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的选题立意

1.诗词中立意的要求有哪些

诗词中立意的要求有:(1) 立意要正确、鲜明之所以将“正确”作为立意的第一要求,在于现在的社会世界观、价值观多元化。

立意正确,就是指所确立的主体反映了自然的本质和规律,反映 了生活的本质和主流,符合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正确,就是作者要有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立意正确是创作诗词的根本要求,“意”主要是指诗词的思想性。“意”是否能“立”得住,就看它是否正确,是否带有社会普遍性,是否符合人们 的审美要求与习惯,是否能积极地、健康地反映生活本质的内容。

也就是说, 正确的立意应是大多数人能够认可或是积极倡导的。 只有正确的意才能立得住、立得稳。

所谓鲜明,是指所确立的主题能旗帜鲜明地表示爱什么,憎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2) 立意要集中、单纯一首诗词多意必意杂,意杂必主旨不明。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一诗止于一时一事,自十九首至陶谢皆然。既以命意成章,则求尽一物、一景、一情、一事之旨,得尽而毕。

”其又云:“一篇载一意,一意则自一气, 首尾顺成,谓之成章。”如果有数意,就分成几首来写。

例如李白《清平调》 (三首):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第一首着意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把贵妃比作嫦娥;第二首着意从时间来写,把读者引入楚襄王的阳台、汉成帝的宫廷,把贵妃比作 神女和赵飞燕;第三首从眼前的现实写,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把贵妃 比作国色天香的牡丹。 三首诗各写一意,各自成章,又相互钩带,其一、其 三均写到“春风”,前后呼应,表明为一组。

(3) 立意要深刻、新颖所谓深刻是指能反映生活的本质及内部规律,能揭示事物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意义。而新颖是指所确立的主题是作者的新认识、新感受,能给人以 新的启示。

诗词贵有新意。苕溪渔隐云:“学诗若循习陈言,规摹旧作而不能自出新意,亦何以名家。”

黄鲁直亦云:“文章忌随人后,随人作计终依人。”宋子京 亦云:“文章必自成一家,然后可以传之不朽,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 人臣仆,古人讥为屋下架屋也。”

例如,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自古以来吸引了许多读者,人们大都会因为夕阳西下黯然神伤;朱自清反弹琵琶, 写出了“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这样的佳句,变换了立意角度,改变了原诗中消极的情绪,令人耳目一新。 正所谓“语淡而情浓,事浅而言深”。

(4) 立意要志趣高远所谓志趣高远,是指立意不能有任何不健康的因素存在,应做到符合文章主题,顺应文章中心。“若要意境高,且于胸怀远。”

诗词立意高远,作品 才有气魄、风骨,读来才不俗。姜夔在《白石道人诗说》中讲:“意格欲高, 句法欲响。

只求工于字句,亦末矣!”他认为,如果只是让字句工整,是雕虫 小技。何为高远?王安石赞陶渊明《饮酒》诗前四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说:“诗人以来,无此四句!”宋代李公焕说: 此诗“脱尽古今尘俗气”,可谓志趣高洁、寓意深远之范例。 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认为学诗要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

这就要求作者要以博大的胸怀、高尚 的情操、健康积极的心态审视题材,不能被眼前的现象阻挡,要在想象中赋 予双眼透视功能,望远再望远,望至肉眼所不能及。

2.诗词中立意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诗词作品贵在立意。

古人的著述或诗话中对于“立意”有很多精辟的论述,如魏文帝曰:“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为卫。”宋代刘贡甫《中山 诗话》云:“诗应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 作。”

苏轼认为:“善诗者道意不道名。”由此可知,意之于诗,如帅之将兵 也,诗之高下率皆由意而观。

清阮葵生《茶余客话》:“诗以意为主,无帅之 兵,谓之乌合。云烟泉石,金玉锦绣,花木禽鱼,皆散卒也。

以意遣之,则 无不灵。”唐代杜牧在《答庄充书》中说:“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 辞采章句为之兵卫。”

魏际端《伯子论文》中说:“文主于意,意多乱文。 ”以上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一点,那就是立意是一首诗的灵魂。

一首诗没有了灵魂,也就没有了生命力。创作一首诗词,首要的并不是考虑它的语言、节奏、韵律等,而是必须先确定立意。

一篇文章、一首诗,必以意串,无 “意”之作,必定神情散漫,杂乱无章,只是语言材料的堆砌而已。 立意的正 确与否,决定着诗作的主题思想是否正确;立意的高下、深浅,决定着诗作 的思想性与感染力。

