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赞文殊菩萨诗句《文殊师利祈请颂》 宗喀巴大师著 多识仁波切译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在那深广知识天空中, 圆满智慧金轮所放光, 消除一切众生愚昧暗, 语自在佛妙音我顶礼。 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 从现在起直至证菩提, 除您之外我无救护主, 因业力故无论生何道, 世难之中救我文殊师。 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 我从今世舍身离去时, 一切亲人好友均别离, 落入凶狠死神手中时, 拯救死亡恐怖文殊师。 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 无始时来多造恶业故, 在中阴界烦恼狂风劲, 会被吹到凶险恶趣中, 挡住烦恼风口文殊师。 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 中阴意识转生投胎时, 远离八类修法无暇地。 生为手持佛法胜法幢, 有福种姓之家文殊师。 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 来世获得人天高贵相, 七德庄严暇满人类身。 幸逢持正法脉善知识, 助缘获善教诲文殊师。 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 具慈悲与方便善法师, 教我精通海量诸经论, 并能如法教授诸众生, 赐与抉择智慧文殊师。 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 生生世世我为利众生, 所有财富无吝作施舍。 无散乱心修习禅定等, 圆满六度大行文殊师。 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 消除世苦热恼清凉剂, 经论冰山之峪愿游览, 掉入散逸泥海难成行, 慈悲救我出泥文殊师。 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 举步进入甚深智见道, 一心想去解脱安乐岛, 缘浅世心如绳作羁绊, 斩断恋世牵绳文殊师。 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 放弃入寂自利夜荷林, 观看广大佛道千顷莲, 智眼蒙受无明黑暗障, 消出无明烟雾文殊师。 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 祈求使我生生与世世, 依止深广佛法大海洋。 变为满足众生所需求, 如愿生成大宝文殊师。 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 我对文殊诚心祈求力, 启动福智资粮大航船, 运送一切众生出世海, 助我神力如您文殊师。 嗡m阿惹(ra)巴札那谛 2.赞文殊菩萨诗句《文殊师利祈请颂》宗喀巴大师著多识仁波切译南无文殊师利菩萨在那深广知识天空中,圆满智慧金轮所放光,消除一切众生愚昧暗,语自在佛妙音我顶礼。 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从现在起直至证菩提,除您之外我无救护主,因业力故无论生何道,世难之中救我文殊师。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我从今世舍身离去时,一切亲人好友均别离,落入凶狠死神手中时,拯救死亡恐怖文殊师。 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无始时来多造恶业故,在中阴界烦恼狂风劲,会被吹到凶险恶趣中,挡住烦恼风口文殊师。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中阴意识转生投胎时,远离八类修法无暇地。 生为手持佛法胜法幢,有福种姓之家文殊师。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来世获得人天高贵相,七德庄严暇满人类身。 幸逢持正法脉善知识,助缘获善教诲文殊师。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具慈悲与方便善法师,教我精通海量诸经论,并能如法教授诸众生,赐与抉择智慧文殊师。 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生生世世我为利众生,所有财富无吝作施舍。无散乱心修习禅定等,圆满六度大行文殊师。 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消除世苦热恼清凉剂,经论冰山之峪愿游览,掉入散逸泥海难成行,慈悲救我出泥文殊师。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举步进入甚深智见道,一心想去解脱安乐岛,缘浅世心如绳作羁绊,斩断恋世牵绳文殊师。 