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堂春》中诗词的作用《玉堂春》中,用诗词来烘托气氛,渲染氛围。 玉堂春是旧时风月中人,善于诗词歌舞, 用诗词来彰显其才能,也符合时代背景和人物背景。 关于玉堂春: 明朝,玉堂春与吏部尚书之子王景隆结识,誓偕白首。王景隆钱财用尽,被轰出。苏三私赠银两……把苏三骗卖给山西商人沈燕林作妾。沈妻妒,定计害之,不料却让沈燕林误食毒面而死,苏三被诬。定为死罪。起解途中,解差崇公道同情苏三,认为义女……王景隆得官,巡按山西,调审此案,知犯妇即为苏三……后得潘司潘必正、臬司刘秉义之助,与苏三团圆。 2.《玉堂春》情节简介1、苏三:明朝北京名妓,戏剧名作《玉堂春》描写的就是她的爱情故事。 《玉堂春》剧中描写了明朝年间,北京有个名妓叫玉堂春,真名苏三。她天生丽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她同贵公子王景隆结识,两人情投意合,立下山盟海誓,一个是非王景隆不嫁,一个是非玉堂春不娶。这王景隆初与苏三结识时,有好几万两银子,经不住老鸨连敲带榨,没用一年时间就都折腾光了。 老鸨认钱不认人。一看王景隆已榨不出油水来,就把他赶出妓院,不许他再和玉堂春见面。 玉堂春心里只有王公子一个人,景隆一走,任凭老鸨软硬兼施,誓不接客。老鸨无法,只好偷偷地将玉堂春卖给山西省洪洞县的大商人沈洪为小妾。 沈洪的大老婆皮氏,既刁又泼,水性杨花,暗中和一个叫赵昂的临界生勾勾搭搭,两人一心想做长久夫妻。这一日,皮氏得知沈洪买回个小老婆,就和赵昂商量一条毒计。 在沈洪回家的当天晚上,她在给沈洪做的面条里下毒药,将沈洪毒死。然后恶人先告状,嫁祸于苏三。 赵昂又花了几千两银子,买通了洪洞县官。所以, 脏官不问青红皂白,就给苏三定了死罪,关在死囚牢里,只等择日开刀问斩。 再说王景隆被赶出妓院后,几经辗转回到家中,发愤读书,后来赴京赶考,一举金榜题名。王景隆心里也一直惦着苏三,他在北京打听到苏三已被卖到洪洞与人为妾,所以想到山西当官。 巧得很,后上委派他为八府巡按,让他前往山西巡视。王景隆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第一站就到了平阳府(今临汾市),他化装来到洪洞,通过四处私访,终于掌握了苏三冤案的内情。 他来洪洞县衙,询问苏三案情,当那个脏官知道来人就是新上任的八府巡按时,只好说出实情。王景隆立即另委派官员复审此案,将皮氏和赵昂判了死罪,洪洞知县也被撤职查办。 王景隆欢欢喜喜和苏三成了亲 。 现存的苏三监狱原建于明代,共有两道门,墙高狱深,分普通牢房和死囚牢房,两组建筑相连为一体。 普通牢房12间,禁房2间,狱神龛一座。死囚牢处于后院,门头额有虎头牌,内有瓦房与窟洞房,苏三就曾被关押在窟房内。 院内有井一眼,人称其为“苏三井”,水井旁有洗衣石槽。院内围墙高厚坚实,门窗狭小网铁丝,阴森可怖。 苏三监狱院外新建了陈列室,苏三有关冤案的丰富实物资料陈列于此。2、《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 在晚清时候,是一件耸动朝野、家喻户晓的大案。流传下来的小说、戏曲、弹词、宝卷,为数很多。 本书选用的小说两种,一是黄南丁氏所著,一是灵岩樵子所著。书中人物的名字、情节的繁简,虽有所不同,而对案情的交代,却大同小异。 之所以选用两种,主要是让读者比较其中的差异,增加阅读的兴味。 这个号称晚清四大奇案的桃色案件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是有其原因的。 特别是对于今天的读者,更有许多耐人寻味之处。为什么这样说呢?第一层的理由,是这个案件所展示的,是晚清风俗民情的一幅风情画卷,是当时苏杭一带社会的缩影。 通过故事,我们既看了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的清苦生活,又看到了中、上层统治阶级的腐败。