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水龙吟

1.宋词 满江红 水龙吟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满江红

⊙●○○,⊙⊙●、⊙○⊙▲。⊙⊙●、⊙○⊙●,●○○▲。

⊙●⊙○○●●,⊙○⊙●○○▲。●⊙○、⊙●●○○,○○▲。

○⊙●,○○▲。○⊙●,○○▲。●⊙○○●,●○○▲。

⊙●⊙○○●●,⊙○⊙●○○▲。●⊙○、⊙●●○○,○○▲。

水龙吟

○○⊙●○○,⊙○⊙●○○▲。⊙○●●,⊙○●●,⊙○●▲。

⊙●○○,⊙○○●,⊙○○▲。●⊙○⊙●,⊙○⊙●,⊙●●,○○▲。

⊙●⊙○○▲,●○○,⊙○○▲。⊙○●●,⊙○○●,⊙○●▲。

⊙●○○,⊙○○●,⊙○○▲。●○○●●,⊙○⊙●,●○○▲。

2.阅读下面的宋词,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答案:(1)上阕描绘了西湖美景。

堤上,亭台楼阁,园林秀美;堤下,湖水荡漾,游人歌吹。荷花在六月,桂花在九月,自夏到秋,“四山晴翠”,景色宜人,风光明媚。

这里说的虽是夏秋间事,实际含有四季风光,无不秀美的意思。景色描写是铺垫和衬笔,山水之美,可怡人性情,但更会使人沉溺其中消磨意志。

所以在铺叙之后,词人大笔一挥,引发无数感慨“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景色描写记1分,写出了基本景物和特点即可。

作用写“铺垫”或“衬笔”、“衬托”都记1分,分析记1分。)(2)岳飞精忠报国,志在恢复,却落得父子被害的悲惨结局。

作者愤懑郁积于胸,想借用钱塘江潮水来洗雪亡国之耻,以慰忠臣在天之灵。这结尾写出了作者忧国伤时,欲有所为却又明知已不可为,只能寄希望于自然,复杂矛盾而始终充满郁愤的爱国哀思。

(解释这句话记1分,思想感情记1分,写“忧国伤时”、“愤懑”都可记分。)。

3.宋词水龙吟和永遇乐的作者是谁

水龙吟和永遇乐作为词牌名,写者甚多,但以辛弃疾的这两首最著名:

辛弃疾《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所用的典故有桓温感叹年华虚度、张翰弃官归乡、许汜为刘备所羞。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词的上片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用三国时吴国国主孙权(字仲谋)事,他重用周瑜等能人而建功立业;另一个是用南朝宋武帝刘裕(字德舆,小字寄奴)事,他早年家贫,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而当上东晋将领,并亲自率兵北伐,最终推翻了东晋王朝而自立为帝

4.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21题水龙吟(宋)章楶燕忙莺懒芳残,正堤

(1)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下到闺房里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风吹起来。

作者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柳花的轻盈体态并赋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2)章词中之“泪”既状写柳花飘坠似泪花,又刻画少妇(玉人)望不见正在“章台走马”的游冶郎时的痛苦心情,“盈盈”给人以热泪欲滴之感;苏词中之“泪”也是用来比喻杨花,“点点”给人以热泪洒落之感,情感更为沉重。

结合背景,这里的泪可以理解为作者被贬谪黄州,心情落寞、不得意之泪(他把自己比作“离人”,朝廷就是他的郎。)解析:【附:两宋词鉴赏】《水龙吟》(章楶)这首咏柳花的词曾被苏轼赞为妙绝,但在词史上,人们多赞赏东坡的和柳花词,而对这首原作却颇多微词。

实际上,这首词清丽和婉,不失为词中精品。 首句“燕忙莺懒芳残”开篇点题,写燕忙于营巢,莺懒于啼唱,繁花纷纷凋残,表明季节已是暮春;“堤上”,指明地点;“柳花飘坠”,点明主题。

破题之后,用“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紧接上句,把柳花飘坠的形状作了一番渲染。 它为下文铺叙,起了蓄势的作用。