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放弃入寂自利夜荷林,观看广大佛道千顷莲,智眼蒙受无明黑暗障,消出无明烟雾文殊师。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祈求使我生生与世世,依止深广佛法大海洋。 变为满足众生所需求,如愿生成大宝文殊师。嗡(ong)阿惹(ra)巴札那谛我对文殊诚心祈求力,启动福智资粮大航船,运送一切众生出世海,助我神力如您文殊师。 嗡m阿惹(ra)巴札那谛。 3.描写"菩萨"的句子有哪些1. 善男子!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复如是;入于众生心室,百千万亿不可说劫,诸烦恼业,种种暗障,悉能除尽。--释迦牟尼佛《华严经》 2. 人类历史步步前行,沾满血腥。没有霹雳手段,怎怀菩萨心肠。--马薇薇《奇葩说》 3. 碎的佛像、已不再是当年慈眉善目的菩萨、她早已在岁月中堕落为修罗 。--玄色《哑舍》 4. 最难的是,在困苦流离之中仍保有宽容平静的微笑;最珍惜的是,在披风带雨的行程中,还能以笠护人。若有这么干干净净的人,便是初发心菩萨。--简媜《私房书》 5. 世事如棋,乾坤莫测,笑尽英雄。净琉璃菩萨:菩提明心,拈花一笑,琉璃苇渡。--《霹雳布袋戏》 6. 菩萨,是一个很愿意帮忙的东方女人,一生只帮你一次。--《写给挂在脖子上的菩萨》 7. 菩萨所有的一切思想行为都是为了众生,没有一念的我我我。 --仁德上人《仁德法语》 8. 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都是古佛,但为了度众生而示现菩萨。 --仁德上人《仁德法语》 9. 为了众生而没有众生,所以菩萨度众生不着众生相。--仁德上人《仁德法语》 10. 庙堂之上的佛陀和菩萨,都是眉目低垂,因为他们不想看众生,看到了众生,就看到疾苦,他们不忍,要出来救世。所以,他们不看众生,只看自己的内心。 眉目低垂。 不看众生看我心。--梦入神机《星河大帝》 11.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要旨,不舍一个众生,是让宇宙法界一切的万类众生都做阿弥陀佛! --仁德上人《仁德法语》 12. 观世音菩萨的十二大愿,是让所有的众生都成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的大悲大愿,是让所有的众生都成地藏王菩萨。 --仁德上人《仁德法语》 13. 你的心是阿弥陀佛,一切都是阿弥陀佛。你的心是观世音菩萨,一切都是观世音菩萨。你的心是地藏王菩萨,一切都是地藏王菩萨。 --仁德上人《仁德法语》 14. 月光菩萨,彼称颜回;光净菩萨,彼称仲尼;迦叶菩萨,彼称老子。--中国撰述的经典《清净法行经》 15. 如果菩萨对菩萨生起嗔恨,那就像以铁断铁一样,将摧毁一切善根。倘若资粮道、加行道的菩萨对得地的菩萨起嗔心,所有的善根将焚毁无遗。--益西降措仁波切《益西降措仁波切官方微博》 4.关于赞美普陀山的诗句《月夜重登普陀山二首》——明代诗人张煌言 原文 其一 海岸真孤绝,青青三两峰; 月圆清梵塔,潮上翠微钟。 鹤梦来何处?龙吟隔几重! 迎门有镫火,僧话旧时踪。 其二 孤情深一往,初夜扪云峰; 古色空山树,玄音暮海钟。 衣痕盛月淡,香迹踏花重。 渐觉浮生冗,何劳来去踪! 译文 其一:海岸边的人很少,绿了三两座山峰;月亮满月,梵文宝塔清澈,潮水碧绿。 鹤的梦是从哪里来的?龙会唱多少次?门前有一把马镫火,和尚的话都是老话。 其二:孤独而深沉的心情,初夜触云峰;古树空,暮钟暗。 衣服饱满,月光明媚,气味浓重。渐渐觉得多余多余,你为什么来来去去? 扩展资料: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分别是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分别是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的道场。 普陀山地形呈菱形状,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面积12.52平方千米,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南北长8.6千米,东西宽约3.5千米,岸线长30千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普陀山。 5.