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草的意思

1.唐诗【【草】】的意思是什么

作者:白居易 题材:五言律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求严格,一般限为五言排律,六韵或八韵。白居易此诗以"古原草送别"为题,故诗须扣住"古原"、"草"、"送别"等题意。

注释:

1.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南朝梁元帝《赋得兰泽多芳草》诗是现存较早的"赋得体"诗。而"赋得体"之大兴是在唐代,以后历代沿用。试帖诗比一般的赋得体要。

2.离离:青草繁茂的样子。

3.远芳:广远的草原。

4.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5.王孙:公子王孙。此指所送之人。

6.萋萋: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这是作者十六岁所作。本来只是练习应试的习作,但因作得好,便成了他的成名作。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作者初进京城,携诗拜访当时的名士顾况。顾借"居易"之名打趣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待读其诗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赞赏道:"道得个语,居即易矣!"遂广为延誉。按"赋得体"的标准,此诗之结构可谓严谨妥当:前四句写"原上草",后四句写"古道送别"。然而此诗之佳处远不止于此。其为名作,实因意胜——赞美一种顽强向上的生命精神。

2.古诗草的解释

《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注释:

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2、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3、萋萋:茂盛的样子。

译文: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

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

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

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赏析: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长相思古诗

3.【白居易的《草》的意思】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长长的原上草哇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野草野花蔓延着掩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这是白居易十六岁时应考的习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命题诗,题目前要加“赋得”两个字,内容类似咏物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了送别友人时的惜别之情.借春草表达情意是古人惯用的手段.“青”,谐音“亲”、“情”.春天是青草发芽的时候,也是人最思念亲人的时候.青草年年长,思念也会年年加深.野火烧不尽野草,空间隔不断友情.野草遮住了道路,你就不要走了吧?野草塞满了道路,该有多么难走!野草是那么荒远,你何时才能回来?我虽然不愿意你离去,你却不得不远行.这莽莽的青草,见证着我们的友情.说白了:朋友,你就要远行了.我们何时才能相见呢?等到明年青草再绿的时候,我该多么想你呀.这路途遥遥,又让我多么担心你呀!不过,我们的友谊像青草一样常青,我们一定会再相见的。

4.草的古诗解释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疾风识劲草,患难见真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马思边草全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5.《草》古诗的意思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

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

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参考资料:赋得古原草送别-百度百科。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