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秋天的诗句标题】:枫桥夜泊① 【作者】:张继 【格律】:七绝 【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②。 姑苏城外寒山寺③,夜半钟声到客船④。 【全部注释】 ①.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此诗题一作《夜泊枫桥》。 ②.江枫:水边的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愁眠:因愁而未能入睡之人。 后人因此诗而将当地一山名为"愁眠"。 ③.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僧人寒山、拾得住此而得名。 ④.夜半钟声:当时僧寺有夜半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欧阳修《六一诗话》曾云:"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 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庚溪诗话》于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 后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 '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则前人言之,不独张继也。 "宋人孙觌绝句《过枫桥寺》:"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 "《诗薮》云:"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诗流借景立言,唯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 《唐诗摘钞》:"夜半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俱非解人。要之,诗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 必曰执着者,则'晨钟云外湿','钟声和白云','落叶满疏钟'皆不可通矣。" 【鉴赏】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相衬托,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全诗以一愁字统起。 《唐诗三集合编》:"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 明逗一'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辗转反侧之意自见。"《古唐诗合解》:"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 " 2. 【原文】 秋夜曲 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3. 登高 作者: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登高》赏析 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夔州在长江之滨。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 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 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未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 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常作客”。 2.关于秋天忧愁的诗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 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杜甫《登高》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 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 —— 贺铸《眼儿媚·萧萧江上荻花秋》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 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3.关于秋愁的诗句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4.关于秋的诗句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凭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登兰山寄张五》 作者: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作者: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作者: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早秋》 作者:许浑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描写秋天的送词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 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描写秋天的元曲 《天净沙·秋思 》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山居秋暝①王 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②。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③。[注释] ①秋暝:秋天的傍晚。 ②浣(huàn)女:洗衣物的女子。③“随意”句:《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这里反用其意,意谓任它春芳尽,王孙也可久留。歇:消歇,凋谢。 〔作者〕王维 (约692~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 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 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 诗人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幅明丽的画图。 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注释】:闲闲:从容貌。 迢递:远貌。且闭关:有闭门谢客意。 【赏析】:这首诗是写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王维是唐代第一等高手。 他擅长写景,更善于写情,写恬静的闲适之情。