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三百首有画这首诗吗唐诗三百首没有《画》这首诗,《画》这首诗作品出处是《中华古诗精选》。 此诗作者并不确定,唐诗三百首没有收录。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有多种说法。 一说是唐代王维所作,但在王维的作品,或在《全唐诗》都没有此诗; 一说是原为南宋僧人道川禅师为注释佛教经典《金刚经》所作的偈颂诗的一部分; 一说为宋代佚名诗人所作,如上海市一年级小学语文等教材中编入此诗时,作者一栏里即是“宋·佚名”。 原诗: 《画》宋代佚名诗人(一说唐代王维或宋代道川禅师)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释义: 在远处看,高山有明亮的颜色,在近处听,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已经离去了,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还在争奇斗艳, 人走近,可是鸟儿却一点儿也不害怕。 扩展资料: 这首诗围绕“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特征描写了画上的山、水、花、鸟,让人们从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受到了美的熏陶。 本应模糊的远山却能清晰地看到它的颜色,本应在近处能听到的流水声却听不到,本应凋谢的春花却依然盛开着,本应被来人惊飞的鸟儿却一点也不害怕。这些违反自然规律的现象,就只有画上的颜色,画上的流水,画上的春花,画上的鸟儿。 “春去花还在”,这句诗的意思是“春天虽然离去了,但花儿还在争妍斗艳”。本应该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 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感受画中那留住的美。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 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不仅仅是如此,写的尽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画 (五言绝句诗)。 2.唐诗三百首有画这首诗吗唐诗三百首没有《画》这首诗,《画》这首诗作品出处是《中华古诗精选》。 此诗作者并不确定,唐诗三百首没有收录。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有多种说法。 一说是唐代王维所作,但在王维的作品,或在《全唐诗》都没有此诗; 一说是原为南宋僧人道川禅师为注释佛教经典《金刚经》所作的偈颂诗的一部分; 一说为宋代佚名诗人所作,如上海市一年级小学语文等教材中编入此诗时,作者一栏里即是“宋·佚名”。 原诗: 《画》宋代佚名诗人(一说唐代王维或宋代道川禅师)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释义: 在远处看,高山有明亮的颜色,在近处听,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已经离去了,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还在争奇斗艳, 人走近,可是鸟儿却一点儿也不害怕。 扩展资料: 这首诗围绕“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特征描写了画上的山、水、花、鸟,让人们从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受到了美的熏陶。 本应模糊的远山却能清晰地看到它的颜色,本应在近处能听到的流水声却听不到,本应凋谢的春花却依然盛开着,本应被来人惊飞的鸟儿却一点也不害怕。这些违反自然规律的现象,就只有画上的颜色,画上的流水,画上的春花,画上的鸟儿。 “春去花还在”,这句诗的意思是“春天虽然离去了,但花儿还在争妍斗艳”。本应该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感受画中那留住的美。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不仅仅是如此,写的尽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画 (五言绝句诗) 3.唐诗三百首有没有用现代画表现的少儿版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4.唐诗三百首有没有用现代画表现的少儿版《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 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 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 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5.《唐诗三百首》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唐诗三百首》为清代孙洙编撰。 孙洙(1711〜1778年),字苓西(一作临西),号蘅塘,晚号 退士,江苏无锡人。乾隆年间进士,历官大城、卢龙、部平县令,改江宁教授。 此书编成于乾隆十 六年(1751年),原为童蒙读物。本书刻本很多,且篇数往往有所不同,约有321首、317首、310 首数种。 《唐诗三百首》是用《唐诗别裁》作为蓝本再加选淘汰而成的,但《三百首》一出,《别裁》 反而不及其流传广泛。本书入选77位作者,以杜甫作品入选最多,其次为王维、李白、李商 隐。 所选作品分五言古诗、五言乐府、七言古诗、七言乐府、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体裁。 编选者的目的在于普及,而读者也喜爱它的简要,便于诵习。 从选录的篇 幅来看,关于人情的诗歌(如寄赠、感怀等)占了近四分之一,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贺知章 的《回乡偶书》、李白的《赠汪伦》、《静夜思》等广为人知、充满着浓郁友情、乡情味道的作品 都入选其中。 编选者本着温柔敦厚的审美情趣,对表现情感的诗歌的关注远远超过对事实的 叙写之作,因此像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秦中吟》这些诗都未入选。 这是本书编 选的一个缺陷。 《唐诗三百首》出现之后,迅速流行,被视为唐诗人门读物的不二首选,一直影响到现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