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了解湟水谷地柳湾彩陶的历史价值吗青海被誉为“彩陶王国”,而柳湾则被称作“彩陶的故乡”, 这里是世界上彩陶出土非常集中的地方,也是迄今我国发现和发 掘规模最大的原始社会氏族聚落遗址和墓葬群。 柳湾墓地位于乐 都县高庙镇东面2千米处的柳湾村。村北有一处东西走向的旱台, 氏族墓地就在这里。 •“柳湾”一词的含义,从古文献上无考,但据 当地老农讲,柳湾原意为盛产柳树之河湾地。这里本是西部一个 平静的小山村,只因出土大量的彩陶而引起世人的关注。 地处湟水谷地腹部 的柳湾墓葬群是彩陶出 土集中的地方,它是迄 今我国发现和发掘规模 最大的一处原始氏族公 共墓地,占地面积11万 多平方米。 20世纪70年 代以来,经过考古专家 对其中1700余座墓葬的 发掘,共出土不同时代的各类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等3 万余件,其中彩陶达1。 7万余件,其文化属性涵盖了马家窑文化 半山类型、马厂类型和齐家文化、辛店文化4种文化类型,时间 跨度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前后历经1500多年,对研 究甘、青地区各原始文化的内涵、序列及其相应关系,探讨当 时经济生活、埋葬习俗和社会性质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建成 后的博物馆将收藏、展示柳湾墓地出土的绝大部分代表性文物。 2.有关青海彩陶的资料青海被誉为“彩陶王国”,而柳湾则被称作是“彩陶的故乡”,这里是世界上彩陶出土非常集中的地方,也是迄今我国发现和发掘规模最大的原始社会氏族聚落遗址和墓葬群。 1974年春天,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村民在挖水渠时发现了一处古代文化遗址,随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巡回医疗队向省文化局转告柳湾出土文物情况,并送来陶器等实物标本,这就是名闻遐迩的乐都柳湾原始社会氏族公共墓地。省文化局文物组立即组织人员到现场调查,并征集了部分造型美观,花纹别致的彩陶罐等文物,其中一件人像彩陶壶引起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关注。省文化局提出书面报告,建议对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批复同意。同年7月中旬,柳湾墓地发掘工作正式开始。据考证,柳湾墓地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墓葬群,地处湟水中游北岸台地,经实地测量,南北450米,东西250米,总面积为112500平方米。通过7年艰苦的发掘和整理工作,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考古队在这里共发掘墓葬1730多座,出土文物37925件,其中仅彩陶文物就有17000多件。这1730座墓葬包容了马家窑文化的半山、马厂、齐家文化、辛店文化等4种文化类型,属于新石器时代,这4种文化类型延续时间长达1500年之久。墓地全面揭露,初步搞清了这4种文化类型墓葬的分布规律和时间先后顺序,为研究私有制的起源与阶级的起源等有关问题,提供了一批较新、较好的实物例证。 该墓地的绝大部分墓葬在柳湾村北部的第二台地上。其范围东起柳马公路,西至沙沟,北依柳湾坪顶,南濒大峡渠。墓地北高南低,东西两面台地环抱,总面积为11.25万平方米。大部分墓葬为竖穴土坑墓,平面呈长方形或圆角长方形,其次为带有墓道的土洞墓,平面呈“凸”字形。墓室口插有木棍和木板,借以封门。这种墓葬是我国迄今已知的最早的土洞墓。墓内多有木棺,形状有两种,一是一头大一头小的梯形木棺,一是长方形呈木盒式木棺,即用一根圆木,中间凿成船舱状,形似独木船。其葬法有单身葬,又有两人以上的合葬,最多的达七人之多。 该墓地的合葬墓葬法特殊。其中半山类型的多人合葬墓,多是上下叠压在一起,人与人之间不放置任何隔离,被埋葬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年龄悬殊较大,似是两代人埋在一起的。马厂类型的合葬墓,多是并排埋葬,有成年男女合葬,也有成年人与小孩合葬。齐家文化的合葬墓,也多是并排埋葬,但男女葬式与上述的不同:男的多仰面直肢,女的多为侧身或仰身屈肢,似为夫妻合葬墓。 该墓地的墓葬一般都有随葬品,且多寡不一。早期的只有二三件,晚期的多达近百件,反映出原始社会末期已有贫富之分。其随葬品既有石制的斧、锛、凿、刀等生产工具,又有陶制的各种生活用具。其中有半山型的彩陶瓮,齐家文化的陶碗、陶盆、陶壶、双耳罐、单耳罐等。这里出土的人面形与裸人形浮塑彩陶壶和葫芦形彩陶罐,造型别具一格,世民少见。 马厂类型文化因1924年首先发现于青海民和马厂塬而得名,广泛分布在甘肃西部和青海河湟地区,距今约4000年。柳湾出土的彩陶器中,以马厂类型最丰富、珍贵,其数量之众,造型之美和花纹之繁缛,为其他古文化之冠。出土的陶罐彩绘花纹形式多样,比较常见的有:平行条纹、波折纹、旋涡纹、葫芦形纹、四圆圈纹、六圆圈纹等。一些彩陶符号也别具一格。 