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写竹的诗我现在画了一些关于竹子的写意画,不知道在上面写些什霜筠亭 【宋】苏轼 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 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于潜僧绿筠轩 【宋】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北窗竹石 【唐】白居易 一片瑟瑟石,数竿青青竹。 向我如有情,依然看不足。 况临北窗下,复近西塘曲。 筠风散余清,苔雨含微绿。 有妻亦衰老,无子方茕独。 莫掩夜窗扉,共渠相伴宿。 别桥上竹 【唐】白居易 穿桥迸竹不依行,恐碍行人被损伤。 我去自惭遗爱少,不教君得似甘棠。 池上竹下作 【唐】白居易 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 食饱窗间新睡后,脚轻林下独行时。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 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 玩松竹二首 【唐】白居易 龙蛇隐大泽,糜鹿游丰草。 栖凤安于梧,潜鱼乐于藻。 吾亦爱吾庐,庐中乐吾道。 前松后修竹,偃卧可终老。 各附其所安,不知他物好。 坐爱前檐前,卧爱北窗北。 窗竹多好风,檐松有嘉色。 幽怀一以合,俗念随缘息。 在尔虽无情,于予即有得。 乃知性相近,不必动与植。 东楼竹 【唐】白居易 潇洒城东楼,绕楼多修竹。 森然一万竿,白粉封青玉。 卷帘睡初觉,欹枕看未足。 影转色入楼,床席生浮绿。 空城绝宾客,向夕弥幽独。 楼上夜不归,此君留我宿。 和汴州令狐相公,新于郡内栽竹…… 【唐】白居易 梁园修竹旧传名,园废年深竹不生。 千亩荒凉寻未得,百竿青翠种新成。 墙开乍见重添兴,窗静时闻别有情。 烟叶蒙笼侵夜色,风枝萧飒欲秋声。 更登楼望尤堪重,千万人家无一茎。 题李次云窗竹 【唐】白居易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题小桥前新竹招客 【唐】白居易 雁齿小红桥,垂檐低白屋。桥前何所有,苒苒新生竹。 皮开坼褐锦,节露抽青玉。筠翠如可餐,粉霜不忍触。 闲吟声未已,幽玩心难足。管领好风烟,轻欺凡草木。 谁能有月夜,伴我林中宿。为君倾一杯,狂歌竹枝曲。 新栽竹 【唐】白居易 佐邑意不适,闭门秋草生。 何以娱野性?种竹百余茎。 见此溪上色,忆得山中情。 有时公事暇,尽日绕栏行。 勿言根未固,勿言阴未成。 已觉庭宇内,稍稍有余清。 最爱近窗卧,秋风枝有声。 食笋诗 【唐】白居易 此处乃竹乡,春笋满山谷; 山夫折盈把,把来早市鬻。 咏竹 (齐。 谢眺) 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 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 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 青扈飞不碍,黄口独相窥。 但恨从风箨,根株长相离。 竹 (梁。刘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赋得阶前嫩竹 (陈 。 张正见) 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 砌曲横枝屡解箨,阶来疏叶强来风。 欲知抱节成龙处,当于山路葛陂中。 咏竹 (唐。 李峤) 高?楚江?澹烤旰锲? 白花摇风影,青节动龙文。 叶扫东南日,枝捎西北云。 谁知湘水上,流泪独思君。 郡斋左偏栽竹百余诗 (唐 。 令狐楚) 斋居栽竹北窗边,素壁新开映碧鲜。 青蔼近当行药处,绿阴深到卧帷前。 风惊晓叶如闻雨,月过春枝似带烟。 老子忆山心暂缓,退公闲坐对婵娟。 秋日白沙馆对竹 (唐 。 许浑) 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 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 卷帘秋更早,高枕夜偏长。 忽忆秦溪路,万竿今正凉。 初食笋呈座中 (唐 。 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金。 咏竹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 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诬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竹风 (唐。 唐彦谦) 竹映风窗数阵斜,---人愁坐思无涯。 夜来留得江湖梦,全为乾声似荻花。 春日山中竹 (唐。裴说) 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 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咏竹 (唐。 