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鉴赏晏几道名词赏析

1.求晏几道的词及赏析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首词抒发作者对歌女小苹怀念之情。

据他在《小山词·自跋》里说:“沈廉叔,陈君宠家有莲,鸿,苹、云几个歌*”晏每填一词就交给她们演唱,晏与陈,沈“持酒听之,为一笑乐”晏几道写的词就是通过两家“歌儿酒使,俱流传人间”,可见晏跟这些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有一首这样的《破阵子》。

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记得青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凭伊寄小莲。

绛腊等闲陪泪,吴蚕到老缠绵,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今年老去年。 可见,我所讲的这首《临江仙》不过是他的好多怀念歌女词作中的一首。

比较起来,这首《临江仙》更有其独到之处。《临江仙》共四层: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垂”为第一层。

这两句首先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如不仔细体味,很难领会它的真实含义。

其实是词人用两个不同场合中的感受来重复他思念小苹的迷惘之情。由于他用的是一种曲折含蓄,诗意很浓的修词格调。

所以并不使人感到啰嗦,却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深意。如果按常规写法,就必须大力渲染梦境,使读者了解词人与其意中人过去生活情状及深情厚谊。

而作者却别开生面,从他笔下迸出来的是“梦后楼台高锁”。即经过甜蜜的梦境之后,含恨望着高楼,门是锁着的,意中人并不真的在楼上轻歌曼舞。

作者不写出梦境,让读者去联想。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词句的内涵和感染力。

那么“梦”和“楼”有什么必然联系呢?只要细心体味词中的每一句话,就会找到答案。 这两句的后面不是紧接着“去年春恨却来时……”么?既然词人写的是“春恨”,他做的必然是春梦了。

回忆梦境,却怨“楼台高锁”,那就等于告诉读者,他在梦中是和小苹歌舞于高楼之上。 请再看晏几道的一首《清平乐》: 幺弦写意,意密弦声碎。

书得凤笺无限事,却恨春心难寄。 卧听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胧,一夜梦魂何处?那回杨叶楼中。

这首词虽然也没有写出梦境,却能使读者联想到,这是多么使人难以忘怀的梦境呀! 以上所谈是词人第一个场合的感受。 另一个场合的感受是:“酒醒帘幕低垂”,在不省人事的醉乡中是不会想念小苹的,可是一醒来却见原来居住小苹的楼阁,帘幕低垂,门窗是关着的,人已远去,词人想借酒消愁,愁岂能消!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三句为第二层。 “去年”两字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有了“去年”二字第一层就有了依据。说明两人相恋已久,刻骨铭心。

下文的“记得”“当时”“曾照”就有了着落,把这些词句串联起来,整首词就成了一件无缝的天衣。遣词之妙,独具匠心! “却”字和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却”字一样,当“又”字“再”字解。

意思是说:去年的离愁别恨又涌上了心头。紧接着词人借用五代翁宏《春残》“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最后两句,但比翁诗用意更深。

“落花”示伤春之感,“燕双飞”寓缱绻之情。古人常用“双燕”反衬行文中人物的孤寂之感。

如:冯延已《醉桃源》“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飞”就是其中一例。晏词一写“人独立”再写“燕双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拙作《悼亡》“怕听孤鸿声惨切,每看双燕泪潸然”触景生情,确实使人痛苦万分!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为第三层。

欧阳修《好女儿令》“一身绣出,两重心字,浅浅金黄”。词人有意借用小苹穿的“心字罗衣”来渲染他和小苹之间倾心相爱的情谊,已够使人心醉了。

他又信手拈来,写出“琵琶弦上说相思”,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的诗句来,给词的意境增添了不少光彩。 第四层是最后两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两句是化用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宋词选》把“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解释为“当初曾经照看小苹归去的明月仍在,眼前而小苹却已不见”,这样解释虽然不错,但似乎比较乏味。

