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逸大梦敦煌

1.大梦敦煌的历任主演

莫高扮演者: 刘 震(国家一级演员)宫正、赵宏伟、孙富博

月牙扮演者: 刘 晶(国家一级演员) 田 青(国家一级演员)、郭 娜、刘 芳、潘翎娟、唐诗

大将军扮演者:陈易忠(国家一级演员)

奶娘扮演者: 卢惠文(国家一级演员)

2.大梦敦煌

1、大型民族舞剧 四幕舞剧,兰州歌舞剧院排演。

总编导陈维亚,编剧赵大鸣、苏孝林,作曲张千一。 该剧以古代敦煌为时空背景,演绎出青年画家莫高与大将军之女月牙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感情经历曲折波澜,戏剧冲突集中激烈。

该剧创作阵容特别强大,在舞蹈、音乐、舞台美术方面都取得了非凡成就。舞剧音乐体现出敦煌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风格多样、旋律优美,曾作为优秀的交响乐作品于2007年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舞蹈编排融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与民间舞为一炉,于浑然天成中体现出非凡的创造性,独舞、双人舞与群舞编排各有千秋又相得益彰;舞台美术气度不凡,用现代化手段重新诠释了敦煌艺术诸种经典元素,其辉煌华丽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震撼。

该剧在表演方面亦体现出当今中国舞坛的最高水平,经典版本中由青年舞蹈家刘震(饰莫高)、田青(饰月牙)共同演绎的三段双人舞已成为中国舞剧双人舞中极为难得的佳作,而刘震表演的独舞更被称为是中国 《大梦敦煌》在温上演 [1]舞剧男子独舞的重大突破。专业人士普遍认为,《大梦敦煌》是近年中国原创舞剧中当之无愧的顶级之作,使中国舞剧进入了用舞蹈语言刻画人物细腻情感的新阶段,是继《丝路花雨》之后中国民族舞剧达到的又一高峰。

该剧自2000年4月首演于北京以来,已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舞蹈“荷花奖”、文化部“文华奖”等多项荣誉,2005年1月又荣登2003~2004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工程榜首。2007年10月,大梦敦煌作为全国十大经典舞台剧目之一参加国家大剧院首轮试演。

《大梦敦煌》前期投入达600万元,是中国前期投资最多的一部舞剧。截至2008年,该剧已在全国27个城市与欧美多个国家演出500余场,累计票房收入5000余万,成为中国民族舞剧商业运行最为成功的案例。

剧情介绍 青年画师莫高为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前往敦煌,在穿越大漠的艰难旅程中生命垂危,被偶然路过的贵族少女月牙所救。不久,他们再次在敦煌相逢,萌生爱情,却遭月牙之父大将军反对,逼迫月牙在王公巨贾中招亲。

为了爱,月牙星夜出逃,与莫高在石窟相会。大将军率兵赶来,将二人团团包围。

血与火之中,月牙再次拯救了莫高,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月牙走了,化成一泓清泉;莫高以泉润笔,在巨大的悲怆中完成了艺术的绝唱。

莫高窟千年不朽,月牙泉万代不涸;艺术、爱情,永远相伴、相守。 序幕 序幕场景:王道士发现藏经洞 二十世纪初,敦煌莫高窟,一百年前一个平常的日子。

看守莫高窟的王道士偶然发现一个藏满经卷的洞窟。当他在浩如烟海的遗书中打开一幅卷轴的时候,一个动人的故事如梦般地展开…… 第一幕 第一幕场景:月牙出场时的独舞 时光倒流至遥远的古代,西北大漠中天地旷远,四野苍茫。

自中原西行而来的年轻画师莫高,怀揣一轴绘有飞天的画稿,挣扎跋涉在通往敦煌路上。虽然倍受饥渴劳累的煎熬,他的眼里始终亮着朝圣者虔诚而执着的光芒,依然全身心地保护着他视若生命的飞天画像轴。

