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与文殊菩萨有关的诗句

一、赞文殊菩萨诗句

《文殊师利祈请颂》

宗喀巴大师著

多识仁波切译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在那深广知识天空中,

圆满智慧金轮所放光,

消除一切众生愚昧暗,

语自在佛妙音我顶礼。

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

从现在起直至证菩提,

除您之外我无救护主,

因业力故无论生何道,

世难之中救我文殊师。

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

我从今世舍身离去时,

一切亲人好友均别离,

落入凶狠死神手中时,

拯救死亡恐怖文殊师。

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

无始时来多造恶业故,

在中阴界烦恼狂风劲,

会被吹到凶险恶趣中,

挡住烦恼风口文殊师。

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

中阴意识转生投胎时,

远离八类修法无暇地。

生为手持佛法胜法幢,

有福种姓之家文殊师。

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

来世获得人天高贵相,

七德庄严暇满人类身。

幸逢持正法脉善知识,

助缘获善教诲文殊师。

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

具慈悲与方便善法师,

教我精通海量诸经论,

并能如法教授诸众生,

赐与抉择智慧文殊师。

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

生生世世我为利众生,

所有财富无吝作施舍。

无散乱心修习禅定等,

圆满六度大行文殊师。

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

消除世苦热恼清凉剂,

经论冰山之峪愿游览,

掉入散逸泥海难成行,

慈悲救我出泥文殊师。

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

举步进入甚深智见道,

一心想去解脱安乐岛,

缘浅世心如绳作羁绊,

斩断恋世牵绳文殊师。

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

放弃入寂自利夜荷林,

观看广大佛道千顷莲,

智眼蒙受无明黑暗障,

消出无明烟雾文殊师。

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

祈求使我生生与世世,

依止深广佛法大海洋。

变为满足众生所需求,

如愿生成大宝文殊师。

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

我对文殊诚心祈求力,

启动福智资粮大航船,

运送一切众生出世海,

助我神力如您文殊师。

嗡m阿惹(ra)巴札那谛

二、赞文殊菩萨诗句

《文殊师利祈请颂》宗喀巴大师著多识仁波切译南无文殊师利菩萨在那深广知识天空中,圆满智慧金轮所放光,消除一切众生愚昧暗,语自在佛妙音我顶礼。

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从现在起直至证菩提,除您之外我无救护主,因业力故无论生何道,世难之中救我文殊师。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我从今世舍身离去时,一切亲人好友均别离,落入凶狠死神手中时,拯救死亡恐怖文殊师。

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无始时来多造恶业故,在中阴界烦恼狂风劲,会被吹到凶险恶趣中,挡住烦恼风口文殊师。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中阴意识转生投胎时,远离八类修法无暇地。

生为手持佛法胜法幢,有福种姓之家文殊师。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来世获得人天高贵相,七德庄严暇满人类身。

幸逢持正法脉善知识,助缘获善教诲文殊师。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具慈悲与方便善法师,教我精通海量诸经论,并能如法教授诸众生,赐与抉择智慧文殊师。

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生生世世我为利众生,所有财富无吝作施舍。无散乱心修习禅定等,圆满六度大行文殊师。

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消除世苦热恼清凉剂,经论冰山之峪愿游览,掉入散逸泥海难成行,慈悲救我出泥文殊师。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举步进入甚深智见道,一心想去解脱安乐岛,缘浅世心如绳作羁绊,斩断恋世牵绳文殊师。

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放弃入寂自利夜荷林,观看广大佛道千顷莲,智眼蒙受无明黑暗障,消出无明烟雾文殊师。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祈求使我生生与世世,依止深广佛法大海洋。

变为满足众生所需求,如愿生成大宝文殊师。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我对文殊诚心祈求力,启动福智资粮大航船,运送一切众生出世海,助我神力如您文殊师。

嗡m阿惹(ra)巴札那谛。

三、佛教经典语录文殊菩萨许愿

以下是文殊菩萨十大愿,慈悲心深重啊!一、若有一切众生,所生三界,或我作他作随缘受化。

二、若有众生毁谤於我,嗔恚於我,刑害杀我,是人於我自他常生怨恨,不能得解,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三、若有众生爱念我身,欲心见我,求得於我,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四、若有众生轻慢於我,疑虑於我,枉压於我,狂妄於我,毁谤三宝,憎嫉贤良,欺凌一切,常生不善,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五、若有众生贱我,薄我惭我愧我,敬重於我,不敬於我,悉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六、若有众生常杀生命,卖肉取财。如此之心者,永失人身,不相舍离。

