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人的诗词有哪些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仿佛兮若轻云之闭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 我给你来一段洛神赋吧 你自己截取好句: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瑰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 抗琼[王弟]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 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 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 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 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遢,命俦啸侣, 或戏清流,或翔神渚, 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 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 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动无常则,若危若安。 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转眄流精,光润玉颜。 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这是曹植描写宓妃的,通篇都是佳句 2.带段字的诗句有哪些珍壤割绣段,里俗祖风义。 绣段千寻贻皂隶,黄金百镒贶家臣。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摘尽庭兰不见君,红巾拭泪生氤氲,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 绮罗锦绣段,有赠黄金千。 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 惭君锦绣段,赠我慰相思。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清吟绣段句,默念芙蓉章。 韩娥唱一曲,锦段鲜照屋。 喜擎绣段攀金鼎,谢脁馀霞始是霞。 珍重珠玑兼绣段,草玄堂下寄扬雄。 3.有关于鸡的诗句雄鸡一唱天下白!(李贺)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道鸡鸣见日升!(王安石)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归园田居》)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亭上十分绿醑酒,盘中一味黄金鸡(李白) 忧怀从中来,叹息通鸡鸣。 (曹子建《弃妇篇》) 两头纤纤月初生,半白半黑眼中睛。腷腷膊膊鸡初鸣,磊磊落落同曙星 (古乐府徐朝云) 杀鸡未肯邀季路,裹饭应须问子来 (苏东坡《次韵徐积》) 纪德名标五,初鸣度必三 (杜甫《鸡》) 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 须臾弄罢寂无事,却似人生一梦中。 (唐梁锽《咏木老人》)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诗经》鸡鸣紫陌曙光寒-- 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漫话古代咏鸡诗 提及诗歌中的鸡,当代读者或许首先想到的是伟人**脍炙人口的词句“一唱雄鸡天下白”(《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其实,“一唱雄鸡天下白”,系化用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诗句“我有迷魂招不得,一唱雄鸡天下白”(《致酒行》)。 显然,了解古代咏鸡诗,这对“古为今用”是颇为有益的。在我国,咏鸡诗源远流长。 早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便有“鸡栖于埘”、“鸡栖于桀”(《王风·君子于役》),“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潇潇,鸡鸣胶胶”、“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郑风·风雨》)等咏鸡的诗句。当然,这些尚不能说是咏鸡的诗篇,而只是一些烘托情境、渲染气氛的诗句。 《诗经》之后,咏鸡的诗句层出不穷。如战国时期楚国爱国大诗人屈原有“宁与黄鹄比翼乎?将兴鸡鹜争食乎?”(《卜居》)的诗句,三国魏诗人曹植有“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名都篇》)的诗句,南朝宋诗人鲍照有“鸡鸣洛城里,禁门平旦开”(《代放歌行》)的诗句。 南朝乐府民歌《华山畿》(其二十四):“长鸣鸡,谁知侬念汝,独向空中啼。”此诗,可谓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咏鸡的诗篇。 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咏鸡的诗句与诗篇为数众多。 笔者利用北京大学《全唐诗》电子检索系统专业版查询,诗题中含有“鸡”字的,共有50项与查询匹配;诗行内含有“鸡”字的,共有1073项与查询匹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诗篇有大诗人杜甫的五言律诗《鸡》,诗人崔道融的七言绝句《鸡》、韩偓的七言绝句《观斗鸡偶作》等。 宋诗可谓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咏鸡的诗句与诗篇超过了唐诗。 笔者利用北京大学《全宋诗》电子检索系统专业版查询,诗题中含有“鸡”字的,共有275项与查询匹配;诗行内含有“鸡”字的,共有5059项与查询匹配。其中,颇具特色的诗篇有刘兼的《晨鸡》、宋庠的《斗鸡》、李觏的《惜鸡诗》、周紫芝的《责鸡》、高斯得的《鸡祸诗》等。 宋代之后,也有不少咏鸡的诗句与诗篇。其中,写得较好的诗篇有元代诗人陈廷言的《金鸡洞》、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寅的《咏鸡诗三首》、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的《鸡》等。 古诗咏鸡,有的是以鸡意象作为自然景物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句“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其一),唐代诗人顾况的诗句“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过山农家》),描绘田园风光,鸡为构成景物的意象之一。 而唐代著名诗人温庭筠的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中的“鸡声”则不仅是构成景物的意象之一,而且以此突出了“早行”之“早”字,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古诗咏鸡,有的是表达诗人对鸡不幸命运的同情。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的《鸡》:“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主人计固佳,不可使鸡知。” 写人养鸡,而“鸡肥”之日却难免一死的命运,并希望鸡的主人能“不可使鸡知”。字里行间,寄予了诗人对鸡不幸命运的同情。 古诗咏鸡,有的则是以此作衬托,抒发诗人的情感。三国魏政治家、文学家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蒿里行》),以"千里无鸡鸣”衬托乱世景象之凄凉;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以“故人具鸡黍”衬托“故人”对诗人的真挚友情。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古风》中写到斗鸡:“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其二十四),“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其四十六),以此抒发诗人对当时的权贵、奸佞小人的愤懑之情。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有一首《咏鸡诗》:“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 此诗系他登基之日闻鸡鸣而作,借咏鸡抒发了其登基的喜悦之情与雄视天下的豪迈气概。古诗咏鸡,有的明为咏鸡,实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南朝乐府民歌《读曲歌》:“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暝不复曙,一年都一晓。” 与其说是咏鸡,还不如说是写诗人的心境。诗人之所以要“打杀长鸣鸡”,就在于“愿得连暝不复曙,一年都一晓”,而为何要如此,诗中并未明言直说,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或许,诗人是想念远方的亲人,愿在梦中与之相会。 唐代诗人金昌绪的“打起黄莺儿,莫教。 4.带有看的诗句天明不待人同看,绕树重重履迹多.——唐 张籍《和裴仆射看樱桃花》 新红旧紫不相宜,看觉从前两月迟.——唐 张籍《唐昌观看花》 努力少年求好官,好花须是少年看.君看老大逢花树,未折一枝心已阑.——唐 元稹《看花》 花开只恐看来迟,及到愁如未看时.——唐 罗邺《看花》 迅步如何却放迟,贪看船子下滩奇.身贫也守垂堂戒,自觉看高命未知.——宋 陈藻《看船》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宋 罗与之《看叶》 厌看家园桃李春,蹈青行遍四山村.芳菲看尽还归看,看得园花特地新.——宋 杨万里《与子仁登天柱冈,过胡家塘蒪塘归东园四首》 他山亦有痴人看,却向侬家行处看.——宋 项安世《二十四日看山》 5.形容“布局”的诗句有哪些1.