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鬼怪的诗句《隐者》张籍 先生已得道,市井亦容身。 救病自行药,得钱多与人。 问年长不定,传法又非真。 每见邻家说,时闻使鬼神。 《绿章封事》李贺 青霓扣额呼宫神,鸿龙玉狗开天门。 石榴花发满溪津,溪女洗花染白云。 绿章封事谘元父,六街马蹄浩无主。 虚空风气不清泠,短衣小冠作尘土。 金家香巷千轮鸣,扬雄秋室无俗声。 愿携汉戟招书鬼,休令恨骨填蒿里。 《秋来》李贺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2.描写鬼的诗句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译文:秋夜坟场上,诗鬼们诵读着鲍氏的诗句,他们的怨血在土中化作碧玉,千年难消。 出自:唐代李贺《秋来》 原文: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译文: 秋风惊人心,壮士辛苦著作急,有似昏灯里,纺织娘啼叫着催织寒衣。 日后谁来读我用竹简写下的这编书,不使它被蠹虫蛀成粉屑和洞隙? 这思想牵扯着,今晚我的肚肠也要愁直了,雨滴冷飕飕,像有古诗人的灵魂来慰吊。秋夜坟场上,诗鬼们诵读着鲍氏的诗句,他们的怨血在土中化作碧玉,千年难消。 扩展资料: 李贺流传后世的二百多首诗中,“鬼”诗有十多首。此诗写秋天来临时诗人的愁苦情怀,从其阴森料峭、鬼魅飘飘的风格来看,就是一首“鬼”诗。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这原是古往今来有才智之士的共同感慨。诗人对于时光的流逝表现了特异的敏感,以致秋风吹落梧桐树叶子的声音也使他惊心动魄,无限悲苦。 这时,残灯照壁,又听得墙脚边络纬哀鸣。 那鸣声,在诗人听来仿佛是在织着寒天的布,提醒人们秋深天寒,快到岁末了。 诗开头一、二句点出“秋来”,抒发由此而引出的由“惊”转“苦”的感受,首句“惊心”说明诗人心里震动的强烈。第二句“啼寒素”,这个寒字,既指岁寒,更指听络纬啼声时的心寒。 在感情上直承上句的“惊”与“苦”。这一、二两句是全诗的引子。 一个“苦”字给全诗定下了基调,笼罩以下六句。“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上句正面提问,下句反面补足。 面对衰灯,耳听秋声,诗人感慨万端,他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自己写下的这些呕心呖血的诗篇,又有谁来赏识而不致让蠹虫白白地蛀蚀成粉末呢?”情调感伤,与首句的“苦”字相呼应。 五、六句紧接上面两句的意思。 诗人辗转反侧,彻夜无眠,深深为世无知音、英雄无主的忧愤愁思所缠绕折磨,似乎九曲回肠都要拉成直的了。诗人痛苦地思索着,思索着,在衰灯明灭之中,仿佛看到赏识他的知音就在眼前。 在洒窗冷雨的淅沥声中,一位古代诗人的“香魂”前来吊问他这个“书客”来了。这两句,诗人的心情极其沉痛,用笔又极其诡谲多姿。 习惯上以“肠回”、“肠断”表示悲痛欲绝的感情,李贺却自铸新词,采用“肠直”的说法,愁思萦绕心头,把纡曲百结的心肠牵直。 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愁思的深重、强烈,可见他用语的新奇。 凭吊这种事情,一般只是生者对死者做,他却反过来说鬼魂前来凭吊他这个不幸的生者,更是石破天惊的诗中奇笔。 “雨冷香魂吊书客”,诗人画出了一幅十分凄清幽冷的画面,而且有画外音,在风雨淋涔之中,他仿佛隐隐约约听到秋坟中的鬼魂,在唱着鲍照当年抒发“长恨”的诗,他的遗恨就像苌弘的碧血那样永远难以消释。 诗人表面上是说鲍照,实际上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志士才人怀才不遇,这正是千古同恨的事情。 此诗上半篇采用的是常见的由景入情的写法,下半篇则是全诗最有光彩的部分。“思牵今夜肠应直”,在牵肠情思的引发下,一个又一个恍惚迷离的幻象在眼前频频浮现。 创造出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以幻象写真情的独特境界。诗人深广的悲愤与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之间达到了极其和谐的统一。 在用韵上,后半篇也与前半篇不同。