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卖花声 张舜民楼上久踟躇小题1:①远离君王(遭受放逐)的苦闷。②流落江湖的孤独。③思乡(思君)的惆怅。 [或“①地远。②身孤。③遭贬”。3分。每点1分。] 小题2:满:有“布满”“充满”之意,动态地表现了夜色渐深,最终笼罩原野的过程(1分),营造出苍茫悲凉的氛围(1分),衬托出诗人年华空逝、报国无门的悲苦、凄怆之情。(2分) 小题1:试题分析: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踟躇”,徘徊不前,逗留之意。“地远”张舜民远谪,历时三,涉水六,过州十有五。自汴抵郴,所至流连。即言诗人登上岳阳楼,放眼望见山迢水阔,只觉孤身飘零僻远异地,前路茫茫,归路茫茫,满心彷徨,无限悲凉。起句即以“久彷徨”写出心思沉重。 点评: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小题2:试题分析:又看暝色满平芜。“暝色”即暮色,夜色。见王维《山居秋暝》。“平芜”即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见欧阳修的诗句:“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浑浑噩噩,昏昏沉沉中又见暮色渐起,渐浓,笼罩整个旷野。“满”有“布满”“充满”之意,一则写出夜色渐浓的动态过程,写出时光偷逝写出诗人内心隐隐年华空逝报国无门的悲苦。二则也出暮色之浓,遍布之广,以昏沉苍茫的夜色衬托出诗人凄怆的内心。 点评: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本题型的答题思路为: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小题1:远谪异地(1分)、失意孤独(1分)、悲愤苦闷(1分)的漂泊者/贬谪者(1分)。 小题2:诗人遥看夜色笼罩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1分)。用昏沉苍茫的夜色衬托(1分)诗人内心的凄怆(1分)。 小题3:渴望家书(1分);希望得到朝廷的音讯。(2分) 小题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题目,注意文中的关键词语,虽然让概括的是前三句,但也可结合文的后面部分概括。 诗中的主要词语有“踟躇”“地远”“孤”“流落”。小题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景物特征及其作用的题目,首先简单描述该句的内容,然后概括出阴沉、苍茫的意境,然后答出衬托作者内心的凄凉的心情。 答题的方式可以借鉴借景抒情的方式。小题3:试题分析:回答此题时注意诗中的“长安”“流落江湖”,“流落江湖”意味被贬,“长安”喻指朝廷,由此可知两种期盼,渴望得到家和朝廷的音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