如果把这两句解释为“当时皓月当空,风景如画的地方,现在似乎还留下小苹归去时,依依惜别的身影”。这样会增加美的感受。

像彩云一样的小苹在读者的头脑里,会更加妩媚多姿了。 把“在”字当作表示处所的方位词用,不是我信口开河的。

在吴系语中,“在”能表达这种意思。某处可说成“某在“。

杨万里《明发南屏》“新晴在在野花香”。“在在”“犹”“处处”也,可作佐证。

这首《临江仙》含蓄真挚,字字关情。词的上阕“去年春恨却来时”可说是词中的一枚时针,它告诉我们词人的现实是处于痛苦和迷惘之中,其原因是由于他和小苹有过一段甜蜜幸福的爱情。

时间是这首词的主要线索。其余四句好象是四个相对独立的镜头(即1、梦后 2、酒醒 3、人独立 4、燕双飞),每个镜头都渲染着词人内心的痛苦,句句景中有情。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

2.晏几道 临江仙 诗词鉴赏范文最近要写一篇诗词鉴赏的文章 请各位帮

●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当为作者别后怀思歌女小苹所作。

词之上片写“春恨”,描绘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下片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况,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

全词怀人的月时,也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 上片起首两句,写午夜梦回,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

“梦后”、“酒醒”二句互文,写眼前的实景,对偶极工,意境浑融。“楼台”,当是昔时朋游欢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楼空。

词人独处一室,寂静的阑夜,更感到格外的孤独与空虚。企图借醉梦以逃避现实痛苦的人,最怕的是梦残酒醒,那时更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了。

这里的“梦”字,语意相关,既可能是真有所梦,重梦到当年听歌笑乐的情境,也可泛指悲欢离合的感慨。 起二句情景,非一时骤见而得之,而是词人经历过许多寥寂凄凉之夜,或残灯独对,或酽酒初醒,遇诸目中,忽于此时炼成此十二字,如入佛家的空寂之境,这种空寂,正是词人内心世界的反映。

第三句转入追忆。“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产生的一种莫名的怅惘。

“去年”二字,点明这春恨的由来已非一朝一夕的了。同样是这春残时节,同样恼人的情思又涌上心头。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的是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落花”、“微雨”,本是极清美的景色,本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

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至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令人流连忘返。

“落花”二句,妙手天成,构成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 过片是全词枢纽。

“记得”,那是比“去年”更为遥远的回忆,是词人“梦”中所历,也是“春恨”的原由。 小苹,歌女名,是《小山词。

自跋》中提到的“莲、鸿、苹、云”中的一位。小晏好以属意者的名字入词,小就是他笔下的一个天真烂漫、娇美可人的少女。

本词中特标出“初见”二字,用意尤深。梦后酒醒,首先浮现脑海中的依然是小苹初见时的形象,当时她“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她穿着薄罗衫子,上面绣有双重的“心”字。此处的“两重心字”,还暗示着两人一见钟情,日后心心相印。

小苹也由于初见羞涩,爱慕之意欲诉无从,唯有借助琵琶美妙的乐声,传递胸中的情愫。弹者脉脉含情,听者知音沉醉,与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同意。

“琵琶”句,既写出小苹乐技之高,也写出两人感情上的交流已大大深化,也许已经无语心许了。 结拍两句不再写两人的相会、幽欢,转而写别后的思忆。

词人只选择了这一特定情境:当时皎洁的明月映照下,小苹,像一朵冉冉的彩云飘然归去。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又,白居易《简简吟》:“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彩云,借以指美丽而薄命的女子,其儒仍从《高唐赋》“旦为朝云”来,亦暗示小苹歌妓的身分。

结两句因明月兴感,与首句“梦后”相应。如今之明月,犹当时之明月,可是,如今的人事情怀,已大异于当时了。

梦后酒醒,明月依然,彩云安?空寂之中仍旧是苦恋,执着到了一种“痴”的境地。 这是晏几道的代表作。

内容上,它写的是小山词中最习见的题材——对过去欢乐生活的追忆,并寓有“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艺术上,它表现了小山词特有的深婉沉着的风格。可以说,这首词代表了作者词的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堪称婉约词中的绝唱。

