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写有关花山岩画的诗句

1.美丽的花山岩画作文

早春时节,左江两岸春意拂面。云雾缭绕间,绿的、黄的、红的……鲜亮的色彩点缀其中,凤尾竹、灌木、木棉花和峭壁上赭红色岩画共同构成了一副神秘而震撼的文化图景。

谈及刚刚入选世界遗产的“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画家任赛仍难掩内心的激动。去年早春,受国家文物部门邀请,任塞和北京美术组20余位画家赴广西崇左花山岩画所在的区域采风,当时的场景历历在目。“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当地山川是非常秀美而独特的。和其他文化遗产聚焦一处人文、自然风光不同,花山岩画是绵延了一百余公里的狭长景观带。对画家而言,现场写生对视觉感受和记录是最为完整的。绘画作品不是对文化遗产的照搬,而是用艺术化的手法对当地景致与人文风貌的艺术再现。”7月26日,任赛在北京环铁艺术城的工作室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写花山岩画的400字作文

真真正正看过百花齐绽的人,绝对会不由自主的跪倒。就像小泽征尔第一次聆听阿炳的《二泉映月》时,双膝跪下,声音颤抖地说着,这种曲子,绝对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啊

百花绽放的瑰丽场景,并不像书上所描绘的那样平面死板,而是更加的灵动秀美。说白了,这美丽,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我所谓何人何时,都会被此所深深折服。

然而现在,我来到了花山,这一座堪称是人间仙境的美妙地方。我又三生有幸,观赏到了百花齐放的奇景。我相信,当时的我,是被其所震撼到的,震撼到,心脏都停止了跳动。

3.花山岩画的相关传说

关于花山壁画的传说也充满了浪漫的色彩。其中流传最广的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古时候有个奇人叫蒙大,他十来岁就食量惊人,且力大无比。那年兵荒马乱,官刮民财,老百姓苦不堪言。蒙大忍受不了压迫,决心起来造反,但苦于没有兵马刀枪,怎么办?他每天上山砍柴,总是呆呆地坐在石头上一筹莫展。一天,来了一位银须白发的老人,送给蒙大一叠纸和一支笔,老人吩附道:“你在这纸上面画兵马刀枪,等到满一百天,纸上的兵马就会变成真人真马了,但千万不要让任何人知道”。老人说完便飘然而去。从此,蒙大每天干活回来,就关在屋里写写画画,废寝忘食。他母亲觉得奇怪,追问他,他总是说:“一百天后你就知道。”谁知在第99天时,母亲实在耐不住了,心想:只差一天不要紧吧,待我看看他画的是什么。于是,趁蒙大不在家,便推门进去打开画箱。刹那间,只见那些尚未成真人真马的纸片哗啦啦飞出屋外,粘在村前的崖壁上,变成了壁画。

传说太过神奇,除了为花山岩画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之外,并不能解释岩画的真正源起。关于这些画的来历,也是众多学者力图解开的一个谜。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几代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假说”。

4.花山岩画的作文

早春时节,左江两岸春意拂面。

云雾缭绕间,绿的、黄的、红的……鲜亮的色彩点缀其中,凤尾竹、灌木、木棉花和峭壁上赭红色岩画共同构成了一副神秘而震撼的文化图景。 谈及刚刚入选世界遗产的“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画家任赛仍难掩内心的激动。

去年早春,受国家文物部门邀请,任塞和北京美术组20余位画家赴广西崇左花山岩画所在的区域采风,当时的场景历历在目。“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当地山川是非常秀美而独特的。

和其他文化遗产聚焦一处人文、自然风光不同,花山岩画是绵延了一百余公里的狭长景观带。对画家而言,现场写生对视觉感受和记录是最为完整的。

绘画作品不是对文化遗产的照搬,而是用艺术化的手法对当地景致与人文风貌的艺术再现。”7月26日,任赛在北京环铁艺术城的工作室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5.花山岩画的对联

花山岩画地处广西崇左市左江及其支流明江流域 (范围包括崇左市宁明县、龙州县及江州区和扶绥县境内。)

与其依存的山体、河流、台地共同构成壮丽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包含约105公里左江、明江河段。 遗产区面积6621公顷,其中宁明县为第一遗产区,龙州县为第二遗产区,江州区和扶绥县为第三遗产区。

系战国至东汉时期岭南左江流域当地壮族先民骆越人群体祭祀遗留下来的遗迹。岩画绘制年代可追溯到战国至东汉时期,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地点分布之广、作画难度之大、画面之雄伟壮观,为国内外罕见,具有很强的艺术内涵和重要的考古科研价值。

花山岩画因其景观、岩画与中国南方壮族先民骆越人生动而丰富的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所显示的独特性。2016年7月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0届会议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与湖北神农架一起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9处和第50处世界遗产。

花山岩画申遗成功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遗项目的空白。

6.花山岩画的主题内容

相比对“为何作画”漫无边际的猜测,对于绘画内容的研究,因为有着直观的画面作为依据,就显得有的放矢得多。 据专家考证,这些战国至东汉时期绘制在天然崖壁上的图画,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关于花山岩画最早的记载,出现在明代张穆的《异闻录》中,文中是这样描述的:“广西太平府有高崖数里,现兵马执刀杖,或有无首者”。光绪年间的《宁明州志》记载:“花山距城五十里,峭壁中有生成赤色人形,皆裸体,或大或小,或执干戈,或骑马”。