对报如是令发菩提之心,若有他人取我财物,我施财物,所得财物及不得者,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七、若有众生供养我者,我供养他者,听受我教,我受他教,同行同业,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八、若有众生,广造诸恶,堕于地狱,无有出期,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九、若有众生纵恣身心我慢贡高,故於我法中污泥佛法,一切诸罪,死堕阿鼻入诸地狱,从地狱出轮回六趣,入生死海,诸趣恶道,愿共有缘,同业同道随缘变化,当以救之,令得出离,愿共我有缘,发菩提心求无上道。

十、若有众生当於我法,若我有缘,若我无缘,同我大愿,曼殊室利言,我有大愿,以圣性力加持有情,令罪垢消减得入菩提,诸佛圣果。

四、有关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的简介

普贤菩萨:

梵名Samantabhadra ,或 Vis/vabhadra。音译三曼多跋陀罗菩萨、三曼陀菩萨。又作遍吉菩萨。我国佛教四大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 藏 菩萨、普贤菩萨)之一。是具足无量行愿、普现于一切佛刹的大乘圣者,与文殊菩萨为释迦牟尼佛之胁士。即文殊驾狮子侍如来之左侧,普贤乘白象侍右侧。若以此二胁士表法,文殊师利显智、慧、证,普贤显理、定、行,共诠本尊如来理智、定慧、行证之完备圆满。文殊、普贤共为一切菩萨之上首,常助成宣扬如来之化导摄益。以此菩萨之身相及功德遍一切处,纯一妙善,故称普贤。

普贤之名始出于三曼陀罗菩萨经,后广见诸经而成普遍之信仰。据法华经普贤劝发品载,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守护法华之行者。台宗二百题卷十立有相普贤论题,依礼忏诵经之有相行,达成感见普贤之旨。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卷四十说普贤菩萨十种广大之行愿,即: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 法 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经中一一述此十大愿,明其功德无量,临命终时,得此愿王引导,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然此十大愿为一切菩萨行愿之标帜,故亦称普贤之愿海。以此菩萨之广大行愿,一般称为大行普贤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

文殊菩萨:

文殊师利,梵文manjusri的译音,略称文殊。新译‘曼殊室利。’汉译为妙德,义为万德圆明,皆彻性原。又译妙吉样,因他出生时,家里出现十大吉祥瑞兆。(一)天降甘露,(二)地涌七珍,(三)仓变金粟,(四)庭生莲花,(五)光明满室,(六)鸡生凤子,(七)马产祥麟,(八)牛生白犊,(九)猪诞龙豚,(十)六牙象现。西元前六世纪,(与释迦同时代)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婆罗门族姓中,父名梵德,从母右胁而生,身紫金色,堕地能言,如童天子,有七宝盖,随复其上,文殊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与佛相同。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弥勒菩萨对善财说:‘文殊大愿,非余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菩萨之所能有。其行广大,其愿无边,出生一切菩萨功德,无有休息。常为无量诸佛之母,常为无量菩萨之师,教化成就一切众生,名称普闻十方世界。在大乘佛教里,文殊是诸菩萨上首,常与普贤侍佛左右,所有的佛弟子,都把文殊当成智慧的化身,如说般若为诸佛之母,文殊为七佛之师。

五、求有关文殊菩萨的相关资料

文殊菩萨(梵文:मञ्जुश्री,Mañjuśrī),即文殊师利或曼殊室利,佛教四大菩萨之一,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菩萨,代表聪明智慧。

因德才超群,居菩萨之首,故称法王子。文殊菩萨的名字意译为“妙吉祥”;Mañju 文殊或曼殊,意为美妙、雅致、可爱,śrī 师利或室利,意为吉祥、美观、庄严,是除观世音菩萨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萨。

文殊菩萨在道教中称文殊广法天尊。历史地位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他们一起被称为现在娑婆世界的“释迦三尊”。

文殊也是八大菩萨之一,在日本是“大和十三佛”之一。[编辑] 倒驾慈航根据《首楞严三昧经》,文殊师利菩萨过去早已成佛,名为龙种上尊王如来[1]。

其指导弟子很多也已成佛,所以经中常称他为佛母、诸佛之师。但为方便教化,利益众生,现乃倒驾慈航,化作菩萨,一方面协助释迦牟尼佛弘法利生,一方面与普贤、观音、地藏联合普度众生。

佛在《放钵经》中说:“今我得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威神尊贵,度脱十方一切众生者,皆文殊师利之恩,文殊师利本是我师。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成佛者,亦是其威神势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

《圣无动尊经》中说:“妙吉祥菩萨是三世佛母,故名文殊师利。”[编辑] 智慧利剑般若波罗蜜在佛教中地位极为重要,其意义就是智慧救度出离苦海,玄奘所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把般若比喻作能斩断金刚的利器,文殊师利就是智慧的化身,他自己的非凡成就以及教人成佛之丰功伟业,无不是凭借著智慧这把利剑。