含蓄真挚字字关情——晏几道《临江仙》鉴赏 晏几道(1040—约1112),字叔原,是北宋后期典型的婉约派词人。他的词作大多吟咏风花雪月,离愁别恨,在词风上偏于保守,没有创新。

但他的词大多写得细腻含蓄,幽婉动人。宋人黄鲁直云“叔原乐府寓诗人句法,精壮顿挫,能动摇人心”在艺术上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相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首词抒发作者对歌女小苹怀念之情。据他在《小山词·自跋》里说:“沈廉叔,陈君宠家有莲,鸿,苹、云几个歌妓”晏每填一词就交给她们演唱,晏与陈,沈“持酒听之,为一笑乐”晏几道写的词就是通过两家“歌儿酒使,俱流传人间”,可见晏跟这些歌妓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有一首这样的《破阵子》。 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

记得青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凭伊寄小莲。 绛腊等闲陪泪,吴蚕到老缠绵,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今年老去年。

可见,我所讲的这首《临江仙》不过是他的好多怀念歌女词作中的一首。 比较起来,这首《临江仙》更有其独到之处。

《临江仙》共四层: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垂”为第一层。这两句首先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如不仔细体味。

3.清平乐的宋词晏几道赏析

晏几道有两篇《清平乐》我给你发过来,你看一下:

其一:

清平乐·烟轻雨小

朝代:宋

作者:晏几道

原文:

烟轻雨小。紫陌香尘少。谢客池塘生绿草。一夜红梅先老。

旋题罗带新诗。重寻杨柳佳期。强半春寒去后,几番花信来时。

鉴赏

这是一首伤春惜别的词。上片写春光归去匆匆,一夜细雨轻烟过后,池塘草绿,红梅变老,春天也就过去了。下片写离愁缠绵不断,只有通过做诗题句以追怀相聚的美好时光。而当春寒去后,花信风轮番吹拂之时,那离别相思的愁绪更是难以排遣的。

其二:

清平乐

朝代:宋

作者:晏几道

原文:

双纹彩袖。笑捧金船酒。娇妙如花轻似柳。勤客千春长寿。

艳歌更倚疏弦。有情须醉尊前。恰是可怜时候,玉娇今夜初圆。

赏析:作者把一幅美好的画面展现在眼前,又有金船,还有美酒,也有彩袖,好一副声色满眼的画面,用了很具代表性的一项来表现生活,很是形象!

4.求晏几道的诗词赏析

蝶恋花

【鉴赏】此词情景交融、以景衬情,抒写了一位女郎午睡醒后的闲愁。词的上片借细节和衬景构成一幅和谐的闺中闲眠图,这一景境中融入闺中人独处空闺的闲愁;下片纯以花月状人,句句辞兼比兴,处处意存双关。全词室内景物、户外景色交相辉映,女主人公的容态与自然景致相得益彰,组成了一个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起首一句塑造出一位幽怨缱绻的闺中女子形象。她手执洁白的纨扇,无语凝思,怅然怀想。她也许是思念远方的情人,也许是伤惋青春的易逝。此处暗用李白《折荷有赠》之“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的意境。“捻”意为用手指轻轻搓转,表现执扇时怅然无绪的情态,极为传神。“初”、“生”二字,前后关联,暗示因节序变换,令闺中人顿生新的怅望之情。空闺独守,本已寂寞难耐,偏又有“隔叶莺声”,撩人意绪。“似学秦娥唱”句把莺声比似学秦娥之唱。扬雄《方言》:“娥,好也。秦晋之间,凡好而轻者谓之娥。”此言年轻貌美的女子,其歌声之美可知。以莺声之欢快,反衬人心之怅恨,命意与着笔确有含蓄蕴藉之妙。莺啼婉啭,是实处着笔;闺中索寞,则是虚处命意,运实于虚,终无一字点破。“午睡醒来”二句,深化闺中女郎百无聊赖的孤寂情状。她午睡醒后,好一会儿还娇困无力,那铺床上的双纹翠席,尤如平展着清凉的细浪。这两句点明睡醒,而由翠簟联想起寒浪,又引出了下片的出户看花。

