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家书法有关“赞美天水”的诗句有哪些名家书法有关“赞美天水”的诗句如下: 1. 唐-杜甫《雨晴(一作秋霁)》 天水秋云薄,从西万里风。今朝好晴景,久雨不妨农。 塞柳行疏翠,山梨结小红。胡笳楼上发,一雁入高空。 2. 唐-杜甫《渼陂西南台》 高台面苍陂,六月风日冷。蒹葭离披去,天水相与永。 怀新目似击,接要心已领。仿像识鲛人,空蒙辨鱼艇。 错磨终南翠,颠倒白阁影。崷崒增光辉,乘陵惜俄顷。 劳生愧严郑,外物慕张邴。世复轻骅骝,吾甘杂蛙黾。 知归俗可忽,取适事莫并。身退岂待官,老来苦便静。 况资菱芡足,庶结茅茨迥。从此具扁舟,弥年逐清景 3. 唐-杜牧《题白云楼》 西北楼开四望通,残霞成绮月悬弓。江村夜涨浮天水,泽国秋生动地风。 高下绿苗千顷尽,新陈红粟万箱空。才微分薄忧何益,却欲回心学塞翁。 4. 宋-黄庭坚《减字木兰花》 月中笑语。万里同依光景住。天水相围。相见无因梦见之。 诸儿娟秀。儒学传家渠自有。自作秋衣。渐老先寒人未知。 5. 唐-白居易《东楼南望八韵》 不厌东南望,江楼对海门。风涛生有信,天水合无痕。 鹢带云帆动,鸥和雪翻浪。鱼盐聚为市,烟火起成村。 日脚金波碎,峰头钿点繁。送秋千里雁,报暝一声猿。 已豁烦襟闷,仍开病眼昏。郡中登眺处,无胜此东轩。 1. 唐-杜甫《雨晴(一作秋霁)》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2. 唐-杜牧《题白云楼》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3. 宋-黄庭坚《减字木兰花》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4. 唐-白居易《东楼南望八韵》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2.天水名人古诗词天水的历史名人名祖名帝 伏羲.女娲:与西方亚当、夏娃创世纪的故事一样,中国也有自己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他们是原始部落社会时期的领袖。 “大目、山准、龙颜”的伏羲教民渔猎畜牧,创造书契,钻木取火,始创八卦,旋定历法,始创嫁娶,使人类走上文明之途。后来人类遭遇洪水,人种灭绝,只剩伏羲与女娲兄妹二人,两人不得不成婚繁衍人类。 次后,女娲代伏羲为首领称女希氏。诸侯共工与祝融争斗天下,头触不周山,天柱折缺,女娲乃以五彩石补天,这几乎与西方洪荒时代传说一模一样。 伏羲、女娲作为人类初祖,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 轩辕.嫘祖:历史上称为五帝之首的轩辕黄帝崛起于成纪,与妻嫘祖一起成为继伏羲神农之后的氏族集团领袖。 从轩辕开始,华夏氏族逐渐归顺结盟统一,开创了战事征伐、疆域开拓、经济农桑的新时代。 嬴非子:嬴秦的先祖非子生活于公元前900年左右,居西垂宫(后称犬丘,今天水市秦城区西南边),是秦的开国君主,他因擅长养马,好畜牧而应周孝王征召(公元前897年,周孝王十三年),在 水、渭水间替周王室主持牧马,马群得到了大量繁殖,为周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时,马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和战争工具,无马不成行,无马不成军,驭马和军马在经济、交通、国防上作用十分重大。因此,周孝王封嬴非子为附庸(国),准许在秦地(即秦亭,今张川县后川河谷)建邑,号称嬴秦。 秦由此正式成为周朝在西域的封国,开始了秦族走向强盛的历史。 秦襄公:(?--公元前766年)非自第五代孙,居犬丘。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造成内乱,犬戎族乘机攻破周都镐京,西周灭亡。时秦襄公率兵保护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秦襄公作为东周王室第一功臣,受封诸侯,原周王室直辖的歧山以西土地也全部赐于秦作为领地。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战争中阵亡,葬于故地西垂。 李 嵩(公元351年--公元417年)西凉建立者,李广16世孙,祖籍成纪(今秦安县),世居西凉,曾任宁翔将军,得河西六郡,自称凉公建都敦煌,称西凉国,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其重教育才,屯田边关的建树,为后代所颂扬。 李渊 李世民(公元566年--公元635年),祖籍陇西成纪(今秦安县)人,李之后代,隋朝时任谯州、陇州、歧州三州太守,太原留守。 隋末起义,兵出太原,直指关中,以二十万大军攻入长安,称皇帝,号唐高祖,国号唐朝。李渊作为中国历史上辉煌、强大繁荣盛唐的缔造者,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割据战乱的局面,其史迹足以彪炳史册。 现在,天水人民把他和李广、李白并称成纪三李,以表达对他的崇敬之情。 秦穆公:(?--公元前621年)名嬴任好,在位38年,春秋五霸之一,都雍城(系陕西凤翔县境),称霸西域戎国,从此,秦的名称随戎族(后称匈奴)流动向异域传播,“秦”成了域外民族对中国的称呼,古波斯文中“赛尼”、《圣经》中“希尼”都是“秦”的音译。