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深结尾

1.求深字结尾的诗句

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常建 年代: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赏析: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佛门即空门。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象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

这是一首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它首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意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这种委婉含蓄的构思,恰如唐代殷璠评常建诗歌艺术特点所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河岳英灵集》)精辟地指出常建诗的特点在于构思巧妙,善于引导读者在平易中入其胜境,然后体会诗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词藻惊人。因此,诗中佳句,往往好象突然出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惊叹。而其佳句,也如诗的构思一样,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竹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后来他在青州一处山斋宿息,亲身体验到“竹径”两句所写的意境情趣,更想写出那样的诗句,却仍然“莫获一言”(见《题青州山斋》)。欧阳修的体会,生动说明了“竹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临其境,而在于能够唤起身经其境者的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同样,被殷璠誉为“警策”的“山光”两句,不仅造语警拔,寓意更为深长,旨在发人深思。正由于诗人着力于构思和造意,因此造语不求形似,而多含比兴,重在达意,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都有一种优闲适意的情调,但各有独特风格和成就。常建这首诗是在优游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通情调,但风格闲雅清警,艺术上与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具一格。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2.诗词结尾有几种形式

再说结尾,古人把好的诗词结尾叫“豹尾”。

尾联上下句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七种形式:一是问答式,如杜牧的《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二是对仗式,如杜甫的《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是递进式,如李商隐的《无题》:“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 万重。”四是承述式,如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极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五是连续式,如欧阳修的《丰乐亭游春》:“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 踏落花。”六是对比式,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 我情。”

七是设问式,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唐诗带in结尾的

1、《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2、《途中作》 李中

烟波涉历指家林,欲到家林惧却深。

得信慈亲疴瘵减,当时宽勉采兰心。

3、《芙蓉楼送辛渐二》王昌龄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4、《戏赠魏十四》李群玉

兰浦秋来烟雨深,几多情思在琴心。

知君调得东家子,早晚和鸣入锦衾。

5、《感寓》杜荀鹤

大海波涛浅,小人方寸深。

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6、《春阴》郑谷

推琴当酒度春阴,不解谋生只解吟。

舞蝶歌莺莫相试,老郎心是老僧心。

7、《鹭鸶》 罗隐

斜阳澹澹柳阴阴,风袅寒丝映水深。

不要向人夸素白,也知常有羡鱼心。

8、《越中逢孙百篇》 方干

上才乘酒到山阴,日日成篇字字金。

镜水周回千万顷,波澜倒泻入君心。

9、《鹭鸶障子》 张乔

剪得机中如雪素,画为江上带丝禽。

闲来相对茅堂下,引出烟波万里心。

10、《范蠡》 陆龟蒙

平吴专越祸胎深,岂是功成有去心。

勾践不知嫌鸟喙,归来犹自铸良金。

11、《夜坐》 贾岛

蟋蟀渐多秋不浅,蟾蜍已没夜应深。

三更两鬓几枝雪,一念双峰四祖心。

12、《寄人》 李群玉

寄语双莲子,须知用意深。

莫嫌一点苦,便拟弃莲心。

13、《常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4、《华师》 李商隐

孤鹤不睡云无心,衲衣筇杖来西林。

院门昼锁回廊静,秋日当阶柿叶阴。

15、《折菊》 杜牧

篱东菊径深,折得自孤吟。

雨中衣半湿,拥鼻自知心。

4.月开头天结尾的七言唐诗诗句有什么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题为“夜泊”,实际上只写“夜半”时分的景象与感受。

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

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 月落夜深,繁霜暗凝。

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

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

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

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

写到这里,才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

“对愁眠”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象“伴”字外露。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

我们从那个仿佛很客观的“对”字当中,似乎可以感觉到舟中的旅人和舟外的景物之间一种无言的交融和契合。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

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

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

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苏城外寒山寺”。

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诗 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

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 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处,看来不为无因。

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夜半钟的风习,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

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平,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

