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的名句有哪些1.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3.赳赳武夫,公侯腹心.《诗经·周南·兔罝》 4.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周南·汉广》 5.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诗经·召南·草虫》 6.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邶风·柏舟》 7.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诗经·邶风·绿衣》 8.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9.凯风自南,吹彼棘薪.《诗经·邶风·凯风》 10.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式微》 11.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诗经·邶风·北门》 12.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邶风·静女》 13.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诗经·鄘风·君子偕老》 14.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1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16.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17.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18.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经.卫风.氓》 19.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卫风·木瓜 20.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1.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22.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诗经·郑风·将仲子》 23.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郑风·风雨》 2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25.河水清且涟猗.《诗经·魏风·伐檀》 2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27.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28.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 29.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 30.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 31.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32.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诗经·小雅·天保》 3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4.乐只君子,万寿无疆.《诗经·小雅·南山有台》 35.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经·小雅·鹤鸣》 3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诗经·小雅·斯干》 37.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38.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3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40.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诗经·小雅·白华》 记得采纳啊。 2.《诗经》全集国风·周南 国风·召南 国风·邶风 国风·鄘风 国风·卫风 国风·王风 国风·郑风 国风·魏风 国风·唐风 国风·齐风 国风·秦风 国风·陈风 国风·桧风 国风·曹风 国风·豳风 小雅·鹿鸣之什 小雅·南有嘉鱼之什 小雅·鸿雁之什 小雅·节南山之什 小雅·谷风之什 小雅·甫田之什 小雅·鱼藻之什 小雅·都人士之什 大雅·荡之什 大雅·文王之什 大雅·生民之什 周颂·闵予小子之什 周颂·清庙之什 周颂·臣工之什 商颂 鲁颂·駉之什 《诗经》中的代表作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诗经》原文+译文,急求《诗经》两首 一、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宨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宨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宨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黄河小岛上。 文静秀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 长短不齐鲜荇菜,顺着水流左右采。 文静秀丽好姑娘,白天想她梦里爱。 追求姑娘未如愿,醒来梦里意常牵。 相思悠悠情无限,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短不齐荇菜鲜,采了左边采右边。 文静秀丽好姑娘,弹琴奏瑟亲无间。 长短不齐荇菜鲜,拣了左边拣右边。 文静秀丽好姑娘,敲钟打鼓使她欢。 二、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4.《诗经》的内容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只有题目共四五百年间的民间歌谣(风)、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颂辞(颂).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诗的内容包括: 风(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bèi、墉yōng、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huì、曹、豳bīn) 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齐、楚、韩、赵、魏、秦),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雅(二雅:大雅、小雅) 唐抄本 诗经 三种(22张)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固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思辞,如黄鸟、我行其野、谷风、何草不黄等. 颂(三颂:周颂、鲁颂、商颂)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本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的乐歌,但鲁颂四篇,全是颂美活着的鲁僖公,商颂中也有阿谀时君的诗。 5.【《诗经》里的诗歌】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飘落.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6.《诗经》共几篇体例分类 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 “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一些地方(齐、韩、赵、魏、秦),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 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bèi〕、鄘〔yōng〕、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huì〕、曹、豳〔bīn)) 《雅》分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宫廷乐歌,共105篇。 三种《诗经》的抄本(唐)(22张)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固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思辞,如黄鸟、我行其野、谷风、何草不黄等。 《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本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的乐歌,但鲁颂四篇,全是颂美活着的鲁僖公,商颂中也有阿谀时君的诗。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 它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 。 大部分是民歌。根据十五国风的名称及诗的内容大致可推断出诗产生于现在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等。 “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 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朱熹《诗集传》曰:“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 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说又有正变之别。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飨之乐也;正大雅,朝会之乐,受厘陈戒之辞也。 辞气不同,音节亦异。故而大小雅之异乃在於其内容。”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 (《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表现手法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 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 例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 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就像秦风的《晨风》,开头“鴥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 虽然就这实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时代悬隔才不可理解,但这种情况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现代的歌谣中,仍可看到这样的“兴”。 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 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又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 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 7.什么是《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 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 《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诗经》所录诗歌多来自民间,据说,周朝设有专门的采诗官,采集民歌,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 《诗经》中大部分诗歌都出于此。另一部分则为公卿、士大夫向周天子所现之诗,歌功颂德、粉饰太平。 其中,部分诗歌曾有人考证其作者,有臆断者,有有理有据者,不过不很重要。至于《诗经》编撰者,有以为周公者,现在看来无法成立。 另有孔子删诗的说法,也没有说服力。 《诗经》所录诗歌时间跨度长,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多年的社会生活,涵盖地域广泛,黄河以北直至江汉流域的都有。 汉时,先有鲁、齐、韩三家时,立于学官,后有《毛诗》。《毛诗》盛行后,齐、鲁韩三家诗先后亡佚。 历代解《诗经》者颇多,较好的有宋朱熹《诗集传》、清王夫之《诗经俾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先慊《诗三家义集疏》等。 《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 是西畿正音。《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 《诗经》作品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的一部分,北到河北省西南,东到山东,南到江汉流域。 成书过程 《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根据《尚书》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公姬旦所作。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据郑玄《诗谱序》,是《陈风·株林》,跨越了大约600年。 关于《诗经》的收集和编选,有“王官采诗”和“孔子删诗”的说法: 王官采诗 《汉书·食货志》中记载,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忙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 孔子url]删诗 这种说法见于《史记》,据说原有古诗3000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300篇,整理出了《诗经》。 现在通常认为《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 体例分类 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 “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风、雅、颂 《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 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 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 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 《雅》共105篇,分为《大雅》 31篇和《小雅》74篇。《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 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 但是没有情诗。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 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 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 “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毛诗序 西汉初年,传授诗经的主要有四家。一是鲁国人申公,一是齐国人辕固,一是燕国人韩婴。 但是这三家著作除《韩诗外传》,都已不存。另外一家就是毛诗。 即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所传。现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