5.求晏几道的词及赏析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首词抒发作者对歌女小苹怀念之情。

据他在《小山词·自跋》里说:“沈廉叔,陈君宠家有莲,鸿,苹、云几个歌*”晏每填一词就交给她们演唱,晏与陈,沈“持酒听之,为一笑乐”晏几道写的词就是通过两家“歌儿酒使,俱流传人间”,可见晏跟这些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有一首这样的《破阵子》。

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记得青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凭伊寄小莲。

绛腊等闲陪泪,吴蚕到老缠绵,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今年老去年。 可见,我所讲的这首《临江仙》不过是他的好多怀念歌女词作中的一首。

比较起来,这首《临江仙》更有其独到之处。《临江仙》共四层: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垂”为第一层。

这两句首先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如不仔细体味,很难领会它的真实含义。

其实是词人用两个不同场合中的感受来重复他思念小苹的迷惘之情。由于他用的是一种曲折含蓄,诗意很浓的修词格调。

所以并不使人感到啰嗦,却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深意。如果按常规写法,就必须大力渲染梦境,使读者了解词人与其意中人过去生活情状及深情厚谊。

而作者却别开生面,从他笔下迸出来的是“梦后楼台高锁”。即经过甜蜜的梦境之后,含恨望着高楼,门是锁着的,意中人并不真的在楼上轻歌曼舞。

作者不写出梦境,让读者去联想。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词句的内涵和感染力。

那么“梦”和“楼”有什么必然联系呢?只要细心体味词中的每一句话,就会找到答案。 这两句的后面不是紧接着“去年春恨却来时……”么?既然词人写的是“春恨”,他做的必然是春梦了。

回忆梦境,却怨“楼台高锁”,那就等于告诉读者,他在梦中是和小苹歌舞于高楼之上。 请再看晏几道的一首《清平乐》: 幺弦写意,意密弦声碎。

书得凤笺无限事,却恨春心难寄。 卧听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胧,一夜梦魂何处?那回杨叶楼中。

这首词虽然也没有写出梦境,却能使读者联想到,这是多么使人难以忘怀的梦境呀! 以上所谈是词人第一个场合的感受。 另一个场合的感受是:“酒醒帘幕低垂”,在不省人事的醉乡中是不会想念小苹的,可是一醒来却见原来居住小苹的楼阁,帘幕低垂,门窗是关着的,人已远去,词人想借酒消愁,愁岂能消!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三句为第二层。 “去年”两字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有了“去年”二字第一层就有了依据。说明两人相恋已久,刻骨铭心。

下文的“记得”“当时”“曾照”就有了着落,把这些词句串联起来,整首词就成了一件无缝的天衣。遣词之妙,独具匠心! “却”字和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却”字一样,当“又”字“再”字解。

意思是说:去年的离愁别恨又涌上了心头。紧接着词人借用五代翁宏《春残》“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最后两句,但比翁诗用意更深。

“落花”示伤春之感,“燕双飞”寓缱绻之情。古人常用“双燕”反衬行文中人物的孤寂之感。

如:冯延已《醉桃源》“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飞”就是其中一例。晏词一写“人独立”再写“燕双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拙作《悼亡》“怕听孤鸿声惨切,每看双燕泪潸然”触景生情,确实使人痛苦万分!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为第三层。