极度的虚弱,让莫高眼前出现了幻觉。大片的“飞天”从沙海中飘然而起;五色的神鹿在绿洲中驰过。

突然,一支从沙漠另一边凯旋的军团路过这里。士兵们发现这个执迷而又赢弱的青年画师,围住他嬉戏逗弄。

大将军的爱女、一身戎装的少年将军月牙拨开众人,好奇地查看这个沙漠孤身一人的年轻画师。之后,她喝住士兵,将自己心爱的月牙形水囊送给莫高,却又任性地抽走了画师背上珍贵的画轴,跟随父亲返回敦煌。

第二幕 第二幕场景:莫高与月牙共赏卷轴 敦煌三危山前。 众多的工匠与当地的市井百姓、商贾官吏、民间艺人以及出资窟的供养人等,熙攘往复,一派喧闹景象。

凭借月牙形水囊走出沙漠的莫高,终于来到了他神往以久的敦煌。疲惫与喜悦交织在一起,莫高似乎要向每一个人表达心中的激动,却与沙漠里的那位少年将军再度相遇,二人心中似有所感。

新开凿的石窟内,莫高面壁冥想。他要把自己虔诚的信念与全部的才华倾注与笔尖,勾勒出心中最神圣的艺术境界。

又想起从中原一路带来的飞天画稿被人抢去,不知下落,只剩下那只救了他一命的羊皮水囊,心中不禁怅然若失。 褪去铠甲,一身女儿装束的月牙带着画轴,由乳娘陪伴着来到洞窟里寻找莫高。

二人相见,莫高大为惊异;继而看见了月牙手里的画轴,又不禁喜出望外。调皮任性的月牙,渐渐地为莫高精湛的技艺与对艺术的执著所吸引,而莫高也被月牙的聪慧美丽打动。

在壁画的辉映下,月牙翩翩起舞,二人由相识到相知,由相知到相恋,两颗心慢慢地贴在了一起。 闻讯而来的大将军带兵创进洞窟寻找女儿,见莫高与月牙正在一处,不由大怒。

将军欲杀莫高,却被月牙阻拦;随即带走了月牙,留下了莫高孤独一人在洞窟中。 第三幕 第三幕场景:月牙认出莫高 为断绝女儿与贫穷画师莫高的来往,大将军逼月牙招亲。

西域的豪杰权贵闻讯纷纷赶来。他们在月牙面前或逞其威猛,或彰其富贵,以求佳人芳心。

但月牙始终不为所动。心中思念月牙的莫高,头戴面具进入大营,一场“羯鼓舞”的表演技压。

3.《大梦敦煌》剧情

四幕舞剧,兰州歌舞剧院排演。

总编导陈维亚,编剧赵大鸣、苏孝林,作曲张千一。该剧以古代敦煌为时空背景,演绎出青年画家莫高与大将军之女月牙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感情经历曲折波澜,戏剧冲突集中激烈。

该剧创作阵容特别强大,在舞蹈、音乐、舞台美术方面都取得了非凡成就。舞剧音乐体现出敦煌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风格多样、旋律优美,曾作为优秀的交响乐作品于2007年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舞蹈编排融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与民间舞为一炉,于浑然天成中体现出非凡的创造性,独舞、双人舞与群舞编排各有千秋又相得益彰;舞台美术气度不凡,用现代化手段重新诠释了敦煌艺术诸种经典元素,其辉煌华丽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震撼。

该剧在表演方面亦体现出当今中国舞坛的最高水平,经典版本中由青年舞蹈家刘震(饰莫高)、田青(饰月牙)共同演绎的三段双人舞已成为中国舞剧双人舞中极为难得的佳作,而刘震表演的独舞更被称为是中国舞剧男子独舞的重大突破。专业人士普遍认为,《大梦敦煌》是近年中国原创舞剧中当之无愧的顶级之作,使中国舞剧进入了用舞蹈语言刻画人物细腻情感的新阶段,是继《丝路花雨》之后中国民族舞剧达到的又一高峰。

该剧自2000年4月首演于北京以来,已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舞蹈“荷花奖”、文化部“文华奖”等多项荣誉,2005年1月又荣登2003~2004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工程榜首。2007年10月,大梦敦煌作为全国十大经典舞台剧目之一参加国家大剧院首轮试演。