如书中的葛小大,一个豆腐店的小伙计,如何在生活中苦苦挣扎。 而小白菜也不过是动乱社会的牺牲品,才成了豆腐店伙计的童养媳。她在知县公子的引诱、逼迫下,终于成了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书中描写的水乡小镇。镇上坐茶馆的人们,混迹在药店的无耻的地痞,为了求免瘟疫而举行的盂兰会,都生动、真实的展现了社会的本来落后面貌。 第二层的理由,是透过案情,看到了晚清的腐败政治,看到了清朝行将溃败的势头。一宗人命案,犯案便是知县大人的儿子,不能明正典刑,却可以明目张胆的请来师爷,出谋划策,移花接木,将其正犯硬塞给杨乃武。 那些权势者的哲学是:“天大的案子,只要地大的银子”,便可颠倒黑白。正因为“有钱能使鬼推磨”,所以知府也好,巡抚也好,都可以买通。 药号老板的伪证也可买嘱。小白菜的供词也可威胁利诱。 总之,故事透漏的官场黑幕,令人发指!巡抚衙门的一个门丁,都可以狐假虎威,敲诈勒索。公堂上用刑,也可以买通,“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以至于主审官明明知道冤枉,但因为已收了贿金,只好维持原判。再看那监牢里的情形。 你想探监吗?拿钱来!你想不受痛苦吗?拿钱来。凡此种种,可以看出晚清的官员,贪赃枉法,已经是遍地开花了。 其中也有几个清廉的,可惜太少太少了。书中不是有个幕府,坚持此案疑点很多,要主持正道,却被他的主公拒绝,一气之下,拂袖而去。 杨乃武的胞姊上京告状,不是又遇上了侠女吗?杨乃武的同学,不是也出面打抱不平吗?但是,这些都难以挽回清朝的没落,所以说,这部小说,也可说是晚清时代的一面镜子,一曲挽歌。 第三层理由,是故事离奇,曲曲折折,迂迂回回。 通过千难万险,终于由于最高层人物的干预,方才云开雾散,使读者扬眉吐气,就是表现得不太好的小白菜,也仍然引起人们的同情。以至慈禧太后在她的手板心上写上一个“赦”字,免了一刀之苦。 也为她的朝廷略略涂上一层油彩。 《杨乃武与小白菜》一书是有教育意义的,它毕竟是惩恶劝善的。 清王朝是完蛋了,这是清朝统治者。 3.描写京剧的文章600现在的青年朋友不大喜欢京剧,可我对京剧却十分感兴趣。 我对京剧感兴趣都是受了爷爷奶奶的影响。他们酷爱京剧,只要电视里有京剧节目,如《九州戏苑》之类的,他们总是要看的。久而久之,我也受到感染。我发现,京剧中有许多传统文化的精华。 可说实在的,我对京剧知之甚少,只知道京剧讲究的是“唱念做打”,只知道京剧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我常常把“正旦”和“花旦”混为一谈,甚至有时统称她们为“小旦”。完整的戏我只看过三部:《秦香莲》、《九江口》、《九道本》。现在文艺节目或是综艺晚会中所演出的京剧,大多是名剧名段,像这样的小段落我倒是看了不少。比较喜欢的是《锁麟囊》中“春秋亭外”一段,《徐策跑城》中“湛湛青天”一段,《玉堂春》中“苏三离了洪洞县”一段。 有人认为京剧节奏慢,听着不耐烦。其实不然,京剧节奏感强,速度有快有慢,但这都是根据剧情而定的。快,快得让你听都来不及听,还没弄明白是什么意思,它已经唱过去了。像《秦香莲》中“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一段,速度多快啊!如果电视机屏幕上不打字幕的话,那是根本听不清的。为什么这样快呢?就是为了表达包公愤怒的感情和急于让陈世美认下秦香莲的迫切心情。慢,慢得能一个字拖半分钟的音。像《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的唱词多慢啊,这是为了体现杨贵妃那雍容华贵的气质和失落的心情。 总之,京剧艺术极富魅力,只要细细鉴赏,就能发现无穷无尽的妙处来。我会继续看京剧、研究京剧的,并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朋友理解京剧,喜爱京剧。 4.《玉堂春》讲述的主要是什么明朝名妓苏三(玉堂春)与吏部尚书之子王金龙相爱,互订终身。