诗中只“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两句,就把这种境界写得淋漓尽致。 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颔联写水写鸟,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 颈联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末联写山之高,点明归隐之高洁和与世隔绝,不问世事的宗旨。 写景写情并举,于写景中寄寓深情。层次整齐,景象萧瑟。 秋登兰山寄张五①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②。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③。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④。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⑤。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⑥。 孟浩然 (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八岁入长安赶考落第,失意东归,自洛阳东游吴越。张九龄出镇荆州,引为从事,后病疽卒。 他不甘隐沦,却以隐沦终老。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的幽清境界,却不时流露出一种失意情绪,诗歌淡雅而有壮逸之气,为当时诗坛所推崇。 在描写山水田园上,孟浩然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 [注释] ①兰山:应为万山,在湖北襄阳,诗人的园庐在岘山附近,距万山不远,诗人在此度过了大半生。 张五:名子容,排行第五,隐居襄阳岘山南边的白鹤山。 ②北山:当。 5.关于秋天的诗句描写秋天的诗句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枫桥夜泊(唐·张 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七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 秋思赠远(唐·张仲素) 博山沉燎绝馀香, 兰烬金檠怨夜长。 为问青青河畔草, 几回经雨复经霜。 中秋(唐·杜牧)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立 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风无觅处, 满阶梧叶月明中。 子夜秋歌(南北·无名) 秋风入窗里, 罗帐起飘扬。 仰头看明月, 寄情千里光。 6.关于秋天写景的古诗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度 秋 李世民 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 峨嵋岫初出,洞庭波渐起。 桂白发幽岩,菊黄开灞?濉? 运流方可叹,含毫属微理。 秋日即目 李世民 爽气浮丹阙,秋光澹紫宫。 衣碎荷疏影,花明菊点丛。 袍轻低草露,盖侧舞松风。 散岫飘云叶,迷路飞烟鸿。 砌冷兰凋佩,闺寒树陨桐。 别鹤栖琴里,离猿啼峡中。 落野飞星箭,弦虚半月弓。 芳菲夕雾起,暮色满房栊。 山阁晚秋 李世民 山亭秋色满,岩牖凉风度。 疏兰尚染烟,残菊犹承露。 古石衣新苔,新巢封古树。 历览情无极,咫尺轮光暮。 秋暮言志 李世民 朝光浮烧野,霜华净碧空。 结浪冰初镜,在径菊方丛。 约岭烟深翠,分旗霞散红。 抽思滋泉侧,飞想傅岩中。 已获千箱庆,何以继熏风。 秋夕诗 鲍照 虑涕拥心用,夜默发思机。 幽闺溢凉吹,闲庭满清晖。 紫兰花已歇,青梧叶方稀。 江上凄海戾,汉曲惊朔霏。 发斑悟壮晚,物谢知岁微。 临宵嗟独对,抚赏怨情违。 踌躇空明月,惆怅徒深帷。 7.关于秋天的诗句秋日怀弟 谢榛 生涯怜汝自樵苏,时序惊心尚道途。 别后几年儿女大,望中千里弟兄孤。 秋天落木愁多少,夜雨残灯梦有无。 遥想故园挥涕泪,况闻寒雁下江湖。 织锦曲 王建 大女身为织锦户,名在县家供进簿。 长头起样呈作官,闻道官家中苦难。 回花侧叶与人别,唯恐秋天丝线乾。 红缕葳蕤紫茸软,蝶飞参差花宛转。 一梭声尽重一梭,玉腕不停罗袖卷。 窗中夜久睡髻偏,横钗欲堕垂着肩。 合衣卧时参没后,停灯起在鸡鸣前。 一匹千金亦不卖,限日未成官里怪。 锦江水涸贡转多,宫中尽着单丝罗。 莫言山积无尽日,百尺高楼一曲歌。 题诜法师院 王建 三年说戒龙宫里,巡礼还来向水行。 多爱贫穷人远请,长修破落寺先成。 秋天盆底新荷色,夜地房前小竹声。 僧院不求诸处好,转经唯有一窗明。 河西送李十七 高适 边城多远别,此去莫徒然。 问礼知才子,登科及少年。 出门看落日,驱马向秋天。 高价人争重,行当早著鞭。 洗兵马 杜甫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只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餧肉蒲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 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鹤驾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秋日与张宾客舒著作同游龙门,醉中狂歌,凡 白居易 秋天高高秋光清,秋风袅袅秋虫鸣。 嵩峰馀霞锦绮卷,伊水细浪鳞甲生。 洛阳闲客知无数,少出游山多在城。 商岭老人自追逐,蓬丘逸士相逢迎。 南出鼎门十八里,庄店逦迤桥道平。 不寒不热好时节,鞍马稳快衣衫轻。 并辔踟蹰下西岸,扣舷容与绕中汀。 开怀旷达无所系,触目胜绝不可名。 荷衰欲黄荇犹绿,鱼乐自跃鸥不惊。 翠藻蔓长孔雀尾,彩船橹急寒雁声。 家酝一壶白玉液,野花数把黄金英。 昼游四看西日暮,夜话三及东方明。 暂停杯觞辍吟咏,我有狂言君试听。 丈夫一生有二志,兼济独善难得并。 不能救疗生民病,即须先濯尘土缨。 况吾头白眼已暗,终日戚促何所成。 不如展眉开口笑,龙门醉卧香山行。 官舍内新凿小池 白居易 帘下开小池,盈盈水方积。中底铺白沙,四隅甃青石。 勿言不深广,但取幽人适。泛滟微雨朝,泓澄明月夕。 岂无大江水,波浪连天白。未如床席前,方丈深盈尺。 清浅可狎弄,昏烦聊漱涤。最爱晓暝时,一片秋天碧。 http://ty-city.3322.org/run/sousc.jsp?kw=%C7%EF+++++&stype=shi 这里更加多。 8.关于秋天的古 诗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曹丕《燕歌行》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我屋上三重茅。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月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诚城闭。 ——范仲俺《渔家傲·秋思》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破阵子》辛弃疾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枚《山行》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牛郎织女星。 ——杜枚《秋夕》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石竿斜。 ——李峤《风》 湖光秋月两相加,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