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洛阳在唐诗宋词中的地位

1.唐诗,宋词,元曲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怎么排列

唐诗是我国文学遗产之一,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唐代的诗人中知名者约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竟达四万九千多首,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风格各异,音节和谐,文字精炼,为创造今天的新诗歌,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宋词兴起于唐代,经过五代的发展,极盛于宋代。它是一种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所以有人叫它“诗余”、“曲子”或“长短句”。它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只有在我国这样文化发达的国家,才能产生和发展。

元曲是一种古典戏曲剧本。如果排位,仍然是唐诗第一,宋词居中,元曲次之。

2.求唐诗宋词中有“长安”和“洛阳”的整诗词

【湖城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宴,饮散因为醉歌】杜甫

疾风吹尘暗河县,行子隔手不相见。

湖城城南一开眼,驻马偶识云卿面。

向非刘颢为地主,懒回鞭辔成高宴。

刘侯叹我携客来,置酒张灯促华馔。

且将款曲终今夕,休语艰难尚酣战。

照室红炉促曙光,萦窗素月垂文练。

天开地裂长安陌,寒尽春生洛阳殿。

岂知驱车复同轨,可惜刻漏随更箭。

人生会合不可常,庭树鸡鸣泪如线。

【杂曲歌辞·结客少年场行】卢照邻

长安重游侠,洛阳富才雄。

玉剑浮云骑,金鞍明月弓。

斗鸡过渭北,走马向关东。

孙宾遥见待,郭解暗相通。

不受千金爵,谁论万里功。

将军下天上,虏骑入云中。

烽火夜似月,兵气晓成虹。

横行徇知己,负羽远从戎。

龙旌昏朔雾,鸟阵卷寒风。

追奔瀚海咽,战罢阴山空。

归来谢天子,何如马上翁。

过酒家五首 王绩

洛阳无大宅,长安乏主人。

黄金销未尽,只为酒家贫。

此日常昏饮,非关养性灵。

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

竹叶连糟翠,葡萄带曲红。

相逢不令尽,别后为谁空。

对酒但知饮,逢人莫强牵。

依炉便得睡,横瓮足堪眠。

有客须教饮,无钱可别沽。

来时常道(上“世”下“贝”),惭愧酒家胡。

3.洛阳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1、从八大古都的历史地位及影响考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北京、西安、洛阳 南京、开封 杭州、安阳、郑州 安阳 上古三皇五帝时代,颛顼在安阳境内建都。

夏朝后期为都,时称西河,今位于安阳市东南。殷商时期为商相都及殷都。

汉末以后,以邺城(今位于安阳市东北18km处)为中心的安阳先后成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五个王朝的都城。不计五帝时期,作为都城的历史409年。

北京 北京为五朝帝都(辽、金、元、明、清): • 春秋战国时期为燕国国都,今位于北京之丰台区,当时称为蓟。 • 十六国时期为前燕国都 • 辽代为陪都,称燕京。

• 金朝(1115年 - 1234年)自金世宗起至1214年为中都。 • 元朝为大都。

• 明朝自永乐帝起为首都,称为京师。 • 清朝入主中原后亦把北京作国都。

•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当时称北京,北伐成功后新的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北京改称北平。 • 现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 至2006年,建都史长计906年。 杭州 杭州在五代十国时期为吴越之首都。

金朝灭北宋后,皇族赵构逃往南方,令当时称为临安的杭州成为南宋都城。其建都计210年。

开封 开封,简称汴,古称“汴州”、“东京”、“大梁”。是中国多个重要王朝的首都。

夏中期为都,称“老丘”,是夏朝历时最长的都城,计225年。战国时期,魏国建都于此,称“大梁”,冶铁业发达,十分繁荣。

后历经黄河水患和战乱,几乎沦为废墟,极度衰败。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四分五裂,开封地理条件非常适宜农业经济发展,作为一统天下的基础,先后成为后梁、后晋、后汉及后周的国都。

北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代后周称帝,建立宋朝(北宋),仍以开封为首都,称为“东京”,终于完成对中国汉民族本部的统一。北宋时期,开封城市结构突破了唐代长安“坊市”城市格局的束缚,再次走向繁荣,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开封先被大齐定为都城,后又被金朝定为都城。元末,小明王龙凤政权曾以此为都。

建都史长达592年。 洛阳 帝喾、夏、商、西周、东周、西汉(高祖初)、更始帝、东汉、三国时期魏、西晋、北魏(493年才自大同迁都至此)、隋、唐、郑、大燕、后梁、后晋(高祖初)、后唐均以洛阳作国都,中华民国一度迁都于此,称之为行都,是我国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古都,保守估算当在1300年以上(见解释)。

西汉、新、东魏、北周、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九朝又以洛阳为陪都,因此,司马光说:“欲问天下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解释:洛阳历史上的情况比较复杂,容易引起误解。

1。夏、商、周、汉、魏等诸朝都有多次迁都的历史,这些朝代的都城从历史纵向上看可能不只一个,洛阳是其中的一个。

例如商就先后多次迁都,所以安阳、郑州、洛阳都自称是商的都城。再如夏代依次在郑州、洛阳、开封、安阳立都。

2。还有的朝代其首都不只一个。

出于战略上和经济上的需要,一些巨大王朝会设立两都,例如唐,举世公认其首都为长安,洛阳之所以称为其都,是因为唐代统治者定洛阳为其东都并经常居住于此,故有“东都洛阳”之称。安史之乱前在影响和地位上和长安几乎不相上下,都是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自唐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结束的114年间,皇帝居洛53年,居长安59年。乱后地位不及长安,仅限于陪都地位,唐末又为唐都3年。

