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文《我最喜欢的宋词——凤栖梧》人们经常提到唐诗、宋词、元曲,这三者中,我最喜欢的是宋 词。 随着唐的灭亡,诗风逐渐衰退,代之而起的一种可以配乐歌咏 的词逐渐兴盛,同时,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词人。以李煜、苏轼、 陆游、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人为代表,创作出了许多风格各异 的优秀词篇。 传说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苏轼突然问他手下的人:“我 的词和柳永的词相比,怎么样啊?”他手下的人答道:“柳浪的词 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姑娘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 关西大汉弹着铜琵琶、铁绰板来唱’大江东去‘。” 这则故事充分说明了词人不同的风格。是的,当你读到“大江 东去,浪淘尽……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时,又怎能不为那雄壮 的气势、开阔的胸怀所感染! 正当你为苏轼词宏大的气势而赞叹不已的时候,你又读到李煜 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流水落花春去也,天 上人间。”……你又怎能不愁容渐生,心情抑郁惆怅啊! 一向以忧国忧民著称的陆游,他的一生是坎坷的。他的《卜算 子•咏梅》充分体现了他饱受排挤的苦衷:“驿外断桥边,寂寞开 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当陆游在“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时,发出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慨叹 使我们看到了他爱国忧民的品质。正是在这种思想支持下,才使 他在临去世前还写下了《示儿》一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 忘告乃翁。” 当然,政治上的不顺利,也使不少词人在他们的词中流露出一 些消极因素。如苏轼在被贬之后,也曾出现“人生如梦”和“我欲 乘风归去”的想法;陆游也在《咏梅》中流露出逃避现实的观念。 这固然是不足取的,但就整个词来说,只不过是白璧微瑕而已。 2.求中国爱情诗词经典,像柳永的《凤栖梧》那种的,不过不要只给我一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少游《鹊桥仙》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白首吟》。 3.作文《我最喜欢的宋词——凤栖梧》人们经常提到唐诗、宋词、元曲,这三者中,我最喜欢的是宋词。 随着唐的灭亡,诗风逐渐衰退,代之而起的一种可以配乐歌咏的词逐渐兴盛,同时,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词人。以李煜、苏轼、陆游、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人为代表,创作出了许多风格各异的优秀词篇。 传说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苏轼突然问他手下的人:“我的词和柳永的词相比,怎么样啊?”他手下的人答道:“柳浪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姑娘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弹着铜琵琶、铁绰板来唱’大江东去‘。” 这则故事充分说明了词人不同的风格。是的,当你读到“大江东去,浪淘尽……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时,又怎能不为那雄壮的气势、开阔的胸怀所感染!正当你为苏轼词宏大的气势而赞叹不已的时候,你又读到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你又怎能不愁容渐生,心情抑郁惆怅啊!一向以忧国忧民著称的陆游,他的一生是坎坷的。他的《卜算子 咏梅》充分体现了他饱受排挤的苦衷:“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当陆游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时,发出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慨叹,使我们看到了他爱国忧民的品质。正是在这种思想支持下,才使他在临去世前还写下了《示儿》一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当然,政治上的不顺利,也使不少词人在他们的词中流露出一些消极因素。如苏轼在被贬之后,也曾出现“人生如梦”和“我欲乘风归去”的想法;陆游也在《咏梅》中流露出逃避现实的观念。 这固然是不足取的,但就整个词来说,只不过是白璧微瑕而已。 4.柳永的《凤栖梧》赏析这首词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 “伫倚危楼风细细”。说登楼引起了“春愁”。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象象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点明了时令。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联绵无尽。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呢?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了。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一种极为萋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无言谁会凭阑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有“春愁”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愁”,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自寻开心吧!“拟把疏狂图一醉”,写他的打算。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词人说得很清楚,目的是“图一醉”。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欢乐而“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 至此,作者才透露这种“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下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破的: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 这首词妙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掉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象大白。词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感染力更强了。 参考 5.凤栖梧又可以叫什么郑俊盛数学老师关注偶读宋词(凤栖梧:柳永)来自专栏走在诗边缘凤栖梧[宋]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然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臆评:凤栖梧,也有称蝶恋花的,双调60字。前后阙各四仄韵:细、际、里、意;醉、味、悔、悴。 前后阙不同韵:细属十七霰,醉属四寘。这也是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特别关注的词,王先生单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借以说明做学问要守得住寂寞,并因此认为这是“有境界”的词。 其实,这首词更像是写“失意”,写“失恋”之苦恼,写痴痴的等待。春天,相约结伴而行,我伫立危楼,在微风中极目眺望,不见你的踪影,满目春光变得黯然失色,愁上心头。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夜已近,难道你忘记了我们的约定?多少愁闷涌上心头,独自痛饮,“对酒当歌”,不见你的踪影,“强乐还无味”。哎呀,愁啊,愁到何年是个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便是命数,非得如此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