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严师出高徒的诗句

1.有关严师出高徒的古文,文言文,诗句有哪些

1.《病起杂言》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国不可以无菑眚,身不可以无疢疾。

无菑之国乱或更速,无疾之身死或无日。

昆夷玁狁无害於周之王,辟士富国无救于隋之亡。

壮夫一卧多不起,速死未必皆羸尪。

古来恶疾弃空谷,往往更得度世方。

我年九十理不长,况复三日病在床,天公念之亦已至,儆戒不使须臾忘。

起居饮食每自省,常若严师畏友在我傍。

跻民仁寿则非职,且为老惫针膏肓。

2.《又和清明日兀坐用前韵》

年代: 宋 作者: 陈文蔚

天理流行不用寻,鸢飞鱼跃自升沉。

细观自有昭然处,始信严师是此心。

3.《题西梵一翁双清轩》

年代: 宋 作者: 仇远

上人碧云房,苔地不盈丈。

古石六七株,修竹覆其上。

石兄既奇秀,竹君亦高尚。

岁晚永相依,屹不染尘坱。

方参香严师,曾识牛丞相。

解鞍时一息,吾其得闲放。

4.《颂古五十五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绍昙

落赖儿郎自小愚,为贪花酒废诗书。

当时早得严师训,破坏箕裘未到渠。

5.《春秋终讲伏蒙知府谏议临视学舍宴劳诸生谨成》

年代: 唐 作者: 朱长文

泰山先生久冥寞,世把春秋束高阁。

腐儒退隐三十年,独玩遗经思笔削。

滥居师席愧匪才,日演微言更岁龠。

欲遵广路视堂奥,誓辟浮云窥碧落。

兹辰讲解告终篇,敢屈邦君旧是补衮才,

忠论嘉谟动宸幄。密为福泽遍寰瀛,

暂得麾符出京洛。爱民如子不忍伤,

政用中和屏威虐。深惟教本在庠序,

力助儒哕止奸恶。群材傥得就长育,

百堵何为惮兴作。耽耽舍尽修严,

翼翼公堂骤清廓。已知名人士华构将落成,

肯枉只旌率僚幕。清晨初谒二公祠,

重道严师致恭恪。更忘烦暑临讲席,

自降威容听扬推。羜肥酒酾宴诸生,

金印煌煌对褒博。传闻长幼相告语,

争诵诗书亲教约。欢声四出屏阴沴,

云雾俄收日华烁。文翁化蜀士皆成,

鲁侯修泮民思乐。自惭传道竟何补,

禄食充饥免藜藿。幸逢贤守善承流,

喜与吴人醉优渥。

2.急求关于严师出高徒的名言

纪昌学射箭

甘蝇是古时候的一位射箭能手。他只要一拉弓射箭,将箭射向野兽,野兽就应声而倒;将箭射向天空飞翔着的飞鸟,飞鸟就会顷刻间从空中坠落下来。只要看到过甘蝇射箭的人,没有哪一个不称赞他是射箭能手,真是箭无虚发,百发百中。甘蝇的学生叫飞卫,他跟着甘蝇学射箭非常刻苦,几年以后,飞卫射箭的本领赶上了他的老师甘蝇,真是名师出高徒。后来,又有一个名叫纪昌的人,来拜飞卫为师,跟着飞卫学射箭。

飞卫收下纪昌作徒弟后,对纪昌学习射箭可真叫严啦!刚开始学射箭时,飞卫对纪昌说:「你是真的要跟我学射箭吗?要知道不下苦工夫是学不到真本领的。」纪昌表示:只要能学会射箭,我不怕吃苦,愿听老师指教。于是,飞卫很严肃地对纪昌说:「你要先学会不眨眼,做到了不眨眼后才可以谈得上学射箭。」

