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论语的诗歌

1.论语诗句大全

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小不忍,则乱大谋.

3.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5.君子忧道不忧贫.

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天真."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破,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温故而知新,可认为师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二十条论语古诗简单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温知知新.

7.见贤思齐.

8.学而不厌.

9.循序渐进

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

1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后凋也?

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2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3.言必信,行必果

24.小不忍,则乱大谋.

25.道不同,不相为谋.

26.既来之,则安之.

27.有教无类.

2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论语》的诗

回目录 回首页 论语 -------------------------------------------------------------------------------- 论语序说 史记世家曰:“孔子名丘,字仲尼。

其先宋人。父叔梁纥,母颜氏。

以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岁,十一月庚子,生孔子于鲁昌平乡陬邑。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及长,为委吏,料量平;为司职吏,畜蕃息。适周,问礼于老子,既反,而弟子益进。

昭公二十五年甲申,孔子年三十五,而昭公奔齐,鲁乱。于是适齐,为高昭子家臣,以通乎景公。

公欲封以尼溪之田,晏婴不可,公惑之。孔子遂行,反乎鲁。

定公元年壬辰,孔子年四十三,而季氏强僭,其臣阳虎作乱专政。故孔子不仕,而退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

九年庚子,孔子年五十一。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召,孔子欲往,而卒不行。

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则之,遂为司空,又为大司寇。十年辛丑,相定公会齐侯于夹谷,齐人归鲁侵地。

十二年癸卯,使仲由为季氏宰,堕三都,收其甲兵。孟氏不肯堕成,围之不克。

十四年乙巳,孔子年五十六,摄行相事,诛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鲁国大治。

齐人归女乐以沮之,季桓子受之。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行。

适卫,主于子路妻兄颜浊邹家。适陈,过匡,匡人以为阳虎而拘之。

既解,还卫,主蘧伯玉家,见南子。去适宋,司马桓魋欲杀之。

又去,适陈,主司城贞子家。居三岁而反于卫,灵公不能用。

晋赵氏家臣佛肸以中牟畔,召孔子,孔子欲往,亦不果。将西见赵简子,至河而反,又主蘧伯玉家。

灵公问陈,不对而行,复如陈。季桓子卒,遗言谓康子必召孔子,其臣止之,康子乃召冉求。

孔子如蔡及叶。楚昭王将以书社地封孔子,令尹子西不可,乃止。

又反乎卫,时灵公已卒,卫君辄欲得孔子为政。而冉求为季氏将,与齐战有功,康子乃召孔子,而孔子归鲁,实哀公之十一年丁巳,而孔子年六十八矣。

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乃叙书传礼记。删诗正乐,序易彖、系、象、说卦、文言。

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十四年庚申,鲁西狩获麟,孔子作春秋。

明年辛酉,子路死于卫。十六年壬戌、四月己丑,孔子卒,年七十三,葬鲁城北泗上。

弟子皆服心丧三年而去,惟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孔子生鲤,字伯鱼,先卒。伯鱼生急,字子思,作中庸。”

何氏曰:“鲁论语二十篇。齐论语别有问王、知道,凡二十二篇,其二十篇中章句,颇多于鲁论。

古论出孔氏壁中,分尧曰下章子张问以为一篇,有两子张,凡二十一篇,篇次不与齐鲁论同。” 程子曰:“论语之书,成于有子曾子之门人,故其书独二子以子称。”

程子曰:“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程子曰:“今人不会读书。

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程子曰:“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

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读论语孟子法 程子曰:“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

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圣人之所以至于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

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可见矣。” 程子曰:“凡看文字,须先晓其文义,然后可以求其意。

未有不晓文义而见意者也。” 程子曰:“学者须将论语中诸弟子问处便作自己问,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

虽孔孟复生,不过以此教人。若能于语孟中深求玩味,将来涵养成甚生气质!” 程子曰:“凡看语孟,且须熟读玩味。

须将圣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人只看得二书切己,终身尽多也。”

程子曰:“论孟只剩读着,便自意足。学者须是玩味。

若以语言解着,意便不足。” 或问:“且将论孟紧要处看,如何?”程子曰:“固是好,但终是不浃洽耳。”

程子曰:“孔子言语句句是自然,孟子言语句句是事实。” 程子曰:“学者先读论语孟子,如尺度权衡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自然见得长短轻重。”

程子曰:“读论语孟子而不知道,所谓‘虽多,亦奚以为’。” 卷一 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

4.关于孔子的古诗有哪些

《孝经》:伦理学鸿篇巨著 塑造中华传统美德孔子

大道之行也孔子

感应章第十六孔子

广扬名章第十四孔子

广要道章第十二孔子

广至德章第十三孔子

纪孝行章第十孔子

谏诤章第十五孔子

开宗明义章第一孔子

论语十则孔子

卿大夫章第四孔子

三才章第七孔子

丧亲章第十八孔子

圣治章第九孔子

士章第五孔子

事君章第十七孔子

庶人章第六孔子

天子章第二孔子

五刑章第十一孔子

孝治章第八孔子

诸侯章第三

5.<论语>的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孔子的诗

孔子论诗

《论语》

--------------------------------------------------------------------------------

学而第一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

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

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为政第二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八佾第三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

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泰伯第八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路第十三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

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阳货第十七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

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7.论语的诗句有哪些

1、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选自“论语季氏篇” 释义:看到善良的行为,就担心达不到,看到不善良的行动,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避开。 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选自“论语卫灵公篇” 释义: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选自“论语里仁篇” 释义: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选自“论语十则” 释义: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选自“论语十则” 释义: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下一篇
诗经61周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