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忆江南

1.【《忆江南》古诗解释《忆江南》的解释】

三首 [原文] 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 一、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原文] 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杜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译文] 二、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象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山寺寻找皎洁月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玩赏那起落的潮头.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重新玩游? [原文] 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容.早晚复相逢. [译文] 三、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象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2.忆江南古诗三首

1、忆江南·其一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2、忆江南·其二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译文: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3、忆江南·其三 【唐】白居易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译文: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不知何时会再次相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忆江南三首。

3.《忆江南》古诗全文

《忆江南》【唐】白居易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话译文:

其一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其二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 ,枕卧其上 ,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其三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4.古诗《忆江南》改写作文

古诗《忆江南》改写江南的美景可这好啊,令人大开眼界。

我对江南的一花一草一木是多么熟悉,还有那个池塘,对那些景色是多么的清楚,还在我的脑海中模模糊糊地浮现着,虽然已经模糊了,但多多少少还有着一点印象。在江南春天的早晨时,太阳出来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小草偷偷地探出头来,花儿也悄悄地透气,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草中有许多杂瓣儿,有名的、无名的都混在一起来,下了一夜的雨,花儿草儿上有着珍珠似的露珠,也许是雨下的太大了吧。

下了一夜的雨,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小水珠儿在鲜花嫩叶中滚动着,每一颗都映出一个“生机”。雨下的太大了,旁边的小池塘已长满了水,马上溢上岸了。

冬天过了,春天终于来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那些花儿在太阳下更加美丽,春天来了,江水绿的好像兰草一样,蓝的好像天空都融入了进去。这样美丽的风景能不令人回忆吗?于是诗人白居易边作下了《忆江南》这首古诗词:忆江南,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5.忆江南古诗原文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 772-846 ,字乐天,太原(今属山西)人。

唐德宗朝进士,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又为苏州(今属江苏)、同州(今属陕西大荔)刺史。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

其诗政治倾向鲜明,重讽喻,尚坦易,为中唐大家。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译文:江南非常好,风景仿佛曾经一般美。

江中花朵在太阳出来的时候红的像火,江水在春天的时候绿的发蓝。我怎么能不回忆江南呢? 扩展资料另外两首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译文: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

月圆之时山寺之中,寻找桂子,登上郡亭躺卧其中,欣赏那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译文: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杯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那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迟早会再次相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忆江南白居易。

6.求一首写江南的古诗如题不要《忆江南》,不要词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1。

啼:叫。 2。

山郭:靠山的城墙。 3。

酒旗:酒店门前高挂的布招牌。 4。

南朝:公元420-589年,南方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的总称。当时建立了大批佛教寺院。

[简析]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 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

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

“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 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

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

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

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虚数,不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

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7.小学古诗70首《忆江南》是第几首

第1 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也许,月中桂子只是传说,那么钱塘潮奇观确实是存在的。寻桂子不一定能寻到,潮头却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极深的景观。钱塘江自杭州东南流向东北,至海门入海。钱塘潮每昼夜从海门涌入,异常壮观。钱塘潮在每年中秋后三日潮势最大,潮头可高达数丈,正因为如此,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趣意盎然。上句写跑去寺里寻找那美丽的传说,下句写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钱塘潮,一动一静,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作者内心蕴涵的种种心理活动,也许可以感受到杭州的难忘。

第三首,写的是苏州。吴酒一杯春竹叶,也许有人会说,竹叶青并非是吴酒啊,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时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之类。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者,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也许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吧。十多年后,他在洛阳,回忆起当年饮酒观舞,不禁叹道:“早晚复相逢?”。早晚,是当时的口语,意思就是何时。

三首词,从今时,忆起往日,最后又回到今天,从洛阳到苏杭,从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时间,空间都有极大的跨度。白居易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抚今追昔,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而我们今日读此词,则因为白居易的出色描写,也能得到某种精神满足,不知当时白居易是写给自己回忆的,还是留待后人欣赏的,你觉得呢?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