西周及隋两代与唐代情况类似。 南京 南京为东吴、东晋、南朝(宋 、齐、梁、陈四朝)、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首都。

• 三国时称为建邺,是东吴的首都。 • 西晋避司马业讳,改名为建康,是东晋的首都。

• 南北朝时期,宋朝、齐朝、梁朝、陈朝皆以此城为都。南朝四朝首都,加之东吴、东晋首都,所以南京亦称六朝古都。

• 六朝以后为南唐国都。 •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后,南京为大明的首都。

后明成祖迁都北京,南京亦为南都。 • 太平天国时期改为天京,为太平天国都。

•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后建立中华民国,南京被定为中国首都。 随着北洋政府的建立,由南京迁都北京。

1927年北伐胜利后,复定都南京。(侵华战争期间1937年-1945年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重庆为临时首都-陪都)。

1949年**所领导的国民政府撤退到台湾之前,中国首都均位于南京。作为都城历经445年之久。

西安 西安,不仅是中国四大古都,还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古称长安,又曾称西都、西京、大兴城、京兆城、奉元城等,是中国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城市之一。

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更始帝、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4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001年之久。又曾为赤眉、绿林、大齐(黄巢)、大顺(李自成)等农民起义政权的都城,但为时极短。

唐代以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再加上对渭河平原的过度开发等生态原因,导致西安所在的这一地区不再作为后续王朝的首都。 郑州 黄帝以此为都,位于今郑州之新郑。

夏朝初年为都,即今郑州之登封、新密。在商朝时为早、中期的都邑,为亳都、隞都。

东周时期为郑和韩的都城。不计黄帝时期,作。

4.求唐诗宋词中有“长安”和“洛阳”的整诗词

【湖城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宴,饮散因为醉歌】杜甫 疾风吹尘暗河县,行子隔手不相见。

湖城城南一开眼,驻马偶识云卿面。 向非刘颢为地主,懒回鞭辔成高宴。

刘侯叹我携客来,置酒张灯促华馔。 且将款曲终今夕,休语艰难尚酣战。

照室红炉促曙光,萦窗素月垂文练。 天开地裂长安陌,寒尽春生洛阳殿。

岂知驱车复同轨,可惜刻漏随更箭。 人生会合不可常,庭树鸡鸣泪如线。

【杂曲歌辞·结客少年场行】卢照邻 长安重游侠,洛阳富才雄。玉剑浮云骑,金鞍明月弓。

斗鸡过渭北,走马向关东。孙宾遥见待,郭解暗相通。

不受千金爵,谁论万里功。将军下天上,虏骑入云中。

烽火夜似月,兵气晓成虹。横行徇知己,负羽远从戎。

龙旌昏朔雾,鸟阵卷寒风。追奔瀚海咽,战罢阴山空。

归来谢天子,何如马上翁。过酒家五首 王绩洛阳无大宅,长安乏主人。

黄金销未尽,只为酒家贫。此日常昏饮,非关养性灵。

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竹叶连糟翠,葡萄带曲红。

相逢不令尽,别后为谁空。对酒但知饮,逢人莫强牵。

依炉便得睡,横瓮足堪眠。有客须教饮,无钱可别沽。

来时常道(上“世”下“贝”),惭愧酒家胡。

5.宋词的地位

词在宋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成就, 成为宋代独树一帜的文学形式。

从而得到与唐 诗并峙的崇高地位。 宋词作为中国文学一个阶段的高峰, 蕴藏了无尽的审美价值 与艺术价值。

在宋词中浅唱低吟,感受生活的韵味,美学的韵味。真率明朗、高 旷清雄、婉约清新、奇艳俊秀、典丽精工、豪迈奔放、骚雅清劲,异彩纷呈。

在 众多文学巨匠们的笔下, 清雅脱俗的灵感把境界由隐性过渡到显性, 营造出高妙 绝伦的意境,以一种跨时间、空间的方式塑造词人理想中的精神家园。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三座并峙的高峰。

宋词,就其规模 和影响来说,虽不及唐诗,但其价值却不在唐诗之下。我们认为,在文学领域的 更新浪潮重, 人们所作的种种努力, 都是希求用一种最佳的审视角度, 来寻觅一 种最美的文学样式,以反映他们的精神状态。

众所周知,唐代是诗国,但是到了 宋代, 人们并没有积极地弘扬唐代遗风, 而是更多地选用了词这种文学样式来表 达他们地情感, 使词在本朝代蔚然大观, 成为一代代表文学, 能与唐诗相提并论, 这肯定有宋代文人特定的审美观念的原因。 不仅如此, 这里面也肯定有某种历史 的契机, 历史的需要和某种历史的必然性因素在内, 因此, 也就不乏其美的价值 存在。

这就要求我们传统的观念,透过现像看本质,比较全面的看待宋词。 词应时代的需要,跻身于文学的“大雅之堂”,首先反映文人活跃的思想心态为 特色,优于诗而显示它独有的美学特质。

随着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宋词逐步形成豪放和婉约两个流派, 即美学上的 “刚性 美与柔性美” 。 自然界有两种美, 提到 “骏马秋风冀北” , 大家会想到 “雄浑” 、“劲健”;提到 “杏花春雨江南” , 大家会想到“秀丽” 、“纤浓”。

前者是“气 概”,后者是“神韵”;前者是刚性美,后者是柔性美。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等。

历史上 词风初始婉约,经苏轼等人的进一步发展才得来豪放词。正如《念奴娇•赤壁怀 古》 ——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这首词最能体现豪放的特征。

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等词给人以雄浑之感。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