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风的唐诗亭亭山上松。 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品评】 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 追求。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 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 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 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 尤其是结尾 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风》 解 落 三 秋 叶 , 能 开 二 月 花 。 过 江 千 尺 浪 , 入 竹 万 杆 斜 。 注释:风吹落了很多的秋叶 催开了早春二月的鲜花 吹过江,卷起千层高的大浪 吹入竹林,吹歪了万竿的竹子 注释:解落:散落。 三秋:秋季三个月,即指整个秋天。 诗意: 秋风一吹来,便会使枝叶零落,令人感到萧瑟、凄凉;但是一到了二月,和煦的春风一起,花朵绽放花蕾,大地又充满了生机。 有时大风从江面上吹过,掀起千尺巨浪,有时微风吹入竹林,千万根竹子随著风东倒西斜,又是另一番景象。 内容赏析: 这是一首歌咏风的诗。 在诗人眼中,风是有生命、有感情的,会随著时间、地点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面貌,给人不一样的感受。诗中所描述的,便是作者平日的观察。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原名《夕阳萧鼓》,意境深远,乐音悠长。 二 春江花月夜 年代:【唐代】 作者:【张若虚】 体裁:【乐府】 类别:【】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注释】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 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 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 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 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 “白云”、“。 2.带风的古诗1、大风起兮云飞扬。——汉 刘邦《大风歌》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 志南《绝句》 4、风急天高猿啸哀——唐 杜甫《登高》 5、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 王之涣《凉州词》 7、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史记·刺客列传》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 岑参《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 晏殊《蝶恋花》 11、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宋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12、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 13、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宋 陆游《钗头凤》 14、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 崔护《题都城南庄》 1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 李商隐《无题》 16、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 高鼎《村居》 17、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 孟浩然《春晓》 18、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唐 严武《军城早秋》 19、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唐 令狐楚《少年行》 20、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雪作远游。——近代 梁启超《太平洋遇雨》 2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 高适《别董大》 22、津亭杨柳碧毵毵,人立东风酒半酣。——明 陆娟《代父写诗送行》 23、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唐 杜甫《赠花卿》 2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 孟郊《登科后》 2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春夜喜雨》 3.急需有“粉”字的古诗句句 唐 李白 竹粉千腰白,桃皮半颊红。 句 宋 晏殊 腊雪半含梅粉白,春风先著柳梢黄。 句 宋 晏殊 何用粉墙高百尺,任教墙外俗人看。 宿小粉村 宋 杨万里 暮宿溪边小粉村,一峰如笔正当门。 看来山色元无粉,拂杀浓蓝浅黛痕。 山园小梅 宋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寒食永怀 宋 朱淑真 淮南寒食更风流,丝管粉粉逐胜游。 春向眼前无限好,思亲怀土自多愁。 独脚令/忆王孙 宋 史远道 墙头梅蕊一枝新。宋玉东邻算未真。 折与冰姿绰约人。怯霜晨。桃李粉粉不当春。 戏题木兰花 唐 白居易 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艳风吹腻粉开。 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 浣溪沙 宋 苏轼 傅粉郎君又粉奴。莫教施粉与施朱。自然冰玉照香酥。有客能为神女赋,凭君送与雪儿书。梦魂东去觅桑榆。 中书即事 宋 晏殊 惨惨高槐落,凄凄馀菊寒。 粉墙多记墨,聊为拂尘看。 缘识 宋 宋太宗 早起阶前雪,萦丛压竹欹。 行人迷失路,粉壁晃书帏。 端午帖子·夫人合五首 宋 欧阳修 黄金仙杏粉,赤玉海榴房。 共斗今朝胜,盈襜百草香。 初见杏花 宋 梅尧臣 不待春风遍,烟林独早开。 浅红欺醉粉,肯信有江梅。 崇宁红 宋 范成大 匀染十分艳绝,当年欲占春风。 晓起妆光沁粉,晚来醉面潮红。 物外杂题 宋 陆游 粉堞临江渚,朱桥枕市楼。 长吟策小蹇,又度一年秋。 北窗偶题 宋 陆游 尔丛香百合,一架粉长春。 堪笑龟堂老,欢然不记贫。 捣练子 宋 黄庭坚 梅凋粉,柳摇金。微雨轻风敛陌尘。厚约深盟何处诉,除非重见那人人。 荷叶杯 唐 温庭筠 镜水夜来秋月, 如雪,采莲时。 小娘红粉对寒浪, 惆怅,正思维。 浣纱石上女 唐 李白 玉面耶溪女,青娥红粉妆。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 对雪一律 宋 朱淑真 粉粉瑞雪压山河,特出新奇和郢歌。 乐道幽人方闭户,高歌渔父正披蓑。 自嗟老景光阴速,唯有佳时感怆多。 更念鳏居憔悴客,映书无寐奈愁何。 4.唐诗 粉胸半掩疑暗雪 出自 是谁写的方干的《赠美人》 直缘多艺用心劳,心路玲珑格调高。舞袖低徊真蛱蝶,朱唇深浅假樱桃。粉胸半掩疑晴雪,醉眼斜回小样刀。才会雨云须别去,语惭不及琵琶槽。严冬忽作看花日,盛暑翻为见雪时。坐上弄娇声不转,尊前掩笑意难知。含歌媚盼如桃叶,妙舞轻盈似柳枝。年几未多犹怯在,些些私语怕人疑。酒蕴天然自性灵,人间有艺总关情。剥葱十指转筹疾,舞柳细腰随拍轻。常恐胸前春雪释,惟愁座上庆云生。若教梅尉无仙骨,争得仙娥驻玉京。昔日仙人今玉人,深冬相见亦如春。倍酬金价微含笑,才发歌声早动尘。昔岁曾为萧史伴,今朝应作宋家邻。百年别后知谁在,须遣丹青画取真。 5.关于米粉的古诗歌谣就看到过! 海北天南一望收! 塞外的风沙呵黄河的浪, 春光万里到故乡。 红旗下:少年英雄遍地生— 望不尽:千姿万态“独秀峰”! ——意满怀呵,情满胸, 恰似漓江春水浓! 呵!汗雨挥洒彩笔画: 桂林山水——满天下!… 桂林山水甲天下 汤粉润喉,卤粉香纯; 螺丝猪脚,鸡肉清炖; 骨头熬汤,油炸花生; 色香俱全,老板热情。 老少咸宜,男女不论, 一吃赞好,再吃添神; 三吃回头,回吃上瘾。 客来兴安,赏景开心, 吃碗米粉,有幸三生。 6.施朱则太赤,施粉则太白打一唐诗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 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 僧房四面向湖开。轻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 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 冷泉亭上几行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 别来几向画阑看,终是欠峰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