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赏析(赏析200字)

1.古诗词赏析大全200字15篇

古诗大全目录 唐诗三百首古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全宋词 宋词精选元曲精选 古诗十九首小学古诗 小学古诗80首小学古诗70首 初中古诗高中古诗 写景的古诗咏物诗 描写春天的古诗描写夏天的古诗 描写秋天的古诗描写冬天的古诗 描写雨的古诗描写雪的古诗 描写风的古诗描写花的古诗 描写梅花的古诗描写荷花的古诗 描写柳树的古诗描写月亮的古诗 描写山的古诗描写水的古诗 描写长江的古诗描写黄河的古诗 描写儿童的古诗山水诗 田园诗边塞诗 含有地名的古诗节日古诗 春节古诗元宵节古诗 清明节古诗端午节古诗 七夕古诗中秋节古诗 重阳节古诗古代抒情诗 伤怀的古诗咏史怀古诗 爱国古诗送别诗 离别诗思乡诗 思念的诗爱情古诗 励志古诗哲理诗 闺怨诗赞美老师的古诗 赞美母亲的古诗关于友情的古诗 关于战争的古诗忧国忧民的古诗 婉约诗词豪放诗词 人生必背古诗辞赋精选 全唐诗 扫描下载 古诗文网app android · iphone 古诗三百首更多 击壤歌(夏商民歌) 关雎(诗经) 易水歌(荆轲) 垓下歌(项羽) 大风歌(刘邦) 秋风辞(刘彻) 北方有佳人(李延年) 长歌行(汉乐府民歌) 龟虽寿(曹操) 赠从弟(刘桢) 燕歌行(曹丕) 七步诗(曹植) 七哀诗(王粲) 赠秀才入军(嵇康) 咏怀(阮籍) 咏史(左思) 思吴江歌(张翰) 咏荆轲(陶渊明) 酌贪泉(吴隐之) 登江中孤屿(谢灵运) 梅花落(鲍照) 赠范晔诗(陆凯) 王孙游(谢朓) 估客乐(释宝月) 夜夜曲(沈约) 咏早梅(何逊) 山中杂诗(吴均) 入若耶溪(王籍) 晚出新亭(阴铿) 关山月(徐陵) 节日古诗更多 郊行即事(程颢) 上元夜(崔液)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清明(杜牧) 卖痴呆词(范成大) 上元竹枝词(符曾) 寒食(韩翃) 九月十日即事(李白) 汴京元夕(李梦阳) 醉花阴(李清照) 十五夜观灯(卢照邻) 沉醉东风(卢挚) 田家元日(孟浩然) 生查子(欧阳修) 鹊桥仙(秦观) 元夕无月(丘逢甲) 水调歌头(苏轼) 中秋月(苏轼)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蜀中九日(王勃)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嫦娥(李商隐) 静夜思(李白)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望月怀远(张九龄) 元日(王安石)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清明(杜牧) 夜月(刘方平) 霜月(李商隐) 古代抒情诗更多 望月有感(白居易) 戏问花门酒家翁(岑参) 西施滩(崔道融) 狂夫(杜甫) 己亥杂诗(龚自珍) 诉衷情(顾敻) 绮怀诗(黄景仁) 宿山寺(贾岛) 卜算子(乐婉) 黄鹤楼闻笛(李白) 三五七言(李白) 谪岭南道中作(李德裕) 蝶恋花(李冠) 锦瑟(李商隐) 凤栖梧(柳永) 摊破浣溪沙(纳兰性德) 玉楼春(欧阳修) 鹊桥仙(秦观) 江城子(苏轼) 琴歌(司马相如) 途中见杏花(吴融) 折桂令(徐再思) 少年游(晏几道) 击鼓(佚名) 江陵愁望寄子安 摸鱼儿(元好问) 遣悲怀(元稹) 塞鸿秋(张可久) 千秋岁(张先)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爱情古诗更多 长恨歌(白居易) 明月上高楼(曹植) 陇西行(陈陶) 寄外征衣(陈玉兰) 钓鱼湾(储光羲) 车遥遥篇(范成大) 苏幕遮(范仲淹) 怨(冯小青) 己亥杂诗(龚自珍) 诉衷情(顾敻) 横塘路(贺铸) 绮怀(黄景仁) 长相思(李白) 蝶恋花(李冠) 锦瑟(李商隐) 清平乐(李煜) 卜算子(李之仪) 踏歌词(刘禹锡) 昼夜乐(柳永) 有所思(卢仝) 古怨别(孟郊) 虞美人(纳兰性德) 鹧鸪天(聂胜琼) 长恨歌(白居易) 关雎(佚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锦瑟(李商隐) 三五七言(李白) 古诗大全目录 唐诗三百首古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全宋词 宋词精选元曲精选 古诗十九首小学古诗 小学古诗80首小学古诗70首 初中古诗高中古诗 写景的古诗咏物诗 描写春天的古诗描写夏天的古诗 描写秋天的古诗描写冬天的古诗 描写雨的古诗描写雪的古诗 描写风的古诗描写花的古诗 描写梅花的古诗描写荷花的古诗 描写柳树的古诗描写月亮的古诗 描写山的古诗描写水的古诗 描写长江的古诗描写黄河的古诗描写儿童的古诗 山水诗田园诗 边塞诗含有地名的古诗 节日古诗春节古诗 元宵节古诗清明节古诗 端午节古诗七夕古诗 中秋节古诗重阳节古诗 古代抒情诗伤怀的古诗 咏史怀古诗爱国古诗 送别诗离别诗 思乡诗思念的诗 爱情古诗励志古诗 哲理诗闺怨诗 赞美老师的古诗赞美母亲的古诗 关于友情的古诗关于战争的古诗 忧国忧民的古诗婉约诗词 豪放诗词人生必背古诗 辞赋精选全唐诗。

