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氓论文

1.《诗经.氓》作为一材料作文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这个不是高二课文吗??我记得有学过也~~就从女子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以及男子的不忠写也可以,还有,文头的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可以看出,女子对爱情是自主的,那就可以从古代的封建的婚姻制度父母之命写也可以,还有男子的不忠女子的敢爱敢恨等等。。。。..

《诗经-卫风-氓》鉴赏

《氓》是一首夹杂抒情的叙事诗。它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激昂、生动地叙述她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和损害的现象。在婚前,她怀着对氓炽热的深情,勇敢地冲破了礼法的束缚,毅然和氓同居,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按理说,婚后的生活应该是和睦美好的。但事与愿违,她却被氓当牛马般使用,甚至被打被弃。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当时妇女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没有地位,而只是的丈夫的附庸。这种政治、经济的不平等决定了男女在婚姻关系上的不平等,使氓得以随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妇女而不受制裁,有抛弃妻子解除婚约的权利。"始乱终弃"四字,正可概括氓对女子的罪恶行为。因此她虽曾勇敢地冲破过封建的桎梏,但她的命运,终于同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压束下逆来顺受的妇女命运,很不幸地异途同归了。"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诗人满腔愤懑地控诉了这社会的不平,使这诗的思想意义更加深化。诗中女主人公的惨痛经历,可说是阶级社会中千千万万受压迫受损害的妇女命运的缩影,故能博得后世读者的共鸣。

《氓》诗的结构,是和它的故事情节与作者叙述时激昂波动的情绪相适应的。全诗共六章,每章十句。一、二两章是追叙,第一章,叙述自己由初恋而定的。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诗人叙述到这里,情绪极度激昂,悲愤与悔恨交并,使叙述中断。第三章,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指出,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第五章,接着追叙,叙述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这些,都是作者的经历、内心活动、感情变化的再现,结构严整,形成一首千古动人的诗篇。

2.诗经 氓 的意境作文

氓从小就和我青梅竹马。

那是,他总会痴痴地看着我微笑,温柔地将手伸出轻轻牵住我的指尖:“长大后我一定让你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新娘。”年轻的我单纯的如同刚露出水面的芙蓉,任凭氓似水的柔情将我包裹。

那一天,氓依旧挂着那能将我融化的笑容抱着布匹来我家换丝。我知道,醉翁之意不在酒,情郎之意不在丝,在乎我俩订婚之期也。

将他送过淇水,直到顿丘。岸边绿草茵茵,野花遍地,不是鸟儿卖弄着它们清脆婉转的歌喉。

我和氓坐在树下,不知怎地今天他好像有些不安的神色,我将头轻轻靠在氓的肩上,那是像在春天里静静躺在阳光下,一种被温暖从头到脚笼罩的幸福。终于,氓说起了我们的婚事,他有些不高兴,觉得我拖延了婚期。

我撒娇地说:“怎么是我拖延呢,是你没有好的媒人来向人家提亲嘛!”看着他那如孩儿童般生气的样子,我心底那根弦被拨动了:“别生气了,我秋天就成为你的新娘。”。

3.读《氓》有感 800字左右,谢谢

有四种呃。

亲看看需要哪种吧。.. 【赏析一】 《氓》是《诗经》中一首著名的弃妇诗。

诗篇通过女主人公的自述,展示了她在爱情和婚姻方面的不幸遭遇,即她如何与“氓”恋爱、结婚终至被弃的全过程,反映了春秋时期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于弃妇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 诗篇通过女主人公爱情、婚姻全过程的展示,塑造出女主人公和“氓”这两个美丑分明的人物形象。

女主人公是美丽、善良、勤劳、任劳任怨、既忠于爱情而又具有叛逆精神的。她初恋时,“送子涉淇”,一会儿“泣涕涟涟”,一会儿又“载笑载言”,一方面显示出少女天真烂漫、纯真无邪的性格,一方面说明沉缅于热恋中的她感情是热烈的、深挚的,“氓”急于结婚,怪她“愆期”,她好言劝慰,性格是温柔的。

但结婚以后,她就如同掉进了地狱。“氓”的家境贫因,她“三岁食贫”,对这她能忍受;长年累月、没日没夜地辛勤劳作,对这她也能够忍受。

让她深受折磨的是:“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男子在达到占有她的目的后,态度就变得粗暴、蛮横起来;更严重的是“士贰其行”“二三其德”。女子心中充满了痛苦的冤屈,但却找不到倾诉之处,就连兄弟也不能理解她、同情她。