张必) 树色连云万叶开,王孙不厌满庭载。 凌霜尽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凤来。 谁许风流添兴咏,自怜潇洒出尘埃。 朱门处处多闲地,正好移云抚翠苔。 霜筠亭 (宋。苏轼) 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 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赋园中所有 (宋。 苏辙) 寒地竹不生,虽生常若病。 ?岣钟钠觯ْ逗我衙汀? 婵娟冰雪姿,散乱风日影。 繁华见孤深,一个敌千顷。 令人忆江上,森耸缘崖劲。 无风箨自飘,策策鸣荒径。 新竹 (宋。 杨万里) 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 半脱锦衣犹半著,箨龙未信怯春寒。 咏东湖新竹 (宋。陆游)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野竹 (元。 吴镇) 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真态。 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崖穿石埭。 虚心抱节山之河,清风白月聊婆娑。 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 新笋歌 (明。岳岱) 满林黄鸟不胜啼,林下新笋与人齐。 春风闭门走山兔,白昼露滴惊竹鸡。 雨中三日春已过,又近石床添几个。 竞将头角向青云。 2.有关春天竹子(林)女的古诗我要画诗配画配花的话是这个, 爱1) 一节呼龙万里秋,数茎垂海六鳌愁。 更须瀑布峰前种,云里阑干过子猷。《竹十一首•其九》 2) 燕燕雏时紫米香,野溪羞色过东墙。 诸儿莫拗成蹊笋,从结高笼养凤凰。《竹十一首•其八》 3) 玄圃千春闭玉丛,湛阳一祖碧云空。 不须骚屑愁江岛,今日南枝在国风。《竹十一首•其十一》 4) 玄冥气力薄,草木冬犹绿。 谁肯湓浦头,回眼看修竹。《浔阳三题•湓浦竹》 5) 啸入新篁一里行,万竿如瓮锁龙泓。 惊巢翡翠无寻处,闲倚云根刻姓名。 《竹十一首•其三》 6) 小书楼下千竿竹,深火炉前一盏灯。 此处与谁相伴宿,烧丹道士坐禅僧。《竹楼宿》 7) 潇洒城东楼,绕楼多修竹。 森然一万竿,白粉封青玉。 《东楼竹》 8) 潇洒碧玉枝,清风追晋贤。 数点渭川雨,一缕湘江烟。不见凤凰尾,谁识珊瑚鞭。 柯亭丁相遇,惊听奏钧天。《题竹》 9) 昔我十年前,与君始相识。 曾将秋竹竿,比君孤且直。《酬元九对新栽竹有怀见寄》 10) 问君移竹意如何,慎勿排行但间窠。 多种少栽皆有意,大都少校不如多。《问移竹》 11) 万枝朝露学潇湘,杳霭孤亭白石凉。 谁道乖龙不得雨,春雷入地马鞭狂。《竹十一首•其二》 12) 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阁间。 清虚当服药,幽独抵归山。《宿竹阁》 13) 迸玉闲抽上钓矶,翠苗番次脱霞衣。 山童泥乞青骢马,骑过春泉掣手飞。《竹十一首•其五》 14) 不厌东溪绿玉君,天坛双凤有时闻。 一峰晓似朝仙处,青节森森倚绛云。《竹十一首•其一》 15) 布裘寒拥颈,毡履温承足。 独立冰池前,久看洗霜竹。 《洗竹》 16) 苍梧千载后,斑竹对湘沅。 欲识湘妃怨,枝枝满泪痕。《斑竹》 17) 常爱辋川寺,竹窗东北廊。 一别十馀载,见竹未曾忘。 《竹窗》 18) 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 食饱窗间新睡后,脚轻林下独行时。《池上竹下作》 19) 翠叶才分细细枝,清阴犹未上阶墀。 蕙兰虽许相依日,桃李还应笑后时。抱节不为霜霰改,成林终与凤凰期。 滨若更征贤相,好作渔竿系钓丝。《竹》 20) 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云飞。 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竹枝曲》 21) 高簳楚江濆,婵娟含曙氛。 白花摇凤影,青节动龙文。叶扫东南日,枝捎西北云。 谁知湘水上,流泪独思君。《竹》 22) 几时红烛下,闻唱竹枝歌。 《忆梦得》 23) 瞿唐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 《竹枝词四首•其一》 24)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咏竹》 25) 丘壑谁堪话碧鲜,静寻春谱认婵娟。 会当小杀青瑶简,图写龟鱼把上天。 《竹十一首•其十》 26) 寺前新笋已成竿,策马重来独自看。可惜班皮空满地,无人解取作头冠。 《头陀寺看竹》 27) 一顷含秋绿,森风十万竿。气吹朱夏转,声扫碧霄寒。 《题竹》 28) 须题内史琅玕坞,几醉山阳瑟瑟村。剩养万茎将扫俗,莫教凡鸟闹云门。 《竹十一首•其六》 29)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题李次云窗竹》 30) 穿桥迸竹不依行,恐碍行人被损伤。 我去自惭遗爱少,不教君得似甘棠。 《别桥上竹》 31) 本因遮日种,却似为溪移。