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景色的宋词(尽量快一点,短一点)【木兰花】严仁 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蝴蝶乱。 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 宝奁如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写春日相思,更多的笔墨放在春天景色的描写上,相思仿佛成为情绪之点缀。 上阕写春天的两幅景象:其一,春景繁盛。春风吹来,“荠菜花繁”,蝴蝶纷乱,喧闹盛丽。 其二,春景过却。这时,大自然变得清净,甚至有点寂寞冷落。 池水碧绿,落红吹断,繁华已逝。由春暮自然过渡到相思。 游丝恨短是因为离人的思念太长,“罗带”宽缓是因为相思而消瘦。面对“宝奁”,看着自己容颜的改变,真是触目惊心。 这首词写景色细腻而精练,抒情则依循寻常路径,写景的成就超过抒情。 《玉楼春·东城渐觉春光好》 东城渐觉春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 记前时、送春归后。 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宋·钱惟演《木兰花》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宋·梅尧臣《苏幕遮》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恼人天气又春阴 ——宋·晏殊《浣溪沙》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宋·苏轼《定风波》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宋·苏轼《一丛花》 芳菲消息到,杏梢红——宋·贺铸《小重山》 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 宋·周邦彦《蝶恋花》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宋·李清照《声声慢》 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宋·陈与义《虞美人》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霜风:秋风。 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 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 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的彩虹。 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 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绿荷多少夕阳中。 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人。背西风:背向秋风。 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 宋•秦观《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 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 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 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 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 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 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我给的大部分都是在整首的啊。你自己挑几首不就行了~~~。 2.关于描写四季的宋词夏天的: 一、有约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路灯花。 二、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三、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四、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五、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描写四季的宋词春天: 踏沙行 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 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 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 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 斜阳却照深深院。 夏天: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秋天: 唐多令·惜别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冬天: 满庭芳 十月念六日大雪,作此呈社人 赵长卿 晚色沉沉,雨声寂寞,夜寒初冻云头。晓来阶砌,一捻冷光浮。目断江天霭 霭,低迷映、绿竹修修。多才客,高吟柳絮,还更上层楼。 烹茶,新试水, 人间清楚,物外遨游。胜似他、销金暖帐情柔。细看流风回舞,终日价、浅酌轻 讴。