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为何偏爱黄鹤楼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 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 黄鹤楼的每一处细节都渗透着文化的气息,从古至今,就像一缸美酒一样,年代愈久意味就愈深。试想诗人在远眺完那样另人舒心的景致后,一颗澎湃的心正难以平静,一抬眼,又沉浸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中,其文思又怎能不如泉涌呢? 另人无限遐想的迤俪风光,另人诗意大发的传统文化,这些固然都能激发一个诗人的创作欲望,但这些毕竟都是外部因素,在诗人的内心中到底是什么在驱使他们?又是什么使他们聚首于黄鹤楼?我们还是从诗入手,以李白为例。 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云: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二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在《江夏行》中云: 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 在《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中云: 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 在《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云: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在《江夏送友人》中云: 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 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2.关于黄鹤楼的古诗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 江边黄鹤古时楼,劳置华筵待我游。楚思淼茫云水冷, 商声清脆管弦秋。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 总是平生未行处,醉来堪赏醒堪愁。 登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⑵,烟花三月下扬州⑶。 孤帆远影碧空尽⑷,唯见长江天际流⑸ 黄鹤楼闻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白居易 登黄鹤楼崔颢 黄鹤楼崔颢 荡怀伤·黄鹤楼 樊桧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黄鹤楼闻笛李白 望黄鹤楼李白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此诗杨慎云是伪作)李白 题黄鹤楼石照吕岩 杂剧·刘玄德醉走黄鹤楼 未知作者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3.有关黄鹤楼的三首唐诗1、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出自唐代李白的《望黄鹤楼》 白话文释义:向东眺望黄鹤山,只见黄鹤山威势雄伟横出于半空之中。山的四面环绕着白云,中间的山峰托春天上的太阳。山峦峭立高跨于空中,高峻的上峰深幽邃密。多次听说过许多仙人在这里学习飞身升天之术。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唐代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白话文释义: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出自唐代崔颢《登黄鹤楼》 白话文释义: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4、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出自唐代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题北榭碑》 白话文释义:一旦成为贬谪之人,就像贾谊到了长沙,日日西望,望不见长安,也望不见家。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使这五月的江城又见到纷落的梅花。 5、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洲势逶迤绕碧流,鸳鸯鸂鶒满滩头。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飙光。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出自唐代孟浩然《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 白话文释义:昔日每次登上黄鹤楼,最爱的就是远眺鹦鹉洲。沙洲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碧绿的江水绕过沙洲缓缓流去。鸳鸯和鸂鶒鸟在洲边水中嬉戏、漫游。在长长的沙堤之上洒满了落日的余辉,金色的沙滩在夕阳的照耀下闪着熠熠夺目的光彩。岸边船夫正在系紧小舟缆绳,挽起罗裙的浣纱女正在水边忙碌。 4.有关黄鹤楼的三首唐诗咏黄鹤楼的唐诗较多.但崔颢写的名气居第一,盖过李白.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中下了定语:“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的《黄鹤楼》为第一。”下面三首有关联,供参考.第二首为李白写在黄鹤楼墙上,表明他对崔颢诗的佩服.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 白 一拳击碎黄鹤楼,两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古诗黄鹤楼百科一、《黄鹤楼》诗成就了崔颢 武昌黄鹤楼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 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 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他奠定了一世诗名的基础。 