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的《七月》主要表达什么主题啊关于《七月》《七月》是《豳风》中的杰作.豳在今陕西旬邑和彬县一带,是周的祖先公刘率领族人由邰(今陕西武功西南)迁居至此而开发的.《豳风》就是这一带地方的诗,共七篇,都产生于西周,是《国风》中最早的诗.周是重视农业的民族,豳诗大多有务农的地方色彩.《毛诗序》认为它的主题是“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陈奂《诗毛氏传疏》则认为是“周公遭管蔡之变而作”,两者时间相距甚远,似不可凭信.《汉书·地理志》云:“昔后稷封斄(lí),公刘处豳,太王徙岐,文王作酆,武王治镐,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这段话,有助于我们理解《七月》.但这首诗历来受到重视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它体现了《豳诗》的特点,而在于《七月》描绘了一幅形象的历史图景,具有很大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七月》表达主题:它以连续性的画面,具体全面描绘了三千年前我国农奴的生活和劳动,真实反映了商周之际农业社会的方方面面. 《七月》原文和翻译: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毕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彼南亩,田?至喜! 七月的时候火星就往西跑,九月的时候衣服得准备好.十一月到了四处风寒料峭,十二月到了寒气逼人周遭.正月的时候开始修理犁耙,二月的时候抬脚下田除草;带上儿子还有我的老太婆,迎着太阳在地里吃饭干活;偷着乐的只有那狠心农官!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的时候火星就往西跑,九月的时候衣服得准备好.春天来了能感觉太阳温暖,就连黄鹂也知道快乐歌唱.年轻的姑娘们背起了竹筐,她们走在山路上弯弯扭扭,一心辛苦将柔嫩桑叶祈求.春天的白昼是特别得长呵,采下来喂蚕的白蒿也真多.可是姑娘的心里依然忧伤,怕自己会在少爷手下遭殃!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八月载绩.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七月的时候火星就望西跑,八月的时候得把芦苇收好.来年养蚕别忘了剪枝修桑,手上的工具自然有斧有戕.砍掉的那些一定很高很长,留下的可都是柔嫩的枝条.七月的时候?鸟叫得山响,八月的时候又得开始织纺.我没日没夜赶出来的红装,穿在你少爷的身上做衣裳! 四月秀?,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箨.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献?于公. 四月的时候结子的是王瓜,五月的时候知了已经高唱.八月的时候粮食可以收仓,十月的时候枯枝风中摇晃.十一月到了去山里打野貉,狡猾的狐狸有美丽的皮毛,到头来也成了少爷的衣料.十二月到了在山林里回合,还是继续打猎抓一些野兽.小点的我能带回家也享用,大的猎物还得归老爷的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五月的时候绿蝗都在忙碌,六月的时候纺织娘娘露头.七月的时候蝈蝈还在田野,八月的时候蝈蝈已到廊下.九月的时候蝈蝈安窝家中,十月的时候蝈蝈睡我床头!还得用泥堵洞用烟火熏鼠,北窗破了要修门缝大得补.可怜呵我的老婆孩子命苦,都说是要过年了辛劳到头,末了还是住在这破房陋屋! 六月食郁及?,七月烹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六月的时候吃李子和葡萄,七月的时候摘冬葵和大豆.八月的时候从树上打红枣,十月的时候要收田里的稻.春天喝的酒冬天就得酿造,到明年老爷用来庆贺长寿.七月的时候解渴用的西瓜,八月的时候饱肚可用葫芦,九月的时候还能添上苴麻.挖了苦菜再砍椿枝做柴火,就这些已足够活了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九月的时候修筑晒粮场圃,十月的时候收好谷物庄稼.早熟的晚熟的有黍也有稷,豆子麦子乱七八糟都得收.可怜呵我们是命苦的农夫,就算结束谷物粮食的辛苦,还有那么多家里的活没动.整理收拾堆积成捆的茅草.忙碌不停的事还包括搓绳.还得爬上房顶修瓦盖棚草,没消停几天又得插秧种稻!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十二月到了冰凌结得很硬,正月的时候就要藏起冰凌.