醺醺地,美人翻曲,消尽古今愁。 4.形容混乱的成语乱七八糟、一塌糊涂、手忙脚乱、惊惶失措、语无伦次 一、乱七八糟[ luàn qī bā zāo ] 【解释】:形容无秩序,无条理,乱得不成样子。 【出自】:清·曾朴《孽海花》第五回:“你看屋里的图书字画,家伙器皿,布置得清雅整洁,不象公坊以前乱七八糟的样子了,这是霞郎的成绩。” 二、一塌糊涂 [ yī tā hú tú ] 【解释】: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出自】:郭沫若《革命春秋·学生时代》:“新开设的中学,更是一塌糊涂,笑话百出。” 三、手忙脚乱 [ shǒu máng jiǎo luàn ] 【解释】: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忙脚乱。’” 【译文】:说:‘为什么是境中的人?’老师说:‘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四、惊惶失措 [ jīng huáng shī cuò ] 【解释】: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自】:唐朝 李百药《北齐书·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译文】:孝友临刑时,不知怎么办才好,晖的脸色却还像往常一样。 五、语无伦次 [ yǔ wú lún cì ] 【解释】:伦次:条理。话讲得乱七八糟,毫无次序。 【出自】: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七引《诗眼》:“古人律诗,亦是一片文章,语或似无伦次,而意若贯珠。” 【译文】:古人的律诗,也是一种文章,有的人话讲得乱七八糟,毫无次序,而意思像是连起来一样。 5.描绘女人此生坎坷经历的宋词瘦了宋词的女子 轻轻打开宋词,淡烟,疏雨,一个瘦若梅花的女子,沾染着风花雪月的灵气,在济南的一隅款款走来。从此那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闲愁,便瘦了山水,瘦了红尘。 你舞文弄墨,且歌且行,不为功名,只为爱情。兴尽之于,你饮醉婉约古典的文字,唱尽红尘的爱恨情愁;所到之处,你口噙唇齿留香的词韵,吟遍人间的悲欢离合。不经意间,满地黄花,堆积着的几多思念,便想瘦了你这位旷世才女;一叶轻舟,载不动的几多情愁,便苦瘦了你这位乱世佳人;三杯两盏,喝下去的几多爱恨,便醉瘦了你这位冷月花魂。从此,在风雨飘摇的南宋,情瘦,花瘦,你的人更瘦。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佳节依然,重九依旧。登高怀远,插遍茱萸,独少一人。东篱把酒,赏菊谁与共?日落黄昏,纵有暗香盈袖,离愁别恨又上心头。落花声里数流年,借酒消愁,强作欢言,信手弹落眉间的闲愁,仰首吐出心里的哀叹,然而附骨的相思,却无计消除。 独守空闺,孤枕难眠,夜半相思苦。你一弱女子,这千般思,万般念,凄凄戚戚,又怎一个、愁字了得!你一瘦红颜,这几番痴,几番醉,冷冷清清,又怎敌他、晚来风急?独上西楼,倚遍栏杆,望断天涯路,人归何处?连天衰草、眉锁清秋!愁熏千里,病起萧萧,渐渐的,你弱瘦成西风中凋零的黄花,一朵,一朵在宋词里款款飘落。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你对丈夫的那份痴情和疼爱,倾注与行云流水般的文字里,娓娓生动地叙述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品味着自己的爱恨情愁。与你相逢,执手相顾,泪眼迷离,好生害怕伤离惜别,只因作一次离别,便添一段新愁,更减一层清瘦。 日上帘钩,又尝离别苦。一腔情愁,你本想尽情倾吐,却怕误了丈夫的前程锦路,固纵有千般不舍,万般无奈,你依然心甘情愿为他朝思暮想,罗衫微坠;你依旧甘之如饴为他日愁夜瘦,衣带渐宽。昨夜西窗共入梦,今日长亭伤离别。站在离别的渡口,多少话,有苦难言;多少事,欲说还休。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醒来卷帘问花,只道绿肥红瘦。只是你惜花、叹花,迟暮之年,还有谁疼你,怜你?繁花凋零,散入红尘的仅是一地诗香;相思瘦尽,羽化人间的却是一帘幽梦。曾几何时和羞走,却把青梅嗅,如今花自飘零,水自流。阳关千遍,寻寻觅觅,渐行渐远。大宋也在你的浅唱低吟中逐渐孱弱消瘦。到最后,在风花雪月里,一瓣,一瓣,凋谢成纤纤墨字的宋词。 缓缓合上书扉,晓风,残月,一个瘦比黄花的女子,吟唱着爱恨情愁的幽怨,从宋词的一页悻悻离去。从此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无奈,便瘦了宋词,瘦了古今。 6.以描写艳情为主的宋词,你知多少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主要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 婉约派的内容主要侧重于儿女风情,重视音律和谐清婉,风格清新绮丽,体现了一种柔婉之美。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等。 柳永 柳永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小就学习诗词。他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对后来的词人影响很大。“源流从柳氏来”,就连苏轼、黄庭坚等著名词人也都受到柳永的影响。柳永创造了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并大力创作慢词,充分运用俚词俗语、白描、铺叙等手法,注重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情感和心态体验。词作内容主要包括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都市生活和市井风光等等。