历历羽林影,疏疏烟露姿。 《栽竹》 32) 任客看花醉,随僧入竹行。《题禅定寺集公竹院》 33) 京兆小斋宽,公庭半药阑。 瓯香茶色嫩,窗冷竹声干。《暮秋会严京兆后厅竹斋》 34) 旧溪千万竿,风雨夜珊珊。 白首来江国,黄金买岁寒。乍移伤粉节,终绕着朱栏。 会得承春力,新抽锦箨看。《移竹》 35) 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 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人画竹身肥拥肿,萧画茎瘦节节竦。 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 《画竹歌》 36) 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题画竹》 37) 移床避日依松竹,解带当风挂薜萝。 《池上即事》 38) 一溪云母间灵花,似到封侯逸士家。 谁识雌雄九成律,子乔丹井在深涯。《竹十一首•其七》 39) 懒穿幽径冲鸣鸟,忍踏清阴损翠苔。 不似闭门欹枕听,秋声如雨入轩来。《对竹》 40) 篱外清阴接药栏,晓风交戛碧琅玕。 子猷没后知音少,粉节霜筠漫岁寒。《竹》 41) 领得溪风不放回,傍窗缘砌遍庭栽。 须招野客为邻住,看引山禽入郭来。幽院独惊秋气早,小门深向绿阴开。 谁怜翠色兼寒影,静落茶瓯与酒杯。《竹》 42) 龙髯凤尾乱飕飕,带雾停风一亩秋。 待取满庭苍翠合,酒尊书案闭门休。《移松竹》 43)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庭竹》 44) 茅舍竹篱边,雀噪晚枝时节。 一阵暗香飘处,已难禁愁绝。 《好事近》 45) 前松后修竹,偃卧可终老。 《玩松竹二首》 46) 青岚帚亚思吾祖,绿润偏多忆蔡邕。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 《竹十一首•其四》 47) 青冥亦自守,软弱强扶持。味苦夏虫避,丛卑春鸟疑。 轩墀曾不重,翦伐欲无辞。幸近幽人屋,霜根结在兹。 《苦竹》 48) 青溪绿潭潭水侧,修竹婵娟同一色。徒生仙实凤不游,老死空山人讵识。 《绿竹引》 49) 清风枝叶上,山鸟已栖来。根别。 3.关于竹的诗句自古以来竹子一直是诗人、画家们笔下的题材。 古诗中关于竹的诗句很多: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瞻彼淇奥,绿竹青青”的句子;唐朝王维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白居易“阁畔竹萧萧,阁下水潺潺”等等。 扬州八怪的郑板桥,画了很多竹子画,并在上面题诗,他在《竹石》画上题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意思是人要有风骨,无论做什么事,没有咬定和坚韧的精神,是难于立根的。 “竹公溪畔水茫茫,溪上人家赛竹王;铜鼓蛮歌争上日,竹林深处拜三郎。” 4.中国有哪些画竹子的画家中国画竹的画家太多了,比比皆是,古代耳熟能祥的代表人物有 郑 板 桥 !!!! 现代的画竹高手我觉得是原浙江美院的 卢 坤 峰 ,我记得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他画的毛竹是开现代画竹先河的代表人物了,当年他的一幅中国画〈毛竹丰收〉入选全国画展,当时介绍得很多,他用中国画的笔墨结合了西洋画中的技法,即恰倒好处地表现了毛竹的粗壮景象,又符合现代审美的眼光和要求,非常好,是 第 一人 !!!! 当然,近、现代画竹的人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不知这样回答,你能满意吗??????????。 5.有谁知道竹子和女人一起写的古诗这个古诗是要配画的,着两天就要.佳人杜甫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已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山居秋螟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八归姜夔芳莲坠纷,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 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筱墙萤暗,藓阶蛩切。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 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 渚寒烟淡,棹移人远,缥缈行舟如叶。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 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 贺新郎蒋捷梦冷黄金屋。 叹秦筝、斜鸿阵里,素弦尘扑。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 正过雨、荆桃如菽。