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结尾是我是行人

1.一首古诗以 说行人 结尾

没有以“说行人”结尾的诗,只有“说行人”在诗中间的,和“行人”在结尾的

相和歌辞。秋胡行

朝代:唐代

作者:高适

原文:

妾本邯郸未嫁时,容华倚翠人未知。一朝结发从君子,

将妾迢迢东路陲。时逢大道无难阻,君方游宦从陈汝。

蕙楼独卧频度春,彩落辞君几徂暑。三月垂杨蚕未眠,

携笼结侣南陌边。道逢行子不相识,赠妾黄金买少年。

妾家夫婿轻离久,寸心誓与长相守。愿言行路莫多情,

送妾贞心在人口。日暮蚕饥相命归,携笼端饰来庭闱。

劳心苦力终无恨,所冀君恩那可依。闻“说行人”已归止,

乃是向来赠金子。相看颜色不复言,相顾怀惭有何已。

从来自隐无疑背,直为君情也相会。如何咫尺仍有情,

况复迢迢千里外。此时顾恩不顾身,念君此日赴河津。

莫道向来不得意,故欲留规诫后人。

临江仙·送钱穆父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此两句出自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这首词是朋友之间的离别词。逆旅指客店,旅居,常用以喻人生苦短。

此两句的概要是说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栈停了又走,走了又停。所以人不应为过往伤怀,而应豁达处事。

全文如下:

临江仙——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3.哪些宋词结尾是五个字

很多很多哦。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 宋。欧阳修。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

绿暗红嫣浑可事。

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

不枉东风吹客泪。

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或"美")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少年游。作者:柳永 ,宋代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4.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意思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翻译过来是“人生就是座旅店,我也就是个行人。”

大意是说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栈停了又走,走了又停.所以人不应为过往伤怀,而应豁达处事,不要徒增自己的烦恼。 这两句出自苏轼的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如下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扩展资料: 词的下片写月夜送别友人。

友人所去瀛洲为僻郡,繁华不如越州,更不如开封府。特别是熙宁年间又连遭旱灾、地震,赤地千里,五谷不收,倾墙摧栋,遍地洪流。

百姓南来逃荒,到元祐年间仍未恢复元气。钱穆父由知开封府徙越州,复徙瀛洲,每下愈况,内心郁郁寡欢。

早春时节,春风已绿江南岸,而河北仍然朔风凛冽。 但规定的到仕期间已逼近,不得不启行。

因此“惆怅孤帆连夜发”。夜中分别,送行的也只能是“淡月微云”。

这两句描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渲染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樽前不用翠眉颦”一句,由哀愁转为旷达、豪迈,说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

这一句,其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与送者临别的悲感,二是世间离别本也是常事,则亦不用哀愁。这二者似乎有矛盾,实则可以统一在强抑悲怀、勉为达观这一点上,这符合苏轼在宦途多变之后锻炼出来的思想性格。

词末二句言何必为暂时离别伤情。 其实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就不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了。词的结尾,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苏轼送别词的结尾,一般均为友人解忧释虑,此首从道家借用思想武器,流露出一定的消极成分。但在当时,他为友人提供一种精神力量,使友人忘情升沉得失,虽远行而能安之若素

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 此词以思想活动为线索,先是回顾过去的交往,情谊深厚,怀恋足珍。

话别时对友人关怀备至,双方意绪契合。而展望未来,则以旷达相期。

感情一波三折,委曲跌宕,写得可谓动人心弦。

5.和“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格式一样的诗句有哪些

1、《新嫁娘词》唐代: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2、《听筝》唐代: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3、《宫词·故国三千里》唐代: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4、《渡汉江》唐代: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5、《秋夜寄邱员外 /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唐代: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6.诗词结尾有几种形式

再说结尾,古人把好的诗词结尾叫“豹尾”。

尾联上下句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七种形式:一是问答式,如杜牧的《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二是对仗式,如杜甫的《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是递进式,如李商隐的《无题》:“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 万重。”四是承述式,如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极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五是连续式,如欧阳修的《丰乐亭游春》:“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 踏落花。”六是对比式,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 我情。”

七是设问式,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 送王缄

1 开头两句“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写的是作者十年来对亡妻的彻骨相思。“凭将清泪洒江阳”,凭,凭仗,烦请。这句的意思是:今日送别,请你将我伤心之泪带回家乡,洒向江头一吊。王缄此来,与苏轼盘桓数日,苏轼得知“故山好”,自感宽慰,但又觉得自己宦迹飘零,赋归无日,成为天涯孤客,于是,不禁悲从中来。所谓“悲凉”,意蕴颇丰。苏轼当时因为与变法派政见不合而被迫到杭州任通判,内心本来就有一种压抑、孤独之感,眼下与乡愁、旅思及丧妻之痛搅混一起,其心情之坏,更是莫可名状了。

2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切入送别的词旨。毋庸置疑,王缄的到来,苏轼悲凉的感情中多少增添了几分暖意,而王缄又要匆匆离去,作者自然感到难以为怀了,于是国忧、乡思、家恨,统统融进了“别愁”之中,从而使这别愁的分量更有千钧之重。“归来欲断无肠”,是说这次相见之前及相见之后,愁肠皆已断尽,以后虽再遇伤心之事,亦已无肠可断了。

3 两个方面任选其一,结合诗句即可。结尾两句,苏轼吐露将整个人生一切看破之意。《汉书·盖宽饶传》云:“富贵无常,忽则易人。此如传舍,阅人多矣。”此词“此身如传舍”一句借用上述典故而略加变通,以寓“人生如寄”之意。又《列子》:“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歇拍“何处是吾乡”暗用其意。对此,顾随评曰:“人有丧其爱子者,既哭之痛,不能自堪,遂引石孝友《西江月》词句,指其子之棺而詈之曰:‘譬似当初没你。’常人闻之,或谓其彻悟,识者闻之,以为悲痛之极致也。此词结尾二句与此正同。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