代表作有《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和《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等。 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李清照 李清照,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出生于书香门第,饱读诗书,前期生活优裕,后期随着战乱颠沛流离,境遇孤苦。她的词充分表现了她的人生际遇,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写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诗画生活,后期则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她善用平淡无华的白描手法,语言清丽柔婉,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代表作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和《忆秦娥·临高阁》等等。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豪放派 豪放派,顾名思义,总体来说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不拘守音律,多有高亢之调,代表人物有苏轼和辛弃疾等。 苏轼 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苏轼创立了豪放派,他将激昂、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塑造豪迈的形象和阔达的场面。 苏轼的一生经历了三起三落,乐观的心态让他的作品更添一份豪迈。他的词的题材十分广泛,包括游记、怀古、抒怀、送别等等,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苏轼的词作风格除了豪放、旷达之外,也不乏婉约风格,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高远,对传统的婉约词起着继承发展的作用。代表作有《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江城子·密州出猎》等等。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辛弃疾 辛弃疾,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少年抗金归宋,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辛弃疾对于内容的扩大是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在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中,政治、哲理、朋友、恋人、田园、民俗、个人感受等等,都被他纳入词的写作范围之内,艺术风格多变,除了雄伟奔放的风格,对于传统的婉媚风格,他也运用得十分得心应手,如著名的《摸鱼儿》,上阕写惜春,下阕写宫怨,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把一种落寞怅惘的心情写得十分曲折委婉,用笔极为细腻。 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这些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代表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7.描写“姐妹情深”的唐诗或者宋词有哪些1、《破阵子》北宋:晏几道 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 记得春楼当日事, 写向红窗夜月前。凭谁寄小莲。 绛蜡等闲陪泪,吴蚕到了缠绵。 绿鬓能供多少恨, 未肯无情比断弦。今年老去年。 2、《蝶恋花.昌乐馆寄姊妹》北宋: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 四叠阳关, 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 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 忘了临行, 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 东莱不似蓬莱远。 3、《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唐代:李商隐 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 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精帘。 4、《踏莎行(寄姊妹)》宋代:苏氏 孤馆深沈,晓寒天气。解鞍独自阑干倚。暗香浮动月黄昏,落梅风送沾衣袂。待写红笺,凭谁与寄。先教觅取嬉游地。到家正是早春时,小桃花下拼沉醉。 5、《与王录事会张征君姊妹炼师院玩雪兼怀清会上人》唐代:皎然 何意廉从事,还来会默仙。寒空惊雪遍,春意入歌偏。 瑶草三花发,琼林七叶连。飘飖过柳寺,应满译经前。 8.描写人去楼空的宋词凤凰台上忆吹箫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体裁:【词】 类别:【】 香冷金猊, 被翻红浪, 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 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 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 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 这回去也, 千万遍阳关, 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 从今又添, 一段新愁。 