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一、雨中曲??雨是首动听的歌,它常常感动了我;总要仔细地倾听才知道它唱什么。 我爱在雨中独自漫步,伞下的世界只有我。平时被我忽视的小野菊在雨中显得楚楚动人,窗外几盆蝴蝶兰在雨的洗礼之后,虽有些娇弱无力地垂着头,但却更增添了几分清新、雅致。 ??小时候在童稚的心里,雨是奇妙的!趁妈妈不注意时在雨中嬉戏,或者造纸船,让它摇摆在涨满水的水沟里,或者坐在木桶中想象乘风破浪的景象。??长大后,雨是凄美的!在雨中不再是快乐的嬉戏,只是沉默的凝思!??绿叶上的雨,一颗颗晶莹透明,静静地躺在青青的小叶床上,“呜呜……”一阵火车的汽笛声,在雨中,那声音传得好远、好远,我的思维也跟着那悠扬的汽笛声飘啊,飘……飘向那段不知愁的童年……??那天到曾文水库,早上的山谷中雾气弥漫,隐约中透出一片黛绿,满山的竹,在烟雾中更显高耸、挺拔。 看着远处青山,我想起往事的点滴,看着盈盈的绿水,我更怀念逝去的时光。??雨点不断打在栏杆上,石棉瓦上叮当的是串串轻快的音符。 天空仍一片阴霾,像我心中的不快,只为最近接二连三的挫折;看雨、听雨让我把忧愁、郁闷扔向清爽的空气,随着雨丝、微风飘向远方。 拥着风和雨,风从林梢掠过,雨点滴滴滑落,我愿是雨滴,快乐的雨滴。 二、雨??在一个宁静的晚上,人们正在床上做梦时,突然发出一声巨响,跟着便听到檐前滴水的声音,滴滴答答的节奏就像一首催眠曲,响个不停,越响越快,我好像被催眠一样,跟着便睡着了。 ??当黎明已到,天空渐露光芒时,我在模糊中好像听到那优美的乐曲还在为我演奏呢!我不禁走近窗门,看一看,啊!太美丽了,已有数十天未有过这么动人的景色。 小雨点落在那些美丽的花朵、树木和嫩草身上,替它们换上了新衣,使它们更加艳美动人了!路上的小尘埃都被小雨点冲刷得一干二净,人们已不像平时那样轻松了。 因为他们要携带雨伞和应付交通问题,但是他们亦感到快乐,因为这些小雨带给他们一个新的感觉。 小雨点越来越少了,不久,天空便露出一条满载着快乐、和平的彩虹来了。??三、夜雨??不晓得从什么时候起,我有了一个特别的嗜好,爱在晚上下雨的时候,独自乘上一辆全程的电车,从这个总站坐到那个总站,来来回回地游一番。 ??遇上天雨,尤其是晚上,以一般情形来说,电车的乘客一定不会很多,车厢里常见疏疏落落的三两个人。这时候,没有喧吵,也没有那历久不散的可厌的烟味。 当我在这样场合中,好像走进了另外一个小天地。??今天,我又乘上了一辆电车,静坐在一个单人椅上。 外面是滂沱大雨,车在雨中慢慢地行驶,轮子和轨道发出的声音,再夹着司机不时拉响的“丁丁”的铃声,使我感到十分舒服。??车窗是关上了,大颗的雨点沿着车顶流到玻璃窗上,车一动或者风一吹,就成了一些千变万化的图案。 我看倦了便瞌睡起来;即使不瞌睡,也会被窗外的雨点把自己带入沉思。 有时我瞧望着窗外:街边两旁商店、住宅的灯光,映到雨里,更显出和别的晚上大不相同的景象。 四、雨??一轮红日,高挂在万里无云的碧空,不断地、很猛烈地施出它的淫威来。树上的蝉儿,好像是组织了啦啦队一般,不住地在大伞下叫着,好像替它在助威呢!我家的黄狗,伸出了长长的舌头,懒洋洋地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连呼吸也短促了。 我手里拿着一把扇子,一刻也不停地扇着,还是不能抵抗那烈日的淫威。真热得人懒得动弹,整个空间像凝固了一样,多么酷热的夏日啊!??半个钟头后,西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团乌云,树上的叶子,窗上的纸头,都有些儿摇动了。 一会儿,黑云散开了,把炎阳遮住了;哗,哗,哗,……一阵大风,刮得树叶和地上的灰尘在空中飞舞,迷人双目。 狗醒了,躲进屋子里来了。 我停了扇子,站在廊下,享受那凉爽的风儿。??电光闪闪,霹雳一声,沙沙沙,沙沙沙,……大雨像倾盆般地倒下来。 我家的人,有的忙着关窗户,有的忙着收拾东西,有的刚从街上回来,被雨淋得像落水鸡一般。这时的屋子里,只听得一片叫声,笑声,叹息声,脚步声,喧哗嘈杂,顿时显得特别热闹和空中的雷声、风声、雨声打成一片。 ??雨渐渐地小了,风也渐渐地停了,隆隆的雷声,还在远远地响着。院子里的积水,好似一个小小的水塘;一对白鸭,在水中沐浴,呷呷呷地叫着,如同在欢呼庆祝一般。 啊!多么可爱的一阵暴风雨呀!??五、及时雨??今年夏天,一连几十天没下雨,玉米、高粱的叶子打成卷,花生秧、红薯秧旱得低着头。 ??一天中午,天气十分闷热,太阳像个火球,炙烤着大地。 狗趴在地上张着嘴,伸出红舌头急促地喘着气,鸡也耷拉着翅膀卧在背阴处不停地喘息。人们坐在树阴下,手不停地摇着扇子,望着那无云的天空。 燕子和麻雀也不知飞到哪里去了。??下午,乌云忽然从西北角涌了上来,一会儿工夫便移到了头顶。 风发狂地刮了起来,这是下雨的前兆。一瞬间,豆粒大的雨点儿就落了下来,滴在人身上,凉爽爽的。 开始雨滴很稀,一会儿就变成了倾盆大雨。雨水顺着房檐往下流,落在地上,飞溅起无数的水花。 地面像铺。 2.描写景物的经典名句181、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唐·王绩·野望) 18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张志和·渔父) 18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 18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太宗·赠萧禹) 186、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8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8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阁序) 189、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90、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 19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9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渡汉江) 19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9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95、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唐·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19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19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198、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199、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 200、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20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20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王昌龄·出塞) 20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04、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唐·王维·汉江临泛) 20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 206、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唐·王维·山居秋暝) 207、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唐·王维·终南别业) 208、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 20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使至塞上) 21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211、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1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1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唐·李白·蜀道难) 21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21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论诗) 216、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唐·李白·送友人) 217、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唐·李白·送友人) 218、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219、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唐·李白·劳劳亭) 220、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221、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唐·李白·子夜吴歌) 22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李白·月下独酌) 22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2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 22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26、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唐·李白·上李邕) 