韩愈《晚春》诗云:“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意思是说:“杨花(即柳花)和榆荚一无才华,二不工心计;不肯争芳斗艳,开不出千红万絮的花。韩愈表面上是在贬杨花,实际上却暗寓自己的形象,称许它洁白、洒脱和不事奔竞。

章楶用这个典故,自然也包含这层意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写到此,词人竟把柳花虚拟成一群天真无邪、爱嬉闹的孩子,悠闲地趁着春天的游丝,象荡秋千似地悄悄进入了深邃的庭院。春日渐长,而庭院门却整天闭着。

柳花活似好奇的孩子一样,想探个究竟。这样,就把柳花的形象写活了。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下到闺房里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风吹起来。

这几句深得南宋黄升和魏关之的欣赏。黄升说它“形容尽矣”(《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评);魏庆之说它“曲尽杨花妙处”,甚至认为苏轼的和词也“恐未能及”(《诗人玉屑》卷二十一)。

当然,把这首词评在苏轼和词之上是未免偏爱太过;但说它刻画之工不同寻常,那是确实不假。 这几句除了刻画出柳花的轻盈体态外,还把它拟人化了,赋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下片改从“玉人”方面写: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 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称此词为“闺怨词”,估计就是从这里着眼的。到这里,“玉人”已成为词中的女主人公,柳花反退居到陪衬的地位上了。

但通篇自始至终不曾离开柳花的形象着笔,下片无非是再通过闺中少妇的心眼,进一步摹写柳花的形神罢了。柳花终于钻入了闺房,粘在少妇的春衣上。

少妇的绣花床很快被落絮堆满,柳花象无数香球似地飞滚着,一会儿圆,一会儿又破碎了。这段描写,不仅把柳花写得神情酷肖,同时也把少妇惝恍迷离的内心世界显现出来。

柳花在少妇的心目中竟变成了轻薄子弟,千方沾惹,万般追逐,乍合乍离,反复无常。 “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这几句既着意形容柳花飘空坠水时为蜂儿和鱼所贪爱,又反衬幽闺少妇的孤寂无欢。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借两个典故,既状写柳花飘坠似泪花,又刻画少妇望不见正在“章台走马”的游冶郎时的痛苦心情。

章台为汉代长安街名。《汉书·张敞传》:“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

”颜师古注谓其不欲见人,以扇自障面。后世以“章台走马”指冶游之事。

唐崔颢《渭城少年行》:“斗鸡下杜尘初合,走马章台日半斜。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 即其一例。

至于柳与章台的关系,较早见于南朝梁诗人费昶《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已映章台陌,复扫长门扉。 ”唐代传奇《柳氏传》又有“章台柳”故事。

这首词若有不足,当是上下片主题不一,从而造成了形象的不集中。然而瑕不掩瑜,此词仍值用心玩味。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第一句:“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因为说的是杨花,似花还似非花这句,就显出味道来了,形态象花,实质不是花。

这里用了似是非是一词,在感觉上有远看一朵花,近看是幅画而恍然大悟的惊喜,不禁赞叹它的神奇。“从教坠”是任凭的意思,无人惜,任杨花坠落。

我道:是随风而落。朋友言:从这句来,应该是没风,自然慢慢坠落。

我想被风吹落和自然坠落,还是有区别的。正好突出了,前面这个“惜”字,这种连风儿都懒得理会,更不要说人来惜的幽怨。

再看下一句:“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这一句,他把描写杨花,慢慢引申到写人上来。

“抛家傍路”本是描写杨花离开枝头坠落,依依不舍之意。这里用“抛家”带有人的感情色彩,用杨花暗指人远去了,或许还是个赶着做事,无暇顾及其它的人。

“思量却是,无情有思。”杨花离开枝头是无情,傍在路旁是有情。

亲人远去,是无情。

5.朱敦儒的“水龙吟”这首词如何鉴赏

这首词作于词人由吴越飘零至江西的途中,表达了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一位爱国文人志士 对国家今昔变幻的悲愤之情。