欧阳修《好女儿令》“一身绣出,两重心字,浅浅金黄”。词人有意借用小苹穿的“心字罗衣”来渲染他和小苹之间倾心相爱的情谊,已够使人心醉了。

他又信手拈来,写出“琵琶弦上说相思”,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的诗句来,给词的意境增添了不少光彩。 第四层是最后两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两句是化用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宋词选》把“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解释为“当初曾经照看小苹归去的明月仍在,眼前而小苹却已不见”,这样解释虽然不错,但似乎比较乏味。

如果把这两句解释为“当时皓月当空,风景如画的地方,现在似乎还留下小苹归去时,依依惜别的身影”。这样会增加美的感受。

像彩云一样的小苹在读者的头脑里,会更加妩媚多姿了。 把“在”字当作表示处所的方位词用,不是我信口开河的。

在吴系语中,“在”能表达这种意思。某处可说成“某在“。

杨万里《明发南屏》“新晴在在野花香”。“在在”“犹”“处处”也,可作佐证。

这首《临江仙》含蓄真挚,字字关情。词的上阕“去年春恨却来时”可说是词中的一枚时针,它告诉我们词人的现实是处于痛苦和迷惘之中,其原因是由于他和小苹有过一段甜蜜幸福的爱情。

时间是这首词的主要线索。其余四句好象是四个相对独立的镜头(即1、梦后 2、酒醒 3、人独立 4、燕双飞),每个镜头都渲染着词人内心的痛苦,句句景中有情。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

6.清平乐的宋词晏几道赏析

晏几道有两篇《清平乐》我给你发过来,你看一下: 其一:清平乐·烟轻雨小朝代:宋作者:晏几道原文:烟轻雨小。

紫陌香尘少。谢客池塘生绿草。

一夜红梅先老。 旋题罗带新诗。

重寻杨柳佳期。强半春寒去后,几番花信来时。

鉴赏这是一首伤春惜别的词。上片写春光归去匆匆,一夜细雨轻烟过后,池塘草绿,红梅变老,春天也就过去了。

下片写离愁缠绵不断,只有通过做诗题句以追怀相聚的美好时光。而当春寒去后,花信风轮番吹拂之时,那离别相思的愁绪更是难以排遣的。

其二:清平乐朝代:宋作者:晏几道原文:双纹彩袖。

笑捧金船酒。娇妙如花轻似柳。

勤客千春长寿。 艳歌更倚疏弦。

有情须醉尊前。恰是可怜时候,玉娇今夜初圆。

赏析:作者把一幅美好的画面展现在眼前,又有金船,还有美酒,也有彩袖,好一副声色满眼的画面,用了很具代表性的一项来表现生活,很是形象。

7.晏几道《阮郎归》词与赏析

阮郎归 晏几道 天边金掌露成霜, 云随雁字长。

绿怀红袖趁重阳, 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 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 清歌莫断肠! 【阮郎归 晏几道鉴赏】 此词写于汴京,是重阳佳节宴饮之作。 词中感喟身世,自抒怀抱,虽写抑郁之情,但并无绝望之意。

全词写情波澜起伏,步步深化,由空灵而入厚重,音 节从和婉到悠扬,适应感情的变化,整着词的意境是悲凉凄冷的起首两句以写秋景起,点出地点是在京城汴梁,时序是在深秋,为下文的“趁重阳”作衬垫。 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建高二十丈的铜柱,上有铜人,掌托承露盘,以承武帝想饮以求长生的“玉露”。

承露金掌是帝王宫中的建筑物,词以“天边金掌”指代宋代汴京景物,选材突出,起笔峻峭。但作者词风不求以峻峭胜,故第二句即接以闲淡的笔调。

白露为霜,天上的长条云彩中飞出排成一字的雁队,云影似乎也随之延长了。 这两句意象敏妙,满怀悲凉,为全词奠定了秋气瑟瑟的基调。

三、四两句将客居心情与思乡之情交织来写,用笔细腻而蕴涵深厚,一方面赞美故乡人情之美,表达出思乡心切的情怀,另一方面又赞美了重阳友情之美,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过片从《离骚》中“纫秋兰以为佩”和杜牧“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化出的“兰佩紫,菊簪黄”两句,写出了人物之盛与服饰之美,渲染了宴饮的盛况。

