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欧体诗经

1.欧阳询七百字左右的诗词或文章

与欧阳询互嘲(询嘲无忌)

【作者:欧阳询 】

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只因心浑浑,所以面团团。

嘲萧瑀射

【作者:欧阳询 】

急风吹缓箭,弱手驭强弓。欲高翻复下,应西还更东。

十回俱著地,两手并擎空。借问谁为此,乃应是宋公。

道失

【作者:欧阳询 】

已惑孔贵嫔,又被辞人侮。花笺一何荣,七字谁曾许。

不下结绮阁,空迷江令语。雕戈动地来,误杀陈后主。

小故事

1.唐代欧阳询,有一天骑马路过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墨迹,他驻马观看,看了很久后才离开。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继续观察,等到疲乏,竟然铺开大衣坐下来观察,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欧阳询这种认真学习的精神值得赞扬,正是海纳百川不择细流的胸怀成就了他在书法技艺上的卓越表现,他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上没有和他能够匹敌的,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2.唐欧阳询,字信本,博览今古,官至银青光禄大夫率更令。书则八体尽能,笔力劲险,高丽爱其书,遣使请焉。神尧叹曰:“不意询之书名远播夷狄。”贞观十五年卒,年八十五。询飞白、隶、行、草入妙,大篆、章草入能。

——摘自“国学宝典 ”/唐·张怀瓘《书断列传》卷三

欧阳询流连观碑

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字信本,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练习书法很刻苦,博采众长,精通八种书法,自成一家,人称“欧体”。有一次,他出使归来,骑马路过一处荒郊野外,在乱草丛中发现西晋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一块石碑,停马观赏了很久都舍不得离去。走出几里后,又返回来,下马坐在碑前仔细观看,体会索靖草书的妙处。当晚,他回到了住处,彻夜难眠,想着白天看到的石碑。第二天,天一亮,他又骑马赶到石碑前,反复揣摩,并铺开纸,一笔一画地临摹。就这样,他在碑旁呆了三天三夜,直到索靖草书的笔法融会贯通,了然于胸,才高兴地离去。

欧阳询专心学“二王”书法

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特别喜爱“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只要看见王羲之父子的墨迹就买回来学习研究。一天,他看到一本王羲之传授王献之的《指归图》,不惜花了很多钱买了回来,放在家里天天观赏研究,常常高兴得整夜睡不着觉。他整整学习研究了一个月,直到他懂得《指归图》的精髓为止。

2.欧体的书法发展历史

欧体始祖欧阳询

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从欧书的风格看,其渊源有四:从秦篆得其“劲”,从汉隶得其“庄”,从魏碑得其“险”,从二王得其“法”。刘熙载《艺概》云:“篆书取力弃气长”。欧书之劲峭正从“力弃气长”出,其结体方正偏长,法度严谨,勾戈壁与长画瘦劲挺拔,“门”形的两竖作相背束腰状,都颇有秦篆气象。这从“肃”、“甫”、“灵”尤可察见。欧书中汉隶笔法也很多,如中宫紧凑而主笔舒展的体势,“充”、“光”等字中尽力右伸而缓缓带出波磔的弯勾;“户”的顶点作成横,宝盖头的顶点又写成竖,都是得之于汉隶。一些结体略褊的字,如《九成宫》里的“西”、“上”、“之”,《化度寺》里的“令”、“乃”、“人”,即使杂置于汉隶碑刻中也不致突兀碍眼,而早期的《房彦谦碑》和《唐宗圣观记》更全盘主隶法,隶法使欧书的体势庄重端稳。欧书的方法起笔,笔势雄奇,提按顿挫分明,戈勾、捺画颀长险峻,则又是魏碑的体势笔法,上述《房彦谦》等二碑,隶法中又兼具魏碑笔意,结体同汉隶,用笔则近魏碑,因而欧书又有魏碑的险绝气势。“劲”、“庄”、“险”这三种分别得之于秦篆、汉隶、魏碑的风格,借助于二王的“法”得以调停整合,融为一体。如果说欧书是从秦篆、汉隶、魏碑中得精神,那么,从二T处得了法度,尤是王羲之。试比较王羲之的楷书名作《黄庭经》与欧阳询的《化度寺》,其法度矩则显然是一脉相承的。但《黄庭经》的精神却要逊干《化度寺》,实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概言之,为楷书首立山门的“欧体”,乃上薄秦汉,近法二王,再加上一己之中创意而形成的。

欧书流泽绵长,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赵孟頫,虽都卓然成就为足与欧阳公齐肩比项的楷书大擘,但从他们的书风书艺中又都可见出欧书的影响。可以说,颜书发展了欧书的庄肃,柳书弘大了欧书的劲健,苏书中可见出欧书的险崛,赵书则取法了欧书的灵秀。此四大家的风格特征皆与欧书判然有别,却又有着内在深刻的源流关系。其个性都比欧书更鲜明,但又都是欧书中某一特征的弘扬展大。

欧体作品如下图:

3.欧阳询楷书有哪些艺术特色

欧阳询楷书的艺术特色,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笔画方直。

如欧字的“俯”、“居”、“重”、“疾”、“犹”、“涧”等字,最强调的是横画与竖画都保持在水平和垂直线上。“疾”字的撇出,表现为竖钩;“犹”字的圆弧钩,也表现为斜弯转为竖钩,“俯”字之长撇,也作竖画的处理。

此外“涧”字的左右竖画作相背弧势竖下,左竖笔向右弯,右竖笔向左弯,更突出了欧字的方峻体势。又如“涧”字的“水”部,第一、第二点,作垂势直下点出,第三点也作垂直挑出,三点贯联,处理成一竖笔的空间之中。

二、取势窄长。欧字的基本体势窄长,如“阁”、“舜”、“葛”、“膺”、“黄”等字。

“阁”字的“门”部两竖笔为相背弧势竖下;“舜”字左下“夕”部,点作弯竖点,顶部的中间一点,也作长竖;“葛”字的上、中、下各部,都紧靠中心轴紧收;“膺”字的左撇,既短又不展出;“黄”字的上部,两竖偏长,中部和下部也向中间收紧等等,都表现为紧缩左右,开张上下的架势。 三、大小参差。

把欧楷《九成宫》中最大最小这部分楷书对照,就可一目了然。形体小的如“有”、“云”、“生”等,只是体形大的“龟(龟)”、“凿(凿)”、“职(职)”等字的几分之一。

欧字的大小是随字的笔画多寡而定的,大的一组字在20多笔,小的一组则在5笔至6笔之间。 这样处理,就能使笔画多的大字从容不迫,笔画少的小字也没有故意造作的感觉。

四、右纵左收。欧字稳静中寓险峻,“右纵左收”就是成功的一招。

“霞”、“宴”、“宫”、“藉”、“应(应)”等字的共同特点,都是右边大大宽于左边。如“霞”、“宴”字的捺脚,“高”、“宫”的下部和“藉”字的上下各部都强调了右侧的舒展,“应(应)”字的“心”部,向右更是放纵;“霞”字的“雨”部右纵左收尤为突出,中间的横画,左右比例达1:2。

五、强调主笔。“年”、“武”、“针”、“求”、“堕”、“差”等字,表现了不同笔画在文字中的主次之分。

“年”字,强调横画的末笔;“武”字,强调戈钩,“针”字,强调竖画,“求”字和“坠”字,分别强调了中间和左侧的竖笔,“差”字,则强调撇笔。 这些主笔或中流砥柱,或长袖起舞,使文字的笔画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