学佛者无不祈望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只有修智慧,才能明是非,除十恶,修十善,离尘垢,净性体,度有情,入涅盘。

而这把利剑,就是透过五蕴,照见空性,色空不二,有无圆融,一行三昧,常乐我净。[编辑] 文殊道场因八十卷本《华严经》曰:“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倶,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故山西省五台县境内的五台山(又名清凉山)被公认为文殊菩萨道场,并雄踞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耸立犹如莲花,日月回环烟霞映蔽,峰台雄伟风景绮丽,古刹精蓝遍满岩岫,岁积坚冰夏仍飞雪,四季凉爽堪称胜境,古往今来帝王高僧,五湖四海善信男女,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朝圣巡礼虔敬求法,亲临五台流连忘返,身处异地心驰神往,达赖班禅殊不例外,菩萨魅力略见一斑。

[编辑] 五顶胜境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组成,据说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以及五方佛: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东台名望海峰,海拔2795米,东台顶上“蒸云浴日,爽气澄秋,东望明霞,如陂如镜,即大海也,”故冠此名。

由于海拔高,台顶气温低,盛夏之时节,仍须穿棉衣。中国佛协前会长赵朴初填词赞曰:“东台顶,盛夏尚披裘。

天著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西台名挂月峰,海拔2773米,台“顶广平,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因以为名。”

有诗赞曰:“西岭巍峨接远苍,回瞻乡国白云傍。孤峰岭翠连三晋,八水分流润四方。

晴日野华铺蜀锦,秋风仙桂落天香。当年狮子曾遗迹,岩谷常浮五色光。”

南台名锦绣峰,海拔2485米,“顶若覆盂,圆周一里,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杂华,千峦弥布,犹铺锦然,故以名焉。”著名诗人元好问赋诗赞曰:“沈沈龙穴贮云烟,百草千华雨露偏。

佛土休将人境比,谁家随步得金莲?”北台名叶斗峰,海拔3058米,五台最高,“华北屋脊”,台“顶平广,圆周四里,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康熙皇帝赋诗赞曰:“绝磴摩群峭,高寒逼斗宫。

钟鸣千嶂外,人语九霄中。朔雪晴犹积,春冰暖未融。

凭虚看陆海,此地即方蓬。”中台翠岩峰,海拔2894米,台“顶广平,圆周五里,巅峦雄旷,翠霭浮空,因以为名。”

有诗赞曰:“群峰面面拥奇观,朝雨和烟积翠峦。策杖千山浑不倦,披裘六月尚余寒。

苍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黄沙四望宽。云雾渐看山半起,却疑身已在云端。”

[编辑] 阎浮化生在《佛说文殊师利般涅盘经》中,佛告跋陀波罗:“此文殊师利有大慈悲,生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家。其生之时,家内屋宅化如莲华,从母右肋出,身紫金色,堕地能语如天童子,有七宝盖随覆其上,诣诸仙人求出家法,诸婆罗门,九十五种诸论议师,无能酬对,唯于我所出家学道。

…… 住首楞严定,以此三昧力,出现于十方,于佛灭度后,五千四百岁,于其本生处,示现入涅盘。”又据传说,预知释迦牟尼佛将在伦比尼园出世,而当时尼泊尔还是一片荒凉沼泽地,于是文殊菩萨慈悲为怀,不避艰辛,提前二十馀年,率领弟子数十人,由五台山至尼泊尔,移山填沼建造城池,以迎接伟大佛陀降临人间。

[编辑] 塑化形象文殊菩萨形像,一般为天衣天冠,顶结五髻,表佛五智,手持宝剑,象征智慧,以智慧剑斩烦恼结,驾乘狮子,表示威严猛厉、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编辑] 诗歌赞颂净土宗第。

六、文殊菩萨赞 歌词

歌曲:文殊菩萨赞 演唱: 黑鸭子合唱团 专辑: 《听佛》 发行时间:2007-12-31 作词: Letian 谱曲:艺华 歌词: 世觉母智难量 智难量 童行五须知全视 左肢利剑断烦恼 右肢清莲得相彰 三世觉母智难量 智难量 童行五须知全视 孔雀雄狮共乘驭 毒龙猛兽伏清凉 大智大士文殊菩萨 座前狮子兽中王 大智大士文殊菩萨 妙意降吉祥 三世觉母智难量 智难量 童行五须知全视 左肢利剑断烦恼 右肢清莲得相彰 三世觉母智难量 智难量 童行五须知全视 孔雀雄狮共乘驭 毒龙猛兽伏清凉 大智大士文殊菩萨 座前狮子兽中王 大智大士文殊菩萨 妙意降吉祥。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