5.云字开头深结尾的诗句

1、云连京国深

王昌龄

《别刘諝》

2、云门隔岭深

李白

《送纪秀才游越》

3、云山紫逻深

杜甫

《送贾阁老出汝州》

4、云何测广深

张说

《入海二首》

5、云藏古院深

陆游

《夜意》

6、云容薄更深

梅尧臣

《春寒》

7、云趋南国深

曹勋

《山居杂诗九十首》

8、云容隐树深

李流谦

《即事》

9、云生石路深

王申礼

《赋得岩穴无结构》

10、云路邈且深

韦应物

《送洛阳韩丞东游》

11、云泉九曲深

羊士谔

《乾元初严黄门自京兆少尹贬牧巴郡以长才英气固多暇日每游郡之东山山侧精舍有盘石细泉䟽为浮杯之胜苔深树老苍然遗躅士谔谬因出守得继兹赏乃赋诗十四韵刻于石壁》

12、云横樵径野情深

杜荀鹤

《山居自遣》

13、云山叠嶂深

曹彦约

《湖庄杂诗》

14、云连京国深

陈存

《句》

15、云兼雾气深

戴复古

《江上》

16、云护竹窗深

黄庚

《述怀》

17、云满吟窝足靓深

王梦应

《呈李书史四首》

18、云山僧说深

贾岛

《怀紫阁隐者》

19、云深草复深

尚颜

《紫阁隐者》

20、云郁石道深

南北朝

江淹

《杂体诗 谢光禄庄郊游》

6.唐诗带in结尾的

1、《在狱咏蝉》 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2、《途中作》 李中烟波涉历指家林,欲到家林惧却深。

得信慈亲疴瘵减,当时宽勉采兰心。3、《芙蓉楼送辛渐二》王昌龄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4、《戏赠魏十四》李群玉兰浦秋来烟雨深,几多情思在琴心。

知君调得东家子,早晚和鸣入锦衾。5、《感寓》杜荀鹤大海波涛浅,小人方寸深。

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6、《春阴》郑谷推琴当酒度春阴,不解谋生只解吟。

舞蝶歌莺莫相试,老郎心是老僧心。7、《鹭鸶》 罗隐斜阳澹澹柳阴阴,风袅寒丝映水深。

不要向人夸素白,也知常有羡鱼心。 8、《越中逢孙百篇》 方干上才乘酒到山阴,日日成篇字字金。

镜水周回千万顷,波澜倒泻入君心。 9、《鹭鸶障子》 张乔剪得机中如雪素,画为江上带丝禽。

闲来相对茅堂下,引出烟波万里心。10、《范蠡》 陆龟蒙平吴专越祸胎深,岂是功成有去心。

勾践不知嫌鸟喙,归来犹自铸良金。11、《夜坐》 贾岛蟋蟀渐多秋不浅,蟾蜍已没夜应深。

三更两鬓几枝雪,一念双峰四祖心。12、《寄人》 李群玉寄语双莲子,须知用意深。

莫嫌一点苦,便拟弃莲心。 13、《常娥》 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14、《华师》 李商隐孤鹤不睡云无心,衲衣筇杖来西林。

院门昼锁回廊静,秋日当阶柿叶阴。15、《折菊》 杜牧篱东菊径深,折得自孤吟。

雨中衣半湿,拥鼻自知心。

7.诗词中结尾的方式有几种

从技术、技巧的层面讲,结尾的方式一般有三种:(1) 以“理”结即用议论作结。

议论往往流于说教,不易打动人。这就要求前面的铺垫、蓄势要好。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该诗前两句写景,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语极平直,然蕴蓄深远,余韵无穷。

登高望远,这其中隐含着人的无 限进取与探索精神。这首诗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美和哲理的 统一,是客观与主观的和谐,是伟大的艺术再现和创造。

(2) 以“情”结即以抒情感慨作结。 一般是由景及情、触景生情,或是一种情感的深化。

例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深深。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芜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该诗前半部写景,后半部论事。首句设问扣题,第二句紧承首句自作回答,颔联继续描述周围景象,承接首联。

颈联一转写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叙 事,此章法为转。尾联首句“出师未捷身先死”,是承上启下过渡句,尾句 “长使英雄泪满襟”,收束全篇,余味悠长。

(3) 以“景”结即以景物描写作结,把诗人的情感、情绪及议论观点,融入景物之中。这种结的方式比较多用,结得好就别有韵致。

例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其他诸如李白的“惟见长江天际流”,叶绍翁的“一枝红杏出墙来”,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等,都是以景作结。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