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会背《水龙吟》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 栏干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2.宋词 满江红 水龙吟○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满江红 ⊙●○○,⊙⊙●、⊙○⊙▲。⊙⊙●、⊙○⊙●,●○○▲。 ⊙●⊙○○●●,⊙○⊙●○○▲。●⊙○、⊙●●○○,○○▲。 ○⊙●,○○▲。○⊙●,○○▲。●⊙○○●,●○○▲。 ⊙●⊙○○●●,⊙○⊙●○○▲。●⊙○、⊙●●○○,○○▲。 水龙吟 ○○⊙●○○,⊙○⊙●○○▲。⊙○●●,⊙○●●,⊙○●▲。 ⊙●○○,⊙○○●,⊙○○▲。●⊙○⊙●,⊙○⊙●,⊙●●,○○▲。 ⊙●⊙○○▲,●○○,⊙○○▲。⊙○●●,⊙○○●,⊙○●▲。 ⊙●○○,⊙○○●,⊙○○▲。●○○●●,⊙○⊙●,●○○▲。 3.宋词十首(简单好背,我急用)下面的都是宋词经典,你自己选其中10首吧: ●青玉案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摸鱼儿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 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 画檐蛛网, 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 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 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 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 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 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靖康耻, 犹未雪。 臣子恨, 何时灭! 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离别歌。 垂泪对宫娥。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见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浪淘沙令 李煜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香冷金猊, 被翻红浪, 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 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 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 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 这回去也, 千万遍阳关, 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 从今又添, 一段新愁。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 惊涛裂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 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 思量却是, 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 困酣娇眼, 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 寻郎去处, 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 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 遗踪何,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 二分尘土, 一分流水。 细看来, 不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 ● 临江仙 苏轼 一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馀生。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登临意有哪些意思《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中“无人会,登临意”句,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 全词上片写景抒情,下片直接言志,分四层具体申说无人理会的登临之意。“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是第一层意思,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异族入侵的仇恨和对不思复国的南宋朝廷的激愤。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是第二层意思,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抱负和胸襟。“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第三层意思,控诉了南宋统治集团不能任用人才,使爱国志士无所作为,虚掷年华。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是第四层意思,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时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叹。 5.寻找古诗《水龙吟寻找古人名词水龙吟》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正月十七日梦扁舟渡江,中流回望,楼中歌乐杂作”。 有人告诉苏轼,这是苏轼的朋友闾丘公显在会客。苏轼醒后,填了一阕《水龙吟》: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 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 危柱哀弦,艳歌余响,绕云萦水。 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空回首,烟波里。 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 五湖问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 云梦南州,武昌东岸,昔游应记。 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程垓的《水龙吟》 夜来风雨匆匆,故园定是花无几。 愁多怨极,等闲辜负,一年芳意。 柳困花慵,杏青梅小,对人容易。 算好事长在,好花长见,元只是、人憔悴。 回首池南旧事,恨星星、不堪重记。 如今但有,看花老眼,伤时清泪。不怕逢花瘦,只怕愁、老来风味。 待繁红乱处,留云借月,也须拼醉。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h英雄泪? 。 6.朱敦儒的“水龙吟”这首词如何鉴赏这首词作于词人由吴越飘零至江西的途中,表达了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一位爱国文人志士 对国家今昔变幻的悲愤之情。 上阕主要感叹今非昔比。词开篇即展现了一幅开阔的画面:千里波涛,云水茫茫,词人放舟于 江面上。 但美丽的江南山水只赢得词人“略为留顾”,这暗示了曾迷恋山水的词人此时已无心陶醉 于这烟云环绕的吴越山水。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在颠沛流离的避难途中,翻滚的江水 激起了这位“北客”内心的无限波澜。当年曾“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自诩为“清都山水 郎”(《鹧鸪天》)的他,今已作客他乡,“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面对青山绿水,词人想到往昔繁华的 洛阳,回忆起曾游乐于山水间的“伊、嵩旧隐,巢、由故友”。 伊、嵩,洛阳附近的伊水和嵩山;巢、由, 本指隐士巢父和许由,此处借指词人居洛阳时的故友。 他们是有时代特征的历史人物,代表着他们 自身,同时又无疑是词人过去记忆的象征。“旧隐”“故友”,定是让词人感慨万分。 当年一起“射麋 上苑,走马长楸”,“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雨中花》)的故人而今何在?靖康之变前那 疏狂自放于山水间的生活已成为永远的过去,且一去不复返。 词人不禁长叹“南柯梦、遽如许”。 时 光流逝给人带来的苍老与无奈已是人生中很痛苦的事情了,何况生逢乱世,国将亡的悲痛,这岂止 是韶华已逝、壮志不再的悲哀! 下阕词锋顺势而转,由自己的人生慨叹转向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北望中原,生灵涂炭,词人深 切渴望能有志士出来平定中原,收复故国。 但词人又感觉到这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将来。“奇谋报 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当年诸葛亮指挥三军,而今却是“白羽”蒙尘,有志有识之士无处施展才 能,只能在时间的长流中消磨它。此时路过晋灭吴之地,词人不禁想到当年吴主恃长江天险,铁索 横江,最后还是败北,落得“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的结局。 时 南宋偏安一隅,高宗惟求退避,奉行投降路线,国家堪忧。词人不禁怒打船桨,吟诵着当年诸葛亮的 《梁父吟》而“泪流如雨”,无限的悲愤一付泪水之中。 这种苦痛是深沉的,悲愤是沉痛而绵长的,是 处于那个时代但凡有正义感的爱国志士无法逃脱的。 全词直抒胸臆,词情激越,将个人和国家的命运合为一体。 整首词是南渡时期词人个人情感的 表现,展现了一个不同于“神仙风致”的志士形象。同时,词作折射出的是一代文人士大夫的历史命 运,尤其是心怀理想志向而命途多舛的南安志士的前途,可谓南渡时期一代士人的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