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书局出版的全部关于宋词的书通俗青少年版: 宋词三百首详析 作者: 郭伯勋 宋词三百首 作者: 吕明涛、谷学彝评注 宋词三百首(新注本) 作者: 上疆村民编,古学彝注 宋词三百首(精)--国民阅读经典 作者: 刘乃昌评注 宋词--中华经典精粹解读 作者: 蔡义江 编著 宋词排行榜 作者: 王兆鹏、郁玉英、郭红欣 著 宋词故事--中华经典故事 作者: 马丽宁、司垚编著 唐宋词选读百首 作者: 杨敏如著 宋词三百首诵读本--“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系列 作者: “中华诵•经典 诵读行动”读本编委会 少儿看图读唐诗 读宋词 1-6册 宋词精粹解读较为专业版本:全宋词 1-5册 作者: 唐圭璋,出版过多次,价格大概200左右 全宋词审稿笔记 作者: 王仲闻撰,唐圭璋批注 繁体竖排,价格680 全宋词语言词典 作者: 廖珣英 编 中华宋词鉴赏辞典 作者: 中华书局编辑部 编 宋词鉴赏大辞典 作者: 刘石主编,清华大学中文系《宋词鉴赏大辞典》编写 组 编 唐宋词鉴赏大辞典 作者: 刘石、杨旭辉主编,清华大学中文系、苏州大学 《唐宋词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 宋词题材研究作者: 许伯卿 著 宋词声律探源大纲 词论 作者: 刘永济 著 名家书画宋词精萃 作者: 迟乃义主编 名家书画·宋词 作者: 迟乃义、铂淳主编 名家讲宋词--文史知识主题精华本·名家讲名诗 作者: 《文史知识》编辑部编 名家讲宋词--中国文化经典导读 作者: 《文史知识》编辑部编 名家讲宋词(插图本) 作者: 唐圭璋,缪钺著 宋词纪事 作者: 唐圭璋 编著 宋词赏析 作者: 沈祖棻 著 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 作者:周汝昌 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微睇室说词 作者: 刘永济 著 宋词体演变史 作者: 木斋著 宋词说宋史 作者: 诸葛忆兵 唐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变史 作者: 孙艳红著 唐宋词体通论 作者: 苗菁。 2.王兆鹏出唐诗宋词排行榜的目的王兆鹏告诉记者,他曾经率领团队在高校调研发现,当前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很少阅读我国传统经典。这引起他的反思,为什么西方的交响乐能长久不衰?能否找到一种令大家接受的方式来阅读那些经典? 王兆鹏感叹道,研究经典,自然要关注经典的传播。文学经典,不能只是供学者研究的古董,不能只是博物馆里的展示品,应该让它广泛传播,成为大众的精神食粮。 用什么样的言说方式、借用什么样的媒介、用什么有效的方法来普及古代诗词经典,才能让当下的读者大众能够欣然接受,让全社会来关注经典、阅读经典?王兆鹏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后来他和学生想到“排行榜”。于是,他们想到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用客观数据来衡量排比唐诗宋词中哪些篇目比较受人关注、影响力指数比较高。就像选超女一样,用粉丝投票的结果来定夺被选者人气的高低;又像NBA选全明星一样,用网民球迷投票的结果来决定哪些球员入围全明星阵营。 当然,他又称,他们做唐诗宋词经典的数据统计,跟超女和NBA全明星票选又大不相同,超女和NBA全明星票选反映的是短时的人气指数,而他们做唐诗、宋词的排行榜,选择的是千百年来长时段的各种历史数据。唐诗宋词排行榜和选超女、选全明星相同之处只在于,二者都是用客观的数据来决定结果。不管你个人的主观好恶如何,你是否服气和认同,公众票决选择的结果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他反复强调,排行榜是他们传播经典的一种策略,一种试验性的方法。“不管怎么说,在当下这种人们被物质欲望绑架的时代,能读一点经典、关注一下经典,获取一点精神滋养和慰藉,总是好事。” 他称,他不是“恶搞”经典,连“戏说”都不是。他是严肃认真地用科学的方法并采取当下大众可能接受的方式来传播经典、推广经典的。 王兆鹏告诉记者,如果排行榜能引起大家的关注,从而吸引大家对经典的兴趣,他的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就如同于丹之于“论语”一样。 3.利用统计学写宋词可能吗随便输数字 就可“写宋词” 统计学研究生挖掘99个高频词汇编号码 武大博导说,这只是一个文字游戏 一位学习统计学的网友,利用所学将《全宋词》中出现的99个“高频词汇”统计出来,发在博客上。 