鄱阳湖滨,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呈东北-----西南走向,山体不大,但平地而起,显得特别挺拔。主峰汉阳峰1473米,常隐没在云雾之中,时隐时现,变幻莫测

从地质构造上看,它是一座地垒式断块 山,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 2、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诗描写的是我国著名的东岳泰山。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座落在山东丘陵之中,周围山地高低起伏,低山连绵,唯泰山突颖面出,海拔1532米,为山东丘陵中海拔最高的山峰,号称五岳之首。泰山历受各朝帝王重视,不少帝王登基之初,大多到泰山进行封禅,表示改制应天,以告太平。

历代文人学士亦慕名而来,留下不少赞美泰山的诗篇和题字或游记。以致泰山成为闻名中外的五岳之尊。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