上阕主要感叹今非昔比。词开篇即展现了一幅开阔的画面:千里波涛,云水茫茫,词人放舟于 江面上。

但美丽的江南山水只赢得词人“略为留顾”,这暗示了曾迷恋山水的词人此时已无心陶醉 于这烟云环绕的吴越山水。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在颠沛流离的避难途中,翻滚的江水 激起了这位“北客”内心的无限波澜。当年曾“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自诩为“清都山水 郎”(《鹧鸪天》)的他,今已作客他乡,“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面对青山绿水,词人想到往昔繁华的 洛阳,回忆起曾游乐于山水间的“伊、嵩旧隐,巢、由故友”。 伊、嵩,洛阳附近的伊水和嵩山;巢、由, 本指隐士巢父和许由,此处借指词人居洛阳时的故友。

他们是有时代特征的历史人物,代表着他们 自身,同时又无疑是词人过去记忆的象征。“旧隐”“故友”,定是让词人感慨万分。

当年一起“射麋 上苑,走马长楸”,“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雨中花》)的故人而今何在?靖康之变前那 疏狂自放于山水间的生活已成为永远的过去,且一去不复返。 词人不禁长叹“南柯梦、遽如许”。

时 光流逝给人带来的苍老与无奈已是人生中很痛苦的事情了,何况生逢乱世,国将亡的悲痛,这岂止 是韶华已逝、壮志不再的悲哀! 下阕词锋顺势而转,由自己的人生慨叹转向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北望中原,生灵涂炭,词人深 切渴望能有志士出来平定中原,收复故国。

但词人又感觉到这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将来。“奇谋报 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当年诸葛亮指挥三军,而今却是“白羽”蒙尘,有志有识之士无处施展才 能,只能在时间的长流中消磨它。此时路过晋灭吴之地,词人不禁想到当年吴主恃长江天险,铁索 横江,最后还是败北,落得“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的结局。

时 南宋偏安一隅,高宗惟求退避,奉行投降路线,国家堪忧。词人不禁怒打船桨,吟诵着当年诸葛亮的 《梁父吟》而“泪流如雨”,无限的悲愤一付泪水之中。

这种苦痛是深沉的,悲愤是沉痛而绵长的,是 处于那个时代但凡有正义感的爱国志士无法逃脱的。 全词直抒胸臆,词情激越,将个人和国家的命运合为一体。

整首词是南渡时期词人个人情感的 表现,展现了一个不同于“神仙风致”的志士形象。同时,词作折射出的是一代文人士大夫的历史命 运,尤其是心怀理想志向而命途多舛的南安志士的前途,可谓南渡时期一代士人的缩影。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登临意有哪些意思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中“无人会,登临意”句,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

全词上片写景抒情,下片直接言志,分四层具体申说无人理会的登临之意。“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是第一层意思,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异族入侵的仇恨和对不思复国的南宋朝廷的激愤。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是第二层意思,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抱负和胸襟。“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第三层意思,控诉了南宋统治集团不能任用人才,使爱国志士无所作为,虚掷年华。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是第四层意思,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时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叹。

7.求《水龙吟》的诗词及鉴赏

辛弃疾——《水龙吟》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水龙吟》

【内容】

用些语再题瓢泉,歌以饮客,声韵甚谐,客为之釂。

听兮清佩琼瑶些。

明兮镜秋毫些。

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

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宁猿猱些。

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

路险兮山高些。

块予独处无聊些。

冬槽春盎,归来为我,制松醪些。

其外芳芬,团龙片凤,煮云膏些。

古人兮既往,嗟子之乐,乐箪瓢些。

【鉴赏】:

瓢泉在江西铅山县东二十五里,泉水清冽,风景幽美。作者在这里有处旧居。光宗绍熙五年(1194)七月作者被解除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使的职务后,便来这里“新葺茅檐”。闲居宁宗庆元二年(1196)又移居退隐。这首词大致是闲居瓢泉时期写的。

杜甫《佳人》诗云:“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仇兆鳌注概括其意为:“此谓守贞清而改节浊也”。这首词在意境上同杜甫《佳人》诗有相近之处。杜甫以“佳人”作为寓传,作者则以寄言泉水,寓写自己对现实环境的感受。