前半篇虽然悲苦、哀怨,但还能长歌当哭,痛痛快快地唱出。 因而所选用的韵字正好是声调悠长、切合抒写哀怨之情的去声字“素”与“蠹”。到后半篇,与抒写伤痛已极的感情相适应,韵脚也由哀怨、悠长的去声字变为抑郁短促的入声字“客”与“碧”。 这是一首著名的“鬼”诗,其实,诗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鬼”,而是抒情诗人的自我形象。香魂来吊、鬼唱鲍诗、恨血化碧等等形象出现,主要是为了表现诗人抑郁未伸的情怀。 诗人在人世间找不到知音,只能在阴冥世界寻求同调,感情十分悲凉。 3.描写鬼的诗句九歌 山鬼 年代:【先秦】 作者:【屈原】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1]薜[2]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3]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4]。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5]。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澹[6]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7]!采三秀兮于[8]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9]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注释】:[1]:通“披”。 [2]:音“必”。[3]:通“披”。 [4]:音“离”。[5]:音“互”。 [6]:音“但”。[7]:音“余”。 [8]:音“巫”。[9]:音“又”。 泊淮岸夜闻鬼语 年代:【宋】 作者:【黎廷瑞】 北风行平林,芦叶响乾雨。青磷走平沙,独夜鬼相语。 沉吟乍幽咽,怨哭倍酸楚。遗脔乌鸢饱,滞魄狐兔伍。 白骨委飞霜,零落从草莽。草死东风吹复生,骨枯东风吹不荣。 汝悲信悲不足诘,吾欲诘尔尔试听。君不见刘项割鸿沟,又不见孙曹战赤壁。 回头万事晓云空,石马荒荒土花碧。世间倘有长生药,蓟子白云丁令鹤。 霜城相见悲铜狄,华表归来叹城郭。汝不见兴与衰,又不忧寒与饥,濠上之叟不汝欺,汝有至乐尔不知。 呜呼人生何苦尔何乐,人生羡汝不可学。鬼车 年代:【宋】 作者:【欧阳修】 嘉佑六年秋,九月二十有八日,天愁无光月不出。 浮云蔽天众星没,举手向空如抹漆。天昏地黑有一物,不见其形,但闻其声。 其初切切凄凄,或高或低,乍似玉女调玉笙,众管参差而不齐。既而咿咿呦呦,若轧若抽,又如百两江州车,回轮转轴声哑呕。 鸣机夜织锦江上,群雁惊起芦花洲。吾谓此何声,初莫穷端田。 老婢扑灯呼儿曲,云此怪鸟无匹俦。其名为鬼车,夜载百鬼凌空游。 其声虽小身甚大,翅如车轮排十头。凡鸟有一口,其鸣已啾啾。 此鸟十头有十口,口插一舌连一喉。一口出一声,千声百响更相酬。 昔时周公居东周,厌闻此鸟憎若雠。夜呼庭氏率其属,弯弧俾逐出九州。 射之三发不能中,天遣天狗从空投。自从狗啮一头落,断颈至今青血流。 尔来相距三千秋,昼藏夜出如鸺留。每逢阴黑天外过,乍见火光惊辄堕。 有时余血下点污,所遭之家家必破。我闻此语惊且疑,反祝疾飞无我祸。 我思天地何茫茫,百物巨细理莫详。吉凶在人不在物,一蛇两头反为祥。 却呼老婢炷灯火,卷帘开户清华堂。须臾云散众星出,夜静皎月流清光。 闻鬼 年代:【宋】 作者:【彭秋宇】 荒郊白骨卧枯莎,有鬼衔冤苦奈何。半夜数声凄枕席,十年几度惨干戈。 英魂无托子孙绝,史笔不知忠义多。欲反髑髅生世乐,近来富贵亦消磨。 题钟馗役鬼移家图 年代:【明】 作者:【刘基】 髯夫当前黧妇后,腊鬼作粮驱鬼负。虹霓可驾雷可车,胡为役鬼来肩舆?乃知老馗未公正,怙威植私干律令。 玄云沈阴鬼怪多,馗乎馗乎奈尔何!钟馗杀鬼图 年代:【明】 作者:【刘溥】 空山无人夜色寒,鬼群乱啸西风酸。绿袍进士倚长剑,席帽珣影乌靴宽。 灯笼无光照斜水,怒裂鬼头燃鬼髓。大鬼跳踉小鬼嚎,满地?鹈飞不起。 如今城市鬼出游,青天白日声啾啾。安得此公起复作,杀鬼千万吾亦乐。 神弦 年代:【唐】 作者:【李贺】 女巫浇酒云满空,玉炉炭火香咚咚。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窸窣鸣旋风。 相思木贴金舞鸾,攒蛾一啑重一弹。呼星召鬼歆杯盘,山魅食时人森寒。 