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居易《中隐》全诗的解释中隐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 此诗甚白,有什么要解释的。出世与入世之争,有为与无为之争,禅宗的佛理有异曲同工之妙,看中的是内心清静的本质,而不是出家在家的形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没有什么绝对的区隔。 有时也是对自己处境的一种消解,一种自我解嘲罢了。只有这样的自我合理化之后,心理也就不难受了。 2.白居易关于游历的诗句孟夏思渭村旧居寄舍弟 啧啧雀引雏,梢梢笋成竹。 时物感人情,忆我故乡曲。 故园渭水上,十载事樵牧。 手种榆柳成,阴阴覆墙屋。 兔隐豆苗肥,鸟鸣桑椹熟。 前年当此时,与尔同游瞩。 诗书课弟侄,农圃资童仆。 日暮麦登场,天时蚕坼蔟。 弄泉南涧坐,待月东亭宿。 兴发饮数杯,闷来棋一局。 一朝忽分散,万里仍羁束。 井鲋思返泉,笼莺悔出谷。 九江地卑湿,四月天炎燠。 苦雨初入梅,瘴云稍含毒。 泥秧水畦稻,灰种(上余下田)田栗。 已讶殊岁时,仍嗟异风俗。 闲登郡楼望,日落江山绿。 归雁拂乡心,平湖断人目。 殊方我漂泊,旧里君幽独。 何时同一瓢,饮水心亦足。 寄微之三首 江州望通州,天涯与地末。 有山万丈高,有水千里阔。 间之以云雾,飞鸟不可越。 谁知千古险,为我二人设。 通州君初到,郁郁愁如结。 江州我方去,迢迢行未歇。 道路日乖隔,音信日断绝。 因风欲寄语,地远声不彻。 生当复相逢,死当从此别。 君游襄阳日,我在长安住。 今君在通州,我过襄阳去。 襄阳九里郭,楼堞连云树。 顾此稍依依,是君旧游处。 苍茫蒹葭水,中有浔阳路。 此去更相思,江西少亲故。 去国日已远,喜逢物似人。 如何含此意,江上坐思君。 有如河岳气,相合方氛氲。 狂风吹中绝,两处成孤云。 风回终有时,云合岂无因? 努力各自爱,穷通我尔身。 送兄弟回雪夜 日晦云气黄,东北风切切。 时从村南还,新与兄弟别。 离襟泪犹湿,回马嘶未歇。 欲归一室坐,天阴多无月。 夜长火消尽,岁暮雨凝结。 寂寞满炉灰,飘零上阶雪。 对雪画寒灰,残灯明复灭。 灰死如我心,雪白如我发。 所遇皆如此,顷刻堪愁绝。 回念入坐忘,转忧作禅悦。 平生洗心法,正为今宵设。 和元九悼往 感旧蚊帱作。 美人别君去,自去无处寻。 旧物零落尽,此情安可任? 唯有缬纱幌,尘埃日夜侵。 馨香与颜色,不似旧时深。 透影灯耿耿,笼光月沉沉。 中有孤眠客,秋凉生夜衾。 旧宅牡丹院,新坟松柏林。 梦中咸阳泪,觉后江陵心。 含此隔年恨,发为中夜吟。 无论君自感,闻者欲沾襟。 卖炭翁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 千余斤, 官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上阳白发人 天宝五载已后,杨贵妃专宠,后宫人无复进幸矣。 六宫有美色者,辄置别所,上阳是其一也。 贞元中 尚存焉。 上阳人, 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 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 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 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 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 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 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 一生遂向空房宿。 秋夜长, 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 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 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 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 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 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 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鞋履窄衣裳, 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 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 苦最多。 少亦苦, 老亦苦。 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 [天宝末,有密采艳色者,当时号花鸟使。吕向献 《美人赋以讽之。 ] 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买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上三田下缶)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星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馀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 3.白居易《中隐》诗中“留司官”是个什么官职一、诗中“留司官”指作者所任职的太子宾客。 二、扩展知识: 1、太子宾客:官名。唐代始置。为太子东宫属官。掌调护侍从规谏等。宋、元、明因之,多以他官兼任。清不立太子,不设。《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太子宾客四人,正三品。掌侍从规谏,赞相礼仪,宴会则上齿。”实属闲职,无权、无责,闲散,适意。 2、原诗欣赏: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 君若好登临,城南有秋山。君若爱游荡,城东有春园。 君若欲一醉,时出赴宾筵。洛中多君子,可以恣欢言。 君若欲高卧,但自深掩关。亦无车马客,造次到门前。 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 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穷通与丰约,正在四者间。 3、作者简介: 白居易(公元772~846),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白居易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少年时读书刻苦。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二人订交。以后诗坛元白齐名。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作《观刈麦》《长恨歌》 《池上》。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他能不畏权贵近臣,直言上书论事。元和六年,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职。十年,因率先上疏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次年写下《琵琶行》。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因朝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明年转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后历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民。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铭。 4.白居易 中隐 详细解释一下 谢谢大和三年,白居易做了《中隐》:“大隐住朝市, 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 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 隐在留司官。”那年正值白居易外迁洛阳,做太子宾客分司,官场失意之后,他将自己比喻为“中人”。 大隐享名禄之实, 但却有枉道徇物之忧; 小隐虽能洁身自好而又太困窘寂寞, 中隐正是在这夹缝中安身立命的吉安之法。在白居易看来,太子宾客分司这样三品的闲官,既能避免遭受“风尘吏”的奔波之苦、避免承受事务冗杂,又可以躲避朝堂纷争,从而在山水登临中、在杯酒声色中、在过往唱酬中充分享受生活的闲情逸致。显然,这是在小隐与大隐间找到一条折衷之路,它巧妙地平衡了大隐与小隐之间,贵与贱、喧嚣与冷落的矛盾, 超越二者之上,化解对立冲突。中隐诗人的生活比起吏隐诗人来多了一份惬意。 留司官应该指太子宾客分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