纪昌为了学会射箭,回到家里,仰面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面,两眼一眨不眨地直盯着他妻子织布时不停地踩动着的踏脚板。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心里想着飞卫老师对他的要求和自己向飞卫表示过的决心。要想学到真功夫,成为一名箭无虚发的神箭手,就要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这样坚持练了两年,从不间断;即使锥子的尖端刺到了眼眶边,他的双眼也一眨不眨。纪昌于是整理行装,离别妻子到飞卫那里去了。飞卫听完纪昌的汇报后却对纪昌说:「还没有学到家哩。要学好射箭,你还必须练好眼力才行,要练到看小的东西像看到大的一样,看隐约模糊的东西像明显的东西一样。你还要继续练,练到了那个时候,你再来告诉我。」

纪昌又一次回到家里,选一根最细的牦牛尾巴上的毛,一端系上一个小虱子,另一端悬挂在自家的窗口上,两眼注视着吊在窗口牦牛毛下端的小虱子。看着,看着,目不转睛地看着。10天不到,那虱子似乎渐渐地变大了。纪昌仍然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他继续看着,看着,目不转睛地看着。三年过去了,眼中看着那个系在牦牛毛下端的小虱子又渐渐地变大了,大得彷佛像车轮一样大小了。纪昌再看其它的东西,简直全都变大了,大得竟像是巨大的山丘了。于是,纪昌马上找来用北方生长的牛角所装饰的强弓,用出产在北方的蓬竹所造的利箭,左手拿起弓,右手搭上箭,目不转睛地瞄准那彷佛车轮大小的虱子,将箭射过去,箭头恰好从虱子的中心穿过,而悬挂虱子的牦牛毛却没有被射断。这时,纪昌才深深体会到要学到真实本领非下苦功夫不可。他便把这一成绩告诉飞卫。

飞卫听了很为纪昌高兴,甚至高兴得跳了起来,并还用手拍着胸脯,走过去向纪昌表示祝贺说:「你成功了。对射箭的奥妙,你已经掌握了啊!

3.严师出高徒作文

严师出高徒,我到现在才真正领悟到。

我是毕业班的学生,因为下个学期就上初中了,而且,我们是并到天长小学的,没别的班的成绩好。班主任杨老师抓得很紧:早上别的班都照常去做广播操,杨老师却把我们留在教室听写;中午,整个学校都吵吵闹闹的,惟独我们班万籁聚寂,“刷刷”的写字声,大家埋头苦干……这一切,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永生难忘。

毕业了,我得到了很好的回报,杨老师竭力推荐我和其他3个同学进某个初中的重点班,想想那些汗水流得都是值得的。杨老师,被她交过的学生都是有着深切体会的,很严,但方法很有用,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得到她的认可。

的确,我在杨老师一年的指导下,两个学期都得了全优,这一切,都离不开含辛茹苦教导我们的杨老师。“在严师的教导下,一定能出高徒”,这是我在小学生涯后的感受。

4.我要写读后感

严家出好儿,严师出高徒“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严家出好儿,严师出高徒”,历为千古不刊的良言隽语.“孟母三迁”“曾子煎猪”“陶母骂子”“腹黄享杀子”,诸葛亮、包拯“训子”,无不成为严于教子的佳话.将门教子更为严酷,岳飞之子岳云,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可其父亲始终只让其当“末将”,且稍忤军纪,轻则军杖及身,重则辕门问斩;南朝刘裕,做了皇帝,展览自己“微时耕具”,令儿孙时常参观;朱元璋夺得江山后,命画匠画出当年浴血奋战的场面教育子孙,还令儿子们下乡锻炼,“经历田野,固道途之险易,以知鞍马勤劳;观小民之生业,知衣食之艰难.”并规定,出城稍远,则十分之七路乘马,十分之三路步行,不准坐轿.。

5.举几个严师出高徒的古代名人得例子

严师出高徒 莫泊桑中学毕业后只在大学法律系读了半年就应召入伍,参加普法战争。

战争结束,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当职员。他平时爱读文学作品,又有许多不平常的经历、感受,便在公余时间,悄悄搞起文学创作。