3.求五首课外古诗词的赏析从内容、立意、修辞等方面

观刈麦》 白居易 【赏析】 《观刈麦》元和二年(807)作者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时写作者早期首著名讽谕诗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五月麦收农忙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割麦青壮年送饭送水随描写青壮年农民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觉得炎热只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写此处家农民辛苦劳碌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种令人心酸情景: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割麦者旁边拾麦要来拾麦呢因家田地已经输税尽——缴纳官税而卖光了今无田种无麦收只好靠拾麦充饥两种情景交织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辛苦者揭示了赋税繁重繁重赋税既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也会使家正割麦农民失掉田地今日拾麦者乃昨日割麦者;而今日割麦者也能成明日拾麦者强烈讽谕意味自言之结尾诗人由农民生活痛苦联想自己生活舒适感惭愧内心里久久能平静段抒情文字全诗精华所作者触景生情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叙事同时采用对比手法首诗重要艺术特色首诗诗人仅把劳动人民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舒适与劳动人民穷苦作了对比首诗写了农民酷热夏天劳碌与痛苦之诗人同样也联想自己感自己没有功德又事农桑却拿三百石俸禄年终还有余粮因而念此私自愧尽日能忘诗人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十分难得样种对比真新颖精警难能贵发人深省因而更显出首诗思想高度及对当今社会现实意义2《月夜》 刘方平 【赏析】 刘方平开元、天宝时人隐居颖阳太谷高尚仕《唐才子传》称神意淡泊善画山水工诗多悠远之思;陶写性灵默会风雅故能脱略世故超物外《全唐诗》录存其诗二十六首唐诗春和月题少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诗写春唯从柳绿桃红之类事物着笔反借夜幕似乎具有春天景色特点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细描其光影感叹其圆缺;而只夜色调进半片月色样夜色至太浓月色也至太明造成种蒙胧而和谐旋律此诗首揭更深二字下景色描绘确定了基调也给全诗笼罩种特殊氛围月色半人家更深二字具体化接下句北斗阑干南斗斜更深于夜空征象两句起造成春夜静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因月轮西斜诗星斗阑干映衬构成两句之间内关联恬谧春夜万物生息迁化潜行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契机而得佳句从虫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说明诗入有着深厚乡村生活根柢因此两句非般人所能道没有长期乡村生活经验入固说出;便生活乡村也并非人人都说得出来今夜虫鸣究竟第回还第几回谁去注意须得有心人还应该有颗诗心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深情既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诗说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语洋溢着自得之情写隔窗听虫声用透给人生机勃发力度感窗纱绿色夜晚看出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盎春意至此我们明白:诗人之所描写作春天表征鲜明外景观而借助深夜景色气氛来烘托诗意境因诗得之于诗人内心诗人颗纯净心灵体察自界细微变化诗前二句写景物着丝春色彩.却暗关合春意颇具蕴藉之致第三句春气暖结句虫声绿窗纱互映发于春意俱足声与色仍从意(感觉)来诗人并非唯从虫声才知道春气已暖春气暖诗人对今夜细微感觉而虫声只与其感觉冥合物候因此诗意蕴深厚构思新颖别致决定于感受独特唐代田园诗成重要流派也乏名家而能仿佛陶诗二者并多见象本诗样深得陶体真趣更寥寥至于说本诗有无隐微之情寄托于字面无征好去穿凿3《破阵子》晏殊 赏析: 《珠玉词》首清新活泼作品具有淳朴乡间泥土气息上阕写自景物燕子、梨花、碧苔、黄鹏、飞絮众多意象秀美明丽足见春色之娇人下阕写人物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生活细节村姑天真爱笔点与上阕生气盎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画面美与情韵美笑从双脸生句特写收束全篇赏析二: 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青春活力充满着种欢乐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纯洁心灵二十四节气春分连接清明正年春光堪留恋时节春已分新燕至此时恰值社日也来古人称燕子社燕常春社来秋社去词人所说新社指即春社了时每年有春秋两社日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极时地之盛闺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连女红也放下呼姊唤妹门外游玩词篇开头句其精神全于此按民族花历又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自小寒至谷雨每五日花信每节应三信有三芳开放;按春分节三信正海棠花、梨花、木兰花梨花落清明望词人写时序风物丝苟当此季节气息芳润池畔苔生鲜翠林丛鹂啭清音春光已苒苒而近晚了神情更言外清明花信三番又应何处桐花、麦花与柳花所词人接着写日长飞絮轻古有诗云:落尽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合看文学评论家于此必曰:写景;状物而知时序推迁触人思绪也当此良辰佳节之际则有二少女出现于词人笔下:采桑路上们正好遇着;见面西邻女问东邻女:今天高兴夜里做了好梦了吧快说来听听东邻笑道:莫胡说人家刚才和们斗草来着得了彩头呢笑从双脸生五字再难另找句更好写少女笑吟吟句子来替换何谓双脸盖脸本从眼际得义而非人混。

