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梅的唐诗一树寒梅白玉条,迥林村路傍溪桥。 《早梅》张 谓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梅花》 庚 信 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 《梅花》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 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闻君寺后野梅发,香蜜染成宫样黄。 不拟折来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 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雨余春涧水争分,野雉双飞过古坟。 眼见人家住深坞,梅花绕屋不开门。 芳草茸茸没屦深,清和天气润园林。 霏微小雨初晴处,暗数青梅立树阴。 疏林晴旭散啼鸦,高阁朱帘 地遮。 为问王孙归也未?玉梅开到北枝花。 2.关于梅花诗句古诗大全咏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早梅》 李公明 东风才有又西风, 群木山中叶叶空。 只有梅花吹不尽, 依然新白抱新红。 《红梅》 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 《早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梅花》 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 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 春色如何入得来? 《雪梅》(其一)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其二)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3.写梅的古诗山园小梅 唐 林和靖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与金樽. 梅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卜算子.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朴算子.咏梅 **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4.含有梅字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 年代:宋 作者: 王安石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 年代:宋 作者: 卢梅坡 欧倩腰支柳一涡,小梅催拍大梅歌.——《答子勉三首》 年代:宋 作者: 苏轼 梅梅柳柳斗纤秾.乱山中.为谁容.——《江神子/江城子》 年代:宋 作者: 辛弃疾 梅中最晚是缃梅,一日来看欲百回.——《春雨绝句》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欧靓腰支柳一涡,小梅催拍大梅歌.——《太平州作二首》 年代:宋 作者: 黄庭坚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平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花》 年代:宋 作者: 卢梅坡 晴云唳鹤几千里,隔水野梅三四株.——《华亭道中》 年代:宋 作者: 梅询 梅残杏将坼,杨柳都未堪.——《陈浩赴福州幕》 年代:宋 作者: 梅尧臣 浅红欺醉粉,肯信有江梅.——《初见杏花》 年代:宋 作者: 梅尧臣 家住寒溪曲,梅先杂暖春.——《红梅》 年代:宋 作者: 梅尧臣 驿使前时走马回,北人初识越人梅.——《京师逢卖梅花五首》 年代:宋 作者: 梅尧臣 熟时梅杏小,独饮效渊明.——《腊酒》 年代:宋 作者: 梅尧臣 梅叶未藏禽,梅子青可摘.——《青梅》 年代:宋 作者: 梅尧臣 苦把庭梅劣野梅,庭梅元自野梅来.——《道士号庭梅为赋此》 年代:宋 作者: 牟巘 卢橘金珠似,梅梅火齐如.——《初夏二首》 年代:宋 作者: 舒邦佐 忆梅探梅春已露,欲雪不雪天正寒.——《天寒偶成》 年代:宋 作者: 舒邦佐 梅山梅市梅家墺,总得嘉名为子真.——《谒子真祠》 年代:宋 作者: 王遂 一瓣生香独傲寒,此梅难并众梅看.——《咏野渡香片蟠梅》 年代:宋 作者: 卫宗武 公余终日坐疎亭,看得梅开梅叶青.——《亭坐》 年代:宋 作者: 萧泰来 无梅有竹竹无朋,无竹有梅梅独醒.雪里霜中两清绝,梅花白白竹青青. ——《寄题更好轩二首》 年代:宋 作者: 杨万里 只道横枝春未回,又疑不肯犯寒开.逢人问讯花消息,不识江梅只蜡梅. ——《盱眙军无梅,郡圃止有蜡梅两株二首》 年代:宋 作者: 杨万里 江梅蜡梅同日折,白昼看来两清绝.如何对立烛光中,只见江梅白於雪. ——《烛下瓶中江蜡二梅》 年代:宋 作者: 杨万里 青春誓不易岁寒,归伴梅心梅却扫.——《梅隐》 年代:宋 作者: 曾丰 老年不著梅花眼,得见梅花子细看.我不似梅梅似我,风流心事一般般. ——《对梅》 年代:宋 作者: 张道洽 晚过桥西不见人,野梅零落江梅断. ——《晚过浦西桥》 年代:明 作者: 高启 叮咛莫似吹芦管,才报梅开又落梅.——《都城元夕》 年代:明 作者: 刘侃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春暮游小园》 年代:宋 作者: 王淇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初夏游张园》 年代:宋 作者: 戴敏。 5.古诗《梅花》是怎样的梅花 作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墙角里有几枝梅花 迎着寒风独自开放 远远的就知道那不是雪 因为有花香飘过来 注释 .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赏析: 古人借用这些意象往往有这样一种模式:竹,多以画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许文字,以竹之斑驳融文之参差,所谓景中写意.