接下来一句,写词人仕宦连蹇,陆沉下位,情绪低落,不得不委屈处世,难得放任心情,今日偶得自在,于是不妨再理旧狂,甚至“殷勤”而“理”,以不负友人的一片盛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说:“‘绿杯’二句,意已厚矣。

‘殷勤理旧狂’,五字三层意:狂者,所谓一肚皮不合时宜,发见于外 者也。 狂已旧矣,而理之,而殷勤理之,其狂若有甚不得已者。”

试想,本是清狂耽饮的人,如今要唤起 旧情酒兴,还得“殷勤”去“理”才行,此中的层层挫折,重重矛盾,必有不堪回首、不易诉说之慨,感 情的曲折,自然把意境推向比前更为深厚的高度。结尾两句:“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由上面的归结,再来一个大的转折,又引出很多层次。词人想寻求解脱、忘却,而他自己又明知这并不能换来真正的欢乐,这是真正的悲哀。

《蕙风词话》又说:“‘欲将沉醉换悲凉’,是上句注脚;‘清歌莫断肠’仍含不尽之意。”此乃中肯之语。

词之结句,竟体空灵,包含着万般无奈而聊作旷达的深沉苦楚,极尽回旋曲折、一咏三叹之妙。 “兰佩紫”二句,承上片“人情”句的含蓄转为宽松;“殷勤”句随着内容的迅速浓缩,音节也迅速转向悠扬;“欲将”二句,感情越来越深沉、曲折,音节也越来越悠扬、激荡。

谭献评周邦彦《兰陵王》词的“斜阳冉冉春无极”句,说“微吟千百遍,当入三昧,出三昧。”读晏几道这首词的最后三句,使人也有同样的感觉,因为它的意境、音节配合得极有韵味和感染力,妙处须细细体会。

《宋词举》中云:“小山多聪俊语,一览即知其胜。此则非好学深思,不能知其妙处。”

此词正说明 了这一点。纵观全词,尽管作者那种披肝沥胆的真挚一如既往,但在经历了许多风尘磨折之后,悲凉已压倒缠绵;虽然还有镂刻不灭的回忆,可是已经害怕回忆了。

阮郎归 晏几道 旧香残粉似当初, 人情恨不如。 一春犹有数行书, 秋来书更疏。

衾凤冷,枕鸳孤。 愁肠侍酒舒。

梦魂纵有也成虚, 那堪和梦无? 【阮郎归 晏几道鉴赏】 此词抒写的是居者思行者的情怀,但它同其他同类主题的作品比较,在技巧上自有特色。作者在词中 运用层层开剥的手法,把人物面对的情感矛盾逐步推上尖端,推向绝境,从而展示了人生当中不可解脱的 一种深沉的痛苦。

上片起首两句将物与人比照起来写,意谓往昔所用香粉虽给人以残旧之感,但物仍故物,香犹故香,而离去之人的感情,却经不起空间与时间考验,逐渐淡薄,今不如昔了。上片歇拍两句,是上两句的补充和延伸,举出人不如物、今不如昔的事实,那就是行人春天初去时还有几行书信寄来,到了秋天,书信越来越稀少了。

上片四句,即物思人,感昔伤今,抒写了女主人公对行者薄情的满腔怨恨。 词的下片转而叙述女主人公夜间的愁思,抒写其处境的凄凉、相思的痛苦。

过片两句,写词中人的情感体验,赋予客观的物象—— 衾与枕以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主观情感,将女主人公的内心感受渲染得淋漓尽致。 这里写衾与枕而着眼于凤与鸳,还有其象征意义,是词中人因见衾、枕上绣的凤凰、鸳鸯而想到情侣的分离,以凤凰失侣、鸳鸯成单,来暗示自己的处境已经物是人非、今非昔比了。

