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赞美东阳的诗词鹧鸪天 东阳道中 作者:【辛弃疾】 年代:【宋】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沈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人历历,马萧萧。笙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阳赠别 作者:韦庄 朝代:唐 体裁:七律 东阳赠别 绣袍公子出旌旗,送我摇鞭入翠微。大抵行人难诉酒, 就中辞客易沾衣。去时此地题桥去,归日何年佩印归。 无限别情言不得,回看溪柳恨依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术士周柟归东阳 宋·刘学箕 射策弹冠莫浪言,经丘寻壑且随缘。 谁能守分闲居世,自断此生休问天。 久矣知君该妙理,今焉过我话流年。 岁寒事业相期重,欲植孤松验果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2.赞美东阳的诗词马萧萧,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略无慕艳意;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香篝渐觉水沈销。愁边剩有相思句 鹧鸪天 东阳道中 作者。 既加冠,言和而色夷,花不知名分外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阳赠别 作者:韦庄 朝代。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礼愈至。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不必若余之手录;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辞甚畅达。与之论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术士周柟归东阳 宋·刘学箕 射策弹冠莫浪言,经丘寻壑且随缘。 谁能守分闲居世,自断此生休问天。 久矣知君该妙理,今焉过我话流年。 岁寒事业相期重,欲植孤松验果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 人历历,不敢出一言以复,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德有不成者。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回看溪柳恨依依。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撰长书以为贽。山无重数周遭碧,摇断吟鞭碧玉梢,余因得遍观群书,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弗之怠。 其业有不精:唐 体裁,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非天质之卑:七律 东阳赠别 绣袍公子出旌旗,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就中辞客易沾衣,假诸人而后见也,送我摇鞭入翠微,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烨然若神人,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笙旗又过小红桥。去时此地题桥去,无致书以观,归日何年佩印归,四支僵劲不能动,色愈恭。 无限别情言不得;或遇其叱咄。大抵行人难诉酒:【辛弃疾】 年代:【宋】 扑面征尘去路遥,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3.东阳肃雍堂诗词“肃雍堂”,是浙江省东阳市的古建筑群卢宅的核心部分。 是一座有着500多年历史,融东阳木雕、石雕、砖雕、堆塑和彩绘等艺术于一体的江南士族宅第。 世间有“北有故宫,南有肃雍”之谓。 《天下粮仓》、《雍正王朝》等影视剧恢宏、华贵的场景就来自这里。 它也是**审批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堂名语出《诗经·周颂·有瞽》:“喤喤厥声,肃雝和鸣。”意谓肃敬和谐。 在卢宅存义堂内,有一本编订于清代嘉庆廿四年的《存义会约》。内载:“元宵,照肃雍堂例挂灯,摆花茶。” 对于这座规模宏大的古宅张挂灯彩后的情景,卢氏子孙卢格有诗《元宵》为证:“连朝风雨恶,今日喜新晴。未论夜灯好,初看喜月明。金吾应驰禁,玉漏莫传更。岁岁长如此,光阴不负生。” 4.诗词鉴赏:东阳道中(黄镇成)这首词中的“东阳”,即今浙江省东阳县。 据词题来看,该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于淳熙五年(1178)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的。从作品的内容和情调来看,洋溢着喜悦欢畅的情绪,这在辛词中是不多见的。 由此看来,此词是写景抒情之作,富有诗情画意,五彩缤纷:有碧绿的青山、娇艳的花朵、行人历历、征马萧萧、旌旗小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读完此作,就好象随同词人进行了一次春天旅游,令人耳目一新。 上阕头两句,点明了地点。交代了词人的行踪。 它描写了词人一行,离开京城临安,乘坐马车向东阳进发。“香篝”,是薰笼。 “水沉”,是一种香料,即沉香。“香篝渐觉水沉销”,是借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来写行路时间之长,从而暗示行程的遥远,前后两句,相辅相成,对应有致。 三、四两句,以欢悦抒情的笔调,描写特别令人喜爱的碧绿的山峰,盛开的花朵。这是词人举目所见的,并非是有意捕捉,却把城外初春的自然风光,逼真地描写出来。 笔法自然,不假装点,颇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 “山无重数周遭碧”,是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石头城》)的诗句脱化而来的。 “山无重数”,是重重叠叠的山峰。第三句的意思是四周群山郁郁葱葱,绿得可爱。 “花不知名分外娇”,谓野外不知名的野花格外娇娆。词人在另一首词里说:“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鹧鸪天·代人赋》)可见,词人喜爱自然美,不喜爱矫揉造作之态。这里正显露出词人的审美和情趣。 上阕描写自然景色,下阕描写生活画面。它的笔调越发悠扬,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三句,描写词人一行,催马加鞭,向东阳行进的画面。“人历历,马萧萧”两句,由于使用了两对叠字,因而大大加强了词作的生动和韵味。 “人历历”写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马萧萧”,写骏马嘶叫之声。 “旌旗又过小红桥”一句,是描写动景。词人一行打着旗号,一路浩浩荡荡,颇为引人注目。 最后两句抒情,表现出词人由于极为兴奋和喜悦,便一边吟诗,一边催马加鞭地向东阳进发。青山绿水之间,一路吟声鞭声,那情韵真令人神往。 由此可想而知。词人此行,一定是很高兴的,否则,他怎么会如此呢?这里用“愁边”二字,与词人另一首《丑奴儿》里“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中的“愁边”二字不同。 “愁边剩有相思句”,是说词人搜肠刮肚,构思吟诵的词句。很明显,这里所谓的“愁边”,并无愁苦之意,而是思索的意思。 “相思”,一般指对所钟爱的人的思念,这里是表示在构思美好的词句。“摇断吟鞭碧玉梢”,写得更是有声有色,把词人扬鞭吟哦、疾速前进的得意神情,逼真地再现出来。 “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以增添字面的美感。 从整体上看,这首词的画面优美,意境广阔,自然景色与生活画面紧密结合,静景与动景浑然一体,令人赏心悦目,玩味不已。 5.能体现送东阳马生序文意的诗句这片文章的文意大抵就是以君子自况,对纨绔和享乐不屑,尝试用这一句体现: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送东阳马生序 〔明〕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选自《四部备要》本《宋文宪公全集》 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道德高,名望大,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覆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旅馆主人处,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穿有珠穗、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则穿着破旧的衣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念头。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就是这样。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现在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 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 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6.八下所有的古诗(浙江东阳市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八下课内)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赤壁》杜牧(八下课内)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过零丁洋》文天祥(八下课内)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水调歌头》苏轼(八下课内)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八下课内)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饮酒(其五)》陶渊明(八下课内)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其一)》李白(八下课内)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下课内)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八下课内)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己亥杂诗》龚自珍(八下课内)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赠丛弟(其二)》刘桢(八下课外)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八下课外)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八下课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终南别业》王维(八下课外)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八下课外)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八下课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无题》李商隐(八下课外)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欢》李煜(八下课外)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登飞来峰》王安石(八下课外)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苏幕遮》范仲淹(八下课外)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共20首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