227、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 22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22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230、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23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李白·将进酒) 23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李白·望天门山) 23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3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235、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唐·李白·江上吟) 236、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唐·李白·行路难) 23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李白·行路难) 238、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唐·李白·北风行) 23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40、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41、三山半落青山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4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4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唐·李白·清平调) 24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 24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4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47、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唐·崔颢·黄鹤楼) 248、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唐·张旭·山中留客) 24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别。 3.描写景物的经典名句181、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唐·王绩·野望) 18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张志和·渔父) 18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 18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太宗·赠萧禹) 186、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8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8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阁序) 189、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90、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 19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9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渡汉江) 19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9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95、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唐·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19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19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198、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199、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 200、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20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20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王昌龄·出塞) 20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04、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唐·王维·汉江临泛) 20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 206、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唐·王维·山居秋暝) 207、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唐·王维·终南别业) 208、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 20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使至塞上) 21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211、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1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1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唐·李白·蜀道难) 21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21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论诗) 216、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唐·李白·送友人) 217、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唐·李白·送友人) 218、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219、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唐·李白·劳劳亭) 220、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221、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唐·李白·子夜吴歌) 22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李白·月下独酌) 22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2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 22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26、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唐·李白·上李邕) 227、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 22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22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230、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23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李白·将进酒) 23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李白·望天门山) 23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3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235、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唐·李白·江上吟) 236、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唐·李白·行路难) 23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李白·行路难) 238、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唐·李白·北风行) 23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40、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41、三山半落青山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4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4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唐·李白·清平调) 24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 24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4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47、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唐·崔颢·黄鹤楼) 248、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唐·张旭·山中留客) 24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 4.