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名嬴政,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13岁即位,在位35年,建都咸阳。 公元前221年,历十年之久征灭六国后,建立了大一统秦国。其推行车同轨、书同文、实行郡县制等一系列措施,确立了历代封建王朝的统一范本,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 李特、李雄:(?--公元303年)巴氏族,原为巴西宕渠人(今四川曲线渠县),后迁居略阳(今秦安县东南)。西晋永宁元年(公元301年),天水等六郡饥民起义,推李特为首领,率众二万余人,与晋军作战,先后南攻广汉、成都。 公元303年,攻取成都少城建国,年号建初。李雄(公元274年--334年),李特之子,公元303年继父位攻克成都,称成都王。 公元306年即皇帝位,国号大成,史称成汉 苻洪、苻坚:(公元285年--公元350年)氐族,略阳临渭人(今秦安县东南),十六国时期前秦建立者。东晋时为征北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 不久,自称三秦王,建立前秦政权。苻坚(公元338年--385年)二十岁时立自己为大秦天王,三十一岁时先后攻灭前燕、前凉等统一北方大部分地区。 公元383年,征调九十万军队攻晋而败,这就是军事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 姚苌、姚兴(公元330年--公元393年)后秦国建立者,羌族,伏羌(今甘谷县)人。 公元384年攻灭前秦国,在长安称帝,史称后秦。姚兴(公元366年--公元416年),姚苌子,在位22年,注重农业,兴办佛教和儒学,学生达一万余人,先后灭西秦及后凉,与北魏、东晋对抗。 吕光(公元338年--公元399年)后凉的建立者,略阳人(今秦安县),初为苻坚将领,率兵攻西域,后割据凉州,建国后凉。名臣名士(天水名臣多忠良直谏之士,与刚烈秦风熏染有关。 而名士或不致仕,或退隐故里著述立说,或执教育才,堪为陇上风范。) 李冲(公元450年--公元498年)天水人,李蒿之曾孙。 北魏孝文帝时,李冲为秘书中散,负责宫中文书,后升为秘书令,参与朝政。公元485年,李冲提出均田制、三长制的改革建议,得到魏孝文帝采纳,实施后使北魏国力大增,鲜卑与汉文化逐渐融合。 公元493年,北魏迁都洛阳,李冲任镇南将军、侍中少傅,负责营建新都工程,并制定尊孔崇儒重大。 3.李白在“天水”写的诗有哪些李白在天水写的诗只有一首,即《南山诗》 ,具体如下: 《南山诗》 唐 李白 自此风尘远,山高月夜寒。 东泉澄彻底,西塔顶连天。 佛座灯常灿,禅房花欲然。 老僧三五众,古柏几千年。 1. 译文:我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天水南郭寺,只见这里山高夜冷。东泉内的水清澈见底,西面的古塔高耸入云。寺庙内佛座前的香火不断,禅房前的鲜花含苞待放。三、五位老僧人在院内忙着招呼香客,这里的一棵古柏竟然有上千年的历史。 2. 注释: 南郭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城南2公里山坳,占地5.7公顷。这里树木葱茏,古柏参天,风景优美,鸟语花香,为天水的八景之一,誉名"南山古柏”。建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为历代诗人墨客览胜之地。 4.杜甫在天水有哪些诗作秦州杂诗 古秦州的天水,自古以来就是达官名流光顾驻足之地. 公元755年,即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史思明相继发动叛乱,一度攻入唐朝首都长安。 唐玄宗逃难奔蜀,太子李亨乘机在灵武继位,名号肃宗,自此,拉开了玄宗和肃宗父子之间的权力斗争。为了扎稳脚根,把住权位,肃宗极力排斥玄宗旧臣,宰相房成为首革之人,被罢去相位,同党受株连,京师大云寺主持赞公和杜甫均为房至交,因而皆受牵连。 赞公被贬,只身西去秦州,杜甫出走华州司功参军之任。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走向衰败,经济遭到破坏,政治日趋黑暗,再加关中大旱,兵灾天荒,饥民饿殍遍地。 目睹眼前的惨景,想想自己身处逆境,还要背负繁重的文书差役。杜甫自感实在难以支撑下去,决意弃职远行。 到哪里去好呢? 东边仍有战事不能去,北上则不言谈,南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唯有西边的秦州暂时相安无事,且有自己的从侄杜佐和至交赞公和尚都在那里,自然成为杜甫远游的目的地。 公元759年,即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杜甫携眷西行,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秦州。 起初杜甫全家住在秦州城里。在秦州的日子里,杜甫游历古刹名寺,走亲串友,访谈作诗。 隗嚣宫、南郭寺、太平寺、麦积山石窟寺……无一不成为其踏访之处,且留下了千古绝唱。 杜甫将这一切用诗书的形式记载下来留给后人,这就是著名的<秦州杂诗>二十首,在秦州的前后共三个月中,诗人共写出了近百首诗作,这些诗与杜圣杜甫都使天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文化色彩。 