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捉摸不定的诗句

1.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定的成语

变化无方:方:方向。善于变化而没有固定的方向和程式。形容变化灵活,捉摸不定。

出没不常:出现隐没都无规律,捉摸不定。

出入无常:出:出现;没:隐没。出现与隐没没有规律,捉摸不定。

渺若烟云:渺:渺茫;若:象。象烟云一样渺茫不清。比喻模糊不清,令人捉摸不定。

捉摸不定:捉摸:猜测。形容变化无常,无法猜测预料。

心怀叵测:心怀:民心,存心;叵:不可。指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

深不可测:①深得无法测量。形容很深。测:测量 ②比喻道理、含义异常深奥。③比喻人心机极深,难以猜测。④比喻人心机很重,难以估量。

不可捉摸:难以捉摸,揣测与预料。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

阴阳怪气:形容态度怪癖,冷言冷语,不可捉摸。

神出鬼没:出:出现;没:消失。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厚貌深情:外貌厚道,内心不可捉摸。

2.形容春梦的诗句

作品名称《花非花》

创作年代 中唐

作品出处 《全唐诗》

文学体裁 杂言古诗

作 者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译文: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

夜半来,天明去。

译文: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

来如春梦几多时?

译文:来时像春梦一样能有多少时间?

去似朝云无觅处。

译文:去时又好似朝云散尽没有觅处。

扩展资料:

《白氏长庆集》中有《真娘墓》以及《简简吟》二诗,且二诗均为悼亡之作。此《花非花》诗与以上二诗同卷,编次其后。《花非花》诗大约与《简简吟》同时为同一目所作。据诗意,亦属往事虽美,却如梦如云,不复可得之叹。

文学赏析

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在白诗中确乎是一个特例。

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首二句应读作“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

苏东坡似从这里获得一丝灵感,写出了“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的名句。

苏词所咏为杨花柳絮,而白诗所咏何物未尝显言。但是,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单看“夜半来,天明去”,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但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可见又不然了。“梦”原来也是一比。这里“来”、“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启下作用,由此生发出两个新鲜比喻。

“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云霞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这叫博喻。它们环环紧扣,如云行水流,自然成文。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

诗词中善用博喻者不乏其例,如《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之“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但这些博喻都不过是诗词中一个组成部分,象此诗通篇用博喻构成则甚罕见。再者,前一例用南箕、北斗、牵牛等星象作比,喻在“虚名复何益”。

后一例用烟草、风絮、梅雨等景象作比,喻在“借问闲悉都几许”,其喻本(被喻之物)都是明确的。而此诗只见喻体(用作比喻之物)而不知喻本,就像一个耐人寻思的谜。从而诗的意境也就蒙上一层“朦胧”的色彩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花非花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