二月的时候还得起个大早,宰个羊羔备好韭菜去祭庙.九月的时候大地一片浓霜,十月的时候打扫干净麦场.倒两杯酒你我也醉入梦乡,佐餐的美味羔羊令人安详.去到平日未敢去的公堂,举起我手里装满酒的陶缸,祝福你老爷从此万寿无疆。 2.《豳风.七月》的全诗内容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 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帧R苑ピ堆铮⒈伺!F? 月鸣郹,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 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 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 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 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 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 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 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3.赞美七月的诗词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戴复古:《大热》)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江村》)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诗歌一:火红的七月 七月 记不得有多么炎热 从南湖那条游船 驶来的 七月 带来了些许清凉 无需打开教科书 也无需 俯视历史 火红的记忆如根扎在七月 不是因为太熟悉 而是因为熟悉之后的陌生 我仰视的高度 目力 永远遥不可及 七月 风云变幻的历史天空 镰刀 锄头 是你编织的图案 爷爷讲给父亲的故事 一代代流传 我会在七月 将流霞 热风 暴雨 及太阳 月亮 讲给儿子听 诗歌二:红色七月 忘不了九十二年前的七月 碧波荡漾的南湖上 你恰如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 将红色的光芒洒向苦难深重的中国大地 从此 你带领着红色的中华民族 把红色的革命种子 播撒到祖国的每一处角落 你举着镰刀斧头图案的红色旗帜 犹如在黑暗中擎着一盏明灯 你引领着中国人民 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 一步一步 走向胜利 走向光明 走向天安门前 看那国旗升起时舞动着别样的红 红色七月里 让我们用深情的笔墨 书写那一段艰辛的烽火岁月 让我们用红色的歌声 唱出今天的幸福与和平 让我们红色的心境心中 永藏一个光辉的信仰 ——中国** 你是一团永不磨灭的火 你是一盏永远长明的灯 诗歌三:七月赞歌 七月,一条镶嵌着镰刀与铁锤的飘带 它闪耀炽烈 迎风招展舞动它无与伦比的生命光彩 七月,盛满了鲜花与信念 它艳丽浩瀚 映照岁月飞扬着革命伟业的烽火云烟 历史的血魂凝聚着中国的巨变 七月的阳光永恒照耀着党艰苦卓绝的豪迈 七月的风雨漂洗的战旗震醒了中国的明天 七月,收获着无畏与奋进 七月,记载着血雨与苦难 我们高歌为七月的豪迈 我们自豪为七月的辉煌 我们骄傲为七月的神圣 我们开拓为自己任重道远 我们用炫丽的年华 织就奉献的围幔 我们用花样的青春 谱写无悔的人生之篇 七月,凝聚着奉献执着与无悔 七月,记载着永恒春蚕和烛焰 我们,站在新世纪的起点 披一肩直上云霄的浩然正气 甩两袖任劳任怨的清风漠然 用永恒的激情托起每一个未来世界的太阳 用崇高的责任支撑起未来世界的一方蓝天 诗歌四:忆秦蛾·七月赞 赞七月,九十风雨洒热血,洒热血,前仆后继,艰苦卓绝。 吾辈举旗学先烈,科学发展做大业,做大业,民富国强,全民同悦。诗歌五:七月青春 流火七月 七月流火 那是夏日最后的热 只要不错过 就算青春没有过错 燃烧的少年心 问青春是何定义 是迷茫、叛逆、幼稚和执着 还是不可言喻呢 那么七彩喧嚣的梦想 那么灰白无声的隐痛 都将蒸腾到天上 静静看着路上 后来少年哼歌的时光 有多么繁复的心事啊 青春的天,不乏明艳 只是新奇,诓骗了双眼 青春的路,其实很远 可是年轻,错搭了飞船 青春的歌,有悲有欢 听着唱着,泪湿了笑颜 青春的事,几多留恋 思着念着,又过了一年 那些年青春 彷如一个夏天 太阳照着我们火红的脸 七月的雨 如千万条线 牵牵绊绊 把青春隔断。 4.带有“七月”的诗句有哪些《癸丑七月二十七夜梦游华岳庙》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驿树秋风急,关城暮角悲。 