没想到,这篇博文很快就被大量转载,并有网友利用这些高频词汇重新“写词”。圆周率、生日、身份证号码都可以组成一首形式上的“宋词”。 在江汉大学刚刚举办的“诗词吟诵暨诗歌大赛颁奖会”上,不少学生讨论这个话题。真的存在网友说的“自动写词机”吗?记者展开采访调查。 《全宋词》中的99个高频词汇 话题的“始作俑者”是一位学习统计学的研究生,网名“yixuan”,他在博客上发表一篇文章:“突然想看看宋词里面什么样的意象是最常见的,比如可以做个频率分析什么的。当然文本挖掘需要分词,我没法在其中花太多时间,于是想出了一个土办法。” 宋词的句子都很短,最常见的词语一般是两三个字,这样可能的组合就更少了。比如“犹解嫁东风”这句话,可能的二字组合是“犹解”“解嫁”“嫁东”“东风”,三字组合是“犹解嫁”“解嫁东”“嫁东风”,词的字数越多,可能的组合就越少。 “yixuan ”统计出99个《全宋词》中的高频词汇。排在前面的依次为“东风(1382次)、何处(1230次)、人间(1202次)、风流(857次) 、归去(812次、)春风(802次)、西风(779次)、归来(771次)、江南(765次)。 “yixuan ”的这篇博文一发出来,很快就被另外一家网站转载,大量网友被这个有趣的话题吸引,纷纷发帖评论。 高频词汇被演绎成“自动写词机” 在大量评论后面,一位名叫“达芬奇的鸡蛋”发现,利用这些“高频词汇”的代码,可以随意拼凑出一首首宋词来。 比如用“圆周率”的数字排序,结果就是:回首明月(一看就是抒情诗) 悠悠心事空 西湖何事寂寞中 风吹斜阳匆匆 芳草平生斜阳 风吹寂寞今日 一枝富贵年年 断肠长安不知 一时间,众多网友用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各种数字组合来“写宋词”。如网友“叶绿彘”的“作品”是:“东风何处?人间风流。 归去春风,西风归来。江南相思,梅花千里。 回首明月,多少如今?阑干年年万里,一笑黄昏当年……” 记者用多位同事的身份证号码、生日号码等,套用这些代码,果然也能产生出一首首有模有样的“宋词”。 原意不是为了“写词” 看 到帖子被大量转发,“yixuan ”在自己的博客上又写了一篇解释,他说,“自动写词机”并不是我的创意,也不是我的初衷。 “yixuan ”说:“我学的专业是统计和精算,平时会和各种类型的数据打交道,之前写那篇博文也是出于兴趣,想利用学到的专业知识来对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他说,很多人肯定都会提到“自动写词机”,就比如拿生日、QQ、物理常数等套用里面的排序来“写词”。 但我想说的是,这其实不是我的创意,也不是我写那篇博文的初衷。如果大家看过那篇转帖,就会发现大家开始“狂欢”是因为“达芬奇的鸡蛋”的创意,而词频统计本身并没有任何特殊之处。 事实上,大家可能听说过“文本挖掘”这个名词,它就是对文本数据进行分析,来得到有用的结论。文本挖掘是个很复杂的过程,牵涉到分词、词频统计、特征选择、聚类等等,如果大家对这一块内容有所了解的话,就会知道词频统计是一个很平凡的过程。 “yixuan”说:可能有些朋友觉得我得到宋词的词频是一件技术含量很高的活儿,但从技术层面上来讲,我做的那些东西也并无任何高级之处(当然需要有一些编程经验)。 只是一个文字游戏 这99个“高频”词汇真的有那么神奇?昨天,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导王兆鹏教授看了后评论说:“这只是一个文字游戏”。 王兆鹏说,汉语语言中,诗词的语序不需要确定性,同时汉语语言具有多义性。很多词语组合起来,都可以说得通。 比如我们说“吃饭”大家能听懂,但说“饭吃”,也能理解是怎么回事。 从严格意义上说,通过这99个编码做成的“词”,平仄完全不符合要求,也不符合词牌的要求。 但形式上挑不出什么毛病,也有一点词的味道。 王兆鹏说,宋词是一种文学艺术,讲究独创性和意境,读者通过读诗词能够看到里面的意境,这是艺术。 “如果写词这么容易,那谁都可以写词了。” 不过,王兆鹏也认为“yixuan ”的做法很有创意,“能从这么多词中总结出99个高频词汇,是需要花功夫的,也说明这个学生很努力,这是一个比较高级的文字游戏,虽然谈不上有什么文学意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博导李占风教授说,利用统计学原理确实可以在诗词等文学作品中,做一些研究工作,这位学生学以致用,值得表扬。 4.用Excel统计分析参考文献方法如下: 1. 先选中A列所有内容-》数据-》分列 2. 注意分隔符号选:分号“;”如下图 3. 再点下一步 4. 点接完成,就单独分开了所有人的名字 5. 