金龙所带银两花尽后,被鸨儿驱出,只得在关王庙存身,苏三得知赠送银两,助其赴试。 鸨儿贪图钱财,将苏三卖给山西富商沈燕林为妾,沈妻皮氏欲下毒陷害苏三,不料反被沈燕林吃后身亡。皮氏又告苏三谋害,即被判成死罪。苏三被押到太原府,由巡按、藩司及臬司三堂会审。谁知巡按恰是王金龙。王见苏三受冤,大为震惊,不能自持,且为潘必正、刘秉义看破。王装病停审,夜入监中与苏三相会,又被刘秉义撞见,刘受潘必正之劝,平反了苏三的冤狱,王金龙与苏三破镜重圆。 此剧为旦角唱做念功戏。梅、程、尚、荀“四大名旦”都经常演出这个戏。但在唱腔与表演方面则都扬长避短,各抒已长。 苏三起解 因话本和戏剧闻名的苏三,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而苏三蒙难,逢夫遇救的故事,也确实发生在山西洪洞县。直到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洪洞县司法科还保存着苏三的案卷。 苏三,原名周玉洁,明代山西大同府周家庄人。五岁时父母双亡,后被拐卖到北京苏淮妓院,遂改姓为苏,其时妓院已有两妓女,她排行第三,遂改名为苏三,“玉堂春”是她的花名, 苏三天生丽质,聪慧好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官宦子弟王景隆相遇苏三,一见钟情,过往甚密,并立下山盟海誓。在那里不到一年, 王景隆床头金尽, 被老鸨赶了出门。 苏三要王景隆发奋上进,誓言不再从人。王景隆发奋读书,二次进京应试,考中第八名进士。老鸨偷偷以1,200两银子为身价把苏三卖给山西马贩子沈洪为妾。沈洪就准备带苏三回故里。沈洪长期经商在外,其妻皮氏与邻里赵昂私通,与赵昂合谋毒死沈洪,诬陷苏三。并以一千两银子行贿,知县贪赃枉法,对苏三严刑逼供,苏三受刑不过,只得屈忍画押,被判死刑,禁于死牢之中,适值王景隆出任山西巡按,得知苏三已犯死罪,便密访洪洞县,探知苏三冤情,即令火速押解苏三案全部人员到太原。 王景隆为避嫌疑,遂托刘推官代为审理。刘氏公正判决,苏三奇冤得以昭雪,真正罪犯伏法,贪官知县被撤职查办,苏三和王景隆终成眷属。 苏三有幸,传奇般地同王景隆团聚。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写了《玉堂春落难逢夫》,收入《警世通言》,流传后世;京剧和许多地方戏曲又编为苏三起解、玉堂春等,广为演出。 5.求诗句作者出处一月 :诗词出处暂不详,待考。 二月 :《玩迎春花赠杨郎中》 白居易,唐 三月 :《桃花》 薛能,唐 四月 :《牡丹》 韩琮,唐 五月 :《同和咏楼前海石榴二首》 孙逖,唐 六月 :《莲叶》 李群玉,唐 七月 :《兰》 李峤,唐 八月 :《桂》 李峤,唐 九月 :《菊》 罗隐,唐 十月 :《酬长孙绎蓝溪寄杏》 钱起,唐 十一月 :暂不详,待考。 十二月 :《闻薛先辈陪大夫看早梅因寄》 许浑,唐 6.描写竹笋的诗句《将使送玉堂春花江南竹笋次韵二绝》 年代: 宋 作者: 王炎 小白长红尽绝尘,不将朱粉污天真。 应怜三亩荒凉地,乞与鳌扉一种春。 《次韵陈校书送鹤竹笋诗》 年代: 宋 作者: 高似孙 竹如鹤脚瘦交加,惊识英英玉露沙。 一见已知仙同健,高於越箭更无差。 《韩持国再遗洛中斑竹笋》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牡丹开尽桃花红,班笋迸林迟角丰。 两株远寄川上鸿,韩郎辍口赠楚翁。 便令剥锦煮荆玉,甘脆不道箪瓢空。 小谢旧城昭亭下,侵天筀竹溪西东。 螗蜋生后出牙茁,罗列满地争强雄。 是时楚翁所食寡,朝饭暮饭唯其充。 今来得此谓过分,一贵一贱物苟同。 《松花开竹笋茂喜而咏之》 年代: 宋 作者: 裘万顷 繁花密笋暮春时,妆点园林一段奇。 金粉生香风细细,斑衣留润露垂垂。 品高宜入神仙药,节劲终全冰雪姿。 笑彼杏桃儿女态,谩争艳冶媚山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