平生忠愤意,来拜华山祠。 《七月六日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张耒 雨洗秋城碧玉天,暮云吹尽月娟娟。 寂寥谁是清宵伴,只有姮娥最可怜。 《七月二十五日为广州蒲涧节巩帅相招坐上默营》 年代: 宋 作者: 曾丰 侵寻逾七夕,次第到中秋。 蒲涧广南节,熊车城外游。 杯盘收复出,宾主劝还酬。 痛为江山饮,离骚不读休。 《偈颂一百零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慧远 今朝七月初一,丛林法岁将周。 便请解开布袋,相从触处□游。 解与不解总得,而今要休便休。 凡圣本无忌讳,佛魔总是冤仇。 静悄悄没干涉,闹浩浩莫能收。 东行不见西行利,一叶落知天下秋。 《浣溪沙》 年代: 近代 作者: 王国维 七月西风动地吹,黄埃和叶满城飞。 征人一日换缁衣。 金马岂真堪避世,海鸥应是未忘机。 故人今有问归期。 5.含有七月的诗句有哪些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经·七月》 2、今年秋早凉,七月已萧然。——陆游《南轩》 3、周公歌七月,耕稼乃王术。——王安石《寓言九首》 4、七月送我东南道,八月送我西南道。——白玉蟾《送谈执权张南显归广州》 5、躬耕莘野一犁雨,亲见豳风七月诗。——方岳《山中》 6、正当七月初三夜,帝劝长星酒一杯。——汪元量《越州歌二十首》 7、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白居易《长恨歌》 《南轩》原文:宋 · 陆游 今年秋早凉,七月已萧然。 南轩修竹下,枕簟终日眠。 时将半残梦,听此欲断蝉。 推枕起太息,四序忽已迁。 功名堕渺莽,衰疾方沈绵。 新月独多情,窥窗澹娟娟。 作者: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6.描写七月的诗句我的回答,美言一句深冬暖,恶语伤人七月寒 呃,以下为百度的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说实话百度也不容易,望采纳 7.有没有描写七月的诗句1,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出自宋代:杨万里《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白话文释义:月亮还未照到我的书斋前,先照到了万花川谷,不是书斋没有月光,而是被高高的竹林隔着。 现在才是农历七月十三的夜晚,圆月已像白玉雕成的一样。秋月还没到最美的时候,到了十五、十六日夜晚你再看,那才是最好的。 2,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出自先秦:佚名《国风·豳风·七月》 白话文释义:七月大火向西落,八月要把芦苇割。三月修剪桑树枝,取来锋利的斧头。 砍掉高高长枝条,攀着细枝摘嫩桑。七月伯劳声声叫,八月开始把麻织。 染丝有黑又有黄,我的红色更鲜亮,献给贵人做衣裳。 3,凭画槛,雨洗秋浓人淡。 隔水残霞明冉冉,小山三四点。艇子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 日日绿盘疏粉艳,西风无处减。——出自清代:厉鹗《谒金门·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 白话文释义:在画楼凭栏遥望西湖,经过一番雨洗秋色更浓人更觉淡雅了。 远隔湖水残霞行将消逝,远处小山三四座。湖中舟艇何时同泛?等待着去明如镜子的湖上折荷花,荷叶荷花一天一天地在逐渐凋谢稀疏,秋风阵阵紧。 4,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出自宋代:曾几《苏秀道中》 白话文释义:一夜之间,炎炎烈日的晴空,忽然降下了渴望已久的甘霖;我在睡梦中惊醒,只觉得浑身舒适,凉气沁人。 我不愁屋子会漏雨,淋湿我的床;只是欣喜溪流中涨满了雨水,不用再为干旱担心。 我想,那千里平野上,喝够了水的稻子一定是葱绿一片;于是觉得,这五更天雨水敲打着梧桐,是那么的动听。 像我这没有田地的人尚且欢欣鼓舞,更何况田间的农夫,祈望着丰年,该是多么的高兴。 5,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出自宋代:陆游《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白话文释义: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平安烽火映照着高兴亭。 击筑高歌,站在高处把酒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 |