收集关于景物描写的古体诗句,求经典转至百度feng1yi1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于门万户中。——卢道悦 春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眺:远望。平楚:平野。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冬天:写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夏天; 3、《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 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 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 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 5.三年级苏轼描写秋天果实挂满枝头的诗句有哪些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作品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创作背景 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 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 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诸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 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占胜场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 诗人的高明还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这是因为,在百花中,“唯有绿荷红菡萏”,是“此花此叶长相映”的(李商隐《赠荷花》)。 历来诗家咏荷,总少不了写叶:如“点溪荷叶叠清钱“(杜甫《绝句漫兴九首》)、“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由此看来,终荷花之一生,荷叶都是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苏轼深知此理,才用擎雨无盖表明荷败净尽,真可谓曲笔传神。 同样,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不仅因为它蕊寒香冷,姿怀贞秀,还因为它有挺拔劲节的枝干。花残了,杖还能傲霜独立,才能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格。 诗人的观察可谓细致,诗人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亦可谓强。这两句字面相对,内容相连,是谓“流水对”。 “已无”、“犹有”,一气呵成,写出二花之异。 可是,不论是先谢还是后凋,它们毕竟都过时了,不得不退出竞争,让位于生机盎然的初冬骄子──橙和橘。 至此,诗人才满怀喜悦地提醒人们:请记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还是在“青黄杂糅,文章烂兮”(屈原《橘颂》)的初冬时节。这里橙橘并提,实则偏重于橘。 从屈原的《橘颂》到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树一直是诗人歌颂的“嘉树”,橘实则“可以荐嘉客”。橘树那“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的坚贞节操,岂止荷、菊不如,直欲与松柏媲美了。 “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就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曾将此诗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相提并论。 两诗虽构思和描写手法相似,艺术工力悉敌,内容却以苏诗为胜。这是因为,韩诗虽也含有一定哲理,却仍只是一首单纯的写景诗;苏诗则不然,它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体,借物喻人,赞颂刘景文的品格和节操。 韩诗所赞乃人人心目中皆中皆以为好的早春;苏诗却把那些“悲秋伤春”的诗人眼中最为萧条的初冬写得富有生意和诗意,于此也可见他旷达开朗、不同寻常的性情和胸襟。真是浅语遥情,耐人寻味。 苏轼这首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因此如果以情韵与理趣来看,苏诗却似略胜一筹于韩诗。 6.急看月亮透过树荫筛下满地光斑,闪闪烁烁,飘忽不定;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的飘落,在山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的拥挤。 着一身丝绸的长裙寻一些天上人间的浪漫,喝着踏歌的节奏赏大街小巷的细致风情,与亭台楼阁里觅一些让心悸动的情感。 太阳透过榆树的密密层层的叶子,把阳光的圆影照射在地上。夏末秋初的南风刮来了新的麦子的香气和蒿草的气息。北满的夏末秋初是漂亮的季节,这是全年最好的日子。天气不凉,也不顶热,地里还有些青色,人也不太忙。 一江秋水,依旧是澄蓝澈底。两岸的秋山,依旧在袅娜迎人。苍江几曲,就有九簇苇丛,几弯村落,在那里点缀。你坐在轮船舱里,只须抬一抬头,劈面就有江岸乌桕树的红叶和去天不远的青山向你招呼。 海涛拍击岩石和沙滩的声音永无休止地喧响着。几乎像一条白线似的浪花从远处奔腾而来,猛碰到岸边,发出富有韵律的激溅的声音,然后迸着泡沫,消失在沙石之间。后面一排浪花又紧接着追逐上来…… 四月中的细雨.忽晴忽落,把空气洗得怪清凉的。嫩树叶儿依然很小,可是处处有些绿意。含羞的春阳只轻轻的,从薄云里探出一些柔和的光线,地上的人影, 树影都显得很微淡的。野桃花开得最早,淡淡的粉色在风雨里摆动,好像媚弱的小村女,打扮得简单而秀美。 沿路的景物真不坏,江南的仲夏,原是一副天上乐园的景色。一路上没有一块荒土,都是绿的稻,绿的树,绿的桑林。偶然见些池塘,也都有粗大的荷叶与细小的菱叶浮泛在水面。 江南风暖瓦生烟。炎热的阳光,火一般普照,屋瓦之间,飘飘然,升腾一缕青烟。如烟如梦,亦似梦。烟,其实是光影的折射,却给瓦平添动感。日影飘然,烟瓦舞动,那是瓦在跳一支奇妙的日光舞。 天气是醉人的温暖,恰好是樱花落尽的时季。细沙的行人道上满是狼藉的粉色花片,有些便沾挂在平铺的碧草上。几树梨花还点缀着嫩白的残瓣。北面与西面小 山上全罩着淡蓝色的衣校,小燕子来回在林中穿跳。在这里正是一年好景的残春,到处有媚丽的光景使人流连。 沿河两岸连山皆深碧一色,山头常戴了点白雪,河水则清明如玉。在这样一条河水里旅行,望着水光山色,体会水手们在工作上与饮食上的勇敢处,使我在寂寞里不由得不常作微笑。 7.描写风景的古词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节选) 予观夫巴陵胜状, 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 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 日星隐耀, 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 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皆忘, 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 李白: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杜甫: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崔颢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王勃: 滕王阁序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彩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りْA伲挥钗男轮葜卜叮b帷暂驻。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於上路,访风景於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虹销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俱,二难并。 穷睇眄於中天,极娱游於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於日下,指吴会於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柳宗元: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台〕然不动;〔亻叔〕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