《大梦敦煌》前期投入达600万元,是中国前期投资最多的一部舞剧。截至2008年,该剧已在全国27个城市与欧美多个国家演出500余场,累计票房收入5000余万,成为中国民族舞剧商业运行最为成功的案例。

【剧情介绍】 青年画师莫高为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前往敦煌,在穿越大漠的艰难旅程中生命垂危,被偶然路过的贵族少女月牙所救。不久,他们再次在敦煌相逢,萌生爱情,却遭月牙之父大将军反对,逼迫月牙在王公巨贾中招亲。

为了爱,月牙星夜出逃,与莫高在石窟相会。大将军率兵赶来,将二人团团包围。

血与火之中,月牙再次拯救了莫高,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月牙走了,化成一泓清泉;莫高以泉润笔,在巨大的悲怆中完成了艺术的绝唱。

莫高窟千年不朽,月牙泉万代不涸;艺术、爱情,永远相伴、相守。 序幕 序幕场景:王道士发现藏经洞 二十世纪初,敦煌莫高窟,一百年前一个平常的日子。

看守莫高窟的王道士偶然发现一个藏满经卷的洞窟。当他在浩如烟海的遗书中打开一幅卷轴的时候,一个动人的故事如梦般地展开…… 第一幕 第一幕场景:月牙出场时的独舞 时光倒流至遥远的古代,西北大漠中天地旷远,四野苍茫。

自中原西行而来的年轻画师莫高,怀揣一轴绘有飞天的画稿,挣扎跋涉在通往敦煌路上。虽然倍受饥渴劳累的煎熬,他的眼里始终亮着朝圣者虔诚而执着的光芒,依然全身心地保护着他视若生命的飞天画像轴。

极度的虚弱,让莫高眼前出现了幻觉。大片的“飞天”从沙海中飘然而起;五色的神鹿在绿洲中驰过。

突然,一支从沙漠另一边凯旋的军团路过这里。士兵们发现这个执迷而又赢弱的青年画师,围住他嬉戏逗弄。

大将军的爱女、一身戎装的少年将军月牙拨开众人,好奇地查看这个沙漠孤身一人的年轻画师。之后,她喝住士兵,将自己心爱的月牙形水囊送给莫高,却又任性地抽走了画师背上珍贵的画轴,跟随父亲返回敦煌。

第二幕 第二幕场景:莫高与月牙共赏卷轴敦煌三危山前。 众多的工匠与当地的市井百姓、商贾官吏、民间艺人以及出资窟的供养人等,熙攘往复,一派喧闹景象。

凭借月牙形水囊走出沙漠的莫高,终于来到了他神往以久的敦煌。疲惫与喜悦交织在一起,莫高似乎要向每一个人表达心中的激动,却与沙漠里的那位少年将军再度相遇,二人心中似有所感。

新开凿的石窟内,莫高面壁冥想。他要把自己虔诚的信念与全部的才华倾注与笔尖,勾勒出心中最神圣的艺术境界。

又想起从中原一路带来的飞天画稿被人抢去,不知下落,只剩下那只救了他一命的羊皮水囊,心中不禁怅然若失。 褪去铠甲,一身女儿装束的月牙带着画轴,由乳娘陪伴着来到洞窟里寻找莫高。