松,以画,画姿则联想尽在松姿中;以诗写神,则松姿尽在想象中,以画以诗,展姿现神,皆谓借物言志.兰,以植,植之盆庭院,飞香于书斋,兰香清,书香雅,谓之淡泊,谓之文雅.而梅,亦如松,可诗可画,不同的是松以画传神,梅以诗传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几句诗句略出了几枝梅,恰把这几个特征都写出来了.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独角戏,环境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主要还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与环境结合,当然在墨画中环境可以是空白,然而这就是一种环境,只不过比较朦胧. 《梅花》中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墙角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作者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阔.“数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数枝梅”的姿态.“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一种特别的气氛,寒风没模糊掉想象中的视线,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赶跑了,带来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总会觉得脑海中有一幅有数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画.“独自开”三字就如一剑劈出分水岭般巧妙地将梅的小天地与外界隔开了,梅的卓然独“横”(梅枝不“立”),梅的清纯雅洁的形象便飘然而至.“遥知不是雪”,雪花与梅花——自然界的一对“黄金搭档”,两者相映成辉,相似相融,似乎是一体的.而作者明确“看出”“不是”,并且是“遥知”.为什么?“为有暗香来”.“暗香”无色,却为画面上了一片朦胧的色彩.清晰与朦胧交错,就像雪中闪烁着一个空洞,造成忽隐忽现的动感.也像飘来一缕轻烟,波浪式的前进,横拦在梅枝前.作者用零星的笔墨层层展开意境,几笔实写提起无限虚景,梅之精神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读者神往.。 6.古诗梅花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梅花是作为一种特定的意象出现 在古代诗词中,历代诗人歌咏不迭.纵览古代咏梅诗词,我们会感觉到,这种意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历代诗人的传承、拓展、光大,梅花的象征意义在不断地升华.魏晋时期,梅花作为一种美的象 征,出现在诗歌里.晋代的陆凯从南方折一枝梅花,托驿使带到长安送给至友范晔并附诗一首:“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诗人心目中的梅花象征着美好的春天、纯真的友情.从魏晋到六朝,对梅花的歌咏大多侧重于自然的物象,赏悦其美而又哀伤其落.诗人们希望美好的事物能长留世间,但是花开花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于是转而对梅花的飘零心生哀叹,较多的抒发梅花落的伤情,甚至把梅花的凋谢与闺怨联系起来.所谓“可惜阶下梅,飘荡逐风回.”(鲍泉《咏梅花》)“东风吹梅畏落尽,贱妾为此敛蛾眉”.到了唐代,诗中的梅花意象已渐 渐走出自然客观表现的局限.梅花的曲折多姿、经霜耐寒、幽香粉艳的特征,激发了诗人更多的激情与灵感,由感官向心灵开拓,梅花开始被赋予品格操守的内涵.“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朱庆馀《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涧梅寒正发,莫信笛中吹.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许浑《看早梅》)梅花傲霜斗雪、素艳清香的习性,成为诗歌中新的意境.宋代是大兴恋梅之风的时代,诗 人词客一般都有多首梅花诗词存世,有学者统计宋代咏梅诗词的总量,是此前历代咏梅诗词总量的47.6倍.苏轼、陆游、范成大、陈亮等写了许多咏梅诗词.因“落梅诗案” 一再被黜,坐废十年的刘克庄留下梅诗130余首.更有那位堪称“咏梅专业户”的张道洽,一生写梅诗300多首.这一时期,诗人们在渲染梅花色 白香清的物象特征的同时,比唐代诗人更注重从寂寞野处、凌寒早芳等特征演绎其高尚的意义,梅花意象逐步成为人格情操的象征.特别是宋初隐逸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梅花的孤高芳洁.从此以后,诗人词客们的咏梅之作,大都以推崇梅花的这一性格为基调.“穷冬万木立枯死,玉艳独发凌清寒.”(欧阳修《对和雪忆梅花》),“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苏轼)“水月精神玉雪胎,乾坤清气化身来.”(王从叔《浣溪沙 梅》)“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王琪《梅花》)梅花的孤高绝俗、贞洁自爱成为君子情操的代名词,成为诗人品格风骨的自我写照.南宋 陆游、陈亮、辛弃疾等人,他们都是力主抗金的爱国志士,有共同的政治抱负,而又往往有志难伸,他们也都爱以梅花的标格比拟自己.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陆游《落梅》)是在以梅花的劲节自比.陈亮《浪淘沙·梅》一词中有“墙外红尘飞不到,彻骨清寒”之句,乃以梅花的清高自比.辛弃疾喟叹“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临江仙·探梅》)则以梅花冰肌玉骨的仪态自诩.宋代的诗人词客不仅留给后人数 量众多的梅花诗词,更把梅花这一特定意象提升到新的境界,成为中国梅文化中浓墨重彩的篇章.(帮你找的,希望能帮到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