2.一首古诗的赏析200字

李商隐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

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

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

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3.诗歌赏析200字以上,2篇

李商隐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杜工部蜀中离席》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公元851(宣宗大中五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辟李商隐为节度使府书记、检校工部郎中。不久,他又奉差赴西川推狱。这诗是留别僚友杜之作。题意本是“蜀中离席”,因为诗的风格模仿杜甫,所以加“杜工部”三字。此诗拟杜,既得其诗法,又得其精神。诗中深寓忧时伤乱之感。

李煜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之词而毒死了他。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上阕从惜花写起,"桃花"句纯任写实,"谢了"二字,语似平淡,实显沉痛,盖事实既成,无可挽回也。"太匆匆"溢出深深惋惜之意。惋惜什么呢?桃花?岁月?人生?美好而不可长存的一切?"无奈"句既续足惋惜之意,又交待桃花凋谢的原因:这朝来寒雨晚来风的摧残,花何以堪?人何以堪? "无奈"二字尽显爱花惜花而无力护花之意。这是明写花而暗写人的暗喻笔法(暗喻:既只有喻体而无本体)。 下阕明写人事。"胭脂泪"与上片林花春红照应,盖由杜甫"林花著雨胭脂湿"(《曲江对雨》)化来。结句以水喻恨,关合一个"长"字。

欧阳修

《玉楼春》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

赏析 ?an=0&si=5

《浪淘沙·五岭麦秋残》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这是一首咏史词,作者在词中从杨贵妃喜食鲜荔枝,玄宗命人从岭南、西蜀驰驿进献一事发抒感慨,歌咏唐天宝年间玄宗荒淫、杨妃专宠的史事,给世人以深刻的戒鉴和启迪。

结尾三句“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魂散马嵬关”,指玄宗奔蜀途中,随行护卫将士要求杀死杨妃,玄宗不得已命高力士将其缢死于马嵬驿之事。“红尘”用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意。驿使,指驰送荔枝的驿站官差。这三句既巧妙地补叙了当年驰驿传送荔枝的劳民之举,交待了杨妃缢死马嵬的悲剧结局,而且收归现境,抒发了当前所见所感:热闹的新丰道上,被过往行人车马扬起的红尘依然如故,但驰送荔枝的驿使却再也见不到了。词人对淫侈享乐、乱政误国的历史教训并不直接说出,只用“有”、“无”的开合相应与“满眼骊山”的景象隐隐透露,显得特别隽永耐味。

4.100~200字的古诗词鉴赏一篇

怅诗朝代:唐代作者:杜牧原文: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关于此,有一个传说故事:杜牧游湖州,识一民间女子,年十余岁。

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后十四年,杜牧始出为湖州刺史,女子已嫁人三年,生二子。杜牧感叹其事,故作此诗。

这个传说不一定可靠,但此诗以叹花来寄托男女之情,是大致可以肯定的。它表现的是诗人在浪漫生活不如意时的一种惆怅懊丧之情。

全诗围绕“叹”字着笔。前两句是自叹自解,抒写自己寻春赏花去迟了,以至于春尽花谢,错失了美好的时机。

首句的“春”犹下句的“芳”,指花。而开头一个“自”字富有感情色彩,把诗人那种自怨自艾,懊悔莫及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了。

第二句写自解,表示对春暮花谢不用惆怅,也不必怨嗟。诗人明明在惆怅怨嗟,却偏说“不须惆怅”,明明是痛惜懊丧已极,却偏要自宽**,这在写法上是腾挪跌宕,在语意上是翻进一层,越发显出诗人惆怅失意之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懊恼至极的情绪。

后两句写自然界的风风雨雨使鲜花凋零,红芳褪尽,绿叶成阴,结子满枝,果实累累,春天已经过去了。似乎只是纯客观地写花树的自然变化,其实蕴含着诗人深深惋惜的感情。

此诗主要用“比”的手法。通篇叙事赋物,即以比情抒怀,用自然界的花开花谢,绿树成阴子满枝,暗喻少女的妙龄已过,结婚生子。

但这种比喻不是直露、生硬的,而是若即若离,婉曲含蓄的,即使不知道与此诗有关的故事,只把它当作别无寄托的咏物诗,也是出色的。隐喻手法的成功运用,又使此诗显得构思新颖巧妙,语意深曲蕴藉,耐人寻味。

