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真诚的古诗●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礼记·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家人》 言:言谈。物:实际内容。 行:行为。恒:恒心。 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 明·薛瑄《读书录》 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唐·韩愈《原道》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 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 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至诚则金石为开。 《西京杂记》卷五 至诚:极大的真诚。 金石为开:象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被感动了。 谓真诚最能感染人。●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汉·王充《论衡·感虚》 精诚:真诚。 亏:亏蚀。 只要真心诚意从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诚之所感,触处皆通。 宋·吴处厚《青厢杂记》 诚:真诚。 感:感触。 真诚能感动一切。●人之操履无若诚实。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操履:操守。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说》 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明·洪自诚《菜根谭》 遇到欺骗狡诈的人,用真诚之心感动他,遇到粗暴、乖张的人,用和蔼的态度感化他。 ●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明·薛瑄《读书录·体验》 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清·曾国藩《复贺耦庚中丞》窃:谦指个人的意见。 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 清·顾图河《任运》 考虑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败,技艺再精巧若缺乏真诚也无法成功。●神莫神于至诚。 宋·张商英《素书》 没有比完美的真诚更神圣的了。●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宋·周敦颐《通书》真诚,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业兴旺的源泉。行(háng):职业,事务。 ●君子乾乾不息于诚。宋·周敦颐《通书·乾坤益动》第三十一章 乾乾不息:自强不息。 君子为达到至诚而自强不息。●感人以诚不以伪。 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诚:真诚。伪:虚假。 以真诚而不是以虚伪感动别人。●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 明·朱之瑜《诚诚二首》 修养自身品性,处理好人之间的关系,唯一靠的真诚。●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荀子·不苟》 圣人固然是无所不晓,但是不是真诚也不能感化万民。●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荀子·修身》 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至诚无息。 《礼记·中庸》 真诚是没有止境的。永远以真诚自勉。 ●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修学:研讨学问。 杂:杂乱。为事:干事情。 ●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没郎独占花魁》 刻薄:冷酷无情,不厚道。 为人忠厚不吃亏,为人刻薄无好处。●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踏实地:比喻做事踏实、认真。虚名:空头的名声。 做事要踏实认真,不可追求空头的名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清·杜文澜《古谣谚》 有道德的人不损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廉者憎贪,信者疾伪。 《新唐书·陈子昂传》廉:清廉。 贪:贪污。 信:诚实。疾伪:痛恨虚伪的行为。 疾:憎恨,厌恶。清廉的人憎恨贪婪,诚实的人厌恶虚伪。 ●天不容伪。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虚伪的言行,天道不容。 ●巧伪不如拙诚。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篇》巧妙的虚伪不如守拙的真诚。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只有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实际的内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实用。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汉·荀悦《申鉴·俗嫌》 不听动听的话语,不相信不切实际的方法,不谋取浮华的名声,不作虚伪的事。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汉·王符《潜夫论·叙录》卓越的人不追求虚有其表,有修养有名望的人致力于实际。 ●自古圣贤,。 2.有关真诚的诗句日饮无何自醉醒,平生种种是真诚。——宋·周紫芝 【哭刘元素 其二】 安石家风孝弟情,依依孺慕见真诚。——清·章成铭 【题谢孝子东纬先生侍疾图三首 其一】 既许芳心知爱慕,何如率性坦真诚。——当代·崔荣江 【浣溪沙十四部平韵 其一十一】 过此番才显真诚,道友杀那,慷慨应过天仙。——元·无名氏 【沁园春】 狂语话真诚。——元·王丹桂 【炼丹砂 赠女姑张善行】 始悟诗心原有道,传神得趣贵真诚。——当代·张海鸥 【樱梅辨】 西城风俗异,当愧此真诚。——当代·陈永正 【水鸟】 设食罗野疏,志意殊真诚。——清·释敬安 【山行】 公有福力能起死,变醨养瘠缘真诚。——清·蔡廷兰 【巡道周公有社仓之议言事者虑格于旧例公概然力任其成立赋抚恤歌六章发明天道人心之应淋漓凄恻情见乎词用述其意更为推衍言之续成长歌一篇】 君亲祇觉两无愧,岭海童稚知真诚。