终南日色低平湾,神兮长在有无间。神嗔神喜师更颜,送神万骑还青山。 4.描写鬼的诗句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译文:秋夜坟场上,诗鬼们诵读着鲍氏的诗句,他们的怨血在土中化作碧玉,千年难消。 出自:唐代李贺《秋来》 原文: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译文: 秋风惊人心,壮士辛苦著作急,有似昏灯里,纺织娘啼叫着催织寒衣。日后谁来读我用竹简写下的这编书,不使它被蠹虫蛀成粉屑和洞隙? 这思想牵扯着,今晚我的肚肠也要愁直了,雨滴冷飕飕,像有古诗人的灵魂来慰吊。秋夜坟场上,诗鬼们诵读着鲍氏的诗句,他们的怨血在土中化作碧玉,千年难消。 扩展资料: 李贺流传后世的二百多首诗中,“鬼”诗有十多首。此诗写秋天来临时诗人的愁苦情怀,从其阴森料峭、鬼魅飘飘的风格来看,就是一首“鬼”诗。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这原是古往今来有才智之士的共同感慨。诗人对于时光的流逝表现了特异的敏感,以致秋风吹落梧桐树叶子的声音也使他惊心动魄,无限悲苦。这时,残灯照壁,又听得墙脚边络纬哀鸣。 那鸣声,在诗人听来仿佛是在织着寒天的布,提醒人们秋深天寒,快到岁末了。诗开头一、二句点出“秋来”,抒发由此而引出的由“惊”转“苦”的感受,首句“惊心”说明诗人心里震动的强烈。第二句“啼寒素”,这个寒字,既指岁寒,更指听络纬啼声时的心寒。 在感情上直承上句的“惊”与“苦”。这一、二两句是全诗的引子。一个“苦”字给全诗定下了基调,笼罩以下六句。“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上句正面提问,下句反面补足。面对衰灯,耳听秋声,诗人感慨万端,他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自己写下的这些呕心呖血的诗篇,又有谁来赏识而不致让蠹虫白白地蛀蚀成粉末呢?”情调感伤,与首句的“苦”字相呼应。 五、六句紧接上面两句的意思。诗人辗转反侧,彻夜无眠,深深为世无知音、英雄无主的忧愤愁思所缠绕折磨,似乎九曲回肠都要拉成直的了。诗人痛苦地思索着,思索着,在衰灯明灭之中,仿佛看到赏识他的知音就在眼前。 在洒窗冷雨的淅沥声中,一位古代诗人的“香魂”前来吊问他这个“书客”来了。这两句,诗人的心情极其沉痛,用笔又极其诡谲多姿。习惯上以“肠回”、“肠断”表示悲痛欲绝的感情,李贺却自铸新词,采用“肠直”的说法,愁思萦绕心头,把纡曲百结的心肠牵直。 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愁思的深重、强烈,可见他用语的新奇。凭吊这种事情,一般只是生者对死者做,他却反过来说鬼魂前来凭吊他这个不幸的生者,更是石破天惊的诗中奇笔。 “雨冷香魂吊书客”,诗人画出了一幅十分凄清幽冷的画面,而且有画外音,在风雨淋涔之中,他仿佛隐隐约约听到秋坟中的鬼魂,在唱着鲍照当年抒发“长恨”的诗,他的遗恨就像苌弘的碧血那样永远难以消释。 诗人表面上是说鲍照,实际上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志士才人怀才不遇,这正是千古同恨的事情。此诗上半篇采用的是常见的由景入情的写法,下半篇则是全诗最有光彩的部分。“思牵今夜肠应直”,在牵肠情思的引发下,一个又一个恍惚迷离的幻象在眼前频频浮现。 创造出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以幻象写真情的独特境界。诗人深广的悲愤与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之间达到了极其和谐的统一。在用韵上,后半篇也与前半篇不同。前半篇虽然悲苦、哀怨,但还能长歌当哭,痛痛快快地唱出。 因而所选用的韵字正好是声调悠长、切合抒写哀怨之情的去声字“素”与“蠹”。到后半篇,与抒写伤痛已极的感情相适应,韵脚也由哀怨、悠长的去声字变为抑郁短促的入声字“客”与“碧”。 这是一首著名的“鬼”诗,其实,诗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鬼”,而是抒情诗人的自我形象。香魂来吊、鬼唱鲍诗、恨血化碧等等形象出现,主要是为了表现诗人抑郁未伸的情怀。诗人在人世间找不到知音,只能在阴冥世界寻求同调,感情十分悲凉。 