描写虔诚的诗句《心无尘的诗》 夜色常伴月盈缺 雨过天空水云开 心意无非来又去 行至无尘方清幽 江湖人 江湖风雨岁月催 古往今来几人回 天下兴亡何所惧 孤胆豪情一场醉 空空歌 欲多凡心无归途 此生渡尽劫无数 烦苦体困获大道 放弃执念行此空 菩提 菩提本为真 寻真即菩提 何方见菩提 心显证菩提 真爱无敌 有没有一种爱 可以忘记悲伤 有没有一种情 可以不必流浪 芳华尽落之后 心是否独自徘徊 你来到我面前 许下生生世世 不离不弃的诺言 我的愁眉散去 心中留下笑颜 天空碧云万里空 展翼志凌霄 了时 柳叶因风落 吹散人心结 流水带不去 何必看浮舟 雪花飞雨 花漫柳梢头 岁月几曾秋 月图眏明眸 摆流踏山丘 风停云息留恋处 芳华馨香开刹那 行路天涯无止步 途边景色展心颜 心的意境 红尘繁境几何 因果是非太多 没有红尘正果 心是炼狱苦修 心的旅行 心有迷茫并非过 只因存在答的错 若是波波一生尽 何时才能升华落 空外无空 若心寻空空不得 可知此空如何是 本是众生奇妙处 空来空去只在心 法渡 佛宣法妙意是渡 尊悟禅语明正道 时移事易沧桑变 经文存世待君寻 无生法忍 无始初为先 生生历存中 法不改真意 忍尔不由衷 心无尘 真心本是不知尘 观看有尘化心尘 心尘即在须扶去 清清净净尘何存 爱之意 漫漫红尘千里路 逢卿处 花叶随风扬散 明空中皓月低悬 幽途形影 只有你我时 心旷神怡 携起手 相偎依恋永远时 怎么没遗憾 临风踏雪留行踪 彼此同心 笑观风起云涌山水间 参佛与持情 因心迷惑入梵行 却未断爱弃真情 愿获双全寻法理 证得菩提与伴卿 说众生 众生之心皆是分别 善恶共有存 唯正道可沧桑 自我中虽观天视地 返还意只作利已 遗憾产生后 恨之然生 如无心中慈悲 哪会宁事息人 此意彼意化空时 诸天神佛展开笑颜 悟佛缘 佛说光明劝我行 转换心意迎新生 他朝渡灭内心惑 脱离红尘彼岸行 缘来会爱 有没有一种爱, 可以忘记忧伤, 有没有一种情, 可以不再彷徨, 千山遍尽, 岁月荏苒, 终归是一曲离人不复还 一段情 怎舍弃 一场爱 怎结局 悲欢离合人生戏 会回首 可相忆 今生只能把君记 韶华尽付 虽已永隔天涯 心心不忘 才有再续情缘 生生此恋 至永远 心说 心若无尘心清幽 柳叶抚水水亦流 烦恼业火因心意 放下执著获自由 杀虎决 虎 森林之王 饥啖肉 渴饮血 毫不已为意 而猎户狩猎中 如见猛虎 不可避 只有迎击一路 众人群策群力时 方可有生天 洗尽铅华 落于红尘离悲愁 怎奈此生无象中 它日身躯归泥土 魂将何去又何从 红尘落 无可奈何花落去 一夜春风袭又来 道是江山多变幻 怎可沉沦渡平生 佛心境 内心慈悲 怜闵众生苦 言语妙处多智慧 释意彼多 如众生顿悟 将有收获 佛语化开心愁苦 菩萨善心 芸芸生命中 该何去何从呢 还不如 研读佛语 才可内心有体会 印证 我心自长笑 试问天几重 宁为人世杰 挥墨写江山 江湖 江湖之中 侠骨柔情 风范千秋 临危救难 正气凛然 不问出处 归路迷离 无常 缘起缘落尘世间 爱恨情仇化婵娟 欲海沉浮渡红尘 何去何从醉天年 问君几多情 相见时难 别亦难 东风明月 雪花残 初见容颜 心中忆 回望岁岁年年 美梦中 仿佛君陪伴 愿共生天涯 朝朝暮暮 只有君 心才会无忏悔 归还 红尘迷境看不开 一生心思不再来 它年魂游归彼岸 回忆心中莲花台 6.关于西游记中文殊菩萨的坐骑在《西游记》里,文殊菩萨的坐骑是狮猁怪,一共出现过两次。 第一次,是化作全真道士,迷惑乌鸡国国王,然后把国王推到井里,自己冒充国王。狮猁怪一只可怜的被阉掉的青毛狮。他第一次下界的原因是这样:当初乌鸡国国王喜欢吃斋念佛,估计养了不少和尚,塑了不少泥像。这事让如来知道了,说这国王不错呀可以考虑发展成下线,于是就派文殊菩萨过来给他洗脑。文殊菩萨就变成一个凡僧,跑过来游说。估计是说这个职业很有前途呀,要不辞了职跟我一起去干吧(原文了:佛差我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但他的洗脑本事不到家,不知怎么得罪了国王。用文殊菩萨自己的话说就是被捆住在水里泡了三天,幸亏六甲金身把他救出来。如来就下旨说着还了得,他泡你三天,你就泡他三年。于是就派青毛狮到乌鸡国来,先是变成一个道士,呼风唤雨与之后成了国师。有一天把国王推下井中,自己则变成了他的样子,继续在这里当国王。 第二次,是伙同普贤菩萨的白象坐骑,还有所谓的“如来的亲娘舅”大鹏鸟一起下凡。狮猁怪在后面狮驼岭又再次登场,和普贤菩萨的白象王还有大翅金鹏做起了兄弟。不过在乌鸡国的时候叫做狮猁怪,在狮驼岭叫做青毛狮子怪。有人说这文殊菩萨是不是有两头坐骑呀?其实还是同一头。第一外貌的描写就不说了,都是青毛狮子,描述非常相似,同时其武器也都是大刀。第二坐骑应该属于领导特殊配置,观音、普贤都只有一头,文殊菩萨也没有理由超标。 7.普贤菩萨的外貌描写普贤菩萨,梵文名为“三曼多跋陀罗”。是佛教中常见的一尊菩萨,他与文殊菩萨一起,作为释迦牟尼佛的首席助手,一个象征智慧(文殊);一个象征真理(普贤)。 关于普贤菩萨的事迹主要见于《妙法莲华经·普贤劝发品》和《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主要指出了一个学习佛法、实践佛法修证的修行者应当具备的基本观念。及应当如何通过行动修证佛法的问题。所以普贤菩萨在佛教中又被当作实践佛法的代表,被赞为“大行普贤菩萨” 中国佛教传说中,四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弘法基地)。在密宗中普贤菩萨也具有崇高的地位,被认为是与金刚萨埵同体异名,是真言宗八祖之第二祖(大日如来为初祖、金刚萨埵为第二)。 普贤像多为头戴宝冠,身穿菩萨装,坐于六牙白象上。align=center]普贤菩萨十大愿略说[/align]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记述,普贤菩萨对善财及法会上的所有菩萨说:“你们如果想得到佛的功德圆满;也就是说,如果想成佛的话,就应当修学十种伟大的行愿。”这行愿就是普贤行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