在经历了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和绝望之后,女主人公最后不得不痛下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终结了这段不幸的婚姻。诗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展示了女主人公由幸福到痛苦、由爱到恨的心路历程,赞美了她纯洁、善良、勤劳、既忠于爱情而又敢于同险恶不幸命运决绝抗争的高尚品质和不屈精神。

“氓”在诗中是作为被批判的对象出现的。他外表忠厚,实则异常伪善、卑劣、粗暴。

其粗暴的本性在“来即我谋”时即已暴露,但由于女子的纯朴、善良和容忍而未酿成大的问题。“氓”以虚情假意骗得了女子的信任,但结婚后,他就彻底暴露出了粗暴、卑劣、凶狠的本性,把当初的“信誓旦旦”彻底抛到一边,最终将女子无情地休弃。

“氓”是一个薄情寡义的反面人物形象,与女主人公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将赞美与同情倾注于女子,而对“氓”丑恶的灵魂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全诗共分六章,有较强的叙事性,同时也有较强的抒情性。一方面较完整地展示了女主人公恋爱婚姻的悲剧历程,另一方面也较完整地展示了女主人公感情发展的历程。

在表现人物的内心感情时,诗人注意了叹词和呼告语的使用。如“于嗟鸠兮”以下八句,连用了两个“于嗟”、四个“兮”字和两个“也”字,表达出强烈的感情色彩。

“三岁为妇”以下十句,又连用六个“矣”字,一气直下,将女主人公每况愈下的境遇和越来越强烈的悲怆表现了出来。最后以深沉的感叹作结,表达出女主人公交织着的悲痛、绝望、愤怒的复杂感情。

诗中还多处运用了比兴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使人联想到女主人公当时的年青貌美和青春活力;“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使人联想到女主人公在饱受折磨后的衰老容颜。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暗示出女主人公被弃的原因。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则用以反喻女主人公无边无际的痛苦。叙事性与抒情性的完美结合,多种手法的交替使用,使作品具有了强烈的真实性和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赏析二】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就像是一条经过五千年沧桑,载运着深厚文化的长河。

它就像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的形式多样,有史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等等……但今天我要谈的《氓》似乎没有没有恋歌的甜蜜,没有战歌的气势,没有颂歌的华丽,但就是这位妇人所述的心境,也能让我们感受甚多…… 《诗经》是西周时人们生活的一面镜子,在看到《氓》产生的时代的时候,就不禁诧异,在当时的时代里,男女能够那么有热烈地追求爱情,那么直白地表现心意,又能那么勇敢地争取婚姻。不管当时的社会是什么样子,是多么的开放,诗中女主人公的表现都是勇敢的、令人敬畏的。

如果理性的说:诗中塑造了一个卑贱的男人形象:氓,是住在城郊家近复关的小商人,貌似憨厚,心怀狡诈,他以贸丝为名,打算赚个女人回去;他以嬉皮笑脸获得了女人的欢心,以谎言虚咒换取了女人的信任,以占课算卦作为对女人忠诚的保证,就以这个手段欺骗了一个纯朴善良的女人。不只赚到女人的爱情,还赚到女人的财物。

以损人利己而达到卑鄙的目的。这就是氓的生意经、这就是氓的行径。

诗中揭露了一个无信义、无情感、自私自利、奸诈虚伪的男人。 在诗中还创造了一个善良热情、忠厚纯朴的女子的形象:她很热情,虽然出于误会,但确曾热爱过“氓”,看不到“氓”便“泣涕涟涟”,看到了“氓”便“载笑载言”;她沉醉在爱情里,而“不可说也”;她见到“氓”急不可耐,便“将子无怒”,并答应他“秋以为期”,她很纯朴,纯朴到天真的程度,诚心诚意地将幸福与希望寄托在骗子身上。

只由于“言笑”的“晏晏”,“信誓”的“旦旦”,以及龟卜蓍筮的一点儿好兆头,便“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出嫁之后,虽然含贫茹苦,夙兴夜寐,身体和心灵上都受到百般折磨,以至“叶黄而陨”,但还是爱着‘氓’:“女也不爽”;然而“氓。

4.诗经氓给我们哪些启示

【摘要】《诗经・卫风・氓》一直给读者有不同的解读版本,本文试图不去争议谁是谁非,仅就这个故事的悲剧给现代人的恋爱婚姻生活做一些思考,以吸取教训,让更多家庭少走弯路,多些和谐。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诗三百零五篇,内容广泛,基本上反映了周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的“风”部分共有一百零五首诗,它是包括周南、召南、�、卫等十五个地区的民间流传歌谣的记录,突出地表现了周代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当时人们的爱情婚姻生活,《卫风・氓》是其中的一首,它通过一个妇女的哭诉,生动地叙述了这个妇女从恋爱、结婚直到被遗弃的完整过程,抒发了她的悲愤与怨恨。