明江东岸的花山岩画绘制在临江绝壁上,整个画面长200多米,高约40米,有画像1800多个,包括人、马、狗、刀、剑、铜鼓和羊角钮钟等,以人像居多,共有1300多个。岩画人像有正面和侧面之分,正面人像高大,皆双腿叉开弯膝而立,双臂高举,神情潇洒。岩画中的中心人物居于画的中央,身材魁梧,头戴虎冠,身佩长剑,威风凛凛,是队伍中的首领。一般的头领也是体魄健壮,剽悍异常,与众不同,突出于群体之中。侧身人像数量众多,有的头戴饰物,有的赤身裸体,有男有女,动作刚健有力。众多的体形较小的人物簇拥在身形高大的“首领”周围,形成众星捧月的构图。远看,岩壁上一片赤红如血,近看画像密密麻麻,整幅画面把许多元素混杂在一起,喧闹而热烈。 这些画面在表达着怎样的主题?错综复杂的符号代表了什么意思?人物为何整齐划一地跳起舞来?目前专家学者们也是各有各的见解,没有形成共识。

从众多人物的姿态上看,画面更像是一场盛大的祭祀或节日庆典。画中人物大多双臂向两侧平伸,曲肘上举,双腿分开成屈蹲,明显是模仿青蛙的姿态,而蛙神崇拜正是壮族的古老传统,青蛙舞至今仍在民间有所流传;其次,画面中出现很多铜鼓,这种重要的礼器也多用于祭祀场合;另外,一些人物形象有明显的性别特征,画面出现了身怀六甲的妇女、成群结队的小人,有人认为这反映了古骆越人的生殖崇拜。据这些内容可以推断,画面表达了一种欢乐、庄严、神圣的场面,如果不是祭祀,也是某种庆祝仪式。而在古代骆越人的生活当中,盛大的节日庆典,往往是和祭祀同时进行的,在举行仪式的过程当中,当然也少不了敲铜鼓、跳蛙舞。

不管画面具体描述了哪一个场景,它都实实在在地反映了古骆越人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敬和对力量的歌颂,以及祈望人畜兴旺、风调雨顺的美好心愿。

7.千古之谜的花山岩画是谁创作的

在广西左江流域的宁明、龙州、崇左、扶绥、大新一带,分布着中国现存最大的岩壁画群,其中又以宁明县花山岩画最为集中和壮观。

花山岩画绘在距离左江水面10多米高的岩壁上,长172米,高45米,面积达 8000多平方米。岩画中现存各种图案1900多个,包括人、兽、铜鼓、刀剑、羊角钮钟等。

图案为赭红色,分布密集,场面壮观,堪称世界岩画中罕见的精品。花山岩画的创作和绘制时代已经有了定论,来自各地的文物考古专家经过对花山岩画的颜料及石钟乳进行年代鉴定,一致认定岩画创作于战国至东汉时期。

什么人创作了花山岩画却一直是一个难解之谜。让人感到非常兴奋的是,近年来在崇左的考古新发现有望揭开这一谜底。

2004年5月以来,人们在崇左市江州区的一所村子里发现了部分文物。经文物主管部门调查抢救,目前已经收回铜碗、铜盘、铜斧、叶矛4件青铜器和2件陶器。

经国家博物馆专家考证,确认这些文物属于东汉时期的器物,而这一时期正是花山岩画产生的时期。这说明,花山岩画很可能就是现今居住在左江边两岸的壮族居民的祖先创作和绘制的。

8.花山岩画

院士专家为宁明花山岩画“会诊” --------------------------------------------------------------------------------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道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等9位专家组成专家团,实地考察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花山岩画病害情况。

袁道先院士撑着防滑棍,沿着崎岖的山路向花山山顶攀登。他一路察看山上的裂隙、植被,不时去尝某些已经覆盖了岩画的可疑的白色颗粒。

“这次看到的岩画与上次看到的不大一样,很多画被破坏了,色泽也暗淡了许多。”1979年曾来花山采集水样进行分析的袁道先院士说,“水样化学分析表明,钾、钠、氯、硫酸根离子的含量都在增加。

各种迹象显示,花山岩画及周围环境正在恶化。” 花山岩画坐落于宁明县驮龙乡耀达村的一座断岩山,临明江西壁布满岩画。

整幅画面宽约172米,面积8000多平方米,共有各种用赭红色颜料绘制在悬崖壁上的人形、兽形、弓箭等图案1900多个。花山岩画是战国至东汉时期骆越人巫术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是研究古代壮族社会历史的珍贵文物。

1988年,花山岩画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刚走近花山岩画,院士专家对壮族祖先创造的神奇艺术发出了啧啧赞叹。

可越往近看,专家的脚步越沉重。他们发现,花山岩画正遭遇着噩运:离地面较近的地方,岩壁开始出现片状脱落;有些岩画的颜色变淡,轮廓开始模糊;岩画的表面沾上了不易清洗的粉尘。

院士专家认为,花山岩画片状剥落严重,被“病害”折磨得失去本来面目。负责课题研究的西北大学郭宏博士介绍说,目前花山岩画面临的4大类病害是:岩画岩石块体崩落、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它们同时又互为因果。

葛修润院士认为,花山岩画病害治理非常复杂,国内外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要把所有问题都搞清楚时间太长。“现在面对渗水、剥落、粉尘覆盖等几大病害,必须马上施行‘抢救性治理’。”

葛修润院士说。 他提出,一定要注意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矛盾:要保护花山岩画,首先要让游客远离岩画,只在岸上观赏,因为人体散发的酸性物质及照相机的闪光灯,都会对岩画产生不良的影响。

袁道先院士认为,裂隙水、大气等因素都是病害的原因,所以日后加紧环境监测非常重要,可以从各种数据变化中找到原因。 其他专家也提出了许多极有针对性的建议,如给花山岩画打“针”——注射加固剂,增加它对环境污染的“免疫力”,防止风化和片状剥落,保持花山生态平衡等保护措施。

(邓苏勇)。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