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麟趾一词在古代诗词中有何说法诗经•周南• 之址•.“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 兮!”序:“虽衰世之公子,皆信厚 如麟趾之时也。” 旧时认为 艚之趾》 为赞美周文王子孙宗族的诗。后以 用为颂扬奉族子弟之词。 唐•权德舆《奉和礼部尚书酬杨著作竹亭 歌》:“家承麟趾贵,剑有龙泉购。”清•何拭《鼓吹词》:“振振鳞趾何穷 意,尽在吁嗟一叹中。” 又麟趾也是西汉金币之名,币形如麟足。汉书 •武帝纪今更黄金为鳞趾,裒蹄 以协瑞马。” 后亦以指称古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一八:“鳞趾 裒蹄式可寻,何须番舶献其琛。” 2.诗咏关雎,雅歌麟趾是什么意思用诗歌来赞美《关雎》、《麟之趾》中所描写的爱情。 是民国年间结婚证上的证词。喜今日嘉礼初成,良缘遂缔。 诗咏关雎,雅歌麟趾。瑞叶五世其昌,祥开二南之化。 同心同德,宜室宜家。相敬如宾,永谐鱼水之欢。 互助精诚,共盟鸳鸯之誓。此证! 《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 《国风·周南·麟之趾》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赞美诸侯公子的诗歌。 此诗以麒麟比人,祝贺人家多子多孙,且子孙品德高尚,如同麒麟。全诗三章,每章三句。 三章回旋往复,反覆唱叹,通过视觉意象与听觉效果的交汇,营造出一种兴奋、热烈的诗情画意。 扩展资料: 其他民国证词: 1、“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 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 此证。” 意思:同姓氏的两家联姻,在一起缔结婚约,结成良缘,是得称的匹配。 桃花盛开之际,正宜婚嫁(引自诗经),预料将来一定子孙像瓜蔓绵延,子子孙孙世代昌盛(引自诗经)。将白头到老的约定书写在纸上,像红叶题诗一样的天赐良缘,记载于鸳鸯谱上。 以此证明。 2、“嘉礼初成,良缘遂缔。 情敦鹣鲽(jian die),愿相敬之如宾;祥叶螽(li)麟,定克昌于厥后。同心同德,宜室宜家。 永结鸾俦(chou),共盟鸳蝶,此证。” 意思:在这喜庆的日子里,xx和xx喜结良缘,在这里我们祝福这对之感情深厚的男女,希望他们能够相敬如宾一般的生活。 东麟祥瑞预示着这对新人日后必会幸福美满。希望他们日后能够同心同德,夫妻一体,永结鸳鸯之好,拥有像彩蝶一样的爱情。 让我们一起来见证这份神圣的爱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风·周南·麟之趾 百度百科-国风·周南·关雎。 3.《诗经·周南·麟之趾》是什么意思原文 麟之趾1, 振振公子2, 于嗟麟兮3。 麟之定4, 振振公姓, 于嗟麟兮。 麟之角, 振振公族, 于嗟麟兮。 译文 麟的脚趾呵, 仁厚的公子呵。 哎哟麟呵! 麟的额头呵, 仁厚的公姓呵。 哎哟麟呵! 麟的尖角呵, 仁厚的公族呵。 哎哟麟呵! 注释 1.麟:麒麟,传说动物。它有蹄不踏,有额不抵,有角不触,被古人看作至高至美的野兽,因而把它比作公子、公姓、公族的所谓仁厚、诚实。 趾:足,指麒麟的蹄。 2.振振(zhēn真):诚实仁厚的样子。 公子:与公姓、公族皆指贵族子孙。 3.于(xū虚):通吁,叹词。 于嗟:叹美声。 4.定:通颠,额。 4.国风.周南中的麟之趾是说什么的1· “麟趾”的字面意思是麒麟的足脚。 《诗经》中有《周南·麟之趾》篇,“麟之趾,振振公子;麟之定,振振公姓。”意思是周文王的子孙都能像麒麟的脚步那样,该行则行,该止则止,以善德行世,从不做有犯周礼的事情。 此后,“麟趾”便成为颂扬王室子弟德行佳好的专用词汇。后世常以“麟趾呈祥”作为结婚喜联的横额,祝福生育仁厚的后代。 2· 民间多以“麒麟儿”、“麟儿”、“麟子”等为美称赞扬别人家的孩子。如南朝《陈书·除陵传》曰:“时宝志上人者,世称其有道,陵年数岁,家人携以侯之,宝志手摩其顶,曰‘天上石麒麟也’。”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徐卿二子歌》:“君不见徐卿二子生奇绝,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以“麟子凤雏”比喻贵族子孙;以“麟趾”祝颂子孙贤惠;以“麟趾呈样”作为结婚喜联的横批,祝颂生育仁厚的后代;以“麟肝凤髓”比喻极为稀有的食品;以“麟角凤嘴”、“凤毛麟角”称赞和说明物品珍贵。 5.文言“麟安”具体怎么用,请举例句麟安 并颂麟安.写给为朋友贺喜书信结尾的问安用语.麟:麟趾. 《诗经·周 南》有《麟趾》篇.原为人们赞美周文王子孙繁衍而多贤.后来人们喻子多而贤 为“麟趾”.意思是我们一起祝愿你们子孙多而贤能,并祝你们幸福安详. 摘自《百度·》 麟:lín 〔麒~〕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鹿,全身有鳞甲,有尾。古代以其象征祥瑞,亦用来喻杰出的人物。简称“麟”,如“凤毛~角”,“~凤龟龙”。 摘自《百度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