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 消瘦影,嫌明烛。鸳楼碎泻东西玉。 问芳悰、何时再展,翠钗难卜。 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绡画幅。 怕不是、新来妆束。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 空掩袖,倚寒竹。 6.有哪些画竹子的名家和关于竹子的诗句 快啊郑板桥 传世画迹有《竹石图》、《芝兰全性图》、《兰石图》 墨竹图》苏东坡 大诗人苏东坡是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的次子苏过是画竹名手,他的至友文同也是画竹的大家,文同开创的“湖州竹派”,被后世人尊为墨竹绘画的鼻祖,在画竹方面有高超的技艺。 苏东坡关于“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为千古墨竹画家所趋尚,传统绘画创作所遵循,他的那幅被称为奇作的《墨竹图》,能得“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疑风可动,不笋而成”的绰约风姿。他的著名文章《文与可画赏笛谷偃竹记》是一篇传颂千古的佳作,文章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刘叔华介 刘叔华(1915年——2000年),笔名竹痴,贵阳人,曾任苏州女书画家协会主席。30年代,她先后在国立艺专和正则艺专学习国画,师从吕凤子、潘天寿、吴 之、谢仲谋等国画大师。 她专攻墨竹,师法宋、元诸名家并得其要旨,遂成就自家之面目,作品被多处艺术馆和博物馆收藏,有《刘叔华画竹集》等专著存世。 画竹艺术在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具有相当的地位,中唐时期,竹已形成专门的绘画题材;北宋文同开创了“湖州竹派”,被后世人尊为墨竹绘画的鼻祖;元代的柯九思、高克恭、倪瓒,明代的王绂、夏昶、徐谓,清代的石涛、郑板桥、蒲华、吴昌硕,都是树一代画竹新风的画竹大量,促进了画竹艺术的发展,对画竹技法和理论的发展以及完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时至今日,中国的画竹艺术仍保持长盛不衰的势头,当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唐代画竹已经盛行,国画中的墨竹就是唐代创始的。 宋代以后画竹更具成就。画竹名家层出不穷。 大诗人苏东坡是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的次子苏过是画竹名手,他的至友文与可也是画竹的大家,在画竹方面有高超的技艺。苏东坡关于“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为千古墨竹画家所趋尚,传统绘画创作所遵循,他的那幅被称为奇作的《墨竹图》,能得“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疑风可动,不笋而成”的绰约风姿。 他的著名文章《文与可画赏笛谷偃竹记》是一篇传颂千古的佳作,文章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各朝代画竹名家各有特色,在绘画实践中形成了各种流派。 他们画竹都十分传神而逼真, 因此白居易曾在《画笔歌》中称赞“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清朝画竹也相当兴盛,“扬州八怪”的异军突起又为画竹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局面。 我国绘画的传统要求是真实地反映自然景物的客观形态,郑板桥画竹则不但表现了客观对象的天然特征,而且表现了作者的人格、思想和对社会的态度。他不仅留有许多绝妙的翠竹图,还留下了《题画竹六十九则》,他赞美“竹君子、石大人、千岁友、四时春”。 7.给国画竹配的诗句五句南朝梁·刘孝先《咏竹诗》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注:“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节高”高尚的气节。“徒”空。 “贞心”纯正的心。 唐·李颀《篱笋》 东园长新笋,映日复穿篱。 迸出依青嶂,攒生伴绿池。 注:“迸”喷涌。 “攒”聚集。 唐·杜甫《三绝句》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注:“柴门”简陋的门。 “上番”唐人称植物不断生长为上番。为当时四川方言。 “嗔”嗔怪。 唐·钱起《竹屿》 幽鸟清涟上,兴来看不足。 新篁压水低,昨夜鸳鸯宿。 注:“篁”竹。 “鸳鸯”鸟名。雌雄偶居不离。 唐·张籍《竹岩》 独入千竿里,绿岩踏石层。笋头齐欲出,更不许人登。 注:“笋头”竹笋尖。 8.