5.找三首关于月亮的古诗并做赏析赏析字数200

月夜 诗人:杜甫 朝代:唐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赏析】 公元七五五年,安禄山勾结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第二年六月九日潼关失守,十三日唐玄宗仓皇逃到了四川.七月唐肃宗李亨即位,杜甫在投奔唐肃宗路上被叛军抓住,因为官小,看他破衣啰唆,就把他撵出了军营.回到住处以后,看到城中破堪的样子,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因为强烈地思念妻儿,写下了这首名作. 诗人望月想念家中的妻子,充满了深情也满怀忧虑与辛酸.这无尽的思念与盼望能双照泪干的愿望正揭示了离乱带给人们的痛苦.这首诗描写形象,情深意切.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月夜怀人之作,情深意永,细腻入微.起句高华浑融,历来被人传诵.望月念远,相思难眠,梦中相逢,都是人世间常有的情景,诗人委委道来,亲切感人.《增定评注唐诗正声》引郭云:"清浑不著,又不佻薄,较杜审言《望月》更有余味"."《唐诗刊选脉会通评林》云:"通篇全以骨力胜,即'灭烛'、'光满'四字,正是月之神.用一'怜'字,便含下结意,可思不可言." 鉴赏: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 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 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 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 橄榄,余甘无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6.100~200字的古诗词鉴赏一篇

怅诗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关于此,有一个传说故事:杜牧游湖州,识一民间女子,年十余岁。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后十四年,杜牧始出为湖州刺史,女子已嫁人三年,生二子。杜牧感叹其事,故作此诗。这个传说不一定可靠,但此诗以叹花来寄托男女之情,是大致可以肯定的。它表现的是诗人在浪漫生活不如意时的一种惆怅懊丧之情。

全诗围绕“叹”字着笔。前两句是自叹自解,抒写自己寻春赏花去迟了,以至于春尽花谢,错失了美好的时机。首句的“春”犹下句的“芳”,指花。而开头一个“自”字富有感情色彩,把诗人那种自怨自艾,懊悔莫及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了。第二句写自解,表示对春暮花谢不用惆怅,也不必怨嗟。诗人明明在惆怅怨嗟,却偏说“不须惆怅”,明明是痛惜懊丧已极,却偏要自宽**,这在写法上是腾挪跌宕,在语意上是翻进一层,越发显出诗人惆怅失意之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懊恼至极的情绪。

后两句写自然界的风风雨雨使鲜花凋零,红芳褪尽,绿叶成阴,结子满枝,果实累累,春天已经过去了。似乎只是纯客观地写花树的自然变化,其实蕴含着诗人深深惋惜的感情。

此诗主要用“比”的手法。通篇叙事赋物,即以比情抒怀,用自然界的花开花谢,绿树成阴子满枝,暗喻少女的妙龄已过,结婚生子。但这种比喻不是直露、生硬的,而是若即若离,婉曲含蓄的,即使不知道与此诗有关的故事,只把它当作别无寄托的咏物诗,也是出色的。隐喻手法的成功运用,又使此诗显得构思新颖巧妙,语意深曲蕴藉,耐人寻味。

7.春望诗词赏析100

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8.古诗鉴赏大全200字数

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作首联交待了事情的缘由后,颔联即写诗人进村时所见的自然风景。诗人好似信手拈来农村常见的风景,但平淡之中可见深厚的功力和精心的锤炼。这两句不仅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而且一个“合”字,一个“斜”字,更将绿树环抱山村,青山横斜村外的神态点化出来,仿佛自然景物同山村人家融洽和谐,依依相合,洋溢着浓厚的情韵,极富亲切感和感染力。

颈联写进屋后主客畅谈的情景。如果说,颔联是描绘整个村庄大环境的话,颈联即是勾画故友农家的小环境:室外是打谷的晒场和菜园,室内是农家的酒菜和农事的谈吐,一股浓洌的田家风味和盘托出。诗人面对窗外典型的农家风光,屋内丰盛的农家饭菜,内心怡然欢快;加上主客知交,情味相投,频频举杯对饮,声声畅谈桑麻,心境是何等畅快温暖。尾联则述他日之约,情韵深长。诗作的人情物景都融入了一片天籁之中。

其次,诗人笔下的山水草木、鸟语花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形成了充满生命意识的画面。

且看杜甫以诗为画之作—《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句一开始,就从大处着笔,描绘出在初春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最具特征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融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从景物的描写来看,这一句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三、四两句又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从而反映了诗人经过长期的颠簸流离后,暂时得到安宁生活的畅淡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的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愉情怀的表露。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