二人相见,莫高大为惊异;继而看见了月牙手里的画轴,又不禁喜出望外。调皮任性的月牙,渐渐地为莫高精湛的技艺与对艺术的执著所吸引,而莫高也被月牙的聪慧美丽打动。

在壁画的辉映下,月牙翩翩起舞,二人由相识到相知,由相知到相恋,两颗心慢慢地贴在了一起。 闻讯而来的大将军带兵创进洞窟寻找女儿,见莫高与月牙正在一处,不由大怒。

将军欲杀莫高,却被月牙阻拦;随即带走了月牙,留下了莫高孤独一人在洞窟中。 第三幕 第三幕场景:月牙认出莫高 为断绝女儿与贫穷画师莫高的来往,大将军逼月牙招亲。

西域的豪杰权贵闻讯纷纷赶来。他们在月牙面前或逞其威猛,或彰其富贵,以求佳人芳心。

但月牙始终不为所动。心中思念月牙的莫高,头戴面具进入大营,一场“羯鼓舞”的表演技压群雄,震惊四座。

舞蹈中,莫高的身姿为月牙。

4.《大梦敦煌》与《丝路花雨》的对比

大概是敦煌文化背景的缘故,很多人把后天开始在北展剧场上演的《大梦敦煌》和20年前风靡全国的另一部舞剧《丝路花雨》相提并论,并简单地以“姊妹篇”来定义此两者的关系。创作于1979年的舞剧《丝路花雨》和完成在2000年的《大梦敦煌》,都是在瑰丽浩瀚的敦煌文化的大背景下,产生出来的中国近代民族舞剧里程碑式的

作品。但在完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两个作品呈现给观众的是完全不同的艺术景观。两者带给中国民族舞蹈发展的影响,都是各不相同的。

《大梦敦煌》的编导陈维亚说:“同样是作为舞剧,这两者最大的区别在舞蹈本身,《丝路花雨》的舞蹈是从敦煌壁画模仿而来,是把壁画中的静态人物画面拿到现实中来,再人为地把它串联起来;而《大梦敦煌》的舞蹈是为剧情创编出来的,是用舞蹈在讲述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大梦》的舞蹈是用来写人的。如果非要从专业的角度审视,与《丝路花雨》较为单一的‘壁画舞蹈’相比,《大梦敦煌》的舞蹈是不拘一格的、是多元丰富的,既有中国古典舞、也有民间舞,还有风格独特的少数民族舞蹈。在剧中为了突出情节并充分考虑到观众的观赏习惯和心理,甚至还使用类似于芭蕾舞剧和歌剧的程式格局,特别是第三幕《招亲》,与著名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的第三幕非常相似,是各种风格舞蹈的集合,非常亮丽好看。但无论怎么好看,所有的舞蹈都在为一个中心服务———爱情。”

不论是《丝路花雨》还是《大梦敦煌》,两个舞剧都是编出来的故事,但即便是“人造故事”,也因为时代背景和环境的不同,故事最基本的关注角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舞剧最终带给观众的“味道”也是迥然不同的。

虽然时隔20年,但《丝路花雨》和《大梦敦煌》都分别依托敦煌文化的大背景,建立起了其自身在中国舞蹈史上里程碑的地位,并且以它们的存在,引出了中国民族舞蹈方向性的发展话题。

中国民族舞剧的产生从中国戏曲中吸收了营养,甚至连结构和程式都有很深的亲缘关系,而《丝路花雨》对敦煌壁画的“临摹”,给中国舞剧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作为一种全新的创作方式,“仿古舞蹈”成为了“后丝路花雨”时期的主要创作模式,一时间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作品,如:《仿唐乐舞》等。但不管怎样,这一时期,中国舞剧的探索还只能停留在对舞蹈语言和形式的探讨当中。

“与《丝路花雨》相比,现在中国的舞剧已经进入了真正多元化的时代,”陈维亚说:“舞蹈或者舞剧表现手段。极大地丰富,让我们能够把目光更多地集中在怎么让我们的舞蹈来表现人,怎么用我们的舞蹈建立起真正的国际化语言,让世界通过舞蹈了解中国。在《大梦敦煌》中我们做到了,我们用爱情这个世界通用的字眼,在敦煌的历史背景上构建起一个惊天动地的故事,用我们的舞蹈将故事锁定在敦煌和中国舞剧的版图上,最后,不仅仅中国观众喜欢,也是中国舞剧走向世界迈出的坚实的一步。”

5.大梦敦煌的舞剧《大梦敦煌》简介

舞剧《大梦敦煌》是一部富于传奇色彩的四幕舞剧,以敦煌艺术宝库的千百年创造历史为背景,以青年画师莫高与大将军之女月牙的感情历程为线索,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该剧自首演至今,已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舞蹈“荷花奖”、中国“文华奖”等多个奖项。更为难得的是,该剧几年来受邀在欧美多个国家进行巡演,盛况空前,在中国原创舞剧作品中首屈一指,使得《大梦敦煌》已成为中国原创舞剧中的顶级之作,民族舞剧的经典之作。