竹石 诗配画作品[编辑本段]作者背景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 江苏兴化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 父亲郑立庵是县私孰教师,教授几百名学生。郑燮自幼随父亲读书,爱读历史书和诗文词集,博学强记,所读的书都能背诵。 少年时在真州毛家湾读书。康熙秀才、雍正壬子年(1732年)到南京乡试中举人。 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赴北京礼部试,中进士。乾隆七年1742年出任山东范县令。 乾隆十一年1746年调任潍县县令。郑燮为官,爱民如子,任潍县县令时,正逢荒年,不顾他人阻扰,开仓贷粮,令老百姓写借条,救活一万多人;还大兴土木,修建水池,招收饥民工作就食。 当年入秋又欠收,郑燮把老百姓的借条,一把火烧掉;潍县老百姓感戴他的恩德,为他建立生祠堂。郑燮对于民事处理公正,十二年没有一件冤案。 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游山东,封郑燮为书画史,郑燮自刻印章一枚:"乾隆东封书画史"。 郑燮为官清廉,后来因老病罢官客居扬州,身无长物,只有廖廖几卷图书,便以卖画为生。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被世人称为“三绝”。其诗宗陶渊明、陆放翁,画竹似苏东坡。 郑燮的书法揉合行书、草书,自成一体,自号“六分半书”,后人称为“板桥”体。 著作有《板桥诗钞》、《板桥词钞》、《板桥家书》、《板桥题画》、《板桥先生印册》等自刻本行世。 郑燮还曾因民间疾苦,写过一篇墨竹图题诗,写出了民间的疾苦,竹子较细,清脆,不符合常规,个体现了他别具匠心的思想和为百姓着想的品质。该竹与此竹含义基本接近. 竹 石 (清)郑 燮 xiè yǎo dìng qīng shān bù fàng sōng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 lì gēn yuán zài pò yán zhōng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 qiān mó wàn jī hái jiān jìng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 rèn ěr dōng xī nán běi fēng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 [编辑本段]注词释义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立根:扎根,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原:本来,原本。 破岩:破裂的岩石。 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 坚劲:坚韧、刚劲。 任:任凭。 尔:你。 [编辑本段]译文 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哪个方向的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编辑本段]名句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 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2 竹石,本名陈德忠 1943年生,,笔名竹石、嘉阳生。 四川乐山人。1983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进修一年。 二级编剧。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四川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四川峨眉戏剧创作联谊会秘书长、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理事、乐山市文联常委、乐山市影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主要从事电视、戏剧及文学创作。其中电视风光片《沫水乡情》1981年获四川省优秀文艺作品二等奖;电视剧《春江归帆》1987年获第一届西南优秀电视单本剧三等奖;电视片《雷电诗魂火凤凰》获广电部、中国广播电视学会1992年度全国优秀电视社教节目人物类三等奖。 散文作品多篇被收入《四川作家协会文学院丛书》之散文、随笔卷。辞条辑入《四川戏剧家名录》。 [编辑本段]解说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 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画:/70cFfyinKgQFm2e88IuM_a/baike/pic/item/b25aae5132c4aa0b377abe56.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