杜甫秦州杂诗之一: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杂诗,古代诗人常用的题目,内容多半是随感而作。杜甫在秦州的诗很多,但独独把这二十首编在一起 ,称为《秦州杂诗》,这组诗大约是为了回答关内同僚们的询问,用以代替书信。 这组诗从西入秦州开始,到打算离开秦州结束。宋朝林亦之说 :“杜陵诗卷是图经 ”。 南宋刘克庄则称这二十首诗记秦州“山川城郭之异,土地风气所宜,开卷一览,尽在是矣。”首联大致介绍到秦州的原因:公元755 年开始的安史之乱,严重地破坏了李唐王朝的国势,因为战乱,诗人离开华州到秦州,路上看到满目疮痍,所谓“满目悲生事 ”,到秦州则是为了投奔在秦州的从侄杜佐和旧友赞公 。 此即“因人作远游”。次联以下叙述进入秦州后所见。 “迟回度陇怯”一联表现诗人在接近秦州时犹豫不决不敢进入的心情 ,“水落”一联描写展现在诗人眼前的秦州的景象:落水的河道,空旷的山谷都笼罩在萧瑟,凋蔽的气氛中,龙即鱼龙河,发源于陇县西北,鸟鼠即鸟鼠山,在渭源县西,诗人在此以鱼龙河鸟鼠山代指秦州的山水。尾联是写诗人一边向西跋涉,一边不断打听前方有无战事,最后以“此地亦不可久留”的心情结束全诗。 心折指心惊,淹留指停留。 杜甫秦州杂诗之二: 秦州城北寺,胜迹隗嚣宫。 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度溪风。 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杜甫秦州杂诗之三: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 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马骄朱汗落,胡舞白题斜。 年少临洮子,西来亦自夸。 杜甫秦州杂诗之四: 鼓角缘边郡,川原欲夜时。 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 抱叶寒蝉静,归山独鸟迟。 万方同一概,吾道竞何之。 杜甫秦州杂诗之五: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浮云连连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 哀鸣思战斗,回立向苍苍。 杜甫秦州杂诗之六: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 防河赴沦海,奉诏发金微。 士苦形骸黑,林疏鸟兽稀。 那堪往来戌,恨解邺城围。 杜甫秦州杂诗之七: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杜甫秦州杂诗之八: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杜甫秦州杂诗之九: 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从篁低地碧,高柳半天表。 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垌。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 云气接昆仑,涔涔塞雨繁,羌童看渭月,使节向河源。 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所居秋草静,正闭小蓬门。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一: 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黄鹄翅垂雨,苍鹰饥啄泥。 蓟门谁自北,汉将独征西。不意书生耳,临衰听鼓鞞 。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二: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俛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三: 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四: 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神鱼今不见,神地语真传。 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何当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五: 未暇泛沦海,悠悠兵马间。塞门风落木,客舍雨连山。 阮籍行多兴,庞公隐不还。东柯遂疏懒,休镊鬓毛斑。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六:东柯谷 东柯好崖谷,不与众峰群。落日邀双鸟,晴天卷片云。 野人矜险绝,水竹会平分。采药吾将老。 5."天水共秋长一色"这句诗是哪一首诗里面的《滕王阁序》 唐朝: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