下这样的结论绝不是哪一个人,更不是我硬要往开封人脸上贴金。《唐诗三百首》是后人对唐诗的选集,就把崔颢这首诗列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 可见对此诗的器重。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有人说此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但我以为也决非全部子虚乌有,李白写的有关黄鹤楼的诗,我手头就有两首:一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另一首为《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虽都与黄鹤楼有关,然皆另有所托,并非完全写景。同时他的《鹦鹉洲》前四句“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句法何其相似。其《登金陵凤凰台》诗亦如此,都有明显仿崔诗格调的痕迹。 因此,既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两句非李白之言,承认崔诗绝好,对于李白来说还是可以认定的。《沧浪诗话》(严羽)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确是代表大家意见的中肯之语。这样一来,崔颢的《黄鹤楼》名气就更大了。 二、“有文无行”说崔颢 《黄鹤楼》名扬天下。凭借这一首诗,崔颢本可以知名度很高,但为什么会出现本文开头所说的那样,历代对他的记述不多呢?有些材料甚至连他的生年都存有疑问,而写成(?—754年)。 我查了一下旧版《辞源》,关于崔颢的注释,除了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外,仅有“唐诗人,有文无行。终司勋员外郎……”句。 怎么个无行?并无记载。崔颢跌宕一生,一辈子只混了个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 一个不起眼的官,越发使人想探问个究竟。 后来我终于从一些典籍中找到了一些说法:一曰崔颢早期作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再曰“娶妻唯择美者,俄又弃之,凡四五娶”。作诗流于浮艳及凡四五娶,固然都不好,甚至很恶劣。 但我们不能只看他的早期作品,还应该看发展、看后期、看他有没有转变。至于娶妻唯择美者,不应视作恶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又不爱美呢?“俄又弃之”确实不好,但它和写文章、作诗,是两码事,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他的一切。依我看,造成对他印象不好的主要原因,倒很可能是崔颢“少年狂傲”害了他,相传李邕(唐北海太守,故人称李北海。 道德文章、名重一时)闻崔颢诗名,虚舍邀之,颢至献诗,首章曰“十五嫁王昌”,邕曰:“小儿无礼,不予接而去。”我们还是来看看崔颢这首献诗是怎样写的吧!《王家少妇》(有人题作《古意》)如下:“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 自矜年正少,复倚婿为郎。舞爱前溪绿,歌怜子夜长。 闲时斗百草,度日不成妆。”就是这样一首写闺房乐的诗,惹恼了方正古板的李邕,不予接而去。 真正让人为崔颢的缺乏处世经验而感到惋惜。正是因为得不到有力人士的推介,崔颢在得中进士以后,也只好远离京城长安而浪迹江湖。 20年中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自淮楚而至武昌、而河东,最后还到了东北。估计他这20年是放了外官,或者跟随外官作幕僚,最后才回到长安,做了京官,结束了风尘之苦。 可是崔颢这20年的漫游,特别是他的东北边塞之行,虽然身体受到一些风寒之苦,但也可以说是件大好事,从此他的诗风大为转变,变得雄浑奔放。其边塞诗,歌颂戍边将士的勇猛,抒发他们报国赴难的豪情壮志,热情洋溢,风骨凛然,让人刮目相看。 试举一例《古游侠呈军中诸将》:“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 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错落金锁甲,蒙茸貂鼠衣。 还家且行猎,弓矢速如飞。地回鹰犬疾,草深狐兔肥。 腰间带两绶,转眄生光辉。顾谓今日战,何如随建威。” 再如《辽西作》:“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 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征兵。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 寒衣著已尽,春服与谁成。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 《河岳英灵集》的编者殷幡说崔颢“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可是有些人还是只看他的早期作品,一锤定音,再无改变,这实在是很不恰当的。 6.黄鹤楼的古诗唐崔颢的《黄鹤楼》 昔 人 已 乘 黄 鹤 去, 此 地 空 余 黄 鹤 楼。 黄 鹤 一 去 不 复 返, 白 云 千 载 空 悠 悠。 晴 川 历 历 汉 阳 树, 芳 草 萋 萋 鹦 鹉 洲。 日 暮 乡 关 何 处 是, 烟 波 江 上 使 人 愁。 李当的打油诗: 一 拳 捶 碎 黄 鹤 楼, 一 脚 踢 翻 鹦 鹉 洲, 眼 前 有 景 道 不 得, 崔 颢 题 诗 在 上 头。 贾岛《黄鹤楼》 高槛危檐势若飞, 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 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 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 空使含情对落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