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词赏析: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什么意思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意思如下: 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 此词写于作者晚年避难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犯以后。其时,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因而词情极为悲苦。 上片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 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 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2.物是人非前一句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约1151),山东济南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 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清照十八岁嫁太学生赵明诚,婚姻生活典雅美满。 赵明诚做太学生时一月只能回家两次,出仕后也常外出,清照的离情别绪便化作这些词句。靖康乱发之后,1129年,明诚病逝,清照孤身流落,在杭州度过残年。 大约在1151年到1156年间,清照孤冷地离开人世。清照的一生以南宋高宗建炎元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她的词作也随着她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着。 南渡前,其作品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南渡后,悲伤于自己身世和失去的幸福,又面临着民族的灾难,故而其作伤时感世,悼亡思乡,沉郁感伤。 然不论是清丽明快亦或沉重忧虑,她的词总是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律、至情感性的感情代代流传着,带给人美的感染、带给人至高的艺术氛围,带给人难以忘怀的共鸣。所谓“以寻常语度入音律”者也。 她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女作家,作品颇丰,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但经过历代大量地散佚,到清朝加以整理时已所剩无多。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全集有李文奇辑《漱玉集》五卷,收词七十八首,诗十八首,文五篇,其中伪作不少;词集有王鹏运四印斋本《漱玉词》一卷,辑有词五十首;另外还有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漱玉词》收词六十首,其中存疑九首,伪作八首作附录。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根据这些辑集,李清照的词现存可能在五十首左右。《四库全书》提要云“李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佚无多,固不能 。 3.物是人非事事休是谁的诗句武陵春①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② 也拟泛轻舟。 ③ 只恐双溪舴艋舟,④ 载不动、许多愁。 【作者】 1084-?,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 幼有才藻,十八岁适金石家赵 明诚,夫妇感情甚笃。 南渡后,赵明诚病故,她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在 孤寂中度过晚年。 她工诗能文,诗尤为宋代大家,前期词多写闺情相思,后期 词融入家国之恨与身世之感,风格顿变。她兼擅令慢,每能创意出奇,以经过 提炼的口语表达其独特真切的感受,形成辛弃疾所称道的“易安体”。 有《漱 玉词》。 【注释】 ①调名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所述武陵渔人游历桃花源事。 又名《武林春》。 《词谱》以毛滂词为正体。 双调,四十八字,平韵。 ②双溪:水名,在今浙 江金华城南。 ③拟:准备。 ④舴艋舟:小船。 【品评】 此词写于作者晚年避难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 犯以后。其时,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 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因而词情极为悲苦。 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评曰:“悲深婉笃,犹令人感伉俪之重。” 所论甚切。 首句用笔极为细腻:其意不过是说风吹花落,却不从正面着笔,而落墨于 “风住”、“花已尽”的结局。 尘土因花落而香,说明落花遍地,而这又反照 出风之狂暴。 一句中有三层曲折,确是匠心独动。次句写日色已高,而犹“倦” 于梳头,从侧面揭示情怀之苦、心绪之乱,笔法略同于其早期词作《凤凰台上 忆吹箫》中的“起来慵自梳头”,但一为生离之愁,一为死别之恨,巨细深浅 均有所不同,作者在遣辞上易“慵”为“倦”,正显示了二者之间的差别。 三、四两句是漱玉词中并不多见的直抒胸臆之笔。之所以一改含蓄风格,当是因为 汹涌澎湃的情潮已漫出心堤,无法遏制,只好任其自由渲泄。 “物是人非事事 休”,说明她生活中原有的美好东西已尽皆丧失,无一留存,虽是放笔直书, 却具有高度的概括力。 过片后“闻说”二句宕开一笔,写自已有意泛舟双溪, 观赏春光,精神似稍振起。 但“只恐”二句复又折回,跌衬出更趋深重的愁情。 “愁”本无形,难以触摸,而今船载不动,则其重可知、其形可想。 这是其构 思新颖处。 此外,下片中“闻说”、“也拟”、“吸恐”六字前后勾连,也是 揭示作者内心活动的传神笔墨。 4.成语“物是人非出自词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请问这句李清照《武陵春》原词为:“风住尘香花已尽,曰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首《武陵春》是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是作者中年孀居后的作品,非一般闺情闺怨词所能比。 当时金兵进犯,丈夫赵明诚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 李清照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漂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上片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 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故国之思。 【答案】李清照。 5.求感慨物是人非的宋词和元曲~梦江南 怀人 柳如是 其一 人去也,人去风城西。细雨湿将红袖意,新芜深与翠眉低。蝴蝶最迷离。 其二 人去也,人去鸬鹚洲。菡萏结为翡翠恨,柳丝飞上钿筝愁。罗幕早惊秋。 其三 人去也,人去画楼中。不是尾涎人散漫,何须红粉玉玲珑。端有夜来风。 其四 人去也,人去小池台。道是情多还不是,若为恨少却教猜。一望损莓苔。 其五 人去也,人去绿窗纱。赢得病愁输燕子,禁怜模样隔天涯。好处暗相遮。 其六 人去也,人去玉笙寒。凤子啄残红豆小,雉媒骄拥亵相看。杏子是春衫。 其七 人去也,人去碧梧阴。未信赚人肠断曲,却疑误我字同心。幽怨不须寻。 其八 人去也,人去小棠梨。强起落花还瑟瑟,别时红泪有些些。门外柳相依。 其九 人去也,人去梦偏多。忆昔见时多不语,而今偷悔更生疏。梦里自欢愉。 其十 人去也,人去夜偏长。宝带乍暖青骢意,罗衣轻试玉光凉。薇帐一条香。 人去也,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