——明·黄佐 【寿石川】 言颠洵謇谔,辞费固真诚。——当代·程滨 【拟上迦陵】 学粗知方始为人,敢崇文貌独真诚。——宋·杨时 【送行和杨廷秀韵】 名①实两言虽朴语,始终一节悉真诚②。——宋·王容 【登第诗】 仁心矜废物,佳句写真诚。——宋·彭汝砺 【沈一惠诗次韵谢之】 人皆疑矫行,君独照真诚。——宋·强至 【奉答雅均途中见寄二首 其一】 数言全母出真诚,兼善无妨见父明。——明·湛若水 【过徐州谒闵祠三首示周生荣朱兼寄州守陆生时望掌教周生易 其三】 据入马牢笼怎乾休,但拈取真诚,试教人看。——宋·沈端节 【洞仙歌 其一】 动物慎真诚,群邪岂能閟。——明·庞嵩 【又赠别霍子勉衷应召补鄞县尹六首 其四】 3.关于真诚的诗,词,格言,名言,文章真诚有是智慧,介是它常常放射出比智慧更诱人的光泽.有许多凭智慧千方百计也得不到的东西,真诚,却轻而易用举就得到了. 以真诚待人,并不是为了别人也以真诚回报.如果动机是以自己的真诚挽回别人的真诚,这本身已不够呛真诚,真诚是晶莹透明的,它不应该含有任何杂质.不错,真诚也是一种高尚. 真诚的反面为虚伪. 真诚,有时会使你的利益受到损害,即使如此,你的心灵深入会是宁静的;虚伪,有时会使你占到便宜,即便如此,你的心灵深处会是不安的. 真诚不与人言. 如果别人理解你那份真诚,你不说别人也知道;如果别人不理解你那份真诚,表白往往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有时,我们受到了别人的欺骗,这是生活在告诉我们:什么是不真诚,并不是在告诉我们:应该放弃真诚. 首先是不支骗子人,其次是不受人骗,把握住这两点,我们大到就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人了. 永恒的真诚,换回的只会是短暂的虚伪;永恒的虚伪,换回的只会是短暂的真诚. 成为一个真诚 的人,你会感到身心都不得很轻松.而一个虚伪 者,他常常会感到精神的疲惫. 轻松下去你会不断地为愉悦的氛围所包裹;疲惫下去你将被不断袭来的沮丧情绪所笼罩. 真诚犹如一潭幽雅的湖水,宁静,淡泊,美丽.它有时也会遭到泥块和沙石的袭击,但是,它凭借着自身的净化作用,很快会使污秽沉淀,但仍旧不改自己光彩的容颜. 让我们永远保持和爱护这么美好的真诚! @@@@@@@@@@@@@@@@@@@@@@@@@@@@@@@@@@@@@@@@@@@@@@@ 什 么 是 真 诚 某女同学上身穿了一件红底黄花的上衣,下身穿了一件绿底紫花的裤子,脚上是一双黄皮鞋,她走过来问宿舍几位同学:“我这么穿漂亮吗?” 甲(表情满脸堆笑,口气阿谀奉承):“瞧你多漂亮、多会打扮啊!挺别致的。”转过脸就笑话她,说:“瞧她那样子,难看死了!” 乙(表情不屑,口气讽刺挖苦):“怯死了!至少得去掉三种颜色,要不人家还以为花大姐来了呢!赶快趁早给换了。” 丙(表情坦荡,认真):“衣服、裤子、鞋,每一件单独穿都好看,但凑在一起就显得有点儿乱了。能不能把裤子和鞋换成素色的,或者把衣服和鞋换成素色,这样可能好一些。” 心理教师点评: 甲:表面逢迎但背后又说坏话,能这样对她,也能这样对别人,时间长了每个人都会发现甲是一个虚伪的人。 乙:虽然内容是大实话,但态度是讽刺挖苦,令人难以接受,易得罪人。因为别人从其态度上知道乙没有一颗为别人好的心,只是客观评价,这是刻薄。 丙:既说了实话,态度又能让人体会到她那颗为别人好的心,方式令人愿意接受——“虽然丙说我的衣服搭配得不好,但她真的是为我好。” 4.真诚的诗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唐)王维《送别》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 ——(唐)杜牧《赠别》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唐)李商隐《无题》 白发三千尺,缘愁似个长。 ——(唐)李白《秋浦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唐)李煜《虞美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做官别校书叔云》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此时已惘然。 ——(唐)李商隐《锦瑟》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唐)白居易《琵琶行》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唐)白居易《琵琶行》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下心头。 ——(宋)李清照《一剪梅》 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 ——(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5.关于真诚待人的名言警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D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 )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G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H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 回答者:zhxr63 - 大魔导师 十三级 8-15 16:44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D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 6.关于诚信的诗句 要古诗的看夜宴了吗? 现代葛优说过:“我泱泱大国以诚信为本!” 东汉王充讲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的诗句。 近代鲁迅先生说过:“诚信为人之本。” 弘一大师说过:“内不欺已,外不欺人”。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孟子曰:“诚,乃立于天人合一与性善论之上,无道乃诚也。” 西方人说:诚信是最好的竞争手段。 中国人说:无信不立。 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 ——唐·白居易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乐府诗集》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行》 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李白 凡作人贵直,而作文贵曲。 ——明·袁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