点用以下工式进行完成统计 =COUNTIFS($A$1:$C$4,A1),先横拉再竖拉,注意有多少行及列就拉多少行及列如下图 6. 5.研究唐宋词的古籍人间词话清末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应该是一部还算经典的词的研究不过提前说的是他大部分是讲宋朝的而且因为王国维他这个人吧- -~人有一点执拗举个例子——他是那个死都不剪头发,见到清朝灭亡就投水自尽的孩子。 所以他个人对某些人会有些偏见她应该是喜欢那种传统的正派之人柳永显然不属于这种而且他评论词的好坏有时候还会带一点个人感情色彩所以我建议你看卫琪点评过的那一版(那个白底金花很漂亮的那一版)因为卫琪在他/她的点评里会对王国维出错或者不大合理的地方进行纠正,不会毁人不倦- -~(比如王国维曾经说衣带渐宽终不悔是欧阳修说的- -~)碧鸡漫志南宋,王灼。传说阿。 仅仅是传说,因为我喜欢晏几道,而这里有晏几道,所以看过部分,没看过全部。不好说。 但是传说它第二卷讲的都是词。简单的简介(摘的)卷一论乐,自歌曲产生至唐宋词兴,述历代声歌的递变。 卷二论词,历评唐末五代至南渡初的词,评论北宋词多达60余家。卷三至卷五则专论词调。 此书的主要价值,在于论词和论调这两部分。= =~咱读书少,您见谅= =~。 6.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眼儿媚宋22.①情景交融。 “云淡淡雨潇潇”应和“愁”字,“暮暮复朝朝” 既写出阴云密雨时间之长,更体现了抒情主人公难耐的心绪,表达出对心上人的强烈思念之情。②想象(虚实结合)。 作者遥想请人,推想她别后容态变化,想必陷入离别痛苦中的他,独居无侣,无心梳妆,“眉峰翠减”;而且随着无休止的思念,定会容衰体瘦,“腕玉香销”。诗人从对方着笔,寄托自己的无穷思念。 ③比喻。把眉比为山峰,无心梳妆,如山峰“翠减”,腕如美玉。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心上人的美好和对自己的强烈思念之情。④叠词连用。 “淡淡”写阴霾的天色,“潇潇”状雨脚淅淅沥沥绵密不歇;“暮暮”“朝朝”一天又一天,写阴云密雨时间之长;叠字的连用,烘托渲染了阴郁沉闷、迷蒙伤感的气氛。 (评分标准:手法1分,联系诗句分析1分,情感1分。) 23.作者相思心切,既得萱草,也不能解忧,加倍突出忧思的绵绵无尽,难排难解。(1分)“修竹”引自杜甫诗句,只见“ 修竹 ”而不见美人,自然会触目伤怀。 (1分)“芭蕉”,更是助愁添恨的景物。” (1分)在寂寞的相思中,这三个意象 ,一句一景,却不是简单的罗列,无不关合着忧思,添愁加恨,更加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心上人的无尽思念。 (1分)【解析】22.试题分析:这道题主要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以考虑的有四个方面:修辞手法、写景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手法。 要结合诗句来分析。 上片起两句十二个字,连用四叠字:云淡淡,知是疏云;雨潇潇,应是小雨,淡云无语,细雨有声,这淅淅沥沥的声音,暮暮朝朝一直传入人的耳畔,怎能不使人生愁,故开篇的一个字即云“愁”。叠字的连用,又加强了烘托气氛,渲染环境,状物抒情的作用,“别来应是”,语气十分肯定。 由于是知己,心心相印,我既为你生愁,你对我必然如此。三四两句总写人的无心打扮,懒于梳理。 这是男方设想对方“别来应是”如此,由于“心已驰神到彼”,故“诗从对面来”。多揣摩,读懂文意,再按答题步骤答题。 解题的步骤如下:点明手法,解析手法的运用,表达效果(写景的效果和抒情的效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作者的情感态度。 抓住“萱草”“修竹”“芭蕉”三个关键词,带回原句理解,。“萱草,古人认为此草可以忘忧。 然而,作者相思心切,既得萱草,也不足以解忧,这就加倍突出忧思的绵绵无尽,难排难解。修竹、芭蕉,在此都是助愁添恨的景物。 杜甫《佳人》诗中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句,翠竹与美人互相映衬,而如今,只见“修竹”而不见美人,自然会触目伤怀。 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李煜《长相思》也写道:“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以景物来象征情思,是我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写法。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