一直以来,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认为这是一首弃妇的怨歌,控诉不公平的制度和男子的负心;也有大学问家朱熹在《诗集传》里说“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不管是“始乱终弃”还是“始淫终悔”,关于婚姻生活永远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更何况这又是一首《诗经》里显要位置的诗呢,自然引起一代代人的热议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制度的进步,生活态度必然也在向着文明迈进,如何从《氓》诗中品味出对我们现代恋爱婚姻生活的启示,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好,少走弯路,多点和谐,这也是以人为本的读诗的科学发展观吧。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伴。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卫风》 一、恋爱时要学会辨别对方的人品,别被假象迷惑 《氓》中的男女主人公是自由恋爱结婚的,应该说他们的恋爱方式是进步的,但他们最后还是分手了,是不是文明的进程在当时的社会来得早了点呢?或者说是女方对氓的了解不深,还是被假象迷惑的可能?男方或许曾经也有真爱,但毕竟招架不住社会制度的侵蚀,慢慢心生二意?自古以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直是婚姻的重要模式。这种模式以父母长辈过来人的经验教训为参考,分析子女的个性特点是否般配,倒不失为婚姻生活是否幸福的一种考察手段。

现在越来越多的白领金领社会精英因为工作太忙,无暇恋爱,就让父母代替自己相亲来找到另一半,反而可以避免很多假象的迷惑。所以对于父母之命,不应该一棍子打死,或者套个“包办婚姻”的罪名。

自由恋爱中理性、冷静是应该坚持的立场。 1、自由恋爱要理性 《诗经》所处的时期,正值商代末期,男女对终身大事有强烈的自由意识。

男女在相爱中,感情抒发炽热,语言表达温柔淳朴,相爱活动大胆热烈,特别是女方比男方更为主动、直率,毫无芥蒂与顾忌。同时,以原始**为基础的自由恋爱,是极为普遍的。

这种自由往往使得双方都不太注意考察对方的人品或者细节问题,往往是等到婚后才发现原来不是印象中的那么好。比如女方为何不早知道氓“二三其德”的花心表现呢?或者氓一开始也并不知道女子的“刁蛮”。

所以自由恋爱还是父母之命,都只是形式的不同而已,关键是要理性地了解对方的一切。恋爱有时的确冲昏头脑,在男子的人品、性格、诚心都还没有经过检测时,就“秋以为期”答应了,这么容易得娶来的老婆,难怪氓有借口不珍惜了。

所以在一个男女还很不平等的社会里,自由恋爱可能还不如父母之命的家庭来得幸福。自由恋爱只有在一个平等的社会中,一个平等的家庭中才能够有其价值吧。

2、“甜言蜜语”和“忠厚老实”也有可能是假象 氓看上去很老实,腼腆害羞,不到收丝的季节,却抱着一卷布来换丝,挺逗人,又让人觉得小伙子挺老实可爱,甜言蜜语,信誓旦旦,这么忠厚老实的男子,应该是能靠得住的。诗中的这位姑娘就是被眼前的氓的忠厚表象迷住了。

单纯的女子当时没有识破氓的叵测用心,以为他真的很爱自己,于是还没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自己做主,匆匆私定“秋以为期”。其实在没有明确答应婚事时,氓已经极不高兴了,抱怨女子拖延婚期。

女子反复解释:“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她越解释,氓越觉得有理,竟“怒”了。这时候他蛮横粗野的本性已经暴露无遗,刚才装出来的“蚩蚩”像荡然无存。

果然,到婚后就把自己的许诺抛到九霄云外。“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见自己的老婆不那么漂亮了,跑到外边鬼混去了,丢下家里所有的活计让老婆独自承担。

3、女孩子自身也要矜持,不要太随意 东方审美观中,女性以稳重、温雅为。

5.诗经 氓 的意境作文

氓从小就和我青梅竹马。

那是,他总会痴痴地看着我微笑,温柔地将手伸出轻轻牵住我的指尖:“长大后我一定让你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新娘。”年轻的我单纯的如同刚露出水面的芙蓉,任凭氓似水的柔情将我包裹。

