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些不常见,但很优秀的古诗词不常见,但很优秀的古诗词,元曲宋词江城子 孤山竹阁送述古 翠娥羞黛怯人看。 掩霜纨,泪偷弹。 且尽一尊,收泪听阳关。 漫道帝城天样远,天易见,见君难。 画堂新构近孤山。 曲阑干,为谁安? 飞絮落花,春色属明年。 欲棹小舟寻旧事,无处问,水连天。 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说君兮君不知。 怨歌行 汉·班婕妤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如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置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 “ 新人工织缣, 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 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 新人不如故。 ” 新人正娶大门入,故人被休旁门出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冰炭不相容,水火不相生 。 2.求经典唯美宋词,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 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宋.黄庭坚>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白居易>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唐.李益>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 3.不常见的古诗1、<己亥杂诗>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饮酒>东晋·陶渊明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描写花的古诗。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3、<寒菊>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4、<早梅>唐·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描写花的古诗。 5、<墨梅>宋·张嵲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4.求一首唐诗或宋词 不太长 带典故 作者不太著名黄 河 罗隐 莫把阿胶向此倾, 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 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 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 何必劳君报太平! 这首《黄河》,不是真要赋咏黄河,而是借事寓意,抨击和讥讽唐代的科举制度。 一开头,作者就用黄河无法澄清作比喻,暗示当时的科举考试的虚伪性,揭露官场正和黄河一样混浊,即使把用来澄清浊水的阿胶都倾进去,也无济于事。 接着又用“天意难明”四字,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 下面两句,作者进一步描画科举场中的黑暗。 李白诗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句。黄河古来又有九曲之称,如刘禹锡《浪淘沙》词:“九曲黄河万里沙”。 诗人巧妙地把这两层意思联系起来,驰骋想象,写道:“解通银汉应须曲”。表面上是说黄河所以能够通到天上去,是因为它河道曲折。 可是“银汉”在古人诗词又常用来指代皇室或朝廷,所以这句的真实意思是说,能够通到皇帝身边去的(指通过科举考试取得高官显位),必是使用“曲”的手段,即不正当的手段。唐代科举考试,特别是到晚唐,主要不是在考查学问,而是看士子有没有投靠巴结当权人物的本领,正直的人肯定是要失败的。 古人误以为黄河发源于昆仑山,所以作者说它“才出昆仑便不清”。这也是有寓意的。 “昆仑”同“银汉”一样,是指朝廷豪门贵族甚至当朝皇帝。因为那些被提拔荐引做了官的士子,都是与贵族、大臣私下里勾结,一出手就不干不净,正如黄河在发源地就已经混浊了一样。 五、六两句,包含了两个典故。第五句是指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誓词里说:“使河如带,泰山若砺。” 翻译出来就是:要到黄河象衣带那么狭窄,泰山象磨刀石那样平坦,你们的爵位才会失去(那意思就是永不失去)。第六句说的是汉代张骞奉命探寻黄河源头。 据说他坐了一只木筏,溯河直上,不知不觉到了一个地方,看见有个女子正在织布,旁边又有个放牛的男子。张骞后来回到西蜀,拿这事请教善于占卜的严君平。 君平说,你已经到了天上牛郎织女两座星宿的所在了。 作者借用这两个典故,同样也有寓意。 上句是说,自从汉高祖大封功臣以来(恰巧,唐代开国皇帝也叫“高祖”),贵族们就世代簪缨,富贵不绝,霸占着朝廷爵禄,好象真要等到黄河细小得象衣带时才肯放手。下句又说,封建贵族霸占爵位,把持朝政,有如“仙人占斗”。 (天上的北斗,古代天文学属于紫微垣,居于天北极的周围。古人用以象征皇室或朝廷。) 他们既然占据了“北斗”,那么,要到天上去的“客槎”(指考试求官的人),只要经他们的援引,自然飘飘直上,不须费力了。 由此可见,诗人虽然句句明写黄河,却又是句句都在暗射封建王朝,骂得非常尖刻,比喻也十分贴切。 这和罗隐十次参加科举考试失败的痛苦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传说“黄河千年一清,至圣之君以为大瑞”(见王嘉《拾遗记·高辛》),所以诗人说,三千年(应是一千年)黄河才澄清一次,谁还能够等得着呢?于是笔锋一转,不无揶揄地说:既然如此,就不劳驾您预告这种好消息了!换句话说,黄河很难澄清,朝廷上的乌烟瘴气同样也是改变不了的。 这是对唐王朝表示绝望的话。此后,罗隐果真回到家乡杭州,在钱镠幕下做官,再不到长安考试了。 这首诗艺术上值得称道的有两点:第一,诗人拿黄河来讽喻科举制度,这构思就很巧妙;其次,句句紧扣黄河,而又句句别有所指,手法也颇为高明。诗人对唐王朝科举制度的揭露,痛快淋漓,切中要害,很有代表性。 诗中语气激烈,曾有人说它是“失之大怒,其词躁”(见刘铁冷《作诗百法》),即不够“温柔敦厚”。这是没有理解罗隐当时的心情才作的“中庸之论”。 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发上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这首诗是骆宾王咏荆轲的,正像贾谊凭吊屈原一样,是从其类以见志的 。骆宾王本是才高志远的人,“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 ”,自命其才志不在申包胥、张子房之下。 却落得“失路艰虞,沉沦下僚”,甚至入狱失去自由。他的“积愤”是蓄积已久的。 早在永徽年间,马戴、裴行俭任吏部侍郎时,负责选拔官吏。裴行俭认为“四杰”浮躁浅露,并断言他们“才名有之,爵禄盖寡 ”。 这句断言几乎决定了他们日后的悲惨命运 。骆宾王在裴的幕府中,自然不被重用。 当他身临易水送客时,对“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的荆轲的敬佩之心就油然而生 ,并因此恨不逢 “燕丹 ”。诗人作这首诗,是想借咏怀古人而委婉含蓄地表达久积于胸的郁郁不平之心。 起句“此地别燕丹 ”,这里就是荆轲与燕丹告别去刺秦王的地方啊!五个字饱含激情,点出时间、地点,并将诗的主人公推向了前台。虽未明确点出荆轲,实际却是站在荆轲角度说话。 继而用一个典故,饱含深情地忆起这场悲剧的一个壮烈场面:“壮发上冲冠”,生动而传神地再现了当时燕丹及其宾客白马缟素送荆轲的情景,高渐离击筑,宋如意与之相和。每个人都怒发冲冠 ,泪流满面。 荆轲诵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义无返顾地登车而去。几句丰富形象鲜明的诗句 ,将读者带到远古的历史事件中。 5.有哪些不常见但写得很好的诗词1、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2、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3、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4、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5、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6、夜雨染成天水碧。 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7、你要记得,紫檀未灭,我亦未去。 8、谁在岁月里长长叹息。9、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10、红尘初妆,山河无疆。 最初的面庞,碾碎梦魇无常,命格无双。 6.很经典但不常见的诗句有哪些1. 《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 2. 《子夜吴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3.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欲不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4. 《怨情》 (唐)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5. 《闺情》 (唐)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6. 《江南行》 (唐)张潮 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 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 7. 《江南曲》 (唐)于鹄 偶向江边采白菽,还随女伴赛江神。 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8. 《梦江南》 (唐)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 馀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菽洲! 9. 《思帝乡》 (唐)韦庄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10. 《寄人》 (唐)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