4.求一首唐诗的诗歌鉴赏 鉴赏详细

【标题】:把酒问月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言古体诗 【内容】: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含义: 明月万古如一,而人世间则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

古往今来的无数人们,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对着空中同一个永恒的明月,或许都曾有过相似的感慨吧!今晚月华如练人却千里,小女也只是有感于明月长存而人生短暂,希望自己能够珍惜今生的点滴光阴,在瞬间把握永恒,如此而已。 赏析: 《把酒问月》这诗题就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象,那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

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 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

“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劈头一问,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问句先出,继而具体写其人神往的情态。

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见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一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从而倍有诗味。

二句语序倒装,以一问摄起全篇,极富气势感。开篇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以下大抵两句换境换意,尽情咏月抒怀。

明月高高挂在天上,会使人生出“人攀明月不可得”的感慨;然而当你无意于追攀时,也许会万里相随,依依不舍。两句一冷一热,亦远亦近,若离若即,道是无情却有情。

写出明月于人既可亲又神秘的奇妙感,人格化手法的运用惟妙惟肖。回文式句法颇具唱叹之致。

紧接二句对月色作描绘:皎皎月轮如明镜飞升,下照宫阙,云翳(“绿烟”)散尽,清光焕发。以“飞镜”作譬,以“丹阙”陪衬俱好,而“绿烟灭尽”四字尤有点染之功。

试想,一轮圆月初为云遮,然后揭开纱罩般露出娇面,该是何等光彩照人!月色之美被形容得如可揽接。不意下文又以一问将月的形象推远:“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月出东海而消逝于西天,踪迹实难测知,偏能月月循环不已。

“但见”宁知”的呼应足传诗人的惊奇,他从而浮想联翩,究及那难以稽考的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月中白兔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捣药,为的什么?碧海青天夜夜独处的嫦娥,该是多么寂寞?语中对神物、仙女深怀同情,其间流露出诗人自己孤苦的情怀。这面对宇宙的遐想又引起一番人生哲理探求,从而感慨系之。

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迭。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

故二句造语备极重复、错综、回环之美,且有互文之妙。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只如逝水,然而他们见到的明月则亘古如斯。

后二句在前二句基础上进一步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前二句分说,后二句总括,诗情哲理并茂,读来意味深长,回肠荡气。

最后二句则结穴到及时行乐的主意上来。曹操诗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此处略用其字面,流露出同一种人生感喟。

末句“月光长照金樽里”,形象鲜明独特。从无常求“常”,意味隽永。

至此,诗情海阔天空地驰骋一番后,又回到诗人手持的酒杯上来,完成了一个美的巡礼,使读者从这一形象回旋中获得极深的诗意感受。 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

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于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虽然意绪多端,随兴挥洒,但潜气内转,脉络贯通,极回环错综之致、浑成自然之妙;加之四句转韵,平仄互换,抑扬顿挫,更觉一气呵成,有宫商之声,可谓音情理趣俱好,故“于古今为创调”(王夫之《唐诗评选》)。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②。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③!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④?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⑤。

① 题下自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② 丹阙,朱红色的宫门。

绿烟,指遮蔽月光的浓重的云雾。 ③ 但见,只看到。

宁知,怎知。没,隐没。

④ 白兔捣药,是古代的神话传说,西晋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嫦娥,传说中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羿 的仙药,成为仙人,奔入月中。

见《淮南子·览冥训》。 ⑤ 当歌对酒时,在唱歌饮酒的时候。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金樽,精美的酒具。 这是一首应友人之请而作的咏月抒怀诗。

诗人以纵横恣肆的笔触,从多侧面、多层次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过海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叹,展现了作者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 全诗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

悠悠万古,长存不变的明月,。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