那一天,氓依旧挂着那能将我融化的笑容抱着布匹来我家换丝。我知道,醉翁之意不在酒,情郎之意不在丝,在乎我俩订婚之期也。

将他送过淇水,直到顿丘。岸边绿草茵茵,野花遍地,不是鸟儿卖弄着它们清脆婉转的歌喉。

我和氓坐在树下,不知怎地今天他好像有些不安的神色,我将头轻轻靠在氓的肩上,那是像在春天里静静躺在阳光下,一种被温暖从头到脚笼罩的幸福。终于,氓说起了我们的婚事,他有些不高兴,觉得我拖延了婚期。

我撒娇地说:“怎么是我拖延呢,是你没有好的媒人来向人家提亲嘛!”看着他那如孩儿童般生气的样子,我心底那根弦被拨动了:“别生气了,我秋天就成为你的新娘。”。

6.作文《氓》读后感 800字

曾经总觉得,《诗经》之于我太晦涩、太难懂,于是总想逃避,更不要说对它有什么感觉。然而今日读《氓》,却陡然让我的心灵为之一颤。我也不知是从何而来的莫名的感动,但可以肯定的是,我被震撼了。

一遍又一遍地轻声诵读,四字一句地,朗朗上口,越发竟觉得余音绕梁。这是来自一个幽怨而悲惨的妇女的灵魂深处的哀叹。几千年前的她和她的刻骨铭心的愁恨,就浓缩在这几段稀稀落落的文字里,经不得挖掘,因为一挖就是痛彻肺腑的悲哀。

一切婚姻都是从美好的爱情开始的。而诗歌开头所描绘的那令人心驰神往的两情相悦,竟是为悲戚的结局埋下的伏笔。在年轻的姑娘眼里傻得有点楞的小伙子,眼里带笑地抱着布来换丝,她就在窗前等着。一不小心四目对视,小伙子的眼里满是最纯真的热情,而她的眼里是遮掩着的爱意,突然又觉不好意思了,含羞地笑着低下了头。

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一转睛一回眸之间,都四溢着无暇的纯情。我的眼前似乎浮现出了正处花季年华的两个主人公的形象:他如何腼腆地说,她如何婉婉地辞以秋期;他如何依依不舍地走,她如何望眼欲穿地盼。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韶华与美好,是如此令人流连,又是如此稍纵即逝。“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这样的句子似乎就出于一个含着淡淡忧伤的封建少妇。再怎样强烈的感情,都要被刻意地压制。在这含蓄婉转的话语中,在这饱含激烈的感叹号之后,隐藏着的究竟是警示?是悲呼?还是无尽的哀怨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爱情悲剧的真面目终于原形毕露。自从她嫁给他,清苦贫寒她任劳任怨。悠悠的淇水啊,你能为我作证么?你有眼么?我对他的控诉,你都听到了么?淇水不言,只是依旧默默地将船帷沾湿。

后面的句子实在太残忍了,默读之时,心中总有隐隐的绞痛。三年的凄苦生活,她任劳任怨,“承受”就是她生命意义的全部。“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最残忍的是郎心。日日夜夜的亲密无间,最终将美好的感情慢慢消磨,留下的只有空洞、乏味和枯燥。而这一切对于任劳任怨的她,是不是太过不近人情了呢?“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我似乎又看到了那个孤单的身影,那个只能对镜黯然自伤的悲惨女子。

她的恨决不能用“后悔”形容得尽。她无力地质问:淇水都有岸,洼地都有边,为什么你,我的士郎,却没有行止?于此时,镜头又切到曾经年少的一幕幕。当初的怎样的海誓山盟,到头来竟全部在岁月的消磨中无影无踪。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面对这样的爱情,面对这样的婚姻,手无缚鸡之力的她能说些什么呢,又能反抗些什么呢?从来不会有,也永远没有。等待着她的只有无尽的承受、承受、再承受。

这就是封建制度下的婚姻。在我看来,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爱情悲剧。

7.《氓》这篇文章 的评论50字

名家点评欧阳修:《氓》,据《序》是卫国淫奔之女色衰而为其男子所弃困而自悔之辞也。

今考其诗,一篇始终皆是女责其男之语。凡言子言尔者,皆女谓其男也。

至于“尔卜尔筮”独以谓告此妇人曰:“我卜汝宜为室家。”且上下文初无男子之语,忽以此一句为男告女,岂成文理?据诗所述是女被弃逐怨悔而追序与男相得之初殷勤之笃而责其终始弃背之辞。

(《诗本义》卷三)高亨:这首诗的主人是一个劳动妇女。她的丈夫原是农民。

他们由恋爱而结婚,过了几年穷苦的日子,以后家境逐渐宽裕。到她年老色衰的时候,竟被她丈夫遗弃。

诗的主要内容是回忆已往,诅咒现 在,怨恨丈夫,慨叹自己的遭遇。 (《诗经今注》)陈子展:《氓》篇和《谷风》一样,也是弃妇之词。

这都是关于民间妇女生活的故事诗,可以作为小说来读。陈沣《读诗日录》说:“此篇绝妙。”