陶器是先民们的日常生活用具,彩陶得体地把器形和优美的花纹融为一体,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品,不但是制陶工艺发达的标志,更是古代人民智慧创造的结晶。彩陶表面为桔红色或紫红色,配上黑色线条的几何形花纹或动物形花纹,更加光亮艳丽。彩陶的器形主要有盆、壶、罐、瓮、豆、碗,显得新颖多样。 柳湾墓地发掘马厂类型墓1000余座,占总墓葬60%,由于墓主人生前身份和拥有财产不同,墓室规模和随葬之彩陶数量也各异,一般可分为大、中、小3种类型。小型墓随葬陶器10多件,最多也只30多件,中型墓随葬器则达五六十件左右,70余件以上的可谓大型墓。发掘出的第564号墓,墓室全长约5米,宽和深各3米左右,墓主人为40多岁之男性,这个墓随葬文物颇多,除了石刀、石斧、石凿和一件绿松石装饰品外,仅陶器就有91件之多,这些陶器中,彩陶又占绝对优势。 2002年5月28日,“中国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顺利落成,博物馆分上下两层,外形酷似在青海出土的舞蹈彩陶盆。博物馆占地面积5845平方米,建筑面积2222平方米,可供展览面积1500平方米,总投资450万元。 柳湾墓地是我国黄河流域迄今已知的规模最大且保存完好的一处原始氏族社会公共墓地。彩陶地因此成为青海省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标志。新近建成的彩陶博物馆将展示大量不同文化类型、图案、造型和纹饰的有代表性的彩陶,其中不乏我国远古彩陶艺术中的珍品。 3.西宁走乐都瞿谭寺和柳湾彩陶路线驾车路线:全程约127.9公里 起点: 1) 从起点向正北方向出发,沿民主路行驶640米,右转进入兴隆路 2) 沿兴隆路行驶2.9公里,直行进入兴隆东路 3) 沿兴隆东路行驶4.0公里,左转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长深高速公路 3.沿长深高速公路行驶95.7公里,在沂水南/四十里/莒县/S335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790米,朝莒县方向,右转进入S335 5.日照市内驾车方案 1) 沿S335行驶15.1公里,左后方转弯进入山东北路 2) 沿山东北路行驶3.1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淄博路 3) 沿淄博路行驶630米,过右侧的孝升综合商店约130米后,左转进入莒安路 4) 沿莒安路行驶2.8公里,直行进入芙蓉路 5) 沿芙蓉路行驶620米,过右侧的闫庄五金家电城,左转进入文化路 6) 沿文化路行驶19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4.描述青海的诗句(一)“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儿齐飞翔。要是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就骄傲地告诉他,这是我的家乡……大美青海虽不是我的家乡,但它胜似家乡。 因为,我的心时常向往之,我的魂始终牵绕之。青海,雄踞世界屋脊,似一块未雕琢的玉石,粗拙中透出珠光宝气,平静中显出神奇风采。 这是一片神奇的西陲大地,一层朦胧的轻纱,掩映着的是他神秘的色彩。我曾魂牵梦绕。 磅礴的高原山川湖河气势,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界地、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汇地、南丝绸之路通道的青海古地,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景观,把我的目光深深吸引。“青海昆仑断,黄河积石流”。 斗转星移,沧桑变换,可在那里,古墓群,古寺庙,古岩画,古城堡依然历历在目;青海湖上十万只候鸟翩飞的壮观,让人无法用文字描绘他的蔚为壮观;那青海的西双版纳,古木参天,芳草没膝,山花烂漫,鸟雀啾啾,溪水潺潺;还有那被誉为塔尔寺的艺术“三绝”的,神奇的“酥油花”、堆绣、壁画;长江源头景色秀丽,耸入晴空、绵亘数十里的冰塔林,婉如一座水晶峰峦,千姿百态;黄河源头风光宜人,水草丰美,湖泊,小溪星罗棋布;“万丈盐桥”,路面光洁平坦,山色湖光相映,景致之美,举世无双,后无来者;巍巍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自西逶迤,像一条起伏于高原上的龙,跃跃欲飞。翻开诗册,历历在目。 金戈铁马的战场、汉藩友好的通道、神话传说的古地、商贾往来的集市,这里的山峦江湖、荒漠戈壁、高天厚土以及风土民情,吸引了几多文人骚客的目光,激发了诗人太多的遐想,挥洒出一篇篇豪情壮丽的诗章。我不是诗人,却也跃跃欲试,也想把青海讴歌。 读,再读《大美青海》,一个神奇的念头,就酝酿在心里,遥想遥远的诱惑,屏蔽荒漠的风,望穿漫漫路,我的梦已在青海湖的水面上流韵。我在地图前驻足再驻足,我欲寻觅茫茫的大青海。 此刻,我的眼睛所见,都是波涛汹涌过的荒滩,大漠飞鸿旧梦陈迹。我汹涌的思绪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