5.聊斋中都有哪些鬼怪整理调查没有过,但我看得比较多。凭记忆说一些吧: 正派的像《连锁》《十三娘》《婴宁》《娇娜》…… 反派的一般都是跟正派对比,名字不好举。像《画皮》里那个少妇。 美女对帅哥多了去了,聊斋基本都是这种题材。 呵呵,你要需要那我就详细说说。书名号不打了 麻烦。 正派的美女:狐嫁女 娇娜 青凤 婴宁 聂小倩 侠女 胡四姐 巧娘 阿纤 瑞云 青蛙神 晚霞等等,这些都是鬼怪狐仙,但心地善良,容貌娇美,帮助男主人公要么飞黄腾达要么家境富裕。 反派的真是不好举例,狐嫁女 妖术 胡氏 花姑子里面的蛇妖 柳生里的那个女鬼 甄后,虽然没害人,但淫荡,也不是好东西。 被鬼缠的,(不是狐狸精,是鬼):聂小倩 巧娘 姊妹易嫁 阿纤 瑞云 恒娘 小翠 连锁…… 给你一个聊斋的目录,有空自己看一下吧。 6.为什么说聊斋中的鬼怪世界是最美的寓言梅女给封云亭介绍个鬼妓。后来地方上的典史也来找封云亭,说他的老婆死了,他很想念他,能不能帮忙在阴世找找她?封云亭把鬼妓叫来,想让鬼妓给问一下。鬼妓一到,原来正是典史的妻子!典史拿巨碗砸过去,鬼妓消失,来了阴间妓院的老鸨,对典史破口大骂:你本是浙江一个无赖,拿钱买了个典史小官,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你做官有什么清白?哪个人袖筒有三百铜钱,你就当他是你亲爹了。你搞得神怒人怨,你死了的爹娘哀求阎王,情愿把媳妇送到阴司的青楼代你还债!梅女出来,用长簪刺典史,典史狼狈而逃,回到寓所一命呜呼。梅女自杀后已经托生到一个孝廉家做女儿,因为前世冤情没得到申雪,鬼魂灵留在阴世寻找报仇的机会,再世为人的孝廉女则是个整天伸着舌头的傻子,报仇雪恨后,封云亭娶傻女为妻,梅女的灵魂回归,傻女成了聪明的美女。梅女的爱情故事里蕴含深刻社会内容,梅女只有变成鬼也只能变成鬼,才能复仇,现实生活中人不能做的事,鬼做了,做得痛快淋漓,大快人心。 现实生活中异想天开的事,在聊斋鬼故事里唾手可得。读书人朱尔旦跟朋友打赌,深夜到十王殿把面目狰狞的判官背出来,而且开玩笑地说:请判官有空时到家里来玩,判官果然来了,跟朱尔旦成了好朋友,朱尔旦写文章总写不好,陆判断定,这是因为朱尔旦“心之毛窍塞矣”,趁朱尔旦熟睡的时候剖开他的肚子,一条一条整理,再从阴世千万颗心中挑了颗聪明的心给他换上,朱尔旦从此下笔千言。他得陇望蜀,要求陆判给自己不够美丽的妻子换个头,陆判果然找来个美人头,趁着朱妻酣睡,切瓜一样切下她的脑袋换上,朱尔旦妻子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画中人,只不过脖子上有条淡淡的红线,脸面跟颈部肤色略有不同。头颅移植,现代医学至今不能解决的难题,三百年前在聊斋先生笔下易如反掌。 蒲松龄还天才地把仙乡和鬼域组合在一起,创造了著名的聊斋故事《罗刹海市》。美男子马骥弃儒从商泛海来到“大罗刹国”,“罗刹”是梵语的“恶鬼”,成了国名,意味深长。罗刹国以貌取人,以丑为美,越丑官越大,宰相长着三个鼻孔,两个耳朵都像牲口一样背生。官位低一点就丑得差一点,长得多少像个人样的人,穷得吃不上饭。俊美的马骥在罗刹国成了最丑的人,人们看到他就吓跑了。当马骥以煤涂面作张飞时,罗刹国的人惊叹:你原来那么丑现在这么漂亮,“何前媸而今妍也”,推荐他做官。马骥不愿意易面目求荣显,退隐回山村,跟村民一起去海市,遇到龙宫太子,带他到龙宫,马骥大展雄才,一首赋使他文名遍四海,飞黄腾达,做了龙宫驸马,经常跟美丽贤慧的龙女在龙宫玉树下诗词唱和。罗刹国黑石为墙、以丑为美,龙宫晶明耀眼、唯才是举,两个截然不同的地方,通过同一个人物在不同国度的遭遇,批判黑白颠倒的现实社会,蒲松龄在篇末的“异史氏曰”说了一段话,“异史氏曰”是蒲松龄对司马迁《史记》篇末“太史公曰”的模仿。蒲松龄说:“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社会上的人都用假面迎合世人,世情像鬼域一般的阴冷。人们都喜欢坏的东西,一个人以正人君子的面貌在社会出现,不被你吓得逃走的人,就很少见了。你就是连城美玉,也找不到鉴赏你的人。大罗刹国和海底龙宫,是幻想,但影射黑白颠倒,美丑不分的活生生现实,蒲松龄把深刻社会现实巧妙地包容在神鬼狐妖形式之中,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法国汉学家克罗德·罗阿说:《聊斋志异》是世界上最美的寓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