截止到2012年4月份,舞剧《大梦敦煌》演出已经整整12年。从兰州大剧院获悉,自2000年首演至今,《大梦敦煌》已在全国40多个城市和6个国家精彩上演,累计演出960场,票房收入超过一亿元,成为中国舞剧“多演出、多产出”的成功范例。

6.大梦敦煌 5分钟 做朗诵用的

在那沙漠的边缘有一片绿洲,灿烂的文明曙光在那儿长亮。

有闻名于世的莫高窟,有神奇而美丽的月牙泉,有会发出声音的鸣沙山。敦煌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罗布泊,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

在这个靠近沙漠戈壁的天然小盆地中,党河雪水滋润着肥田沃土,绿树浓荫挡住了黑风黄沙;粮棉旱涝保收,瓜果四季飘香;沙漠奇观神秘莫测,戈壁幻海光怪陆离;文化遗存举世闻名,社会安定民风古朴,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美丽的敦煌,是块富饶、神奇、诱人的土地。“敦,大也;煌,盛也。”

盛大辉煌的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7.《大梦敦煌》与《丝路花雨》的对比

对比:两部舞剧都是同样是以敦煌文化背景创作。

首先这两者最大的区别在舞蹈本身。《丝路花雨》的舞蹈是从敦煌壁画模仿而来,是把壁画中静态的人物画面拿到现实中来,再人为地把它串联起来;而《大梦敦煌》的舞蹈是为剧情创编出来的,是用舞蹈在讲述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大梦》的舞蹈是用来写人的。

当年的《丝路花雨》曾经为中国的民族舞蹈创造出一个流派――敦煌舞蹈学派,但在普通观众的心里,则留下了“反弹琵琶”和“飞天造型”的深刻印象。与《丝路花雨》较为单一的“壁画舞蹈”相比,《大梦敦煌》的舞蹈是不拘一格、多元丰富的,既有中国古典舞,也有民间舞,还有风格独特的少数民族舞蹈。

其次时代背景和环境的不同,主题也不同很显然,不论是《丝路花雨》还是《大梦敦煌》,两个舞剧都依靠的是编出来的故事。但即便是“人造故事”,也因为时代背景和环境的不同,故事最基本的关注角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舞剧最终带给观众的“味道”也是迥然不同的。

《丝路花雨》首演于1979年的5月,刚刚从几十年的“阶级斗争”现实中走出来的人们,还不能放弃“这个世界是由好人和坏人组成的矛盾世界的观念”,所以,即便是在强调中外友谊交流的故事中,也难免要带上阶级斗争的色彩。而比《丝路花雨》“年轻了”整整20岁的《大梦敦煌》,则刻意把所有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了人性的主题之上。

陈维亚说:“我们一开始就已经确定是要写故事的,而且,一定要写最普通,哪怕是最底层的人的故事。每当我们走在沙漠上,我们都会想,也许就在我们的脚下正埋藏着一个美好的故事,一定是那个时代用生命孜孜以求创造敦煌文化辉煌的普通人,那些无名的画工。

有故事就一定有情感,有情感就一定能产生戏剧的张力,最后,这些情感在艺术的加工后,能让所有观众达成共鸣。”虽然时隔20年,但《丝路花雨》和《大梦敦煌》都分别依托敦煌文化的大背景,建立起了其自身在中国舞蹈史上里程碑的地位,并且以他们的存在,引出了中国民族舞蹈方向性的发展话题。

与《丝路花雨》时代相比,现在中国的舞剧已经进入了真正多元化的时代。《大梦敦煌》中做到舞蹈或者舞剧表现的手段极大的丰富,能够把目光更多地集中在怎么让的舞蹈来表现人,怎么用舞蹈建立起真正的国际化语言,让世界通过舞蹈了解中国。

用爱情这个世界通用的字眼,在敦煌的历史背景上构建起一个惊天动地的故事,用舞蹈讲故事锁定在敦煌和中国舞剧的版图上,最后,不仅仅中国观众喜欢,也是中国舞剧走向世界迈出的第一步。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