《谷风》篇的弃妇确是由于其丈夫得新忘旧,《氓》篇的弃妇像是由于其夫始乱终弃。 (《诗三百解题》)[3]。

8.《诗经·氓》人物形象特征分析

女主人公是个真诚、善良、勤劳而忠贞的女子。

她向往而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她被氓的虚情假意迷惑,私下许身给氓,表现了她的轻率。也说明了她的大胆果断;她订婚后对氓真诚思恋,婚后辛勤操劳家业,即使氓对她打骂凌辱,仍不变初衷,一如既往地爱氓,只到被遗弃,赶出家门时,才如梦初醒,毅然与氓一刀两断,愤怒地指责、控诉氓的卑劣行径,这是她不甘屈辱,不愿受命运摆布的一种抗争,展现出她性格中理智、坚毅果敢的一面。

氓是一个卑劣无耻、虚伪凶狠的负心汉,他先用假意的殷勤、誓言、占卜等手段,蒙骗女主人公的爱情和财产。婚后,便撕去面纱,奴役、打骂妻子,随着女子的年长色衰,将她一脚踢出家门。

9.《氓》每段的分析

在一二章中,用了赋的手法,直陈女主人公美好纯真的恋爱,”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没有看见他,泪流满面,看见他了,高兴的又唱又跳。女主人公对爱情,对他的真诚在二章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到了第三段“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的比喻为下文“桑之落矣,其黄而殒”张本,采用了比和兴的手法,通过对女主人公的议论和抒情,写出了女主人公的感情已经由开始的爱情高峰顿时跌落到失意绝望的谷地的悲剧。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多年来的辛苦劳作却只换来“士二其行”。但是女主人公没有放弃希望,她用自己的勇敢坚定的反抗着,尽管兄弟讥笑她,没有人可以了解她心中的痛苦。

但是最后一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坚定的表达了她的想法。既然他违背了誓言,不念当初,那就算了吧。

这一句写出了女主人公的勇敢,坚强以及不屈的反抗精神。

10.根据《氓》写一篇800字的爱情作文

《氓》中的女主人公,由于是女性,她相当感性,相信爱情的她在对氓的感情中付出了真心和全部的爱。

为了一个她心爱的男人,她无怨无悔,哪怕带上嫁妆连同一颗诚挚的心陪着氓艰难度日她也乐得开怀。在感情世界中,氓是王,她只是屈服氓的姬妾,卑微而低贱,没有一点点身份可言。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她都承受下来,默默无言,只因她深爱着氓,很深很深的爱着。但氓,却因着她对他的爱而骄傲起来,也不再珍惜那份感情。

可是,要知道,没有任何一份爱的给予是理所应当的。氓的不屑践踏了她的真心,冰冻了她含泪的双眸!也许,氓在最初对待女主人公是真心的,他也曾许诺过她美好的未来和一辈子的不离不弃。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他厌倦了平淡的日子和毫无波澜的生活,他忘记了曾经的海誓山盟,忠贞不渝,对女主人公更是磨灭了爱的火花。氓是不专一,不甘于寂寞的花心男人,对待家庭没有责任感,对待女主人公更是始乱终弃。

当初的甜言蜜语早已随风消散,留下的只剩女主人公的涟涟泪水。“太美的承诺因为太年轻,但亲爱的那并不是爱情”,也许正如歌中所唱,年少轻狂的诺言犹如一阵风,它不会为谁停留。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女主人公终于被无情无义的氓伤透了心,她没有想到自己居然看错了他,她伤心她难过只因她没有看准人。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她不再爱氓,不再对这个三心二意用情不专的人有一丝留恋。从此,她与氓再无瓜葛。

她明白,他不在乎她只因他有足够的把握,他知道女主人公深深的爱着他,他凭借着她对他的爱胡作非为,朝三暮四。然而现在,她不再爱氓。

对于现在的她来说,氓一文不值,没有了她的爱,氓什么也不是,只是一个陌生人,仅此而已。“回头看,当时的月亮,曾经代表谁的心,结果都一样。”

与氓分离了的女主人公也许会对月惆怅,甚至想起许久以前的诺言;也许寂寞的她也会眼含着泪水呐呐自问:这大千世界究竟还有没有真爱,而我,还能够相信那缥缈的所谓真爱吗?没有人应答。答案自在风中飘。

收起。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