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八阵图》 释义: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2. 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周密《观潮》 释义:几百艘战船分列两岸;不久水军的战船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安稳。 3.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九歌·国殇》 释义: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4.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李白《塞下曲六首》 将军受命出兵,战士们行军到塞外,在龙沙一带暂时安营扎寨。 5.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释义:军队沿石径行进,如雁飞排成的行列;士兵依次渡过桥梁,如游鱼前后连贯。 6. 星月开天阵,山川列地营。——陈子昂《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 释义:按星月分布摆开天阵,据山川形势排列地营。 7. 李广从来先将士,卫青未肯学孙吴。——高适《送浑将军出塞》 释义:您在战场上像李广那样身先士卒,在谋划方略上和霍去病一样,虽不学孙子、吴起的兵法,也能措置得宜,曲尽其妙。 8. 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李白《出自蓟北门行》 释义:大将出征讨伐胡人时,君王亲自为他推车,并郑重地对他嘱咐一番,授之以指挥作战的全权。 9. 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卢照邻《战城南》 释义:两军在雁门关的北面发起了战争,我军与敌军在城南布下了阵势。 10. 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李白《出自蓟北门行》 释义:在赤山安兵布阵,在长城边的紫塞设营扎寨。 6.有关"愁"的诗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溢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颦(刘禹锡《忆江南》)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刘禹锡《潇湘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 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温庭筠《菩萨蛮》)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生查子》) 语已多,情未了。 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敦煌词) 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敦煌词) 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 骑象背人先过水(李旬《南乡子》)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冯延巳《鹊踏枝》)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李景《摊破浣溪沙》)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李煜《菩萨蛮》)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李煜《临江仙》)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夐《诉衷情》)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钱惟演《玉楼春》) 昔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浅(钱惟演《玉楼春》)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木遮》)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范仲淹《御街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御街行》)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张先《天仙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明月不知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玉楼春》)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欧阳修《踏莎行》) 笙歌散进游人去,始觉春空(欧阳修《采桑子》) 聚散若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留春住(王观《卜算子》)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今宵剩把颍钢照,有恐相逢似梦中(晏几道《鹧鸪天》) 残睡觉来人又晚,难忘,便是无情也断肠(晏几道《南乡子》)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晏几道《生查子》)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王安国《清平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蝶恋花》) 人生弹指事成空,断魂惆怅无寻处(李之仪《踏莎行》) 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黄庭坚《望江东》) 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影偷移(晁元礼《绿头鸭》) 人强健,青尊素影,长愿相随(晁元礼《绿头鸭》) 叹好梦,一一无凭,怅掩金花坐凝目(晁元礼《雨霖铃》) 别后厌厌,应是香肌,瘦减罗幅(晁元礼《雨霖铃》)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秦观《望海潮》)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秦观《江城子》)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秦观《满庭芳》)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秦观《满庭芳》) 无奈云沉雨散。 凭阑干,东风泪眼(王诜《忆故人》)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赵令峙《清平乐》)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原上草,露初唏,旧楼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鹧鸪天》) 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青秋节(柳永《雨霖铃》) 此去经年,应是良晨好景虚设。便纵有千钟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栏桡(柳永《少年游》) 早知恁么。 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柳永《定风波》)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柳永《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毁,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晁补之《盐角儿》) 宽尽春来金缕。 7.关于楚霸王的诗句历史上借项羽之名咏史言志之诗不在少数,最有名的当属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的《叠题乌江亭》和李清照的《乌江》。另外,常见的还有汪遵的《项亭》、《乌江》和于季子的《咏项羽》。 《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作者对项羽的负气自刎而惋惜,但主要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叠题乌江亭》:“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这首诗是王安石针对杜牧的《题乌江亭》诗而作,表达了王安石对项羽失败的看法。杜牧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因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作为政治家,王安石十分辛辣冷峻,他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谓一针见血。 李清照之《乌江》则慷慨激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作者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楚汉之争中最后以失败而告终的楚霸王项羽,表示了钦佩和推崇。尤其“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一句广为后人赏析、吟诵。 《项亭》:“不修仁德合文明,天道如何拟力争。隔岸故乡归不得,十年空负拔山名。”从另一个角度点评了楚汉相争中项羽最后失败的原因。 汪遵的《乌江》:“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英雄去尽羞容在,看却江东不得归。”则表达了对西楚霸王的不尽同情。 《咏项羽》:“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此诗与李清照的观点不谋而合。楚霸王逐鹿败北,无颜见江东父老,宁肯一死以谢天下。这比起那些弃天下百姓于不顾,苟且偷生,偏安一隅之辈要有气节得多。宁死不屈,末路英雄的壮烈与刚毅,让后人叹息不已 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