上阕头二句,从视、听觉来写,表达了作者对泉水的欣赏、赞美之情。“清佩琼瑶”是以玉佩声形容泉水的优美声响;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也曾写道:“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镜秋毫”是可以照见的秋生羽毛之末来形容泉水的明净。这两句给瓢泉以定性的评价,表明了山泉能保持其可爱的本色,以下通过泉水所处的三种不同状态,来反映作者对泉水命运的设想、担忧及警告。这些刻画,正好用以反衬起笔二句,突出“出山泉水浊”之意。首先劝阻泉水不要出山(去此)去流昏涨腻,生长蓬蒿。

“流昏涨腻”取意于杜牧《阿房宫赋》“谓流涨腻,弃脂水也”“虎豹”句,用《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和“此皆甘人”。虎豹以人为美食,渴了要饮泉水,它岂同于猿猱(之与人无害),不要为其所用。“大而流江海”三句,反用《庄子。逍遥游》“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对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的语意,谓水积而成大江海,可以视大舟如草叶而倾覆之,泉水不要去推波助澜,参预其事。这些都是设想泉水不能自守而主动混入恶浊之中,遭到损害而又害人的危险情况。以上几种描述,想象合理,恰符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现实。

下阕作者自叙,贞洁自守,愤世嫉俗之意。路险山高,块然独处,说明作者对当前所处污浊险恶环境的认识。故小隐于此,长与瓢泉为友,以期求得下文所描写的“三乐”即“饮酒之乐”、“品茶之乐”、“安贫之乐”。词的上下阕恰好形成对比。前者由清泉指出有“三险”,后者则由“无聊”想到有“三乐”。其实“三乐”仍是愤世嫉俗的变相发泄。瓢泉甘洌,可酿松醪(松膏所酿之酒),写饮酒之乐,实寓借酒消愁;瓢泉澄澈,可煮龙凤茶,品茗闲居,却不被世用;最后写安贫之乐,古人既往,聊寻同调,则与“一箪食一瓢饮”颜回一样的便是同志。箪瓢之“瓢”与“瓢”泉之“瓢”恰同字,以此相关,契合无间。

总观全词,可以用刘辰翁对辛词的评语:“谗摈销,白发横生,亦如刘越石。陷绝失望,花时中酒,托之陶写,淋漓慷慨”(《须溪集》卷六《辛稼轩词序》),来领略这首词的思想情调。瓢泉的闲居并未能使作者的心情平静下来,反而是郁积了满腔的愤怒。流露出的对官场混浊,世运衰颓的憎恶并不是衰婉之调,而是一种激昂之声。不可以视之为“流连光景,志业之终”。尽管词的上片阕似乎构成了不和谐的画面。(上去阕多激愤,下阕多欢乐),但贯通一气的还是愤懑,不同流合污,自守贞洁的浩然之气。这就是刘辰翁所说的“英雄感怆,有在常情之外,其难言者未必区区妇人孺子间也”。寓悲愤于欢乐之中,益感其悲愤的沉重。“含泪的微笑”大概是最悲愤不过的了。

这首词是词体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同于一般的以句子的最后一个字作韵脚的惯例,而是用《楚辞》语尾字“些”作后缀的尾字,又另用平声“萧、肴、豪”韵部的字作实际的韵脚,这就是所谓的长尾韵。这种格律声韵具有和谐回应的美,犹如是有两个韵脚在起作用。

内容来源:耽恋免费资源站,原文地址:

8.寻找古诗《水龙吟寻找古人名词水龙吟》

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正月十七日梦扁舟渡江,中流回望,楼中歌乐杂作”。

有人告诉苏轼,这是苏轼的朋友闾丘公显在会客。苏轼醒后,填了一阕《水龙吟》: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

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 危柱哀弦,艳歌余响,绕云萦水。

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空回首,烟波里。 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

五湖问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 云梦南州,武昌东岸,昔游应记。

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程垓的《水龙吟》 夜来风雨匆匆,故园定是花无几。

愁多怨极,等闲辜负,一年芳意。 柳困花慵,杏青梅小,对人容易。

算好事长在,好花长见,元只是、人憔悴。 回首池南旧事,恨星星、不堪重记。

如今但有,看花老眼,伤时清泪。不怕逢花瘦,只怕愁、老来风味。

待繁红乱处,留云借月,也须拼醉。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h英雄泪? 。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