“愁肠”一句,是其人在愁肠百结之际希冀在酒醉中求得暂时的解脱,这是她可能找到的唯一消愁的办法。 但这里只说“待酒舒”,未必真入醉乡,而酒也未必真能舒愁。

联系下两句看,其愁肠不仅未舒,更可能徒然加重相思之情和幽怨愁恨。结拍两句,写一觉醒来时的空虚和惆怅。

既然人已成各,今已非昨,而又往事难忘,后会难期,那就只有在入睡之际,寄希望于梦中与相思之人重温旧情了。 尽管梦境幻而非真,虚而非实,梦回后反而会令人惘然若失。

但梦里倘能相见,总也聊胜于无。可是,最可悲的是,。

8.唐诗宋词鉴赏

唐代文学是我国封建社会上升到高峰并由高峰开始下降时期的产物。

从总的风貌看,它更富于理想色彩,更抒情而不是更理性,更外向而不是更内敛。从文学自身的发展说,它是艺术经验充分积累之后的一次大繁荣,又为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开拓出新的领域,为下一次的繁荣作了准备。

唐诗吸收了它之前诗歌艺术的一切经验,更加发扬创造,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峰。唐诗是难以模仿,无法代替的。

在唐代完成的律诗,成了我国后来诗歌发展的主要体式。唐代的伟大诗人如李白、杜甫,几乎成了我国诗歌的代名词。

唐代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为后来宋代的作家所发扬,深远地影响着我国后来散文的发展。唐传奇使我国的文言小说走向成熟,也在人情味、情节构造、人物塑造上影响着宋代的话本小说。

晚唐五代词的成就,则是词这种重要文体在以后得以发展的很好的开端。

9.求10篇唐诗宋词的鉴赏文章

长恨歌 七言古诗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 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 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 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 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 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 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 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 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 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 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 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 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 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 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 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子弟白发新, 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 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 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 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 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 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 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 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 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 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 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 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 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 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 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 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 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 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 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 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 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 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注解】: 1.汉皇:指唐明皇。

2.御宇:上帝治理天下。 3.“姊妹”句:姊妹指杨贵妃受宠后,其姊妹三人皆封夫人。

4.渔阳鼙鼓:指安禄山在渔阳起兵叛乱。 5.薄:临近、靠近。

6.信:任凭。 7.碧落:道家称天空为碧落。

8.青娥:年轻美貌的女子。 9.玉扃(jiong1):门闩。

10.迤(yi3)逦(li3)开:一路敞开。 11.阑干:纵横。

12.“昭阳”两句:意谓和玄宗的恩爱已成为过去,永远断绝了。在蓬莱宫中却要长久度过寂寞的岁月。

13.钿(dian4)合:镶金花的合子。 14.“此恨”句:玄宗和杨贵妃生死离别的遗恨,永无绝期。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歌颂爱情的长篇叙事诗,作于元和元年(806)。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 情悲剧。

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 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

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第一部分,叙述安 史之乱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终于得到了杨氏。而杨氏由于得宠,(又鸟)犬升天。

并反复渲染玄宗之 纵欲,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这是悲剧的基础,也是“长恨 ”的内因。

形象地暗示唐玄宗迷色误国,是这悲剧的根源。“六军不发无奈何”起为第二部分,具体描述 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宛转娥眉马前 死”是爱情悲剧的形成。

这是故事的关键情节。杨氏归阴后,造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 思。

诗以酸恻动人的语调,描绘了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泪下。“临邛道士鸿都客” 起为第三部分,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渺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

诗人采用浪漫主义手法, 忽而天上,忽而人间,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 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深化“长恨”的主题。结局又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 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

令人低回沉思。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 。

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千古名篇,常读常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 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正是诗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剧,抒发自己的痛苦。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