【注释】 ①金猊:涂金的狮形香炉。 ②宝奁:贵重的镜匣。 ③武陵:地名。 作者借指丈夫所去的地方。 ④凝眸:注视。 【评解】 这首词真实地抒写了离愁别恨。上片写临别时的心情。 下片想象别后情景。人去难 留,爱而不见,愁思满怀无人领会。 词中表达感情绵密细致,抒写离情宛转曲折。用语清新流畅,舒卷自如。 具有感人 的艺术魅力。 【集评】 张祖望《古今词论引》:“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痴语也。如巧匠 运斤,毫无痕迹。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写其一腔临别心神,新瘦新愁,真如秦女楼头,声声有和 鸣之奏。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懒说出妙。 瘦为甚的?千万遍痛甚?又云:清风朗月, 陡化为楚雨巫云;阿阁洞房,立变为离亭别墅,至文也。 杨慎《词品》:“欲说还休”与“怕伤郎又还休道”同意。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新来瘦”三语,婉转曲折,煞是妙绝。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述别情,哀伤殊甚。 起三句,言朝起之懒。“任宝奁” 句,言朝起之迟。 “生怕”二句,点明离别之苦,疏通上文;“欲说还休”,含凄无限。 “新来瘦”三句,申言别苦。 较病酒悲秋为尤苦。换头,叹人去难留。 “念武陵”四句, 叹人去楼空,言水念人,情意极厚。末句,补足上文,余韵更隽永。 ------------------------------- 这首词概作于词人婚后不久,赵明诚离家远游之际,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思念。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 ”,为对偶给人以冷漠凄清的感觉。 金猊,指狻猊(狮子)形铜香炉 。“被翻红浪”,语本柳永《凤栖梧》:“鸳鸯绣被翻红浪。” 说的是锦被胡乱地摊在床上,在晨曦的映照下,波纹起伏,恍似卷起层层红色的波浪。金炉香冷,反映了词人在特定心情下的感受;锦被乱陈,是她无心折叠所致。 “起来慵自梳头”,则全写人物的情绪和神态。这三句工炼沉稳,在舒徐的音节中寄寓着作者低沉掩抑的情绪。 到了“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则又微微振起,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词人情绪流程中的波澜。然而她内心深处的离愁还未显露,给人的印象只是慵怠或娇慵。 慵者,懒也。炉中香消烟冷,无心再焚,一慵也;床上锦被乱陈,无心折叠,二慵也;髻鬟蓬松,无心梳理 ,三慵也;宝镜尘满,无心拂拭,四慵也;而日上三竿 ,犹然未觉光阴催人 ,五慵也。 慵而一“任”,则其慵态已达极点。词人为何大写“慵”字,目的仍在写愁。 这个“慵”字是“词眼 ”,使读者从人物的慵态中感到她内心深处有个愁在。 “生怕离怀别苦 ”,开始切题,可是紧接着,作者又一笔宕开,“多少事,欲说还休”,万种愁情,一腔哀怨 ,本待在丈夫面前尽情倾吐,可是话到嘴边,又吞咽下去。 词情又多了一层波折,愁苦又加重了一层。因为许多令人不快的事儿,告诉丈夫只有给他带来烦恼。 因此她宁可把痛苦埋藏心底,自己折磨自己,也不愿在丈夫面前表露,真可谓用心良苦,痴情一片,难怪她会“慵怠无力”而复“容颜消瘦”了。“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 她先从人生的广义概括致瘦的原因:有人是因“日日花前常病酒,有人是因“万里悲秋常作客,而自己却是因为伤离惜别这种不足与旁人道的缘由。 从“悲秋”到“休休 ”,是大幅度的跳跃。 词人一下子从别前跳到别后,略去话别的缠绵和饯行的伤感,笔法极为精炼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多么深情的语言!《阳关》,即《阳关曲》。离歌唱了千千遍 ,终是难留,惜别之情,跃然纸上。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把双方别后相思的感情作了极其精确的概括。武陵人,用刘晨、阮肇典故,借指心爱之人。 秦楼,一称凤楼、凤台。相传春秋时有个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 ,筑凤台以居,一夕吹箫引凤,夫妇乘凤而去。 李清照化此典,既写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也写赵明诚对其妆楼的凝望,丰富而又深刻。同时后一个典故,还暗合调名,照应题意。 下片后半段用顶真格,使各句之间衔接紧凑,而语言节奏也相应地加快,感情的激烈程度也随之增强,使词中所写的“离怀别苦”达到了高潮 。“惟有楼前流水”句中的“楼前 ”,是衔接上句的“秦楼”,“凝眸处 ”是紧接上句的“凝眸 ”。 把它们连起来吟诵,便有一种自然的旋律推动吟诵的速度,而哀音促节便在不知不觉中搏动人们的心弦。古代写倚楼怀人的不乏佳作,却没有如李清照写得这样痴情的。 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远了,人影消失在迷蒙的雾霭之中,她一个人被留在“秦楼 ”,呆呆地倚楼凝望。她那盼望的心情,无可与语;她那凝望的眼神 ,无人理解。 唯有楼前流水,映出她终日倚楼的身影,印下她钟情凝望的眼神。流水无知无情,怎会记住她终日凝眸的情态,这真是痴人痴语啊。 词笔至此,主题似已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