但手中的笔不听使唤,一些想起来非常动人的故事,写到纸上却完全变了样,枯燥空泛,毫无文学气。於是他暂时放下笔,托朋友说情,投拜他最佩服的大作家福楼拜为师。

一八七三年春天的一个午后,二十三岁的莫泊桑恭恭敬敬走进福楼拜的客厅。 福楼拜用锐利的眼光把这个风度翩翩的后生打量了好一会,突然问道:「你为什麽想学写作?」 莫泊桑略一思索,说:「我感到这个世界太不公平,我有许多话闷在心里很想说出来……当然,我也很喜欢文学,很想当个作家。

」 「唔?」福楼拜似乎陷入沈思:「作家脚下的路可是既不平坦,又没有尽头啊。」 「老师!」莫泊桑站起来再一次向福楼拜深深鞠个躬:「在这条路上能走多远,我不敢狂言;但是我敢发誓:不管前面是荆棘、是沙漠、是冰川、是危崖,我将一直走下去,决不回头!」 福楼拜显然满意莫泊桑的回答,愉快地收下了这个徒弟。

学习开始后,福楼拜双管齐下:一面注重读书积累,一面注重观察生活。 读书单以文学名著为主,兼及政治、经济、历史、军事、哲学、美学、生物学、解剖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各类著作,洋洋近万册,足以开个图书馆。

他要求莫泊桑一本一本读,读完一本交一份读书笔记。 考虑到莫泊桑昔日浅尝辄止、率意下笔的弱点,福楼拜对「观察生活」的要求更严,钉得更实、更紧。

在这方面,有许多佳话轶事流传於文坛,最感人的要数传授和教会「用眼睛」了。 福楼拜教莫泊桑要像达‧文西「画蛋」那样苦练最基础的功夫。

他常常指著一条斜逸的树枝、一朵初放的鲜花、一只嬉耍的小猫,让莫泊桑用一个词、一句话准确地描绘出它的姿态,并一再告诫说:「我们不论描写什麽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动作,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不可,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形容词相类似的词句是不行的,也不能因思索困难,用类似的词句敷衍了事。

」 莫泊桑跟福楼拜学了一段时间,觉得收获很大,忍不住又动笔写了几篇小说,拿去向教师请教。福楼拜看了之后,连连摇头说:「你现在不应急於把这些故事写出来,更不应忙於把它们拿去发表。

马上应该做的事:学会用眼睛观察。你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见的一切记在心里,回来时,再把看到的东西写出来。

」大约将近一年,莫泊桑天天都跑到巴黎的街心和郊外去进行观察、感受、体验,然后再用简洁、自然、生动的语言把看到的事物准确地描绘出来。这期间他不敢多创作,只写了一篇自认为确有真情实感的小说《点心》。

福楼拜看到《点心》有明显的进步,暗暗高兴,但还是摇摇头,要莫泊桑缓一缓再说。为了进一步提高莫泊桑的观察能力,他常亲临观察现场直接指导酖酖他把莫泊桑带到一个杂货店门口,指指坐在里面的杂货商说:「描绘一下这个杂货商。

」再带莫泊桑走过一个吸著菸斗的守门人面前,呶呶嘴说:「描绘一下这个守门人……」共同的要求是:「要用画家那样的手腕,描绘出这些人物的姿态和他们整个身体外貌,传达出他们的全部精神本质,使我不至於把他们和任何别的杂货商、守门人混同起来。」他还把莫泊桑带到马车站,指著一匹马说:「请你用一句话就让我知道这儿有一匹马和它前前后后五十匹马是不一样的。

」…… 虔心矢志的莫泊桑就这样年复一年地,跟著严师福楼拜勤学苦练写作基本功夫。 一八八○年,又是一个春天的午后,经过了七年苦学的莫泊桑带著新作《羊脂球》,兴奋而又惴惴不安地来到福楼拜的书房。

为了写好《羊脂球》,他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耗费了难以计量的心血。尽管他对这篇作品自我感觉很%。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